蓀 步
夜里飛經(jīng)伊斯坦布爾,窗外三萬英尺下面是大團蜮蜮的黑和一片開闊、迷離的燈火,令人想起中古黑暗的蘇丹大城以及六百年奧斯曼帝國的鐵騎,而前方恰是水城威尼斯——現(xiàn)代文明之光起源的地方。曾經(jīng)隔著亞得里亞海相望的兩地,冷兵器時代糾纏不清的歷史,僅兩個半小時的飛機航程。
在阿塔圖爾克機場轉(zhuǎn)機,下午飛近威尼斯。云層很薄,地中海的陽光恣意潑灑,亞平寧山脈的數(shù)點雪峰和威尼斯?jié)暫V闊的水面熠熠生輝。潟湖里漂著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威尼斯馬可·波羅國際機場就建在其中的泰塞拉島上,距離威尼斯主島八公里。
乘巴士直達威尼斯主島的羅馬廣場。Jason接我到不遠的FALIER旅店,然后離開。打開老FALIER的窗子便是大片乳黃、暗紅的矮樓群。房屋擠擠挨挨,瓦頂斑駁,墻皮時見剝落,時或從殘破的陽臺上垂下茂盛的綠植來,墻與墻之間勉強讓出一條狹窄曲折的巷子給人行走。夕照下一樹鵝黃的臘梅開得正好。
按威尼斯人的古老歷法,傍晚才是一天的開始。我安頓好行李,一個人沿著距離老FALIER不遠的小運河慢慢步行。河水濁綠,河邊停著很多蒙了紅藍白灰各色帆布的船。街道沿河蜿蜒而走,兩旁多的是老舊建筑,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拜占庭式的混搭風格,高高低低的影子照在水里,視覺上是十足的印象派。穿過幾座橋,望向樓群的深處,不禁想起亨利·詹姆斯《阿斯彭文稿》里朱莉安娜那座挨著小運河、破敗又神秘的老宅,還有隱藏在文學和歷史想象背后的威尼斯人凡庸、瑣細的日常生活。不遠處弗拉里教堂傳來了悠長的晚禱鐘聲,心中忽然一陣隱隱的憂傷。
晚上Lydia請吃飯,要了冰鎮(zhèn)氣泡水和經(jīng)典番茄意大利面。
威尼斯的夜溫柔沉默。Lydia不時對著夜色中的建筑指指點點。岸邊的樓群隱在微弱的燈火里,大大小小的運河黑沉沉的,只有月光和燈影隨波瀲滟。疲極,整晚連夢都沒做一個。
早餐在老FALIER,各種面包、果醬和黃油,咖啡選了不帶奶沫的原汁,然后加了很多奶和方糖。一邊吃一邊想念中餐。
上午無事,謝絕了Lydia,一個人在威尼斯老城散步。到處是中世紀石頭建筑外殼的奢侈品店和工藝品店。巷子都很窄,轉(zhuǎn)幾道彎就會遇見一條小運河,當然還有橋。威尼斯有四百多座橋,跟著手機GPS漫無目的地兜來轉(zhuǎn)去,單是《威尼斯商人》中那座白色大理石的里亞托橋就遇見了不下三次。歌德把威尼斯比作“清晨和傍晚的國度的集市”,那么里亞托橋市集無疑就是集市中的集市,只是時間不早也不晚,市集上的人不算多。大運河的水時而自顧自地流著,時而接連好幾條汽艇、貢多拉、桑多洛等大大小小的船只或急或緩地駛過。據(jù)說威尼斯的傳奇總督恩里科·丹多洛那棟不算大的哥特式故居就在附近。樓群照例擁擠在一起,四下里尋不出,也便無心再找了。
在圣馬可廣場,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富麗莊嚴的圣馬可大教堂無疑是地標性的存在,重建的鐘樓高高聳立,露天咖啡館場面盛大,大群大群的鴿子和海鷗在廣場上飛飛走走。人漸漸多起來,幾個中國留學生興奮地給鴿鳥投食,大聲嚷嚷著要去坐貢多拉。我蹲身系鞋帶時,一群大鳥忽然飛攏來,腳爪緊緊抓著我的頭、肩背和胳膊,一只只分量十足。我不敢馬上起身,怕驚著它們,而它們卻毫不客氣地在離開時留給我好幾處白色、棕色的排泄物作紀念,真讓人哭笑不得。Jason后來聽我說起這事,一邊好笑一邊好心安慰我說,在威尼斯人們認為被鴿子親了是很幸運的。
圣馬可廣場不遠處就是潟湖海灣,而它自身本是一片低洼的沼澤,難怪這間“歐洲最美的客廳”盡管多次加高,每年仍有半個冬天都泡在水里。此刻,海灣泛著灰綠色的波濤。水天一色,太陽只是一個干凈、灰亮的光團。貢多拉并排停泊著,有著天然彎曲的老系纜樁一根根矗立在水面上。半空里時或有一只海鷗鼓翅飛過。花崗巖巨柱上,威尼斯的保護神圣狄奧多里和帶翼的圣馬可獅子相背無言。
在潟湖海灣的碼頭上散步,一個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身就遇到了遐邇聞名的嘆息橋。嘆息橋建于十七世紀初,是早期巴洛克式石灰石的密閉式樓橋,臨水而筑,連接著威嚴的總督宮和陰沉的監(jiān)獄樓。過去嘆息橋是威尼斯的犯人們受審后步入牢獄的走道,也是死囚行刑前的必經(jīng)之地,無數(shù)囚徒在這里留下了深重的吁嘆。拜倫于是在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第四章的開篇喚它作嘆息橋,我試著將這一小段詩句翻譯過來:
我站在威尼斯的嘆息橋上,
一邊是宮殿,一邊是監(jiān)倉,
我眼見她的建筑群自水波中升起,
仿佛巫師魔杖揮動后的幻象。
千年歲月的暗翼將我圜抱,
將死的榮光對著久遠的年代微笑,
那時有多少異邦,
仰望著帶翼雄獅的大理石樁,
在那里,威尼斯共和國君臨百島。
拜倫的長詩足以讓嘆息橋在人們的記憶與想象中不朽。關(guān)于嘆息橋有太多的故事和傳說,最深情和通俗的版本是這樣的:有一名死囚走過嘆息橋時目光探向窗外,看到自己昔日的情人正在橋下的貢多拉上與他人擁吻,于是在盛怒和萬念俱灰中觸墻而死。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然而就是這樣一道苦難和黑暗之橋,一個情感終極失落的地方,如今卻同維羅納的朱麗葉故居一樣,成為了愛情天長地久的見證地。喬治·羅伊·希爾當年執(zhí)導的電影《情定日落橋》就事先設(shè)定了一個威尼斯的愛情神話——當日落時,威尼斯城的鐘聲響起,戀人如果在嘆息橋下的貢多拉上親吻,神跡就會降臨,庇佑他們永遠相愛。人性里的光明與暗影、希冀與怖畏,人世間的缺憾與完滿、死別與生歡、過程與結(jié)局,在嘆息橋合而為一了。這難道是一種物極必反?
海寓意力量和神秘,也象征著危險和未知。一個城邦的最高執(zhí)政廳瀕海而建,不做任何防御性構(gòu)筑,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威尼斯最高行政長官的官邸總督宮(Palazzo Ducale,也譯作總督府-都卡萊宮、杜紀宮、公爵宮、督治宮等)就建在潟湖岸上,沒有圍墻和碉樓,直面亞得里亞海,一副襟懷坦蕩、心安理得的模樣。倘追溯威尼斯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威尼斯和大海之間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生命聯(lián)結(jié),海從來就是威尼斯的保護神,威尼斯人的心事,海神最懂得。
其實早在古羅馬時代,威尼斯一帶就已經(jīng)形成了繁榮的市鎮(zhèn),后被西羅馬作為威尼提亞行省納入帝國版圖。西羅馬衰落后,為了躲避一些日耳曼游牧部落尤其是哥特人鐵騎的侵擾,威尼提亞和周遭的住民紛紛遷移到以威尼斯主島為中心的灘涂礁島上謀生,海灣潟湖成了他們天然的庇護。移民們在沙洲上以數(shù)千萬密密匝匝的樹樁、海量的砂礫和防水耐腐的伊斯特拉石為基址,日漸筑就了蔚為大觀的水城威尼斯。伴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壯大和威尼斯共和國的建立,總督宮應(yīng)運而生。
總督宮最初建于公元八一四年,由于當時威尼斯與東羅馬帝國模糊的附屬關(guān)系,建筑主體是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四面環(huán)水,筑有墻堡和角樓。此后數(shù)百年里,總督宮經(jīng)歷了多次被毀和重建?,F(xiàn)存的這座總督宮興建于十四十五世紀,南面亞得里亞海,北與圣馬可大教堂比鄰,西接圣馬可廣場,東臨總督府運河,有嘆息橋與監(jiān)獄樓相連。由于彼時威尼斯共和國不但獨立,而且成為了中世紀地中海的霸主,擁有無比強大的海軍,掌控著東西方的貿(mào)易,大概就是這份源于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的自信使得總督宮舍棄了防御功能,正襟危坐,以大海為屏,與潮汐共存。
歷史建筑遺存最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活法不外是博物館化。早在一九二三年,總督宮便作為親歷了威尼斯城邦崛起與沒落歷史進程的博物館對公眾開放。雖然幾經(jīng)火災(zāi)和改建,一八六七年全面修復后,總督宮外形與內(nèi)部保存的完好程度和協(xié)調(diào)性仍令人驚嘆,讓人們幾乎忘卻這里曾遭遇拿破侖士兵的劫掠、惱羞成怒的威尼斯人的自毀,以及奧匈帝國軍隊占領(lǐng)的種種過往。看來健忘的不是歷史,是缺乏歷史感的人。
就風格而言,威尼斯總督宮是一座帶有古典主義色彩的晚期哥特式建筑,總體三層,局部四層。它最富特色的南、西立面長逾七十米,早年金、藍與朱紅雜彩交錯,如今單剩了伊斯蘭風格的白云石和玫瑰云石的菱形席紋貼面。一層是白云石半圓卷敞廊,廊柱粗壯有力;二層白云石尖卷列柱敞廊,石柱密集且略嫌纖細,柱頭為火焰狀,雕刻有哥特式四葉花窗;三層各有七扇哥特式尖拱窗??偠綄m的正門卡爾門(Porta della Carta,一稱“紙門”)開在西側(cè),目前被用作博物館的出口??栭T的主體是兩個巨大的鑄有網(wǎng)狀花紋的青銅門扇,檐口上方則雕刻著威尼斯守護神——抱著福音書的圣馬可飛獅,威尼斯第六十五任總督弗朗切斯科·卡福斯卡里跪在獅子身前。左下方的斑巖雕像據(jù)傳是四位羅馬帝國的皇帝,即戴克里先(Diocletian)、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瓦勒瑞安(Valerian)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西立面的三層陽臺據(jù)說是威尼斯總督向聚集在圣馬可廣場上的市民們發(fā)表演說的地方。陽臺上方的石雕與卡爾門如出一轍,不同的是圣馬可飛獅面前跪著的人換做了卓有政績的威尼斯第七十七任總督安德烈·古利提。威尼斯女神站在最高處,悠然自得,睥睨一切??偠綄m建筑整體感覺莊重而明快,華麗又優(yōu)雅。
進入總督宮內(nèi),一層陳列著許多沉重的希臘時期的大理石雕原件和復制品。敞廊內(nèi)有一條帶篷的黑色貢多拉。不知它承載過多少威尼斯往事,如今擱淺在歷史的邊緣。二層的金梯黃金涂壁,高大的穹頂?shù)窨讨鴺O其繁復的圖案,從前只有名列“金書”的貴族們才可以拾階而上,經(jīng)金梯去往各處。金梯頂部靠左一側(cè)的獅子嘴巴(Bocca di Leoni)是接受檢舉和告密信的地方,據(jù)說老石雕獅子早已被拿破侖的士兵搗毀,所以我看到的只是一副猙獰的嘴臉。地圖廳、四門廳、十人廳、元老廳、大使廳、議會廳、大議會廳等分布在建筑的二層、三層,信步所至,無不是威尼斯昔日貴族政治生活的重要見證。各個廳內(nèi),提香、喬爾喬內(nèi)、丁托列托、委羅內(nèi)塞這些威尼斯畫派大師的經(jīng)典油畫以及數(shù)不清的濕壁畫金碧輝映,石雕和穆拉諾島的玻璃吊燈美輪美奐,讓人不難想象總督宮舊日的富麗與奢華。難怪歌德會說,威尼斯歷史的榮耀都保存在總督宮的房間里。
作為博物館,總督宮內(nèi)有四個展廳陳列著大量中世紀到近代的武器,其中不乏十字軍東征的冷兵器,斧、矛、盔、甲以及繪飾有精美族徽的盾,劍的種類尤其多,我只勉強認得出闊劍、大劍、陣劍、正裝劍和穿甲劍,而木馬和銅馬上完整的盔甲裝置則讓我聯(lián)想起卡爾維諾小說《不存在的騎士》中的阿季盧爾福騎士,繼而想到在他的《看不見的城市》一書中,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言之鑿鑿地聲明:“每當我描述一座城市,我都在描述威尼斯?!?/p>
放過通往嘆息橋的窄梯,七轉(zhuǎn)八轉(zhuǎn),轉(zhuǎn)到總督宮的內(nèi)廷,便看到了那座建于十六世紀的“巨人之梯”。三十級卡拉拉大理石臺階上,圣索維諾的戰(zhàn)神馬爾斯和海神尼普頓雕像分立左右,象征著威尼斯海陸霸主的無上權(quán)威。威尼斯共和國新任總督的盛大加冕儀式也是在這里舉行的。于是禁不住對著眼前的寥寥行人感慨起來——那些總督宮的舊主人,那些曾經(jīng)攪動地中海風云、固一世之雄的總督和貴族們而今安在?日月既往,不可復追了,唯有屹立于十幾萬根礦化木樁之上的宮殿還在彰示威尼斯人獨有的生存智慧和勇氣。
穿過卡福斯卡里拱門,經(jīng)卡爾門走出總督宮。日光如瀑。圣馬可廣場的咖啡座熙來攘往,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沒有一個威尼斯本地人。
下午在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學演講,結(jié)束后時間還早,有一位華人小單先生主動提出來帶我去DFS德商會館的觀景露臺鳥瞰威尼斯,看到Lydia微笑默許,心知他們彼此熟稔,便放心地與他同往了。
小單是江西人,剛屆而立之年,干練而不乏中式的儒雅,作為策展人在威尼斯經(jīng)營多年,馬上就要同意大利女友結(jié)婚了。閑聊中他跟我講起了威尼斯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比如威尼斯眾多宮殿背后的金主,華裔在威尼斯的真實境遇,今日的威尼斯人在哪里和做些什么。我跟小單講起對威尼斯人的印象,感覺他們很友善。小單大笑,然后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威尼斯多的是移民,真正的威尼斯人除非要賣東西給你,不然他們誰都不喜歡,對誰都不友善。威尼斯商人的名聲可不是莎士比亞虛構(gòu)出來的。
一路說說談?wù)?,穿巷過橋,途徑威尼斯最古老的里奧多圣雅各伯教堂和里亞托市集,終于來到了DFS德商會館,一個被用作頂級奢侈品賣場的八百年的老建筑。小單顯然是這里的???,工作人員們見了他便擁抱寒暄,極為熱情。
在頂樓毛坯樣的矮廳里,我看到了一個小型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展。以白色的門板、衣柜、桌椅、紙盒、衣物、鞋包為主體的四組藝術(shù)裝置各據(jù)一角,偶爾幾點鵝黃、淡粉、大紅、灰綠、橘色和黑色點綴其間,造成一種色彩的落差。小單指著其中的一組裝置,說是他女友的作品。它們是在隱喻現(xiàn)代人生活的平淡、呆板、乏味和局限嗎?我對現(xiàn)代藝術(shù)知之甚少,看了展覽很是迷惑。
“人們看得懂嗎?”我問小單。
“意大利人看得懂,中國人看不懂。”小單回答。
“好吧,算上我一個?!蔽夷卣玖岁牎?/p>
登上觀景露臺,正是黃昏。天光向晚,落日隱在薄云里,一片明燦。彎彎的大運河兀自滔滔,河上船只往來如梭。兩岸的建筑鱗次櫛比,你呼我應(yīng)。建筑的主人們,那些威尼斯的古老家族大都已遷謝。千年的歲月遙不可及,一度鮮衣怒馬的威尼斯早已換了人間。遠遠的,可見阿爾卑斯的一線山嵐。
再見,威尼斯,你這上帝的眼淚、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我走了。
萬想不到的是,離開威尼斯三日后,我在帕多瓦布倫塔河畔的古鎮(zhèn)皮亞佐拉(PiazzolasulBrenta)再度遭遇了威尼斯。
當時我的朋友June,一個華裔策展人,有意在皮亞佐拉做“中國年”的活動,地點選定了有著“威尼托的凡爾賽宮”之稱的康達里尼別墅(Villa Contarini)。康達里尼是威尼斯最古老、最顯赫的家族之一,十一至十七世紀的六百多年間,這個家族一共出了八位威尼斯總督,此外還有雅典公國總督、紅衣主教、地理學者等,功成名遂者可說是濟濟有眾。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大運河畔光華奪目的黃金宮便是康達里尼家族的老宅。
皮亞佐拉的康達里尼別墅最初建于一五四六年,設(shè)計初稿來自文藝復興建筑大師、維琴察圓廳別墅和威尼斯圣喬治馬焦雷教堂的設(shè)計者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別墅的原址是一個古堡廢墟,建成后一直作為康達里尼家族在帕多瓦的鄉(xiāng)間行宮。十七世紀中期,當時的主人馬可·康達里尼將別墅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建,于是有了今天占地約五十公頃的大型別墅和花園。
遠望康達里尼別墅,建筑帶有鮮明的巴洛克風格,顯得堂廡闊大、莊重偉麗,內(nèi)部則是典型的洛可可風格,空間極重細節(jié),看上去精巧工致、恬靜細膩,不乏清新和淡雅之氣,唯主廳的四壁及穹頂刻滿了卷草舒花,嵌以或方或圓或四葉花樣的各式油畫,在若干樹枝狀古典座燈的照耀下,極盡繁復與雕琢。四處的壁畫、油畫、雕塑題材多是神話和貴族宴饗、狩獵等世間生活內(nèi)容,充滿凡塵的煙火氣。講解員告訴我,那時帕多瓦一帶正處在威尼斯治下,威尼斯人自海上攫得財富還鄉(xiāng)后,便會來到這里,在葡萄美酒和曼妙的音樂、歌舞中縱情流連,樂享人生。別墅正門前開闊的半圓形廣場正是皮亞佐拉小鎮(zhèn)的主廣場,當時民眾大型節(jié)慶集會的所在。迄今存世的文獻中,還保留了若干廣場盛大節(jié)日集會和傳統(tǒng)馬術(shù)表演的圖頁??梢哉f,康達里尼別墅是威尼斯歷史上最快樂、最世俗的城市生活的面像。
我在康達里尼別墅以灰、白、黑為主色調(diào)的貝殼長廊里顧盼多時。別墅內(nèi)的環(huán)境太過真實,老物件們一塵不染,好像別墅的主人只是臨時外出,隨時都會回來一樣。窗外關(guān)著二月地中海的細雨,四周安靜極了,一個游人都沒有。我不覺把步子放輕,跟講解員交流時也盡量壓低聲音,生怕驚擾了誰。離開時,我在留言簿上寫了一句話:
歷史在這里停下了它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