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 文
汽油味是很好聞的,柔和,悠遠(yuǎn)。遠(yuǎn)遠(yuǎn)近近地飄來,一聞就有想吃的沖動。
在鄉(xiāng)下,喝酒不叫喝酒,叫“吃酒”“吃老酒”。如果有汽油可以喝,也可以叫“吃汽油”??缮车貨]那么奢侈!那時,聞一下汽油味都是一種奢侈。
20 世紀(jì)80 年代初,樂園鄉(xiāng)長紅橋頭只有一輛公交車,每日進(jìn)城一趟,早出,晚回,若趕上了,可以聞一回汽油味。可沒什么大事,進(jìn)城干嗎?如果有親人要進(jìn)城,送一回,騎五里地的腳踏車,也可聞一回??捎H人都是農(nóng)民,進(jìn)城干嗎?我不過一個學(xué)生,在樂園鄉(xiāng)初級中學(xué)念書,沒進(jìn)城的理由。偶爾路過長紅橋,剛好遇見公交車回來,遠(yuǎn)遠(yuǎn)地聞見一股汽油味,柔和,彌散,令人沉醉。若車剛開動,抓緊跑幾步,跟在車屁股后面,伸長脖子,可多聞幾鼻子汽油味。然后,在沒有汽車也沒汽油味的日子里,長長久久地回味。
廣播上說:有人怪癖,喜歡吃泥土,裝在口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偷偷地吃;有人怪癖,喜歡嚼玻璃,把白熾燈泡咬得“咔咔”響;有人怪癖,喜歡吃蟲子,吃蟑螂、螞蟻、蝎子。這些我都無法理解。
有人怪癖,喜歡吃汽油,把一根橡皮管伸進(jìn)汽油桶,像吃老酒一樣,每天嘬幾口。這個我理解,如果有汽油,我也想吃。
那時的汽油桶,是一個圓而粗的大鐵桶,看上去能裝幾百斤。如果讓我吃,夠吃一輩子了吧。我是想聞汽油味而不得,人家卻有一大鐵桶汽油可以吃。想想,這個世界真是不平等。
不過,也就那么想想,因為夠不著。夠不著的,老師說,叫“夢想”;夠得著的,叫“理想”。所以,我的理想是坐一回公交車,聞一路的汽油味。我的夢想是有一大桶汽油,可以吃一輩子汽油。當(dāng)然,夢想可以先放一邊。為了理想,我努力學(xué)習(xí)。老師說:只要學(xué)好了,考上城里的學(xué)校,你就能去城里,就能坐公交車。
到1993 年,我考上師范。先騎腳踏車走五里路,再背上被包踏上公交車。就這樣,我一路搖搖晃晃,聞著汽油的香味進(jìn)了城。
學(xué)校在人民路。許多回放學(xué)后,我一個人坐在人民路旁邊石頭砌成的馬路牙子上數(shù)汽車,等汽車開過來,聞一口汽油味。等汽車開過去,再聞一口汽油味。那時汽車還不多,晚自習(xí)下課到去寢室,坐個十幾分鐘,也就過路一輛兩輛。不過,每天都能聞那么一回兩回,足夠。實現(xiàn)理想的感覺很好。
我有一個同學(xué)不喜歡汽油味。每次外出春游秋游,他都不敢去,因為要坐車。上了車,車還沒開,一聞汽油味就頭暈,就想吐,就軟得站不住腳。所以每回上學(xué),他不坐車,三十多里地,一路騎腳踏車。我笑他:農(nóng)民!
農(nóng)民的根太深,就享不了城市的福。農(nóng)民就應(yīng)該種在鄉(xiāng)下、田間,像棵水稻、玉米。人民路的柏油,不適合種植莊稼。
我坐在馬路牙子上,看汽車一天天變多,汽油味一天天變濃。終于,整個城市被汽車包圍,被汽油味淹沒。終于有一天,我一聞到汽油味就想吐,整個身體碎得稀里嘩啦,開始一片一片地坍塌。我開始想念那些沒有汽油味的日子,那些想聞汽油味而不得的日子。至少,那些日子里,我還有理想,甚至還有夢想。
事實上,當(dāng)所有的理想都實現(xiàn),所有的夢想都開花,心情,也沒想象中那么美了!
地鐵很好。自人民路A 口下去,穿越整個城市的幽暗,至錢江路C 口出,就到了另一座城。坐在地鐵上,閉眼,想象自己以每小時60 千米的速度在地下穿行。一分鐘1000 米,一秒鐘16 米多?!班粥币幌?,16 米,需要拉長腿走20 步。
時間如溝壑,一秒即懸崖。若自由落體,從時間的崖頂起跳之后每一秒都在加速。時間累積,不斷加速。在層層疊疊的時間底部,狠狠地撞擊在虛無之上。于是,萬物靜默,輪回轉(zhuǎn)動。沒有人能夠跨越時間,哪怕一秒。好在,地鐵沒有加速度,沒有晃動,沒有汽油味,勻速地前進(jìn),只有輕微的“隆隆”,寂靜的聲響,安靜得想要入睡。
閉上雙眼,拉暗燈光,不刷手機,穿行在無邊的黑暗的“曠野”中,我想起《封神演義》里的土行孫,那個充滿想象力的矮個子,從大地這頭鉆入,過幾秒,從那邊冒頭。鉆土而行,一日千里。這本事,曾讓我萬分羨慕。經(jīng)常夢見自己學(xué)了土遁術(shù),一沾泥土,便如魚入大海。大海真是寬廣,一如大地之下的黑暗,無邊無際?,F(xiàn)在,不必做夢,刷市民卡,坐上地鐵,就能土行。在黑暗中穿行,我不斷想象我們的先人真是聰慧,幾百上千年之前,就能想象到幾百上千年之后的生活。坐地鐵在地下穿行或坐飛機上天,這個時代的人都能想到。若放到商周,放到春秋,放到唐宋,那就是神話。
生活和神話,有時,只一墻之隔。有些人的生活,是另一些人的神話。時間會書寫神話,有時,不用幾百幾千年,對我來說,三十年就是一個神話。1993 年是個起點,我一遍一遍進(jìn)城,一遍一遍把自己從鄉(xiāng)下搬進(jìn)城里,反反復(fù)復(fù),盡量把自己安放在城市某個角落,讓自己安穩(wěn)。
坐完公交車,坐招手車。招手車算是公交車的替身。缺少公交車的年代,招手車開得生猛。一躥一躥:“到蕭山兩塊,到蕭山兩塊,馬上就有位置。”到站剎車,下客。見人剎車,上客。售票的女人下車,一手拉著門把,一手把我往里推。人太擠,一剎車就倒一大片。司機還是不斷地剎車,售票的女人不斷地把人往里推。招手車像一件塞不滿的容器。
等我進(jìn)城時,進(jìn)城的人突然多了起來。進(jìn)城高峰期,讓我趕上了。
看日本,城市地下鐵內(nèi)有一種職業(yè),叫“推手”,專門把想上又上不了地鐵的人推進(jìn)車門。用手推,用背頂,終于推進(jìn),“哐”一下,車門關(guān)上,仿佛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很有成就感。這個職業(yè)據(jù)傳有60 多年歷史了,年薪20 多萬。我想我們也可以有這樣一個職業(yè)。在坐招手車進(jìn)城的日子,想上又上不去時,就想有個推手在后面推一把。想進(jìn)城又進(jìn)不了城的人,估計也想要個推手,在背上推一把。
事實上,在誤入城市后的許多年里,我都想要一個推手,在背后推我一把。想而不得,只能自己反過手,推著自己往前走。
現(xiàn)在坐地鐵,還不用推手。感覺真好?;仡^看看,距離1993 年,還不到30 年。有些恍惚。讓人恍惚的,或是神話,或是夢話。
我感覺像個神話。
在人民路住了三年;在義前路住了五年;在錢塘江邊住了四年;在學(xué)林街住了三年;現(xiàn)在,住鳳起路和新華路交叉口。這些年,因工作、因?qū)W習(xí)、因兒子,我一次一次把自己連根拔起,把生活的、學(xué)習(xí)的、工作的物件打包,把一家人的日子打包,從這里搬到那里,從那里再搬到另一個那里。在城市的樓宇和馬路間游走,居有定所,心無定處。像坐地鐵,一會兒地上,一會地下。坐飛機,一會兒地下,一會兒天上。一顆心隨肉體上上下下。每一次搬動,都會問自己:這是最后一次了吧?
于是,又多了一個理想:把一幢房子住老。
在我們沙地,一幢房子是要住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的。房子叫“老房子”,回家叫“回老家”,一聽就是上了年紀(jì)的。房子是老的好。一幢住了幾輩子的房子,里面的每一道墻每一扇門每一條縫隙每一塊苔痕每一絲光亮都會刻入記憶。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出門小便,不必開燈,哪里有個凳子,哪里有張桌子,從哪里轉(zhuǎn)彎,從多高處拉門閂,從哪根柱子拉電燈線,身體的記憶生根發(fā)芽,明亮得跟白晝一樣,清清楚楚,不會磕碰。一幢住舊的房子,像一件穿舊的衣服一樣妥帖,貼身,貼心。住新房,會有很多的不適應(yīng),起床按不到開關(guān),下個床,膝蓋會磕到床腿,疼痛彌漫全身。事實上,也算不上住新房,只是換一個地方住,別人住舊了的房子,我們一家人再把它住舊一遍。新的房子和人,需要磨合??傄ド蟽赡耆?,房子的角角落落,才會重又妥帖起來。
妻說我是一個念舊的人。誰又不是呢?
每一次搬動自己,我都想把自己連著根帶著泥,一起打包挖走。房子搬不了,桌子、凳子、電視、鍋碗瓢盆、蓋的、穿的、吃的、用的,放架上的書,掛墻上的畫,大包小包,全部搬走。到新的房子,哪里放哪張桌子,哪里放哪條凳子,畫還要掛在哪個位置。雖屋已不同,只假裝它們都還停留原處,假裝自己還住原處。不過,只是假裝,總有些舊物會在一次一次的搬運中散落。
專家說,一個人的細(xì)胞每天都在更新,七年會全部更新一次。如此,走在城市的柏油路上,我一直都在散落,一片一片散落,又一片一片拼湊。在城里,一個家更新,用不了七年。七年之后,家不是那個家,你也不是那個你。
只有書不少,丟了買,買了丟,一天比一天多。書架像個神器,總是滿出來,滿出來。像水滿缸溢,淌得滿地都是。妻說:這個可以扔了。那個不要帶了。這個送人吧。球拍,木椅,舊書,都是身外之物。極簡主義說:只留下生活必需的。
我不知道哪些才是生活必需。我必需的其實不多,吃飽,穿暖,一處住舊的房子,最好還有一本讀得下去又讀不完的書,夠了?,F(xiàn)實是,身外之物在一次次的搬運中丟失又重來,愈加膨脹。多少物件,被反復(fù)地購買又丟失,失去又購回。這些年,我買過不下十口的炒鍋,睡過十張不同的床,流浪過十個以上不同的書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不是一個極簡主義者。雖然我很想做一個極簡主義者。我羨慕一棵銅錢草,只需水、空氣和陽光,就能活得很好。但在城里,我卻總想植入泥土,總想把根伸得深些,長些。最好深到自己再搬不動自己。但不能,總有這樣那樣不得不搬動的理由。搬動自己的時候,總會斷裂,總會疼痛,會發(fā)出輕而脆的嘆息之聲。一次次告誡自己,簡單些,再簡單些。但每一次搬動過后,又蠢蠢欲動,腳下的根須,又開始漫無邊際地伸展。
城市不適合種植莊稼,但適合種植樓宇、種植人類。錢鍾書先生說: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jìn)去。這些年,我抬頭仰望那些高高在上的樓宇和人群,發(fā)現(xiàn)沖進(jìn)來的多,逃出去的少。城市一再地膨脹,始終沒有脹破。我一再地搬動,卻沒能搬出這個城市的掌心。
城市,也是一個神器。
于是,我認(rèn)命。走在新華路上,經(jīng)過一棵一棵柳樹,我拍拍這棵,拍拍那棵。這樹,在鄉(xiāng)下長得很壯實,在城里,長不壯。和我一樣,有些營養(yǎng)不良。但我認(rèn)得它們,知道它們也來自鄉(xiāng)下。看見它們,就像看見了親人,很親切??磥恚`入城市的,不止我一個。
深夜,從夢中驚醒。聽見窗外蟋蟀??,鷓鴣咕咕,也很親切。這蟲、這鳥,也來自鄉(xiāng)下,和鄉(xiāng)下聽過的一樣??磥恚诔鞘幸雇硎叩?,也不止我一個。
只是不清楚他或它,搬動了幾回,還要搬幾回?
公元2021 年8 月20 日,傍晚。
說實話,這一日與另一日并無區(qū)別。這一日的夕陽,與別一日的夕陽,亦無區(qū)別。我騎腳踏車,經(jīng)過六號大街。我騎腳踏車的姿勢,六號大街的路面,路邊的柳樹,與往日亦無多大區(qū)別。經(jīng)過“江與?!毙^(qū),這個小區(qū)的房子與別的小區(qū),亦無多大區(qū)別。但我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我停下,站立,凝眸,從一樓往上,數(shù)五個數(shù)。五樓,中間,準(zhǔn)確地說是1 幢2 單元502。我想象它的客廳、廚房、主臥,還有主臥和次臥夾著的洗手間。我知道洗手間上那個節(jié)能燈,來自廣州,一打開,白光四射,逼得人睜不開眼。
主臥前的陽臺很大,從東往西,七步,從南往北,三步。上面一張防腐木打的書桌,一條長凳。桌子上有八毫米厚的鋼化玻璃,玻璃上有一塊拳頭大的火山巖,火山巖通體黝黑,滿身蜂窩,熱浪奔涌。這塊石頭來自海南三亞,在那面寫滿星辰的海灘上,我一腳踢到了這塊石頭。我把它背回江與海,放在書桌上,用來壓一本書。這塊有著萬億年紀(jì)的石頭,趴在新鮮的書頁上,更像一本深邃的書。我在讀一本新鮮的書的時候,也順便讀一讀這本古老的書。
還有,那張我不斷地夢見又不斷丟失的床墊,那面我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又不斷迷失自己的鏡子,那個我坐下又起立的馬桶……這個傍晚,都安靜地呆立原地。五年,一千八百多個日夜、四萬三千多個小時,被不斷地反復(fù)地困在一處房子上打磨,閃閃發(fā)亮,又迅速隱退。那些被反復(fù)用舊的日子,和書桌、馬桶、床墊、書本、火山巖一起,都一一隱退。
兒子小學(xué)畢業(yè),我熟悉的客廳、廚房、陽臺,也跟著一起畢業(yè)了。
然后,搬動自己。再搬動自己。
此刻,我呆立路邊。
妻說得沒錯,我是一個念舊的人。江與海,1 幢2 單元502。這一刻,我與它相對而視,像遇見一個久別重逢的親人,眼底竟有不自覺的酸澀,甚至有抱著它痛哭一場的沖動。許多年來,一遍一遍地搬動,并沒有治愈我這念舊的病。
只是,房子不會念舊,房子不會疼痛。502 已與我無關(guān)。同在一個城市,相距不過十?dāng)?shù)里,但已是兩個平行的世界。里面住了什么人,用什么床墊什么書桌什么馬桶,同樣的日子或不同的日子,一遍一遍反復(fù)上演,已與我沒有任何關(guān)系。呆立在人行道上,我看我的,它看它的,空洞而悠遠(yuǎn)。我想我的,它想它的,沒有交叉點。
公元2021 年8 月20 日,傍晚,路過502。502 里面,有人吃飯、有人讀書、有人坐馬桶、有人做夢,那不是我。我懷念在這里反復(fù)用舊的五年時光。也只是懷念,和這個獨立的黃昏一樣。對時間,對房子,對一塊石頭,我只是路過。我這輩子,已經(jīng)路過好多的房子,好多的時間,好多的人,好多的事。也還將路過好多房子,好多的時間,好多的人,好多的事。包括我的肉體,也不過一處暫居的房子。
路過,只是時間的問題。時間會治愈一切,路過一切。終有一日,我會路過自己的墓地。路過時,也會像此刻一樣念舊:“這個住在里面的人,終于不必再搬動自己?!?/p>
不過,那已不是我。
我承認(rèn),我喜歡喝酒。
對我來說,喝酒是一種極限運動,是精神和靈魂的蹦極。
終于像擠招手車般擠進(jìn)城市,我突然發(fā)現(xiàn)路走到了盡頭。腳下沒有路,回也沒有路,左邊沒有路,右邊也沒有路,像身處懸崖,四顧茫然。喝下一碗老酒,一些清晰的東西便模糊了。眼前,就是路;目光所及,全都是路;每一道目光,都是一條路。
從黑暗中一躍而下,下面是懸崖,沒有底部的懸崖。我不斷地墜落、墜落。說實話,墜落的感覺很好,很輕松,很享受,有一種展翅飛翔的感覺。不像上升那么累。不像擠招手車那么難。很多次坐飛機,從窗口望著那些厚厚的軟糯的白云,我都有一種想出去走一走的感覺。虛幻如此真實!所以,我承認(rèn)喜歡喝酒,我喜歡把眼前一切都喝模糊的感覺,喜歡模糊的事物又一點點聚焦清晰起來的感覺。這個城市在酒液里一遍遍模糊又一遍遍清晰,恍若重生。
我喜歡喝酒,但我不會喝酒?!跋矚g”和“會”,是兩個并不相關(guān)的概念。我不清楚這個城市有多少像我這樣喜歡喝酒卻不會喝酒的男人,在一次一次地舉起酒杯。
我喝酒,自城市開始,自啤酒開始。開始時,一瓶西湖啤酒可以讓這個城市模糊一回。一年后,兩瓶。再一年,三瓶。后來,我開始喝老酒,“老酒”是鄉(xiāng)下的喊法,規(guī)范的叫法是“黃酒”。黃酒比啤酒更像酒,更容易讓這個城市模糊下去。真正會喝酒的人,喜歡白酒。白酒比黃酒更像酒。但我不會喝酒。白酒在鄉(xiāng)下被稱作“燒酒”,太燒心,我喝不下。我喝老酒。開始時是半碗,半碗老酒就能讓所有的人和事和城市都模糊一遍,現(xiàn)在,我需要喝兩碗。當(dāng)喝下兩碗還不夠模糊一回時,妻說:“不要再喝了!……我知道你在逃避什么。你就是個懦夫,膽小鬼,逃避者。你喝下的酒放在一起,足以把你淹死!”妻端起碗把兩碗老酒都喝了,沒有醉。
我一驚,恍如夢醒,背上一片冷汗。
妻不喜歡喝酒,但酒量卻大。這是天賦。天賦是上天賦予,無法培養(yǎng)。我不會喝酒,這也是天賦。我說:“我喝的不是酒,是藥,是麻醉藥。我只是想藏進(jìn)一滴酒精里面躲一躲這個城市的紛繁與復(fù)雜?!爆F(xiàn)在,我又多了一個理想:做一名隱者!在一滴酒精里隱居。
強調(diào)我是一個隱者,而不是一個飲者。李太白說過,“唯有飲者留其名”,我沒有名,不會留名,也不想留名。我只是城市的一個過客。我沒有去喝汽油,因為我不喜汽油味已有多年。雖然,我已喝得起汽油。
現(xiàn)在出門,我寧愿一步一步走路,寧愿坐地鐵。地鐵口,電動扶梯旁,我看一個老人,右腿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幾十回未敢踏足。我扶了他一把,他終于踏了上去,緊緊地抓著我,不放手。這又是一個誤入城市的人。
誤入城市的人,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一杯酒下肚,安全感就回來了。走在城市寬大的馬路上,穿越來來往往的車流,和鄉(xiāng)下一樣自由。
對我來說,時間可以分成兩種:喝酒的時間和不喝酒的時間。妻說得對,我是一個懦夫,一個膽小鬼,一個逃避者。美其名曰:隱者!好在,這個城市足夠深,足夠裝下我所有的憂傷和快樂。
在采訪住地下室的老李時,他告訴我:月工資兩千四。不過,住的地下室是物業(yè)的,不花錢。早上兩個饅頭,一塊錢;中午加個菜,五塊六塊;晚上差不多。一天總要吃去十幾塊。一個月還能剩下一千多。酒?不喝。不會喝,也喝不起。
于是,我又趁機膽小一次,懦弱一回。我請老李喝酒,喝老酒,讓這個清晰的城市又慢慢模糊一回。一些東西模糊回去的時候,一些東西變得更加清晰,遙遠(yuǎn)的可以吃的汽油香味,搖擺的公交車,遼闊的麥田,如在眼前。我走在新華路上,踩著白云一樣柔軟的馬路,感覺美好。進(jìn)城多年,至少,喝得起酒,吃得起肉!
路過一棵一棵柳樹,感覺更好。親切??!我拍拍粗糙的樹干,問候一聲:
“兄弟,你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