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崔恒璐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提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睆娬{(diào)語文教學需要遵循“求真”的教育理念,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這一教育理念能夠真正落實語文“立德樹人”的要求,有利于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真正目標。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明確提出:“注重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有效進行真實表達?!边@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真實的審美意識和情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寫作是作者表現(xiàn)真實心理和生活狀態(tài)的過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照真實的生活,結(jié)合自己的內(nèi)心所感和所想表達出個性化的見解。同時,教師要將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融入到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真實”的寫作意識,引導學生在作文中生發(fā)出“自己的認識”,寫出“自己的文字”。
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需具有一定的思辨和深度?!罢鎸崱钡乃枷胧菍懗鰝€性化文章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將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轉(zhuǎn)化為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寫作任務。依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做到以讀促寫,幫助學生寫出真實有深度的文章。
寫作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學生在真實的狀態(tài)下思維會得到有效地激活。為了讓學生將陶行知的“求真”思想與個性寫作結(jié)合起來,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有效的寫作活動,讓學生借助鮮活的文字,將真實的經(jīng)歷及感受呈現(xiàn)出來。學生在真實的活動現(xiàn)場可以自由自在地抒發(fā)出真實的感受??梢?,真實的寫作活動可以打開學生寫作的天窗,使其看到更廣闊的空間,寫出更豐富、更靈動的文字。
寫作是作者圍繞一定的主題抒發(fā)個性見解的過程。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閱卷標準中明確提出:“注重個性化選材,注重真實而有個性的表達。”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避免“同質(zhì)化”的表達。教師可以陶行知先生的“求真”理念為引導,促使學生寫出真實的、有深度的、個性化的文字。
何為讀者意識?就是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關注讀者的身份、品味、審美、心理等,選擇符合讀者喜歡的表達方式,進行有效寫作。這里的讀者可以是真實寫作狀態(tài)下的“閱讀者”,也可以是“假想的讀者”。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讀者意識,使學生習作在真實交際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生。
注意讀者身份,真實表達。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高中作文試題更加注重任務驅(qū)動和真實語境交際。要求學生關注作文試題中的讀者身份,表達真實的情感。比如,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卷作文題要求學生結(jié)合材料選取關鍵詞,寫一篇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的文章。在行文中,學生需要著重關注讀者對象,進行有效表達。在寫作中,學生需要明確讀者為“外國青年”,需設置一定的情境讓讀者參與其中。比如,有的學生以“指尖上中國”為題,形成了如下文字:
世界之大、變幻莫測。不少外國青年朋友對中國的了解往往趕不上中國高速的發(fā)展。看!嫦娥升空,天問一號成功著陸,中國科技不斷攀越一座座高峰。如果要想向外國青年朋友介紹中國,我當然首選當下信息時代的“共享單車”“微信支付”。
可見,讀者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寫作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寫者心里存在交流或者傾訴的對象,其在表達、措辭、語氣、選材上會關注讀者心理。寫作者要不斷地與讀者展開心靈對話。關照讀者的心理,進行有效選材可以更真實地走進讀者的內(nèi)心。特別是宏大主題下的寫作,學生更需要關注讀者的心理,挑選合適的素材,注重語言表達,寫出個性之文。
2017年版新課標中明確提出:“關照主體,表達自我對自然、社會、人生真實的思考?!边@就要求學生注重主體意識,寫出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舞臺上的主角,別人無法復制,其對生活的獨特感悟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從自己平淡的生活中有意識地編織神奇的童話,寫出與眾不同的文字。
關照自己的生活,寫出“自我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小波瀾”,寫出個性化的“小味道”。比如,圍繞“味道”這一作文題,學生這樣寫道:
杏花爛漫,笑靨如花。
幼時的我喜歡三下兩下地鉆進杏樹林,時而露臉,時而大聲高喊,那片杏樹林成了我們祖孫倆快樂的天地。那時,杏花開放,姥姥總捧得簇簇杏花,洗水、過濾、石磨輕輕碾。幼時的我對這神奇的石磨、清香的杏花充滿了好奇,時不時地也會折騰一番,學著姥姥壓模、切刀、上盤。姥姥總是笑著說:“丫丫,別瞎折騰了,學習去!”在縫隙間,我分明看見了姥姥淡淡的微笑。
如今的小院,姥姥坐在那棵杏樹下,兩鬢霜白,候著、等著……
可見,這一段文字作者關注了自己的生活,鎖定了真實的生活情境,對人物的情態(tài)、動作、對話進行真實地再現(xiàn),從而讓故事具有真實感和親切感。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要從自己平淡的生活中選擇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寫出事件的真實感,從而讓文章更具可讀性。
“求真”的寫作理念不應僅局限在個體的生活空間,還需要作者有大格局,全面而冷靜地關照客觀世界,從而寫出有深度的個性之文。近年來,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不僅關注學生的成長,而且關注祖國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個體的發(fā)展與祖國的命運、民族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學生開拓大格局、大世界。
注重關照現(xiàn)實,寫出“大我”之氣。一篇有深度的作文需要作者具有遠見卓識,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聯(lián)系社會實際,生發(fā)出“大我”的情思。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作文題“強弱轉(zhuǎn)變”,學生需要從“體育之效”出發(fā),結(jié)合個體生命的強弱轉(zhuǎn)變,聯(lián)想到中國科技、中國國力等的轉(zhuǎn)變。比如,學生可聯(lián)系當下的熱門話題“葛優(yōu)躺”,分析其墮落、不思進取的緣由,進而提出“拒絕躺平,自強不息”的觀點。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出“強弱轉(zhuǎn)變”的本質(zhì)原因??梢?,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踐行陶行知的“求真”理念,提醒學生在關照自己生活的同時,不斷地觀察社會、縱看世界,真正抒發(fā)“大我”情思。
總之,寫作教學應與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相融合,幫助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的學習行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以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為先導,關注讀者意識、主體意識,聯(lián)系社會生活,引導學生開展真實的寫作活動,進而讓學生表達真見解、抒發(fā)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