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鳳
(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21)
高強度降雨往往會引發(fā)塌方、滑坡等事故,是造成邊坡失穩(wěn)的主要因素之一[1]。深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 935.8 mm。2020年,深圳市年降水量1 581.8 mm,較常年偏少18.3%,降水量呈現(xiàn)“東南多、西北少”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深圳市多發(fā)季風,強降雨時間長,局部地區(qū)暴雨頻發(fā),從而也導致全市水土流失面積不斷增大。調查研究顯示,2020年深圳市水土流失總面積58.02 km2,占比達到區(qū)域面積的2.35%,水土流失總量為20.74×104t。因此,邊坡上的植物不僅可以美化道路景觀,恢復受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起到加固邊坡、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2-3]。一方面,植物莖葉可以攔截雨水[4],從而可以通過減少到達坡面的降雨量及雨滴初動能,來削弱降雨對邊坡的侵蝕作用;另一方面,植物根系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和減少水土流失,同時也提高了土壤的抗剪強度[5]。
目前,關于植被護坡加固機理,國內(nèi)外的研究[6-7]均處于基礎探索階段。植物根系不規(guī)則分布在土壤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錨固系統(tǒng),從而導致植物根系對邊坡起到加固作用。同時,植物根系隨著時間的增加會進行再次發(fā)育,其對邊坡起到的加固作用會加強。植被護坡已得到公認,并已在工程中得到應用。現(xiàn)有的植被護坡研究大多是從植物生態(tài)效應[8]、植物保護技術[9]和植物根系特性[10]等方面進行的,很少從根系的錨固功能方面進行研究。本文采用三軸剪切試驗,通過在土樣中加入繩索來模擬植物根系的加固效果,來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壓實度對植被護坡加固效果的影響,同時分析根系的錨固作用和錨固機理,研究成果對合理利用根系的錨固作用、開發(fā)護坡新途徑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選擇深圳市不同降雨強度區(qū)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現(xiàn)場調查,設計土壤含水量分別為9%、14%、19%、22%和24%。土樣的干密度是通過重壓實試驗確定的,分別為75%、80%、85%。需要植被加固的邊坡一般為土質邊坡,因此本文選取粉質黏土進行試驗研究。基本物理性質見表1。
表1 土質邊坡(粉質黏土)的基本物理性質
不同植物的根系性質有很大差異。植物根系的抗拉強度為0~100 MPa,彈性模量為100~6 000 kPa,塑性變形為2%~3%。為了增加試驗的準確度,本文根據(jù)實際根系參數(shù),采用相同植物材料制成的繩索加入到土樣中以模擬根系。其平均直徑為2.49 mm,平均抗拉強度為30.29 MPa,極限伸長率為7.01%,與普通植物根系一致。現(xiàn)場調查顯示,植物的主根與坡面的夾角相似(45°+φ/2),試樣中的剪切破壞面與繩索的夾角相似,則試樣中繩索的布置如下:將土樣中繩索分為兩個水平段,每一水平段距試樣端部1/3,每一水平段有兩段呈十字形。
不同土壤含水量(WC)和壓實度下,有根土壤和無根土壤主應力差(PSD)與軸向應變(AS)之間的關系曲線見圖1-圖6。從圖1-圖6中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時,無論植物根系加固作用是否存在,土壤壓實度均顯著影響著主應力差(PSD)。這是因為土壤壓實度每增加5%,主應力差峰值顯著增加,低含水量土壤的表現(xiàn)趨勢更為明顯。
圖1 PSD-AS曲線(WC=9%,有根)
圖2 PSD-AS曲線(WC=14%,有根)
圖3 PSD-AS曲線(WC=14%,無根)
圖4 PSD-AS曲線(WC=19%,有根)
圖5 PSD-AS曲線(WC=19%,無根)
圖6 PSD-AS曲線(WC=22%,有根)
通過對比圖2與圖3、圖4與圖5的試驗結果可以得出,當植物根系加固后,主應力差呈現(xiàn)顯著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土壤含水量達到14%左右時。當土壤含水量達到14%以及土壤壓實度分別為75%、80%、85%時,有根土壤的主應力差分別增加10%、15%、20%。
圖7和圖8分別為有根土壤和無根土壤樣品的黏聚力(CH)隨土壤含水量(WC)的變化曲線。從圖7-圖8中可以看出,無論植物根系加固作用是否存在,土壤黏聚力均會在土壤含水量為14%時達到峰值,而后土壤黏聚力呈下降趨勢。
同時,土壤壓實度也影響著土壤黏聚力的變化。隨著土壤壓實度(CP)的增加,土壤黏聚力表現(xiàn)出顯著提高的趨勢,尤其是當土壤含水量較小時表現(xiàn)更為明顯。
比較有根土壤和無根土壤的黏聚力可以看出,當土壤壓實度較大時,土壤中的根系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黏聚力。當土壤壓實度為75%時,土壤中根系的影響較弱;當土壤壓實度為85%時,根系對土壤的影響更大。
圖7 CH-WC曲線(無根)
圖8 CH-WC曲線(有根)
圖9和圖10分別為有植物根系和無植物根系時土壤樣品的內(nèi)摩擦角(IFA)隨土壤含水量的變化曲線。從圖9和圖10的對比結果可知,無論植物根系加固作用是否存在,土壤的內(nèi)摩擦角均隨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減?。徊⑶彝寥篮吭酱?,土壤內(nèi)摩擦角減小的速率越快。主要是因為土壤含水量越大越接近飽和狀態(tài),孔隙水的潤滑作用就會越強。
通過對比圖9和圖10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植物根系的加固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內(nèi)摩擦角。尤其是在土壤含水量較小、土壤壓實度較大的情況下,提高效果更為顯著。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植物根系對土壤內(nèi)摩擦角的加固作用卻在不斷減小。
圖9 IFA-WC曲線(無根)
圖10 IFA-WC曲線(有根)
本文采用三軸剪切試驗,通過在土樣中加入繩索以模擬植物根系的加固效果,分析了根系的錨固作用和錨固機理,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壓實度對植被護坡加固效果的影響。結論如下:
1) 當植物根系加固后,主應力差呈現(xiàn)顯著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土壤含水量達到14%左右時。
2) 無論植物根系加固作用是否存在,土壤黏聚力均會在土壤含水量為14%時達到峰值,而后土壤黏聚力呈下降趨勢。
3) 隨著土壤壓實度(CP)的增加,土壤黏聚力表現(xiàn)出顯著提高的趨勢,尤其是當土壤含水量較小時表現(xiàn)更為明顯。
4) 無論植物根系加固作用是否存在,土壤的內(nèi)摩擦角均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表現(xiàn)出減小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