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鑫 巴斯
俄烏沖突已持續(xù)近8個月,俄羅斯與美西方國家在制裁與反制裁問題上的角力仍在僵持,“外商大撤離”浪潮留下的余波也尚未平息。此前,麥當勞、耐克、阿迪達斯等西方公司宣布關閉在俄業(yè)務,轉賣資產撤離。但《環(huán)球時報》駐俄羅斯記者發(fā)現,西方品牌的身影至今在俄羅斯市場仍然存在,要么“換裝”,要么變更持有者,給人一種“欲走還留”的印象。西方品牌是否真正離開俄市場?真實情況到底怎樣?《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西方品牌的“擰巴”
俄羅斯《消息報》報道稱,俄聯邦勞動就業(yè)局近日提交給俄國家杜馬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7月,已有3000家外國機構暫時停止在俄的活動,527家外國企業(yè)被注銷。
而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超過180家公司已宣布暫停在俄的經營、投資和產品供應。其中,時尚類品牌占比最大,為19%;快速消費品和汽車類品牌排在次席,各占12%;占比最小的是食品、家居用品和兒童用品等,各約占1%。
一位在莫斯科居住的中國網友向《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講述了他的見聞。該網友表示,自目經常去一家名叫“環(huán)球”的大型購物中心購物。據他觀察,不少西方品牌門店“好像關門了,但評像又未真正離開”,給人一種“明明還在,但又換了模樣”的印象。
以他經常光顧的體育用品商店阿迪達斯為例。這家德國企業(yè)的專賣店確實關門歇業(yè)了,但是其產品在附近的俄羅斯本土體育用品商店“Sportmaster”里可以輕松買到。店員表示,更多阿迪達斯的產品在“Sportmaster”的網店也可以正常買到。耐克、銳步等西方品牌的產品也是同樣的情況。
一些西方品牌則“換裝”留了下來。有的名字發(fā)生改變,有的持有者出現變更,在俄市場繼續(xù)銷售產品和提供服務。比如法國護膚品品牌歐舒丹、德國的建材家居連鎖賣場歐倍德以及波蘭服裝巨頭LPP旗下多個服裝品牌等。以LPP公司旗下服飾品牌“Reseved”為例,現在改名為“RE”,但店內在售商品標簽任舊保留原來的“Reseved”商標。
日本優(yōu)衣庫在俄專賣店已經關門,其產品在俄羅斯市場其他地方也無法買到。不過,有的店面雖然關了,但店內的商品依舊存在,企業(yè)依舊向商場繳納場租費用,給人一種“欲走還留”的感覺。此外,德國服裝品牌NEWYORKER、意大利休閑品牌Benetton等多個西方品牌還照常開門營業(yè)。
當地有不少人意識到西方品牌這種“擰巴”的現象。有分析人士表示,許多西方品牌實際上并沒有離開俄羅斯,它們只是暫時關閉了在租店面,等到俄烏沖突結束后重新開業(yè)。
俄羅斯“國貨”救場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感站近日引述烏克蘭和國際民間社會組織聯盟B4Ukraine的研究稱,除了麥當勞,3/4利潤最高的外國跨國公司仍留在俄羅斯。文章引述一家烏克蘭網站創(chuàng)始人的話稱,公眾的印象是,大多數主要國際品牌都已離開俄羅斯,但迄今為止,只有106家公司完全退出俄羅斯市場,還有超過1149家國際公司仍留在當地。
另據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15日報道,俄新社根據對國家統(tǒng)計部門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27個歐盟成員國之中只有4個國家6月減少對俄羅斯的商品出口,其他國家則增加出口。統(tǒng)計顯示,6月向俄羅斯出口總額最多的國家為德國(12億歐元),其次為意大利、波蘭、荷蘭、法國。報道稱,歐盟在俄烏沖突后開始對莫斯科實施制裁,其中包括限制不同商品的出口,禁止出口大量設備、技術產品以及價格超過300歐元的消費品。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俄烏沖突后,全球公司在俄羅斯的業(yè)務損失近600億美元,隨著制裁對經濟和銷售造成打擊以及業(yè)務持續(xù)關閉,后續(xù)還會有更多經濟損失。
自“不友好國家和地區(qū)”企業(yè)大規(guī)模撤離以來,俄本土生產企業(yè)和商業(yè)集團成為俄穩(wěn)定國內市場的主力,通過國產商品替代供應、收購或“本土化”改造外國品牌等方式,俄國內消費市場總體實現在制裁浪潮中的平穩(wěn)過渡。
以食品、農產品等日常消費領域為例,俄羅斯“國貨”和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的產品成為穩(wěn)定俄民眾“菜籃子”的保障。不久前,《環(huán)球時報》駐俄羅斯記者發(fā)現,自己的住所附近新開了一家大型連鎖超市,俄羅斯本土生產制造的食品基本占滿貨架??从浾咴谔暨x香腸,售貨員還專門熱情地湊上前強調“俄羅斯制造,好吃”。同時,由于目前仍是農產品采收季,除了來自中亞和土耳其的進口果蔬外,俄自產的時令瓜果蔬菜也占據了半壁江山。
誰來滿足市場需求
不管西方品牌是否真正撤離俄羅斯市場,一些市場空間確實釋放出來,給中國、土耳其、印度等多國企業(yè)帶來發(fā)展機會。
在西方國家集體對俄持續(xù)發(fā)起制裁時,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此次并沒有追隨西方的腳步,反而與俄羅斯間的經貿關系更為緊密。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網報道,根據土耳其方面發(fā)布的數據,整個夏季"俄土貿易額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并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
據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機構Autostat表示,今年8月俄羅斯人共購買11037臺中國品牌的新轎車。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市場占有的份額達25.9%,超過占比21.2%的韓國汽車。
此外,伊朗汽車近期也出現在俄羅斯媒體的視野之中。據業(yè)內專家預測,伊朗的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的前景非常好,5年之內可以占據俄羅斯汽車市場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