嘉慶子
南宋著名學者陸九淵,寫過一篇名文《送宜黃何尉序》,說是江西宜黃縣尉何坦,由于維護縣民利益,得罪了姓臧的縣令。臧縣令對他處處刁難。兩人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鬧到上司那里。糊涂的上司不分青紅皂白,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理方式,把他們兩人一起免了職。
這樣不公的處理,引起宜黃縣民強烈的不滿,于是他們便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情感:
“式遄其歸”,出自《詩·大雅·蕩之什》之《烝民》:“四牡骙骙,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意為迅速回去,這里是逃走的委婉說法。姓臧的縣官之所以要逃,是“自知得罪于民”,怕百姓容不得他。“裹囊以餞”,是說縣之士民為“廉而貧”的何坦準備了路費并為他踐行。何縣尉與臧縣令,在宜黃縣百姓的心中,竟有那樣懸殊的等差!
在《送宜黃何尉序》里,陸九淵除對何縣尉加以贊揚,對臧縣令給予指斥外,還評論這事說:何坦歸鄉(xiāng)之所以有這樣風光榮耀,其實也是靠那個臧縣令的成全——“何君譽處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實為之也”,并勉勵他繼續(xù)上進。
我卻以為,何坦能得到老百姓如此愛戴,與貪贓枉法的臧縣令沒什么關系,而是自己堅持廉潔奉公、始終站在百姓一邊的結果。如果一定要說有關系,那頂多不過是臧縣令為何坦作了人格的陪襯和行為的對比。歸根結底,還是何坦自己成全了自己。
陸九淵(1139—1193)畫像(選自明王圻等《三才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