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高良澗小學 丁海英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作文先導式”教學,即教師結合寫作教學基本要求及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魅力,產生寫作熱情,提升寫作質量。作文先導式教學,主要以低年級學生為培養(yǎng)對象,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寫作,自主學習寫作方法與技巧,以達到在實踐中提升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根據寫作內容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思考與寫作,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學習效果。
在“作文先導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滲透寫作方法與技巧,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寫作能力,感受到寫作的快樂,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運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升課堂寫作教學的質量。
“作文先導式”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學到更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掌握不同類型的寫作風格。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選擇適合的方法與手段開展寫作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寫作中,提升寫作能力。
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情,給學生推薦適合的圖書,如《海底兩萬里》《三字經》等,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寫作素材。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并讓學生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素材,這既解決了學生寫作素材少的問題,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寫作教學活動中,良好學習氛圍的構建十分重要,良好的氛圍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關鍵的是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的運用,能讓師生充分互動,讓教師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針對性教育工作的實施做鋪墊。此外,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能夠與其他同學的寫作思路發(fā)生碰撞,從而發(fā)現自身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課堂教學質量也能在無形中得到提升,教學氛圍會變得更加和諧。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只能根據教師布置的內容寫作,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不強,不能全面理解教師講授的寫作知識,因而課堂教學效果難以保證。想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接受和吸收情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的個性化寫作做好鋪墊。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不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與不同,過分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寫作的能力提升緩慢。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填鴨式、模擬練習的方式組織寫作教學活動。課堂活動中,教師傳授給學生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等知識點,然后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或者寫作方法進行寫作練習。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教學方法比較枯燥,他們提不起參與寫作活動的興趣,甚至會出現抵觸心理,從而更不愿意學習課本知識。教師應該重視這一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成長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構建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寫作能力。
在寫作教學活動中,一些學生雖然掌握了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法,但是無法將此運用在寫作中,寫的作文內容空泛、感情蒼白。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生活過于單調,閱讀量太少,沒有掌握情感與寫作結合的方法。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多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將學習內容有效運用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寫作能力。
在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掌握更多寫作方法與技巧,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組織相關的交流互動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如何表達情感與想法,為學生寫作做好鋪墊。在交流互動中,一些學生缺乏主動表達意識,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很少主動與其他人交流,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交流,激發(fā)學生主動表達的興趣,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學習經驗與方法,養(yǎng)成互動交流的習慣。課堂上的有效互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交流的重要性,使其養(yǎng)成主動交流、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以教學“猜猜他是誰”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角色作為交流互動的話題,讓學生結合對這一角色的認識,說出該角色的特點,并讓其他同學猜。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體溫:“同學們,我們身邊有個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她的頭發(fā)烏黑,很長,有著整齊的劉海,她平時走路搖搖晃晃的,是個非??蓯鄣男」媚铩D銈冎浪钦l嗎?”學生紛紛搖頭,猜不出答案。此時,教師可對人物形象進行詳細描繪,如:她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是我們成長路上的朋友與陪伴者,她的口頭禪是“你們聽懂了嗎?”教師描述完,學生紛紛答道:“數學老師?!苯處煟骸澳悄銈兛梢悦枋鲎约貉壑械臄祵W老師嗎?”學生1:她大大的眼睛藏在眼鏡后面,平時上課時非常和藹,會很溫柔地詢問是否聽懂了。學生2:她有很多小動作,比如交流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彎下腰,聽我們說話。當師生互動結束后,則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喜歡人的特點,利用外貌描寫、故事情節(jié)描述的方法,以文字的方式體現出來,分享給其他人。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如何描述一個人,能夠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語言表達方法與技巧,在無形中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實踐是檢驗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寫作學習效率的有效舉措。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多組織寫作實踐活動,在學生寫作結束后,對學生的寫作內容、寫作方法、寫作結果等進行評價與分析,讓學生發(fā)現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后續(xù)寫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與完善,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充足的空間,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和生活經驗寫作,以保證寫作的效率和質量。
指導寫作“那次玩得真高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文字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在寫作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和同伴在郊外玩耍、和爺爺奶奶一起去市場、和爸爸媽媽一起旅行的圖片,并問學生:“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有沒有勾起你們的回憶?在你們的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什么活動呢?這次活動中發(fā)生了什么?”學生1:我記得有一次和爺爺一起去市場買菜,我們在逛市場的過程中,看到很多海洋生物,有各種各樣的魚類、螃蟹、貝類,我覺得非常有趣。學生2: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旅行,一次,我們在玩的過程中不小心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想去的地方。天氣非常熱,加上有一些暈車,我很難受。經過爸爸媽媽的開導,我知道旅行就是看風景,而風景到處都有,不是一定要去到目的地。后來,我們發(fā)現路邊的風景也非常美,絲毫不比要去的地方差。教師:“大家都有很多記憶深刻或者高興的事,那你們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將最高興的事記錄下來嗎?”然后,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寫作。交流與寫作的結合,可以讓學生對經歷的事情產生更深刻的記憶,寫的作文也會充滿真情實感。教師在學生寫完,可引導學生就寫作內容進行互動與分享,讓學生在分享中夯實基礎,在互動中提升作文水平。
在小學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升作文水平。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學習基礎設計問題,鼓勵學生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進行“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用多媒體展示,并提問學生:“你們了解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嗎?你們知道它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嗎?你們對這些世界文化遺產有什么認識和感受嗎?”確定學習任務后,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討論世界文化遺產存在的意義。當學生討論結束,則引導學生利用前期學過的相關知識,對自己所了解或者感興趣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簡單介紹,并將對世界文化遺產繼承、保護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明確了寫作思路,激發(fā)了學生保護與傳承世界文化遺產的信念,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愛國情懷。
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在寫作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出與寫作主題有關的生活內容,并引導學生回憶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將當時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以“家鄉(xiāng)的風俗”為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最喜歡的節(jié)日,為什么?”學生1:我喜歡春節(jié),春節(jié)可以與家人、朋友團聚。學生2:我喜歡端午節(jié),可以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看龍舟比賽。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風俗嗎?”學生情緒非常高漲,積極討論家鄉(xiāng)風俗。教師說道:“接下來,給大家10分鐘時間,將家鄉(xiāng)的風俗寫下來?!弊寣W生利用文字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引入生活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寫作,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更多寫作素材與經驗,掌握更多寫作方法與技巧,最終實現寫作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