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瑋
由孫海鵬執(zhí)導,里則林編劇,大昕、大雄等人參與配音的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講述了留守少年阿娟與好友阿貓、阿狗在“退役獅王”咸魚強的訓練下,參加舞獅比賽,經歷磨礪,由“病貓”成長為“雄獅”的故事。影片凸顯“成長”主題,既有個人對夢想的追逐,亦有主人公的心靈成長。將“舞獅文化”“留守兒童”及“追逐夢想”等話題納入統一的敘事空間,拓寬了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邊界。本文以《雄獅少年》為研究對象,探索其影像書寫與審美傳遞策略,期望為“國漫”美學創(chuàng)作提供些許借鑒。
電影《雄獅少年》的成長主題既奠定了影片的敘事基調,亦將人物角色、故事情節(jié)與敘事場景等要素融合,形成了極具敘事張力的故事鏈。
海德格爾提出共在空間是個人與他人同時顯現的存在方式,在個人與他人的互動經歷中,能夠使個體發(fā)現自我存在的本真意義。電影《雄獅少年》以小切口、大主旨的創(chuàng)作手法,展示出成長主題美學想象的多樣性可能。該片根據人物特性融入細膩、豐富的情感元素,并從舞獅文化、嶺南傳統文化、經典繪畫等傳統文化元素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為觀眾營造了充滿文化意蘊的美學氛圍,在抓住受眾眼球的同時,彰顯出深厚的文化質感與歷史感,實現了以現實主義為創(chuàng)作基調的浪漫情懷的表達。片中,主人公阿娟的成長是在師傅咸魚強的引領與親友的協同下共同完成的,創(chuàng)作者將成長主旨與夢想空間融合一體,使影片在對現實的映射中完成了對夢想的致敬。
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有機融合的進程中,電影《雄獅少年》作為新動畫的創(chuàng)作代表,詮釋出具有時代化風格的藝術美學。
電影的審美傳遞先是對美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傳遞,觀眾通過感知畫面構圖、色彩、視覺風格等形式,從而產生具體的情感感悟,再形成相應的審美關系,最終完成審美意蘊的傳遞。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秉持“返璞歸真”的理念,采用質樸畫面,用相對單一的鏡頭、敘事場景,營造出兼具現實主義風格與東方想象氣質的敘事空間。影片選擇“去IP化”的方式來塑造角色,用平實的方式來講述普通人的成長故事,引發(fā)觀眾深層次的心靈共鳴。影片將少年成長面臨的疑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融入敘事框架,表達了多元化的敘事情感,呈現出獨特的心靈審美空間。片中,當舞獅決賽即將結束時,阿娟縱情挑戰(zhàn)無法超越的“擎天柱”,此時,《莫欺少年窮》的音樂旋律響起,在推動劇情發(fā)展的同時,巧妙地契合了影片“聚焦成長”的心靈內核。
動畫電影是講故事的藝術實踐。創(chuàng)作者通過構建具有民族特色、詮釋中華傳統文化審美基調的敘事類型,賦予了觀眾充滿想象的審美體驗;在擴大觀影受眾群體的基礎上,契合了大多數觀眾內心對傳統文化的向往以及對現實社會的關注。電影《雄獅少年》以“國漫”的方式來闡釋動畫電影的民族風格,用現實審美的方式構建了基于現代框架的思想共同體,將現實主義國漫、非遺傳承與少年勵志等內容進行融合,實現了“國風”動漫美學風格的傳遞。
成長題材的電影作品要堅持以“講好故事”為切入點,重點關注不同類型受眾群體的審美期待與心理想象。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以情感變化、成長變遷為敘事主線,通過觀照社會現實,用“成長啟發(fā)—成長危機—成長蛻變”的線性結構,在清晰的敘事想象中超越了敘事本身。
動畫電影是被賦予特殊情感的視聽藝術?!缎郦{少年》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影片,該片描繪了外來務工人員在大城市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采用醒獅、祠堂、咸魚鋪等充滿嶺南傳統民俗文化的元素,為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營造良好空間,并傳遞了更深層次的審美內涵。影片主人公阿娟是一位留守少年,時刻盼望外出務工的父母歸來,他最初學習舞獅,僅僅只是不想再被人稱作“病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娟開始期望到廣州參加比賽,以此與父母相聚。影片從深入生活的敘事角度出發(fā),勾勒個性鮮明的“阿貓”“阿娟”“阿狗”等人物形象,在細膩表達中展現了真摯的友誼、無私的親情等溫暖情懷。主人公“阿娟”一出場,就以不修邊幅的衣著、未經打理的長發(fā)、瘦弱的身軀造型,勾勒出“留守兒童”的人物形象。可見,創(chuàng)作者將鏡頭對準留守兒童、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回應了社會熱點話題。
現實主義電影與類型化的結合是當前動畫電影打破傳統敘事框架,實現敘事理念、風格轉化的重要方向。面對新的審美環(huán)境,創(chuàng)作者巧妙銜接敘事結構、合理設置多種故事情節(jié),在潛移默化的敘事場景中,將其中蘊含的成長主題傳遞給受眾,在完成審美轉向的同時,引發(fā)了受眾的現實主義思考。該片喚醒了觀眾潛意識的情感,采用“意象合一”的敘事方式,將簡單、樸素的“追逐夢想”轉化為“舞獅活動”,使觀眾深度感知其中蘊含的“勇敢追夢,相信奇跡”的內核。
電影《雄獅少年》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醒獅”為創(chuàng)作元素,講述了留守少年阿娟從“病貓少年”成長為“雄獅少年”的故事。該片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詮釋出人文關懷、文化弘揚和文化自信等理念,并對國漫創(chuàng)作領域進行新探索,實現了傳統文化與時代審美的有機融合,為拓寬動畫電影的藝術表達空間作了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