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年, 肖杰飛
(1.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 316200;2. 青島聯信催化材料有限公司, 山東膠州 266300)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浙江石化)4 000萬t/a煉化一體化項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魚山島,該項目煤焦制氣裝置屬于特大型煤制氫裝置,分兩期建設,給煉油及化工裝置提供必要的氫氣及燃料氣。一期煤焦制氣裝置由氣化裝置和凈化裝置組成:氣化裝置共6臺2 500 t/d水煤漿氣化爐(4開2備),產有效氣(CO+H2)68萬m3/h;凈化裝置由CO變換、酸脫、甲烷化等單元組成,其中CO變換單元分變換線與未變換線,變換線為年產20萬m3/h氫氣生產線供氣。一期工程于2019年11月順利投產。
筆者介紹了QDB系列預硫化耐硫變換催化劑(簡稱QDB系列催化劑)在浙江石化特大型煤制氫裝置上的工業(yè)應用情況,從催化劑活性、反應器進出口壓差、水氣比等方面對催化劑的運行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同時對工藝流程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建議,以期為同類型裝置的設計及運行提供參考。
該項目煤制氫裝置以煤(焦)為原料,采用華東理工大學自主專利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制氣,CO變換單元采用“兩段耐硫中變”+“一段耐硫低變”的工藝,設置1個系列,為年產20萬 m3/h氫氣生產線供氣。該項目規(guī)模較大,為了節(jié)能降耗,合理利用反應熱,CO變換單元的設計特點如下:
(1) 一、二段變換爐采用軸徑向反應器、小顆粒催化劑,以降低系統(tǒng)阻力,提高催化劑的CO轉化效率。
(2) 三段低溫變換爐采用傳統(tǒng)的軸向反應器,把控變換氣CO指標,減輕后續(xù)甲烷化單元的負擔。
(3) 設置了高、中、低壓蒸汽過熱器,將系統(tǒng)副產的各壓力等級蒸汽全部過熱,充分回收利用了CO變換單元反應高溫熱。
CO變換單元的原料氣,其壓力高達6.27 MPa,水氣比為1.16~1.33;高壓及高水氣比工藝條件對耐硫變換催化劑要求苛刻。青島聯信催化材料有限公司(簡稱青島聯信)QDB系列催化劑在國內類似裝置中的應用良好,浙江石化一期工程3臺變換爐均選用QDB系列催化劑,其物化性能見表1[1]。
由氣化裝置送來的 235.9 ℃、6.27 MPa的粗合成氣進入變換進料分離器,變換進料分離器頂部的粗合成氣經變換爐進氣加熱器/高壓蒸汽過熱器與第一變換爐出口變換氣換熱到 280 ℃后進入脫毒槽。離開脫毒槽的粗合成氣進入第一變換爐進行深度 CO 變換反應。離開第一變換爐的高溫變換氣分兩股,一股經甲烷化調整換熱器/中壓蒸汽過熱器加熱來自甲烷化單元的粗氫氣,另一股經變換爐進氣加熱器/高壓蒸汽過熱器過熱系統(tǒng)副產的高壓飽和蒸汽,然后一起進入高壓蒸汽發(fā)生器副產 4.2 MPa等級高壓飽和蒸汽,降溫至 270 ℃后進入第二變換爐繼續(xù)進行CO變換反應。出第二變換爐的變換氣經低壓蒸汽過熱器和中壓蒸汽發(fā)生器回收熱量,變換氣冷卻至 240 ℃后進入第三變換爐繼續(xù)進行反應,反應后出口氣體中CO體積分數(干基)降至 0.471%。第三變換爐出口變換氣經逐級冷卻、分離,最后經變換氣洗氨塔后合格變換氣送至酸性氣脫除單元。CO變換單元工藝流程見圖1[2-3]。
表1 QDB系列催化劑的物化性能
CO變換單元3臺變換爐共裝填320 m3QDB系列催化劑,2臺脫毒槽共裝填100 m3QXB-01保護劑。
2019年11月初開始裝填,4 d完成CO變換單元所有瓷球、催化劑及保護劑的裝填工作。
該項目使用的QDB系列催化劑僅需要使用氮氣升溫,便可投入正常使用。2019年11月13日,在催化劑裝填完畢、裝置氣密合格后,利用純氮氣對催化劑進行升溫,3臺變換爐加2臺脫毒槽升溫耗時約72 h,最終將脫毒槽升溫至300 ℃,第一變換爐升溫至280 ℃,第二變換爐升溫至240 ℃,第三變換爐升溫至220 ℃以上,滿足首次導氣條件。
2019年11月17日凌晨,CO變換單元開始接氣,約1 h將80%負荷的粗煤氣全部導入變換爐中,2 h后CO變換單元各工藝指標正常,具備往后續(xù)酸脫單元接氣的條件。
在整個CO變換單元導氣的過程中,控制系統(tǒng)壓力不超過3.0 MPa,根據爐溫變化情況逐漸增加粗煤氣量,第一變換爐溫度最高漲至494 ℃,第二變換爐溫度最高漲至402 ℃,導氣非常順利,催化劑接觸粗煤氣后迅速起活。
QDB系列催化劑自2019年11月投運至今,已穩(wěn)定運行超過2 a,目前催化劑狀態(tài)良好。進CO變換單元的粗合成氣壓力為6.0~6.1 MPa,溫度為229~233 ℃,CO體積分數為43.31%、CO2體積分數為 18.62%、H2體積分數為34.37%、H2S體積分數為0.21%。
2020年1月后,系統(tǒng)進入高負荷連續(xù)運行,催化劑運行1 a的數據統(tǒng)計見表2。
表2 QDB系列催化劑2020年運行數據
由表2可知:運行1 a以來,各變換爐進口溫度保持穩(wěn)定,第一變換爐進口溫度為272~277 ℃,第二變換爐進口溫度為248~253 ℃,第三變換爐進口溫度為236~237 ℃,各變換爐進口溫度均低于設計值,各變化爐催化劑活性表現較佳且穩(wěn)定。
表3為2020年高負荷下脫毒槽及各變換爐進出口壓差。
表3 2020年各變換爐進出口壓差
由表3可知:系統(tǒng)高負荷下,脫毒槽及各變換爐進出口壓差保持穩(wěn)定且壓差較小,壓差絕對值僅隨負荷的波動而波動;脫毒槽壓差為6~8 kPa,遠低于設計值(50 kPa);第一變換爐壓差為14~15 kPa,低于設計值(40 kPa);第二變換爐壓差為18~20 kPa,低于設計值(40 kPa);第三變換爐壓差為43~50 kPa,低于設計值(80 kPa)。這表明催化劑具有較好的強度及結構穩(wěn)定性,運行過程中催化劑不會出現粉碎或粉化。
CO變換單元設計進變換爐的粗煤氣的水氣比為1.16~1.33。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氣化粗煤氣輸送至變換單元界區(qū)管道距離較長,存在較大的熱損失,導致進入CO變換單元的粗煤氣露點溫度較設計值低5~8 K,最低水氣比僅為0.82左右;在同樣壓力工藝氣條件下,粗煤氣露點溫度越高,其水氣比也就越高。
表4為實際運行中粗煤氣水氣比與出口CO含量的關系,其中,水氣比根據水蒸氣分壓計算得來。由表3可知:在該裝置的實際運行工況下,水氣比最高為0.98,最低為0.82,出裝置CO含量隨水氣比的增高而降低。當水氣比為0.98時,出口CO體積分數(干基)僅為0.42%;當水氣比為0.82時,出口CO體積分數(干基)為0.63%。
表4 CO變換單元出口CO含量與粗煤氣水氣比
CO變換單元設計最低水氣比為1.16,CO變換單元設計出口CO體積分數(干基)≤0.47%;實際運行初期水氣比達到0.93,即可滿足出口CO體積分數(干基)≤0.47%。根據催化劑動力學計算,低水氣比工況下可獲得較高的CO轉化率,表明催化劑具有良好的低溫活性,在滿足CO變換單元運行指標的前提下也實現了系統(tǒng)的節(jié)能降耗。
催化劑運行中后期,當出現催化劑活性衰退時,需要提高各變換爐進口溫度以加速催化反應速度;同時,受化學反應平衡限制,需要適當提高水氣比,才能確保CO轉化率。該裝置設計第一變換爐進口有補入蒸汽管線,由于流程中高壓蒸汽暖管放空設施不完善,蒸汽暫時不能投入使用,后續(xù)階段可技改蒸汽暖管放空設施,以滿足變換催化劑運行后期提高水氣比而確保CO變換率的要求[4]。
QDB系列催化劑在浙江石化的應用結果表明:催化劑僅需要使用氮氣升溫便可投入高負荷生產,不需要二次硫化;QDB系列催化劑活性穩(wěn)定,低溫活性好,完全滿足特大型煤制氫裝置對變換催化劑性能的要求。
QDB系列催化劑在6.0 MPa、高水氣比的苛刻工況下運行,各變換爐阻力基本不變,催化劑具有較好的強度及結構穩(wěn)定性,運行過程不會出現粉碎或粉化。
水氣比影響CO的轉化率,初期運行該裝置進入CO變換單元界區(qū)的水氣比比設計值低0.18以上,但出口CO含量仍能滿足裝置運行要求,證明該催化劑具有優(yōu)良的低溫活性;同時,在水氣比偏低的工況下,不用補入高壓蒸汽,實現了CO變換單元的節(jié)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