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關月
7 月10 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迎來了“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展覽包含意大利26 家國家級博物館共503 件珍貴文物,選題宏大,立體展現(xiàn)了古羅馬共和國擴張期間到奧古斯都時代(約公元前264-公元14 年)的歷史和人文圖景,其中那些精彩的雕塑,構筑了我們對于古代藝術品的美好想象。
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自疫情以后第一個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展覽,“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是2022 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旗艦項目,分為11 個主題單元。每個單元都有簡短的文字介紹,主題各有所重,內(nèi)容涉及古羅馬的社會人文背景和宗教信仰形態(tài),以及戰(zhàn)爭與擴張、城市建設、生活風俗和肖像制作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在展覽的背景墻上,策展者還將古羅馬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做成年表,為觀者提供歷史坐標,加深對展覽的理解。
左圖:休息中的拳擊手(復制品)原作為公元前1 世紀青銅像羅馬國家博物館藏
右圖:維迪奧維斯像(Vejovis)
展覽以表現(xiàn)羅馬文明起源的兩件代表性文物拉開序幕。一件為祭拜瑪爾斯、維納斯和森林之神西爾瓦諾斯的圣壇,刻畫了羅馬的起源——母狼哺育雙胞胎的神話故事。另一件“休息中的拳擊手”,體現(xiàn)了羅馬藝術與希臘藝術的淵源,以及其達到的藝術高峰?!翱ㄆね欣锬嵘饺魃瘛薄澳赣H像”“安吉提亞女神坐像”“阿波羅銅像燈座”“骨灰甕”“戰(zhàn)象獻納品盤”“戴頭巾的奧古斯都頭像”“勝利之翼”等珍貴展品也被一同展出。
上圖:“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展覽現(xiàn)場
下圖:卡皮托里尼山三主神
從文明起源的語言文字,到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從信仰到風土人情,大理石雕塑、青銅人像雕塑、彩繪陶瓶、龐貝壁畫、金銀錢幣,如同一串串深海珍珠,閃爍著地中海迷人的風采,講述了意大利悠久、迷人的歷史。503 件承載歷史滄桑的代表性文物以章節(jié)為劃分,將古羅馬公元前4 世紀至公元1 世紀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鋪陳開來,從鐵器時代以來意大利半島上豐富多樣的民族和文化講起,追溯他們逐漸構建共性的舉措,呈現(xiàn)古羅馬時期多民族、多文化的族群走向統(tǒng)一的歷程。
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偉大文明之間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后漢書·西域傳》中就有關于羅馬帝國的明確記載,稱“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羅馬史書也稱中國人身材高大、富有正義感、孝順而長壽;公元781 年豎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則詳細記載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馬可·波羅游記》關于中國的系統(tǒng)介紹更是極大激發(fā)了意大利人對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濃厚興趣;利瑪竇不僅幫助徐光啟等人把歐洲的先進科學技術介紹到中國,而且把“四書”等儒學經(jīng)典翻譯成拉丁文,對啟蒙思想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