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拓片為禮”:社交場域中的文化資本運作
        ——以端方與福開森的交游為例

        2022-10-13 06:55:56李淑鎣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93
        收藏與投資 2022年9期
        關鍵詞:文化

        李淑鎣(南京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拓片為禮”廣義上是指將拓片作為禮物進行贈予或交換的行為。這一現(xiàn)象最早以君主對臣民的單向贈予形式出現(xiàn),北宋初年,宋太宗就曾下令將皇家收藏的419件書法名作的拓片贈予朝中大臣。狹義上是指清初士人階層為主體的金石鑒藏圈內一種約定俗成的社交行為,這些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將收藏或自制的拓片題跋鈐印后作為禮物贈送給同一圈層的友人,友人再回贈拓片等禮物,這種格調高雅的交往方式在當時尤為盛行。

        2020年,在“墨韻梅香—紀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書畫文獻展中,有一幅曾任兩江總督的端方贈予外籍友人福開森的漢瓦拓片(圖一)。這幅《端午橋題漢瓦拓片軸》(下文簡稱《題漢瓦拓片》)現(xiàn)藏于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畫芯縱132 cm,橫37 cm,上下拓有兩塊漢瓦,上為墨拓,題有“郿字瓦出郿縣董氏郿塢故物”字樣;下為朱拓,題有“益延壽宮瓦宮名見三輔黃圖”。左右題跋為“宣統(tǒng)元年春王正月拓贈福開森君即頌居履康綏端方題記”。鈐蓋“端方之印”“陶齋藏瓦”兩枚白文方印。由題跋得知,這幅拓片是端方在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正月拓贈給福開森的,此時端方與福開森是雇傭關系。同年端方調任直隸總督,直到1911年,端方逝世前二人都無聯(lián)系。

        圖一 清 端午橋題漢瓦拓片軸,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

        列維·斯特勞斯認為,禮物交換通常遵循互惠原則。在特定情況下社會地位的差異會打破禮物流動的平衡,出現(xiàn)禮物“自下而上”的單向流動現(xiàn)象。這幅作品的獨特之處在于,第一,禮物流動是自上而下的,禮物交換的權力指向完全顛倒;第二,在禮物交換過程中福開森并沒有遵循“禮尚往來”的原則回贈禮物,直到端方逝世,他也沒有回贈禮物。是什么造成禮物交換?對這一個例的解讀對分析“拓片為禮”現(xiàn)象有何突破?本文將在社會學視域下,基于“以拓為禮”這一盛行于清代士人階層的社交行為,連綴史料考證端方與福開森的實際交游情況,進而解讀此件“禮物”所傳達的文化資本運行規(guī)律,對“拓片為禮”現(xiàn)象作學理性分析。最后,討論在現(xiàn)代博物館語境下拓片如何由私人禮物變成公共禮物,拓片實物與觀者之間又將構成何種權力關系。

        一、拓片為禮:士人階層的社交文化

        拓片是對物體作平面化正向復制的一種再現(xiàn)形式,具有直觀性、唯一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制作拓片的初衷是為了快速、便捷地記錄、復制物體表面的一部分視覺形象,這一部分是最有文化價值的,比如造型、銘文、紋飾、圖像等。關于拓片,許多學者都有獨到的見解。巫鴻格外強調拓片的物質屬性和視覺屬性:“拓片的物質和視覺屬性不僅包括上面的印跡,而且包括它的物質性、裝裱風格、題跋和印章,以及舊拓片在流傳過程中發(fā)生的物理變化?!鄙耗取げ祭蕪娬{拓片的社會屬性,認為“金石家們編制帶有銘文和器形的拓本目錄,讓他們能夠感受與體驗其他友人的收藏,這就是金石學實踐的關鍵。”結合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拓片主要包括三種屬性—物質屬性、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

        拓片的物質屬性不言而喻,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則是在“拓片為禮”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因素。在清代,拓片可看作文人社交關系的一種物化,這與清代金石學的盛行息息相關。梁啟超曾言:“金石學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學也,自顧炎武作《金石文字》始,實為斯學濫觴?!鼻宕鹗瘜W重經史考據(jù),到后期不僅“考古”“釋古”,還“藏古”“鑒古”,集收藏、考據(jù)、品騭為一體。由于皇家擁有鑒藏活動不容置疑的絕對主導地位,民間藏家只能退而求其次,對鐘鼎彝器和刻碑拓本進行收藏。在清代,拓片的收藏與研究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一件拓片往往凝聚著數(shù)名金石家頻繁的交往印記。這些金石家的學術實踐充滿了社交性,關于金石的研究活動包括金石家之間的書信往來、收藏交換拓片、共同題跋鈐印、圍繞拓片舉行集會,甚至是親自訪碑求拓。金石家們對拓片進行題跋、鈐印、裝裱,不斷對拓片文本進行加工,使得拓片的含義與價值愈加豐富。

        布爾迪厄在1986年發(fā)表的《資本的形式》中首次提出“文化資本”的概念,文化資本是一種在文化生產場域中的勞動積累,簡言之,就是文化形式的資本,具體可分為三種形態(tài):身體形態(tài)文化資本、客觀形態(tài)文化資本和體制形態(tài)文化資本。三種形態(tài)相互轉化構成文化場域,在“往來無白丁”的交往模式下,傳統(tǒng)士人階層占據(jù)著清代金石收藏圈的主流,是拓片的主要收藏人群,如阮元、吳榮光、王懿榮、潘祖蔭、吳大澂等。這種文人社群的共相在于他們通常有一定的身體形態(tài)文化資本,審美趣味、風度修養(yǎng)與知識結構趨同。這種文化資本雖是通過后天的積累形成的,但家庭因素往往起到重要作用。收藏家吳湖帆是吳大澂之孫、沈樹鏞外孫,岳伯父是潘 祖蔭。端方的伯父桂清同樣熱愛收藏,通過伯父的社交關系,他得以結識翁同龢等前輩,可見家庭因素對金石收藏的啟蒙作用不容忽視。

        以拓片為代表的金石藏品因其文化屬性由經濟資本轉化成客觀形態(tài)文化資本,對士人階層而言,雖然拓片是被當作商品購入,但是一旦進入金石圈中,其就成為文化資本的象征符號流動,這些拓片構建了專屬于金石圈的社交場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以拓片為主的金石藏品能夠建構一種文化身份認同,有時甚至能夠打破民族、階層帶來的區(qū)隔。端方作為滿族子弟,與漢人主導的有強烈民族情懷的文人社群有天然的區(qū)隔,因此,他在介入漢人金石傳統(tǒng)文化時飽受非議。辜鴻銘曾評價他“具有頹廢的滿族英雄主義和紈绔習氣”。而后的十幾年時間內,端方依托其大量金石藏品吸引學者與其交友,成為金石圈內舉足輕重的人物,最終以他為核心形成了面向不一、成果豐碩的學人幕府。

        其二,將拓片作為禮物進行交換時不存在絕對的“失去”,相反,二者同樣保有這件拓片的部分文化屬性,并在多次交換中不斷提升拓片的文化價值。在諸多藏品中,士人們往往偏好將拓片作為禮物進行交換或贈予,一方面,因為拓片是民間收藏之大宗,另一方面,因為拓片可以進行題跋、鈐印等多次加工,能賦予拓片新的文化意涵。正如安妮特·韋納(Annette Weiner)“給予,同時也保有”(keeping-while-giving)的洞見,這些拓片在交換過程中不斷獲得文人學者題跋的加持,因此“更無有一刻失去來自原作者身運手移的光華”。

        其三,“拓片為禮”的過程同樣存在階級性,但這種權力的制衡更多來自文化資本的較量?!白鳛樯鐣嵺`現(xiàn)象,文化表現(xiàn)在這些社會群體(團體或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權勢關系中,是一種權力關系。實質上,文化是用于區(qū)分不同群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之間異質關系和權勢關系的。”拓片品相的好壞、年代的久遠、原碑的稀缺程度、題跋鈐印的信息等,都是送禮者手中的隱性砝碼。關于這些信息的解讀則是送、收禮者之間關于文化資本的較量。

        可見,“拓片為禮”是士人階層在金石學盛行背景下衍生出的典型社交文化。拓片進入金石圈中成為文化資本的象征符號流動,構建起了復雜周至的文人社交場域。

        圖二 端方《評權圖》中題跋累累,左一為端方

        二、端方與福開森的交游

        端方,滿洲正白旗人,清代著名收藏家,曾任陜西巡撫、湖北巡撫兼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在興辦文化教育和傳播西方先進思想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約翰·福開森(John Calvin Ferguson),美籍漢學家,主要研究中國藝術與考古收藏,政治方面曾多次擔任政府要員顧問,參與創(chuàng)辦匯文書院(金陵大學前身)、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等。關系交換往往產生于互相熟悉的雙方之間,據(jù)考證,端方與福開森初識在1902年前后,端方代行湖廣總督時曾聘請福開森為外籍顧問,1905年前,頻繁遷調使得二人少有互動;從1909年端方調任直隸總督后,直到1911年端方逝世二人再無聯(lián)系。因此,二人的密切交往集中在1906—1909年端方出任兩江總督時期?,F(xiàn)有資料明確表明端方贈予福開森的藏品有兩件:一件是丙午年(1906年)端方訪問歸國后題寫的埃及石刻拓片,他曾一年之內兩次請福開森品鑒;另一件就是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正月端方贈予福開森的《題漢瓦拓片》,但這類拓片禮物并非是福開森獨有,端方常在新年正月贈予友朋所藏石刻拓本:“(甲午正月)廿二日,得禮卿函,以端午橋藏石拓本百五十余通見詒,內有漢刻三種,經幢二十余種,良友之贈,百朋之錫也?!辈煌氖?,端方的友朋多有回贈,再不濟也有題跋鈐印,聊表謝意。福開森作為金石學的初學者往往無以為報,只能單向地接受端方的贈禮,并很少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除了這兩件贈禮以外,端方與福開森的交往似乎也總是由端方占主導地位。

        其一,端方是福開森金石學入門的引路人,二人之間有種非典型性的師徒關系。1929年,福開森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端方在自己金石學啟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我到達中國的最初幾年間,我獲得了一本P.P.托馬斯的《論商代器皿》,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青銅器上。現(xiàn)在,這是一個珍本,價值卻不大,因為它基于《博古圖錄》的外典……而我后來與端方的聯(lián)系向我敞開了欣賞其美感的大門。”

        福開森在擔任外籍顧問期間,時常從上海出發(fā)造訪武昌和南京總督府,直接接觸到端方的豐富家藏,有時端方還會把藏品作為禮物贈給福開森。福開森曾記錄過一段造訪經歷:

        后來我與端方的交往,讓我認識到了彝器之美……我經常在南京的總督衙門與他共進晚餐……我還經常能看到他新收藏的青銅珍品,這又增加了這一場合的特殊性……他向我述說有關盛昱、劉鐵云、吳大澂和劉心源的掌故,他在北京時正是在這群學者的身邊成長。在他的推薦下,我購置了大量有關金石學的書籍,并做了數(shù)不清的筆記,我甚至打算寫一本有關這一主題的小手冊。

        圖三 端方小像

        這段描述中,共進晚餐、品鑒新藏、訴說掌故這些交往細節(jié),還原了端方與福開森在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交替更迭的交往情境,直接反映二人關系之密切。此外,端方對福開森學術體系的構建更是影響深遠。福開森的《中國藝術講演錄》中不少內容都以與端方的交往為基礎,包括同年發(fā)表的文章《一位中國學者的近期著作》里都參考或直接引用了端方提供的大量資料。

        其二,作為外國學者能夠打入中國傳統(tǒng)金石圈,端方在其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至于在端方去世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福開森仍能憑借端方為他拓展的社交人脈從事藏品買賣活動。端方早在青年時期就通過翁同龢與潘祖蔭、王懿榮、吳大澂等金石學家交往,其中又以王懿榮的影響最大。在王懿榮逝世之后,端方對王懿榮之子王崇烈照顧有加,將其攬入幕府,并舉薦其管理暨南學堂。端方逝世后的1912年,福開森從“朋友”王崇烈處購得甲骨62件,可見端方并不吝于將福開森帶入自己的金石社交圈。福開森捐贈給南京大學的藏品中,有十三副對聯(lián)記錄了福開森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學者、收藏家之間的往來,其中包括端方的友人王孝禹贈予的題有“茂生”款的對聯(lián)。王孝禹并不為人所知,但福開森的一份標題為“金石藏家”的筆記中將他與潘祖蔭、盛昱、吳大澂等人羅列在一起,并稱其為“端方的共事者”,可以間接表明福開森曾親身參與端方的金石社交,并與金石圈內的同好們結交。

        其三,福開森最初的藏品多來自端方,但關于二人交往情況的表述往往出自福開森之口。端方的自述中很少提及福開森,但是在福開森的文章中時常出現(xiàn)端方的名字。如在《一位中國學者的近期著作》的結尾,福開森曾提及端方在金石學方面的成就:

        端方繼續(xù)發(fā)展了前人的成就,出版了《陶齋吉金錄》和《陶齋藏石記》。不幸的是,在他的金石研究徹底完成之前,他就溘然長逝。綜上所述,端方與福開森的交往由政治開端,交流則更多集中在金石學方面,符合清代幕府政學結合的基本面貌。二人有實質交往,但與同期好友(主要是端方的師友幕僚)之間的關系來說不算特別親密。值得一提的是,《題漢瓦拓片》是由上自下的禮物流動,將禮物交換的權力地位完全顛倒。在禮物交換過程中福開森并沒有遵循“禮尚往來”的原則回贈禮物,這有悖于禮物的“互惠原則”?;貧w到金石圈的社交場域中,或許我們能從文化資本的符號權力運行中得到答案。

        三、作為禮物的文化資本

        前文提到“拓片為禮”的過程同樣存在階級性,這種權力的制衡更多來自文化資本的較量而非政治地位。但是從端方與福開森的個案來看,即便出自文化資本的較量,福開森依然與端方相去甚遠。從表面上看,端方的這種“自我矮化”的行為無形之中將福開森的權力地位拔高,實際并非如此。

        首先,這種交換價值的不確定性和回報的延期反而可以維系一種長期的“交情”。布爾迪厄指出:“實踐的時間結構,亦即節(jié)奏、速度,尤其是方向,構成了它的意義。”禮物饋贈的投資必定是長期的,因為只有經過時間上的推延,純粹的、簡單的負債,才會轉變?yōu)閷Ψ翘厥鈧鶆盏某姓J,這種非特殊債務也可以被稱為感激。放諸中國傳統(tǒng)社會,“禮物”表面上看是自愿、無償?shù)?,但其本質上是一種象征權力,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禮物的象征權力體現(xiàn)在道德倫理的控制權力上。禮物通過私人關系網絡,把蘊含在禮物中的人情、面子、感激、恩惠或義務等象征資本調動起來,使得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短期的利益交換關系變成長期的人情倫理關系。文人社交網絡的維系同樣如此,拓片珍藏往往可遇不可求,收藏過程充斥著不確定性。正因如此,端方時常將收藏金石器物的拓片贈予友人,并不期望友人短期之內有等價回贈,而是在時間的催化下,期望有朝一日友人得獲珍品時能憑借這份“人情”進行分享。從這一點看,初入金石圈的外籍人士福開森潛力不可小覷。表面上看,福開森得到端方單向贈送的幾件經濟價值不大的藏品,但這些禮物時刻提醒他二人之間的交情是通過什么建構起來的,以及“如何報答”這一復雜的問題。

        其次,《題漢瓦拓片》隱含著端方作為中國士人階層在“拓片為禮”中的文化霸權地位。還原當時的語境,即使端方是贈禮者身份,他也能夠掌握瓦當拓片“是否為禮物”的絕對話語權。

        其一,端方作為金石收藏家有長期的知識儲備和完備的收藏序列,在文化資本主導的社交場域內,端方比福開森更有主導權。

        其二,作為中國士人階層的一員,端方在金石圈內的階級地位雖然不如漢人儒士來得正統(tǒng),但也遠勝于外籍人士福開森。

        其三,端方掌握著大量士人階層的人脈、關系等社會資本,這些資本關乎福開森能否被中國文化階層所接納,也決定著“何為藝術品”的發(fā)展走向。福開森努力維護著金石圈社交場域內的既定規(guī)則以保持它的合法性,他給自己取了“茂生”這樣符合中國人文傳統(tǒng)的字號,用全形拓的制作方法將售給大都會博物館的青銅器全部重新拓印留底,甚至在原屬端方的青銅器拓片上鈐蓋端方的“陶齋所藏吉金”印鑒。殊不知,他作為外籍學者在潛意識里已經自覺接受了這種中國傳統(tǒng)士人階層的文化霸權。

        圖四 福開森像

        此外,金石學在禮物交換中,通過這樣的交換得以實現(xiàn)無止境的文化再生產。這種交換得以發(fā)生是基于對既定文化的認同。端方贈予福開森的埃及拓片上兩次提及福開森的品鑒,這是對福開森身體形態(tài)文化資本的肯定,也是端方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拓片文化的再生產。福開森在接受端方禮物的同時,也接受著金石圈的既定文化。在此基礎之上,福開森結合自身的文化慣習進行文化再生產,從而在文化資本的交換過程中促使傳統(tǒng)金石圈的場域不斷發(fā)展變化。他后期編寫的《中國藝術講演錄》《中國繪畫》《中國藝術綜覽》等書籍無不是從可見可感的藏品中汲取的靈感,而這些靈感可能來自一幅拓片、一段題跋、一次品鑒,或是一次禮物的饋贈。在端方等中國學者關于中國藝術與金石鑒藏知識的傳遞中,福開森同樣也在對中國的藝術與文化進行重構與整合,從而超越了主觀與客觀、文化與個人之間的二元對立。

        綜上所述,在《題漢瓦拓片》的饋贈中出現(xiàn)的階級錯位實際上忽視了禮物流動中的時間性,也忽視了作為規(guī)則制定者的士人階層手中的實際權力。事實上,在禮物交換的過程中,送禮者與收禮者始終遵循“互惠原則”。但是在金石圈的社交場域下,“拓片為禮”這種以客觀文化資本做交換的最終走向是無止境的文化再生產。我們無法判斷這種走向正確與否,因為文化勢必會順著這條路線一直延續(xù)下去。

        四、作為“公共禮物”的拓片

        莫斯在《禮物》一書中曾指出禮物交換“歸根結底是一種混融(melange),人們將靈魂融于禮物,亦將禮物融于靈魂……這就是契約與交換”。楊春時也曾指出,文明時代的藝術以其審美屬性具備禮物文化的品格,成為文明時代的禮物。在當下的博物館語境內,《題漢瓦拓片》與其說是千百件藏品之一,毋寧說是曾被多次賦予文化價值的公共禮物。它與經史典籍中那些遙遠的記憶構成文本間性,也標榜著一個巔峰時代的精神風尚,在形形色色的人手中交換更迭,但都是以私人財產的身份存世。最終,它與眾多過去的私藏一起暴露在聚光燈下,接受公眾的欣賞與審閱。

        在觀者目光所及的一剎,一場禮物交換如期而至。送禮者不再是具體的人,而是被當作藝術的拓片本身,它所贈予觀者的是物質所承載的“流動的歷史”。這份禮物與觀者混融,在一場跨時空對話之后深深植根于觀者的思想中。觀者在無意識中接受了這份來自博物館的禮物,將其轉化成身體化的文化資本。終有一天,觀者會將這件公共禮物饋贈給其他個人資本進行交換整合,最終實現(xiàn)文化的再生產。此時的拓片已經遠離其原意,但是它作為象征符號構成了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五、結束語

        借福開森的話結束本文:“紀念碑可能會腐朽,藝術品可能會落入富人之手,從而讓普通學生無緣得見,不過對那些識文斷字的人來說,文化與藝術就像神壇上的圣火一樣永不熄滅?!?/p>

        注釋

        ①福開森贈予金陵大學的一千多件藏品中有兩件已經裝裱成軸的拓片,一件是《端午橋題漢瓦拓本軸》,另一件是《陶齋題埃及石刻拓本軸》,后者題跋為:埃及古碑丙午夏自開雒載歸 拓奉茂生先生雅鑒 浭陽端方記;茂生先生再鑒丙午冬日端方題贈?!懊奔锤i_森,這足以證明端方與福開森在金石收藏方面有交集。

        ②(美)閻云翔:《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李放春,劉瑜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4-145頁。

        ③(美)巫鴻:《時空中的美術》,《巫鴻古代美術史文編二集》,梅玫,肖鐵,施杰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年版,第92頁。

        ④(美)珊娜·布朗:《消遣:學者、藝術品交易者和中國現(xiàn)代史學,1870—1928》,加州大學,2003年第101-104,113-118頁。

        ⑤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第59頁。

        ⑥徐望:《文化消費的大眾美育與社會文化資本積累功能》,《民族藝術研究》,2020年第5期,第152-160頁。

        ⑦蘇葉:《從“四歐寶笈”談晚清民國時期拓片鑒藏及其影響》,《中國書法》,2018年第10期,第65-69頁。

        ⑧張祖翼《清代野記》中曾記載關于端方受漢人收藏家歧視的事例:“當光緒初年,各衙門派員恭送玉牒至盛京,盛伯兮侍郎、王蓮生祭酒、端訇齋尚書,皆在其中。一日夜宿某站,盛與王縱談碑版,端詢之,王奮然曰:“爾但知挾優(yōu)飲酒耳,何足語此。”端拍案曰:“三年后再見。”及歸,遂訪廠肆之精于碑版者,得李云從,朝夕討論,購宋明拓本無數(shù),又購碑碣亦無數(shù),其第一次所購,即郭休碑也,以五百金得之,羅列滿庭院,果不三年而遂負精鑒之名矣。”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98頁。

        ⑨辜鴻銘:《中國的牛津運動》,商務印書館,1912年第2版,第58-68頁。

        ⑩Annette B.W.:Inalienable Possessions:the Paradox of Keeping-While-Giving(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1992).轉引自柯律格《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年第1版,引言XII。

        ?施旭:《外語學術普及系列 什么是話語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頁。

        ?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卷七,2007年版,第217頁。

        ?(美)羅覃:《兩位中國藝術品收藏家的交匯—端方與福開森》,苗巍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144頁。

        ?(美)聶婷:《福開森與中國藝術 旅華中國古物收藏第一人 西士的中國藝術發(fā)現(xiàn)之旅》,鄭濤譯,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版,第41-42頁。

        ?(美)福開森:《青銅器》,《中國期刊》,1929年,第284頁。

        ?《籌設暨南學堂片》,端方《端忠敏公奏稿》卷八,載于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輯,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1004-1005頁。

        ?(美)福開森:《贈與金陵大學藏品目錄》,第13頁。在《福氏所藏物品清冊》中有記錄這些茂生款的題跋。

        ?(美)福開森:《一位中國學者的近期著作》,《皇家亞洲學會北中國支會會刊》,1919年第50期第125頁。

        ?(法)皮埃爾·布爾迪厄:《實踐感》,蔣梓驊譯,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頁。

        ?(法)皮埃爾·布爾迪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包亞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頁。

        ?端方本人就曾在任湖南巡撫的半年內,于長沙市井街頭偶得郭熙的《溪山秋霽圖》。

        ?(法)馬塞爾·莫斯:《禮物:古代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汲喆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頁。

        ?楊春時:《作為禮物的藝術—禮物社會學視域下的藝術》,《學術月刊》,2020年第9期,第123-130頁。

        ?(美)福開森:《文化,中華藝術之基》,《皇家亞洲學會北中國支會會刊》,1923年版,第60頁。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丝袜美腿国产一区二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大全|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亚洲xxxx做受欧美| 99色网站| 蕾丝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 三上悠亚av影院在线看| 无码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爱爱视频|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天堂| 人妻少妇人人丰满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我和闺蜜| 精品高清国产乱子伦|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吃奶|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亚洲精品777| 日韩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公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小视频在线看不卡| 国产97在线 | 免费| 久热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日本无码欧美一区精品久久| 日韩视频第二页| 精品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偷窥制服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