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狀,穆頃,安振武,張曉頻
(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 設計研發(fā)中心,天津 300452)
渤海油田在役平臺,隨著投產(chǎn)年限的增加,都面臨產(chǎn)量遞減的問題。為彌補產(chǎn)能不足,近年來,平臺加掛井槽技術應運而生。其中,外掛井槽技術以其空間制約性小、改造量適中、平臺適應性強,以及經(jīng)濟效益好的特點,得到了廣泛應用。外掛井槽改造在渤海油田大范圍開展的同時,也面臨結構改造難度越來越大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為:為滿足鉆完井側鉆及總體布置要求,新增井口距離原井口區(qū)距離大(大于常規(guī)井口片7 m的適用跨距)、水下管卡連接空間制約,以及對結構連接強度要求的提高。上述問題的成熟解決方案:采用平臺外掛樁腿方案,并使用浮吊安裝,該方案投資費用高,經(jīng)濟評價效益差,直接導致項目無法進一步開展。如何突破當前技術條件制約,拓寬外掛井槽的適用跨度,同時控制項目投資的增幅,保證經(jīng)濟效益,成為渤海油田穩(wěn)產(chǎn)增產(chǎn)亟待解決的問題。
QHD32-6 WHPH平臺于2014年投產(chǎn),為4腿4主樁導管架結構。為挖掘油田剩余產(chǎn)量,同時考慮平臺無剩余井槽可用及現(xiàn)有井口側鉆無法滿足油田調整開發(fā)需求,計劃新增井口開采潛力井位,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綜合考慮供應船靠船碰撞風險、管線改造工作量、安全通道合規(guī)性,以及海域使用限制的因素,經(jīng)方案比選,計算在平臺南側外掛5個井槽,并采用鉆井船鉆修井。見圖1。
圖1 平臺南側外掛井槽
上述方案的最大問題是,新增井槽遠離原井口區(qū),井口片的跨度大(約11 m×11 m)?,F(xiàn)有技術條件下,井口片最大適用跨距為7 m。為規(guī)避技術風險,可采用外掛樁腿方案,同時浮吊配合施工。經(jīng)工程評價,該技術方案不可行。
針對上述項目難點,開展大跨度外掛井槽結構技術設計研究,著重解決大跨度井口片方案設計、連接螺栓的選型與設計問題,并經(jīng)過系列計算和驗證,論證了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同時,針對工程項目關注經(jīng)濟效益的特點,改進了設計方案,減小井口片的單片重量和尺寸,實現(xiàn)不動用浮吊、使用作業(yè)區(qū)的供應船來運輸,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投資。
2.1.1 大跨度水上井口片優(yōu)化設計
常規(guī)形式的井口片(見圖2),最大適用跨度7 m;本項目的井口片尺度達11 m×11 m,常規(guī)形式的井口片不適用。為此,改變井口片的結構,具體措施包括提高管材規(guī)格和合理新增橫撐和斜撐。優(yōu)化設計的井口片,對于大跨度結構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見圖3。
圖2 常規(guī)形式的水上井口片
圖3 優(yōu)化設計的大跨度井口片結構形式
2.1.2 大跨度水上井口片施工方案
突破常規(guī)的井口片整體建造和安裝模式,將井口片拆分預制,分為連接導管架的“網(wǎng)” 字形結構(見圖4),及井口區(qū)的“口”字形結構,見圖5。
圖4 網(wǎng)字結構
圖5 口字結構
安裝流程:先安裝“網(wǎng)”字形結構,再焊接“網(wǎng)”字形結構與“口”字形結構,(此時水下井口片已完成安裝)最后安裝保護架。
水上井口片分片預制和安裝,減輕安裝重量,實現(xiàn)不動用浮吊實施安裝的技術要求。
水上井口片分片預制,尺度減小,解決了供應船運輸空間不足的問題(寬度小于8 m),滿足運輸船舶要求。
2.2.1 管卡空間受限的水下井口片設計
常規(guī)的管卡連接井口片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導管架水平桿有抱卡位置;②可用抱卡位置位于新增隔水套管間隙。對應本項目,常規(guī)井口片僅有2個中間位置可抱卡(見圖6),連接強度明顯不足。不適用于本項目。
圖6 常規(guī)的管卡連接井口片
為此,改進設計管卡井口片的結構形式。改進措施包括設置井口片的矩形框架及合理新增橫撐和斜撐,見圖7。
圖7 創(chuàng)新設計管卡空間受限的井口片結構
通過設置水下井口片的矩形框架,克服了抱卡位置與隔水套管間隙必須兼容的關鍵技術制約,解決水下井口片的結構形式設計難題;通過計算校核,該結構形式能滿足平臺規(guī)范的設計要求。
2.2.2 管卡空間受限的水下井口片施工方案
突破常規(guī)的井口片整體建造和安裝模式,此次水下井口片分片設計、分片預制、分片安裝。水下井口片分片方案,減輕安裝重量,實現(xiàn)不動用浮吊實施安裝的技術要求;同時,安裝尺度減小,解決供應船運輸空間不足的問題(寬度小于8 m),滿足運輸船舶要求,見圖8。
圖8 井口片分片安裝
使用3處螺栓連接:①水下井口片與原導管架結構管卡連接;②受限于運輸空間,水下井口片一分為二,采用法蘭連接;③防撞結構與水下井口片采用法蘭連接。
以往類似的設計項目,螺栓為經(jīng)驗設計,未進行詳細的計算校核。此次井口片設計,由于井口片跨度大,連接處的受力大,螺栓作為關鍵傳力路徑上的承力部件,合理選型至關重要。針對性開展螺栓的工作性能分析;螺栓的失效模式分析;螺栓校核程序開發(fā)。
法蘭和管卡的連接螺栓同時承受軸向拉力、彎矩引起的拉力、水平剪切力、及扭轉剪切力。螺栓在組合應力狀態(tài)下,滿足規(guī)范要求。經(jīng)計算校核,同時考慮保守余量,選用10.9級高強承壓型螺栓連接。螺栓校核程序,為大跨度結構連接強度提供了技術保障。
3.1.1 結構模型與約束條件
采用SACS模型,將大跨度井口片的水上、水下結構建模在平臺整體模型中。對于水上井口片,與導管架結構焊接連接,模型考慮剛性連接。對于水下井口片,與導管架結構為管卡連接,保守考慮,允許管卡做軸向的平動和轉動,結構模型中釋放相應的自由度,桿件在管卡端的約束為010010。見圖9~11。
圖9 水上井口片模型
圖10 水下井口片模型
圖11 平臺整體模型
在位計算中,導管架底部與泥面相交處考慮樁土約束,隔水套管底部固定約束。
3.1.2 荷載信息
考慮平臺自投產(chǎn)建成后的完整荷載,包括詳設階段荷載、歷年改造荷載及此次改造荷載。平臺主結構部分,通過建模軟件自動計算自重,附屬結構荷載及各專業(yè)的荷載,以加載的形式考慮。由于新增井口和防撞結構,平臺承受的環(huán)境荷載增加。尤其是由于改造導致額外的冰荷載,計算中重新加載。新增井口部分,考慮使用鉆井船鉆井完井,及后續(xù)修井,暫不考慮修井機荷載在新增井槽位置工作引起的荷載移位,以及相應的上部結構加強。
3.1.3 工況信息與校核結果
根據(jù)API RP 2A規(guī)范,考慮1年操作風暴條件、100年極端風暴條件、1年極端冰條件以及100年極端冰條件。對于新增井口片部分,桿件的最大UC值0.68,桿件位置是,水上水平層+6.0 m標高,隔水套管導向與井口片之間的直徑406 mm連接桿。
對平臺樁基承載力校核,操作工況安全系數(shù)2.55>2.00,計算工況安全系數(shù)2.07>1.50,樁基承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
針對此次改造,考慮對平臺整體的質量和剛度影響較大,對平臺整體進行地震分析。
3.2.1 結構模型與荷載信息
地震計算的模型與靜力計算類似,相應修改譜計算的質量凝聚點。
荷載方面,根據(jù)文獻[6]要求,地震計算的荷載類似靜力極端工況的荷載,容器、儲罐中的存儲物取系數(shù)0.75,活荷載取系數(shù)0.75,鉆修井機取極端荷載,不考慮風浪流冰等的環(huán)境荷載。
強度地震水平的地震力為:方向6 980 kN,方向6 040 kN。
韌性水平地震力為:方向13 800 kN,方向11 800 kN。
3.2.2 工況與校核結果
強度水平地震,第一階模態(tài)自振周期為1.607 s。對所有的桿件進行校核,桿件的UC均小于1.0,滿足規(guī)范要求。新增井口片結構的最大桿件值0.39。井口片的強度余量較大。
韌性水平地震,第一階模態(tài)自振周期為1.658 s。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僅對平臺的門型框架進行強度校核,桿件的均小于1.0,滿足規(guī)范要求。
對平臺進行樁基校核,強度水平工況,承載力安全系數(shù)2.03>1.20;韌性水平工況,承載力安全系數(shù)1.62>1.00,滿足規(guī)范要求。
3.3.1 結構模型與荷載信息
譜疲勞計算的模型與靜力計算類似,相應修改譜計算的質量凝聚點即可。
荷載方面,譜疲勞計算的荷載類似靜力極端工況的荷載,容器、儲罐中的存儲物取系數(shù)0.75,活荷載取系數(shù)0.75,鉆修井機取極端荷載。環(huán)境荷載,僅考慮波浪的作用。
基于中心損傷海況條件生成等效剛度矩陣,計算平臺模態(tài),選取相應的周期點生成傳遞函數(shù),注意在平臺前三階周期附近加密周期點。
3.3.2 工況與校核結果
第一階模態(tài)自振周期為1.624 s。校核結果表明,考慮5倍系數(shù),所有節(jié)點的疲勞壽命都大于26年,滿足規(guī)范要求。
新增的水下井口片結構采用管卡與導管架連接。對管卡采用ANSYS進行有限元模型校核。
3.4.1 模型與約束條件
采用板單元建模,建模范圍包括1/2管卡、筋板,以及連接圓管。約束條件為、在管卡與螺栓接觸位置固定約束。
荷載信息,從平臺整體校核的靜力計算中提取,作用點在圓管端部。
3.4.2 計算工況與校核結果
校核結果表明,最大Von Mises應力為211 MPa,根據(jù)工程經(jīng)驗取80%倍安全系數(shù),許用應力為355 MPa×0.8=284 MPa,表明管卡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見圖12。
圖12 有限元應力云圖
法蘭和管卡的連接螺栓同時承受軸向拉力、彎矩引起的拉力、水平剪切力、以及扭轉剪切力。
螺栓的受力,從平臺整體校核的靜力計算中提取。螺栓所處的位置不同,受力也不同。校核最不利的位置的螺栓強度。
保守考慮,選用10.9級高強承壓型螺栓連接,經(jīng)校核,抱卡螺栓在組合應力狀態(tài)下,最大UC值為0.46,法蘭螺栓在組合應力狀態(tài)下最大UC值為0.91,滿足規(guī)范要求。
綜合以上計算分析與驗證,大跨度外掛井槽設計方案技術滿足規(guī)范要求。靜力計算表明,與隔水套管導向連接的局部桿件,UC值相對較大。管卡校核和螺栓校核,強度余量相對小,設計中應重點關注。
目前,大跨度外掛井槽結構技術方案,歷經(jīng)設計、施工、調試,現(xiàn)已成功應用于QHD32-6WHPH平臺,運行投產(chǎn)良好。
大跨度井口片的創(chuàng)新設計,克服了井槽遠離井口區(qū)的關鍵技術制約因素,使外掛井槽方案由不可行變?yōu)榭尚?,工期大幅減少,生產(chǎn)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大幅提高。
水下和水上井口片分片設計,應對浮吊資源緊張的行業(yè)現(xiàn)狀,并降本增效的號召,解決了工期緊張的項目制約難題,同時節(jié)約了成本,生產(chǎn)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顯著。
空間受限的水下管卡井口片設計,作為大跨度井口片的關鍵技術方案,解決了水下井口片抱卡布置與連接問題,為大跨度井口片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證。
創(chuàng)新設計的井口片結構形式在國內(nèi)首次研發(fā)并應用;井口片的分片方案也是國內(nèi)首次應用在外掛井槽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