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司 金
在青藏高原,生活著一種很像老鼠,但是沒有尾巴的小動物。它們數(shù)量眾多,每天忙忙碌碌,就連冬季也不會停歇。它們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嬌小又結(jié)實,全身毛茸茸的,還有一對圓圓的耳朵,它們時不時從洞口探出小腦袋,用透著好奇的眼神觀察你,絕對可愛滿分。不過,一直以來,它們也是一種備受誤解的物種。
一來,鼠兔常被誤以為是老鼠的一種,事實上,人家雖然叫嚙齒動物,但是屬于兔形目,兔子才是它們的近親。更讓人遺憾的是,它們長期被歸為高原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人們一度想將它們趕盡殺絕。
盡管,越來越多的科學(xué)研究在為這種動物正名,可時至今日,它們?nèi)栽诒淮直Υ?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惡劣,高寒低氧,但這種小型哺乳動物進化適應(yīng)得非常成功。從海拔3200米至5000多米的草甸區(qū),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尤其在低海拔地區(qū),這些家伙們簡直隨處可見。
隨著海拔的上升,鼠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在低海拔地區(qū),它們體型較小,體重在130克左右,一次可以繁殖3~4胎,而到了高海拔地區(qū),體型變大,體重最大的甚至可以達到200多克,但每次繁殖只有1~2胎。
鼠兔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們是典型的社會性動物。它們以家族為單位,活動面積約100~200 平方米。一個鼠兔家族大概由兩三只雄性搭配兩三只雌性和一些幼崽構(gòu)成。其中一只主雄會成為家族的老大,擁有絕對的主導(dǎo)權(quán)。 每個鼠兔家族會挖掘?qū)儆谧约旱囊惶锥囱ㄏ到y(tǒng),最大深度約為40~50 厘米,洞道系統(tǒng)錯綜復(fù)雜,貫通有4~6個洞口,這是為了方便在外活動時隨時可以躲避天敵。不僅如此,鼠兔的管家能力讓人驚嘆。它們會建儲藏室,儲存干草作為房子的墊料,還會在通道旁留一些小槽溝,用來放置糞便,從而使房間保持整潔,它們甚至還會打造專門的育嬰室,供幼崽生活。 鼠兔的領(lǐng)地意識很強,不同家族之間的洞穴系統(tǒng)會有界限分割,但彼此之間又有重疊。夏季的清晨和黃昏,或者冬季的中午時分,鼠兔們紛紛出洞活動,場面一度非?;靵y,毫無秩序可言。有的啃草,有的在洞口進進出出,有的窩在地上曬太陽,就像塊石頭,冷不丁翻過身來給人一記“驚嚇”。
當(dāng)然,鼠兔的鄰里關(guān)系并不總是那么緊張。由于家族領(lǐng)地存在重疊的區(qū)域,有時候它們也會相互串門,而這背后有著更深的動機。鼠兔為了避免家族內(nèi)部近親繁殖,有的個體會主動遷到相鄰的族群,而要想獲得新家庭的接納,自然要提前聯(lián)絡(luò)感情,熟悉環(huán)境。
每年的4月到6月是鼠兔的繁殖季節(jié),那時你會看到家族的主雄霸氣地站在洞口,發(fā)出尖利的長鳴聲,這是它在宣示自己的領(lǐng)域地位。不過,一旦主雄死亡,那么其他雄性就會迅速占領(lǐng)這個家族,并把原來洞穴中舊的干草墊料統(tǒng)統(tǒng)丟到洞外。作為青藏高原少有的小型哺乳動物,鼠兔的體型對于生存而言實在不占優(yōu)勢,所以,它們十分警覺,時常豎著圓圓的耳朵,瞪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它們與人類之間也保持著并不親近的距離。
在青藏高原這樣特殊的環(huán)境里,小型哺乳動物非常稀缺,鼠兔的存在幾乎成為了高原上所有食肉動物的獵物,狼、狐貍、熊、獵隼、鷹等動物都依賴鼠兔生存。香鼬、艾虎甚至還會進洞捕殺,把洞道系統(tǒng)內(nèi)的鼠兔家族“一鍋端”。也正是為了適應(yīng)超高的捕食壓力,鼠兔的繁殖能力很強,數(shù)量很多。
由于高原環(huán)境缺乏樹木,鼠兔挖掘的洞穴為很多鳥類,尤其是雀形目的鳥類,以及兩棲類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一旦鼠兔被滅,留下的洞穴缺乏維護就會很快坍塌,那些物種也就失去了它們的家。
很重要的是,由于補償效應(yīng),鼠兔啃食草葉反而會刺激植物生長。打洞可以幫助翻新土壤,加快土壤的物質(zhì)循環(huán)。洞穴在增加土壤通透性的同時,還會加速水分下滲,從而提高土壤的固水能力和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