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閣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六病區(qū),南陽 473000
腎結石為目前泌尿外科較為常見的結石病灶,在我國發(fā)病率為1%~20%不等,此病好發(fā)于男性群體,在夏季更為常見,近年隨全球氣候環(huán)境惡化,此病發(fā)病率在逐年上漲。腎結石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腰痛或血尿癥狀,可一定程度上破壞患者腎臟功能,對其日常生活也可產生較大影響[1]。通常來說人體尿液中含有多種鈣、草酸、尿酸等物質,當機體代謝功能異常時,以上物質無法經尿液順利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在腎臟內淤積則會形成腎結石,若患者自身存在尿路梗阻、感染等相關癥狀也可誘發(fā)腎結石。除上述生理因素外,若患者長期伴有服用可形成結石相關藥物史,其發(fā)生腎結石的風險也較高[2-3]。根據結石的位置、大小、分布情況及復雜程度,臨床常會予以不同方式進行治療,針對單發(fā)、長徑較小、無明顯發(fā)作癥狀者,經解痙、鎮(zhèn)痛或排石藥物治療后,大多預后較好,但對于腎絞痛反復發(fā)作、結石病灶明顯增大者,則會實施相應的外科手術治療[4]。近年來隨微創(chuàng)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經皮腎鏡取石術(PNL)逐漸取代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成為了治療腎結石的主要術式,但該術式僅適用于結石長徑2 cm以上患者,對于部分長徑較小的術后殘余病灶,臨床通常會予以相關促排石藥物進行治療[5]。目前關于術后促排石的具體用藥方案,臨床尚未形成統(tǒng)一定論,本研究將對西藥(坦索羅辛)和中藥(排石湯)分別用于腎結石患者術后促排石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選取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2021年4月至2022 年4 月期間接受手術治療的110 例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經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 例。對照組男 30 例、女 25 例,年齡 35~75(55.23±2.26)歲,病程1~4(2.52±0.37)年,結石數目 3~7(5.25±0.34)個,結石長徑 0.3~3.7(2.21±0.16)cm;研究組男 32 例、女 23 例,年齡36~73(55.19±2.47)歲,病程2~3(2.36±0.52)年,結石數目2~8(5.33±0.25)個,結石長徑0.2~4.0(2.36±0.46)cm。納入標準:(1)均確診為腎結石患者,參考《2019年泌尿系統(tǒng)結石診治進展》[6]腎結石相關診斷要點;(2)復合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指征均擇期接受PNL治療;(3)經影像學檢查可腎臟組織內存在多個結石病灶(至少2 個以上);(4)參與本研究前1 個月內未接受任何藥物排石治療。排除標準:(1)泌尿系統(tǒng)結構、功能異常者;(2)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癥狀者;(3)病情處于急性發(fā)作期者;(4)伴有其他泌尿系統(tǒng)結石病灶者(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尿道結石)或膽囊結石者。兩組腎結石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本研究經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21-Y-033)。
兩組均接受PNL 治療,患者手術時長、術中出血情況、術后生命體征等均無差異,對于長徑≥2 cm的結石病灶直接經手術進行碎石治療,部分患者體內結石長徑不足2 cm,為確保殘留結石順利排出,對照組術后予以口服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92,規(guī)格 0.2 mg)輔助排石,0.2 mg/次,1 次/d,持續(xù)用藥14 d觀察結石排出情況。研究組術后予以服用排石湯輔助排石,方劑組成:先取30 g金錢草,15 g柴胡、黃芩、郁金、枳殼、姜黃、青皮、白芍及大黃(后下),和12 g川楝子、10 g山楂一同加入至800 ml 清水中,由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中藥房統(tǒng)一以文火慢煮,待藥煎開后去除多余藥渣,取濃汁500 ml 為1 劑,分早晚2 次口服(250 ml/次),1 劑/d,持續(xù)用藥14 d觀察結石排出情況。
(1)持續(xù)監(jiān)測兩組在術后藥物輔助排石治療期間尿液情況,記錄殘留結石病灶排出時間以及最終清除時間,以用藥后首次見尿液中有結石排出時記錄為結石排出時間,以連續(xù)3 d用藥后未見結石病灶排出、經B超檢查腎臟內無任何殘余病灶時記錄為結石清除時間,統(tǒng)計兩組結石清除率;(2)統(tǒng)一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為檢測樣本,經EDTA抗凝后進行血清分離(離心時間5 min、半徑0.5 cm、轉速1 000 r/min),將血清樣本統(tǒng)一送入SM600酶標儀[上海寰熙醫(yī)療,滬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3 第2400984 號],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統(tǒng)一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提供,檢測指標主要包括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腎小球濾過率(EGFR)等腎功能指標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癥因子指標;(3)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尿路感染、腎盂水腫、輸尿管狹窄、輸尿管水腫等。
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 22.0 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結石排出時間、清除時間均低于對照組,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結石患者結石清除情況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SCr、BUN、UA 等腎功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EGFR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結石患者術后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腎結石患者術后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注:對照組術后予以口服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輔助排石,研究組術后予以服用排石湯輔助排石;SCr 為血清肌酐,BUN 為血清尿素氮,UA為血清尿酸,EGFR為腎小球濾過率
EGFR(ml/min)92.24±5.15 83.14±5.26 9.168<0.001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5 55 SCr(μmol/L)72.35±5.18 77.44±5.84 4.836<0.001 BUN(mmol/L)4.17±0.25 5.88±0.62 18.970<0.001 UA(μmol/L)271.45±10.36 299.71±10.49 14.215<0.001
治療后,研究組IL-6、PCT、CRP、TNF-α 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腎結石患者術后炎性反應改善情況比較()
表3 兩組腎結石患者術后炎性反應改善情況比較()
注:對照組術后予以口服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輔助排石,研究組術后予以服用排石湯輔助排石;IL-6 為白細胞介素-6,PCT 為降鈣素原,CRP為C-反應蛋白,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μg/L)1.22±0.35 2.71±0.26 25.344<0.001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5 55 IL-6(ng/L)125.45±5.28 140.36±5.37 14.683<0.001 PCT(μg/L)0.32±0.11 0.67±0.36 6.896<0.001 CRP(mg/L)7.13±0.25 9.44±0.37 38.365<0.001
治療后,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09%(5/55),低于對照組20.00%(11/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腎結石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目前臨床針對各類腎結石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非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除部分病灶較小、無明顯癥狀發(fā)作者可通過排石藥物取得良好療效外,針對大部分結石已明顯增長、腎絞痛癥狀反復發(fā)作者,臨床更多會實施外科手術治療,但對于不同病灶性質、位置或大小的腎結石患者所實施的具體手術方案均存在一定差異[7-8]。除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和輸尿管鏡取石碎石術(URL)外,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術式主要為PNL,其治療效果已得到相關研究證實[9]。但該手術為體內碎石,對結石病灶較大患者的療效顯著,體內碎石可能導致腎盞內殘留部分結石殘渣,且對于部分長徑不足2 cm 病灶,PNL 也難以實現對結石的徹底清除,因此針對行PNL治療的腎結石患者,臨床常會在其術后予以相應促排石藥輔助治療[10]。
目前西醫(yī)常用于PNL術后促排石藥的機制在于松弛輸尿管平滑肌、緩解輸尿管痙攣方面,常見的藥物主要坦索羅辛等α 受體阻滯劑等,坦索羅辛可對α1 腎上腺素受體產生高選擇性的阻斷效果,經松弛平滑肌后可對患者輸尿管起到較強解痙作用,此前此藥常被用于治療男性各種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11]。中醫(yī)認為,腎結石的病機主要在于濕熱下注、水熱互結,除了排石顆粒、尿石通等中成藥外,臨床研究也證實了排石湯在術后促排石方面的應用效果[12]。排石湯由柴胡、黃芩、郁金、枳殼、姜黃、青皮、大黃、白芍、山楂、川楝子、金錢草等多種中藥材制成,方中金錢草為君藥,歸肝、膽、腎、膀胱經,主要可用于清利濕熱、通淋消腫,方中柴胡可和解表里,黃芩可清熱燥濕,郁金可行氣化瘀,枳殼可行滯消脹,姜黃可破血行氣,青皮可消積化滯、大黃可泄熱涼血,白芍可解毒除濕,山楂可行氣散瘀,川楝子可泄熱行氣,諸藥合用于腎結石患者術后可共奏散結止痛、清熱除濕之功效。研究組術后經此中藥治療后,結石排出時間、清除時間均低于對照組,結石清除率(92.73%)高于對照組(81.82%),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可見相較于西藥坦索羅辛而言,中藥排石湯在清除腎結石患者術后殘余病灶方面的效果更佳?,F代藥理指出,排石湯中以金錢草為君藥,此藥可通過增強輸尿管壓力而起到促輸尿管蠕動、排石的效果,其內含有大量醇不溶物,醇不溶物中的多糖可有效抑制一水草酸鈣結晶形成,其抑制效果與藥物濃度正相關,將以中醫(yī)為主的中藥方劑用于腎結石術后可顯著增強其促排石效果[13]。當輸尿管正常蠕動、促使殘余結石排出后,患者的腎臟壓力也可明顯減小,研究組對應的SCr、BUN、UA 等腎功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EGFR 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另有研究指出,大量組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機體內氧自由基大量釋放而引發(fā)炎性反應,腎結石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炎性反應,而金錢草可通過抑制組胺對機體起到顯著抗炎效果[14],故本研究中,研究組經金錢草為主制成的排石湯輔助治療后,患者的IL-6、PCT、CRP、TNF-α 等炎癥因子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黎輝等[15]在其相關研究中指出,腎結石為實證,其病灶形成與多種機制相關,該學者通過將排石湯用于此類患者術后治療結果顯示,經此方治療后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術后西藥治療的對照組,對應的炎癥因子也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與本研究所得相關數據的變化趨勢一致??梢娕c術后予以患者常規(guī)解痙劑進行促排石治療相比,應用排石湯這一中藥方劑的效果更佳。殘余的結石病灶是否可以順利排出與患者尿道結構及功能密切相關,若排石不暢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輸尿管水腫等相關并發(fā)癥,坦索羅辛與排石湯均可幫助腎結石患者術后有效清除殘余的結石病灶,但相比之下,研究組經排石湯治療后的結石清除率更高,因此患者術后發(fā)生以上并發(fā)癥的風險更低,研究組的發(fā)生率9.09%(5/55)低于對照組20.00%(11/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腎結石患者實施PNL手術治療后,采用排石湯輔助治療可有效清除腎盞內的殘留結石病灶,對改善患者術后腎功能、減輕炎性反應并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均有積極意義,本研究證實了排石湯對腎結石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后續(xù)臨床可依據本研究結果,繼續(xù)開展關于排石湯用于其他類型結石患者術后促排石效果的臨床研究。
利益沖突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