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愛書藏書之人可謂眾多。
《莊子·天下篇》有“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的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建三座藏書閣——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專用皇家藏書樓從此誕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藏書3 000卷之多;明代范欽建天一閣,藏書七萬余卷,范家子孫遵守守閣之約將藏書保存400多年??梢娮怨乓詠?,從皇家到民間,藏書之風的盛行。
今有談偉光,藏書千余冊,均為有關宜興紫砂的古籍、圖冊、研究資料,藏書品類之多,內容之專業(yè),得原南京博物院院長梁白泉先生手書“宜興紫砂圖書館”。
談偉光為何人,為何收藏紫砂專業(yè)書籍,為何能得到梁白泉先生的贊譽?
第一次見到談偉光先生,和善的表情、謙遜的微笑、撲面而來的儒雅氣質,像極了博學多聞的學者,卻想不到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
2003年談偉光先生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開辦無錫鵬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秉持“質量精益求精,服務盡善盡美”的理念,以誠為本,遵章守法,盤活了即將破產的宜興市汽車配件廠,通過15年的努力,企業(yè)銷售收入增長了近30倍,依靠堅實的研發(fā)能力、卓越的產品質量成為行業(yè)中的佼佼者。在輝煌成就的同時,談偉光先生亦鐘情于收藏,收藏紫砂、收藏均陶,也藏書。
對于書籍的喜愛,其實來自家族的傳承。談偉光先生祖上是書香門第,族譜里記載其高祖父曾花百金購書送給子女閱讀,所以家里藏有許多古書。談偉光先生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老師,特別是父親談云亞老師,扎根一線四十三個春秋,誨人不倦育桃李三千,退休后仍關愛幫扶下一代,培養(yǎng)出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
也許正是在童年時期家傳古籍的陪伴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下,談偉光先生愛上讀書,也理解到閱讀能讓精神世界更遼闊,即使現(xiàn)在他還保留著讀書這個“習慣”。
世上圖書千千萬,為何談偉光先生對紫砂書籍如此青睞,這可能源于身為陶都兒女的家鄉(xiāng)情懷和對紫砂發(fā)自內心的喜愛。2008年談偉光先生在友人的建議下開始收藏紫砂,當一把把紫砂壺在手中撫摸,多樣的造型、細致的肌理、精巧的裝飾,他漸漸心醉于紫砂,享受著收藏的快樂,愛屋及烏,為了更好地認知紫砂,談偉光先生開始購買并收藏紫砂書籍,慢慢地,書籍布滿了他整個書房,有千辛萬苦淘來的古籍,有托人從國外郵來的外文書,有拍賣場上高價購得的絕版,有友人知其喜好的饋贈,《陽羨茗壺系》、《茗壺圖錄》、《陽羨砂壺圖考》等古籍,耿寶昌、姚遷、蔣贊初、梁白泉等一眾文化界、考古界前輩的著書,以及整套的《紫玉金砂》、《天地方圓》雜志,都可以在談偉光先生的藏書中找到。
真正的收藏家,他的藏品絕對不是只用來裝點門面或者滿足私欲,選擇一個適宜之所,讓所有的收藏展示在眾人的面前,嘉惠學界,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收藏歷程。談偉光先生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早在2014年,他就把自己收藏的紫砂放在宜興陶瓷博物館展出,讓更多的人都能觀賞這些珍品,同時捐贈了兩把老壺填補了陶博館館藏的空白。談偉光先生希望優(yōu)秀的歷史作品、歷史文化給大家古為今用,在展示的同時還專門請人對藏品進行了全方位的拓印,出版了《珍壺》一書。
藏品可以古為今用,文化惠民,藏書也可以。談偉光先生看著滿屋的書籍,想給它們找一個更大的空間,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正逢宜興陶瓷博物館慕名而來,希望可以借閱書籍以供學術研究,于是雙方一拍即合,“談偉光紫砂文獻館”應運而生。經過前期的商談策劃和整理編目,這批藏書終于在8月到達宜興陶瓷博物館,即將入住陶博館新建館中開辟的“談偉光紫砂文獻館”。
也許和青史留名的藏書大家相比,談偉光先生所藏只是少數(shù),但他的收藏,讓紫砂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跡可循,讓后世之人可以在這些書中尋找文化的根脈,保存文化、傳承文明、惠及民眾,這些便是談偉光先生藏書的珍貴意趣和大美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