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
印度太太Suchita已經(jīng)在浦東金橋地區(qū)居住了11年。當初跟隨在Infosys公司做IT的先生遷來這里時,就近租房安了家,后來公司搬去閔行,她仍然選擇留下,因為環(huán)境太熟悉了,也因為那些幫助過她的可愛的人們。
大學畢業(yè)不久跟先生結(jié)婚,次年生了孩子,24歲時隨先生搬來上海,之后又生了小兒子。Suchita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在上海開啟職業(yè)之路,用6年時間從一位普通主婦蛻變成一名馬賽克藝術(shù)家。
11年前,Suchita剛來上海時困難重重,不懂中文,手機軟件翻譯不準確,不能表達她的需要。好在鄰居用微笑和肢體語言緩解了她的陌生感,之后她專門學了一點基礎(chǔ)中文,簡單交流不成問題。因為是素食主義者,尋找食物又有不小難度。在一些先來定居的朋友幫助下,她去一些大超市果然找到了水果、蔬菜和鮮花。再后來,她自己發(fā)掘了一些印度雜貨店,一切迎刃而解。
現(xiàn)在,她常常逛中國小店用中國食材制作拿手菜,比如用面條、米線、青菜、花菜等等,加入印度調(diào)料和香料做成全家人喜歡的米糕和炒米線。
她還愛上了麻辣燙。住所附近有好幾家麻辣燙小店,老板人都很聰明,第一次見她無所適從的樣子,就主動拿起盤子和菜夾做示范。她一再叮囑:“不要肉,不要蛋,只要蔬菜,所有品種都要,記得加辣,重辣!”不一會兒,一碗私房定制的“素食麻辣燙”出鍋了。幾次之后,不消吩咐,老板一見她們進來,就自動將對路的食材下鍋,真是太貼心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一位做馬賽克的朋友,Suchita對這門古老的藝術(shù)一見傾心。馬賽克雖然起源于古希臘,在印度的古老宮殿中也不乏它的身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泰姬陵不僅使用了印度的大理石,還有中國的寶石、水晶、玉和綠寶石,更有不少馬賽克杰作。上海老建筑中的馬賽克經(jīng)典式樣,也為她的設(shè)計提供了靈感。
6年來,Suchita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既有印度的神像、人物、花卉,也有中國的寺廟、太極圖案,還有東方明珠、陸家嘴等上海風景。
在上海,Suchita(左)創(chuàng)作了大量馬賽克作品,包括陸家嘴等上海風景。
去年10月,在浦東金橋政府的支持下,Suchita開設(shè)了自己的工作室,傳播馬賽克藝術(shù),幫助那些喜愛馬賽克的中外學員。
因為工序復(fù)雜,完成一件作品常常需要3到4天,需要付出極大耐心。Suchita說,在制作過程中,心慢慢靜下來,人也得到放松,完工后獲得巨大成就感。
一位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學員,用馬賽克做了一個“Hamsa”。這是阿拉伯文化中的特殊圖案,指人類的5個手指,用作阻擋邪惡之眼、免除任何不幸的護身符;孩子們則醉心于圣誕樹、小雪人、雪地靴,以此表達他們的童心和愿望?!榜R賽克不僅是媒介,還是一種吉祥的符號。” Suchita很開心,通過馬賽克幫助不同學員表達他們的心情和夢想。
她正為不久后在浦東香格里拉飯店舉辦的“女企業(yè)家聯(lián)展”忙碌,以印度手工地畫藝術(shù)“Rangoli(藍果麗)”為藍本,精心制作了一款馬賽克燈盤,在上面燃起燭燈,迎接即將來臨的“devali(排燈節(jié))”,用印度傳統(tǒng)方式為大家祈福,帶來財富和好運。“等我們以后回到印度,我打算開一家馬賽克小店,把上海風景搬回去,傳遞給更多人?!?/p>
每天接送孩子上學,Suchita認識了一些家長,媽媽們常常結(jié)伴逛街。她最喜歡去的地方是豫園,不僅有漂亮的中國寺廟和古建筑,琳瑯滿目的小商品,還有好幾家大型金店。印度女性天生喜歡黃金飾品,一來在節(jié)日里佩戴黃金意喻吉祥,二來因為它的色澤特別適合印度人的膚色,結(jié)合一身鮮艷的民族服裝,給人平添幾分姿彩。她買金手鐲的那家金店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龍鳳呈祥”,經(jīng)中國朋友解釋后她恍然大悟,同為古老的東方國家,人們的愿望完全一樣。
中國人熟悉的紗麗通常只在結(jié)婚時穿,平時Suchita只穿T恤牛仔,逢年過節(jié)她會在眉心點一顆“迪勒格”(吉祥痣),穿一件明黃色的“l(fā)akhnavi”。這種印度傳統(tǒng)服裝由手工制作,刺繡精美,裁剪合體,比紗麗簡捷方便,更適合日常穿著。走在路上,不時引來人們的驚嘆:“你的裙子好漂亮呀?!彼荛_心,也很自豪。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不能與父母親人團聚,她想通過這種方式靠近家人,既撫慰鄉(xiāng)愁,又對孩子們潛移默化地教育,傳承印度文化,感受上海城市的多元化。
這些年她認識了很多鄰居,包括國際人士和本地居民,他們熱情地邀請她一起過春節(jié),品嘗素三鮮餃子、香菇菜包和其他中式美味,她也盛情邀請這些鄰居參加Holi節(jié)。Holi又稱“灑紅節(jié)”,是印度最大的節(jié)日,頗受中國人的喜愛。她和幾個印度朋友一起,在家里準備了很多節(jié)日食物,還設(shè)計了一些互動小游戲,然后轉(zhuǎn)戰(zhàn)室外,一邊吃燒烤,一邊帶領(lǐng)大家跳起了印度舞。
最后的狂歡項目是“灑紅節(jié)”的重頭戲,人們抓起盤中的各種彩色粉末,無拘無束地互相潑灑、涂抹,無論是親人、朋友、鄰居還是聞聲而來的陌生人,一個個披上了五顏六色的外衣,歡笑著迎接好日子的到來。
Suchita的日常生活以社區(qū)為主,工作室也開在社區(qū)里,因此發(fā)現(xiàn)了上海與印度不同的地方:印度社區(qū)功能繁多,一年數(shù)十次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都會聚集慶?;虬才殴?jié)目,包括婚禮,也能成為聚會的理由。在這里的社區(qū),大型活動比較少見。但這并不影響她對上海的喜愛。
“在上海11年沒有任何負面的感受,總是遇到幫助我們的人?!痹谒幼〉男^(qū)里有一些會說英語的人,疫情期間組成了一個志愿者團隊。他們?yōu)樗龇g,詳細告訴她怎么下載App怎么掃碼怎么做核酸。封控在家時,先生需要的藥品斷檔,她焦急地求助,志愿者得知后立即去醫(yī)院代買回來;政府發(fā)放的物資是統(tǒng)一的,但了解到她們?nèi)沂撬厥持髁x者,志愿者也會格外照顧;她的兩個兒子正處于長身體階段,每日牛奶需求量巨大,在物資緊缺的日子里,志愿者也想方設(shè)法地弄來,放在她門口……
“我會記住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忘不了那些幫助我們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