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祎,李巖,徐自強,姬偉,張凱博,王飛利,李穩(wěn)宏
(1.西北大學(xué) 化工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69;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 油氣工藝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我國大部分油田已處于第三開采階段且多數(shù)是低滲透油田[1],壓裂成為增產(chǎn)的關(guān)鍵技術(shù)[2]。壓裂施工過程會產(chǎn)生大量壓裂廢液[3-8],其中懸浮物、鈣鎂、殘余硼制約廢液的二次利用[9]。目前,研究壓裂廢水處理后代替清水直接配液的技術(shù),成為油氣田廢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的新思路[10-12]。
本文對鄂爾多斯某油井廢液中懸浮物、鈣鎂、殘余硼脫除進行研究,使處理后的廢液能達到二次配液的要求[13-15]。
LSC-800樹脂、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羥丙基胍膠、聚乙烯醇均為工業(yè)品;氫氧化鈉、雙氧水、無水碳酸鈉、95%乙醇、鹽酸、草酸、姜黃素(粉末狀)、硼酸、檸檬酸、黃原膠、羥乙基纖維素、海藻酸鈉均為分析純;壓裂返排液,取自鄂爾多斯某油井,屬于胍膠壓裂返排液,水質(zhì)見表1。
表1 壓裂返排液水質(zhì)Table 1 Fracturing rejection fluid water quality
10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1 000 mL砂芯過濾裝置;UV-6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儀;PB-10型pH計;TMZ9-IC1000型離子色譜儀;Agilent 5110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84-1A六工位數(shù)顯型磁力攪拌器;FA2004型電子分析天平;TDL-80-2B離心機;SHZ-III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
由表1可知,水樣固體懸浮物含量較高;懸浮物顆粒粒徑較小,不易于自然沉降;pH較低,呈酸性;鈣離子、硼離子含量較高;水樣腐生菌、硫酸鹽還原菌含量偏高;屬高礦化度水質(zhì),以CaCl2為主,兼有NaHCO3、Na2SO4等。
以固懸、鈣鎂離子、殘余硼和細菌含量作為評判能否滿足二次配液的判定指標。實驗中經(jīng)過多次探索,最后確定氧化-絮凝-過濾去除鈣鎂離子、硼離子以及殺菌工藝;針對壓裂返排液來源復(fù)雜、硼含量偏高,靠交聯(lián)-沉淀無法達到預(yù)期效果,而采用離子交換樹脂法成本又過高等諸多因素,最終采用交聯(lián)-沉淀耦合離子交換樹脂技術(shù)除硼。
壓裂返排液中加入雙氧水、除鈣鎂離子的沉淀劑,調(diào)節(jié)pH,反應(yīng)1 h。加入無機絮凝劑以及除硼劑,接著加入有機絮凝劑,調(diào)節(jié)pH至6~7,靜置30 min, 過濾,濾液用LSC-800硼選擇性螯合樹脂脫除微量硼。
2.1.1 氧化劑加量確定 實驗表明,雙氧水對該廢水氧化效果最佳,為此采用雙氧水進行氧化。壓裂返排液采用雙氧水進行氧化脫色,1 h后觀察脫色效果。結(jié)果顯示,雙氧水加量0.1%最為適宜,其加量過多時,會導(dǎo)致絮體上浮。
2.1.2 絮凝工藝研究
2.1.2.1 聚合氯化鋁(PAC)加量確定 H2O2加量0.1%、PAM加量5 mg/L的條件下,研究PAC加量對絮凝沉降過程中固懸含量和固懸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1。
圖1 PAC加量對絮凝沉降處理效果的影響Fig.1 Effect of PAC addition on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treatment effect
由圖1可知,隨著PAC加量的增加,壓裂返排液水樣的固懸脫除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加量大于300 mg/L,固懸脫除率快速增長;加量為500 mg/L 時,PAC的絮凝效果最好,處理后固懸含量為45 mg/L,脫除率為90.63%。PAC的正電荷中和返排液帶負電的膠體顆粒,使膠體失穩(wěn)、相互碰撞,讓難以沉淀和粒徑較小的膠體顆粒聚結(jié)成較大顆粒,加速自然沉淀,更有效地脫除固體懸浮物。PAC加量不能過高,否則會使水體黏度增加,造成管道堵塞,使得絮凝沉降效果降低,返排液性能變差。故絮凝處理過程中PAC加量選擇500 mg/L。
2.1.2.2 聚丙烯酰胺(PAM)加量確定 H2O2加量0.1%、PAC加量500 mg/L的條件下,研究PAM加量對絮凝沉降過程中固懸含量和固懸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
由圖2可知,隨著PAM加量的增加,壓裂返排液水樣的固懸脫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加量為7.5 mg/L時,PAM的絮凝效果最好,處理后固懸含量為30 mg/L,脫除率為93.75%。PAM自身有助于水樣中懸浮物及分散顆粒相互作用生成絮狀體,絮體在沉降過程中尺寸和質(zhì)量不斷增大,最終加速沉淀達到了脫除懸浮物的目的。但當其超過臨界加量7.5 mg/L時,會使水體黏度增加、流動性變差,導(dǎo)致水處理工業(yè)中排污管道堵塞,從而使得絮凝沉降效果變差,固懸脫除率逐漸降低。故絮凝沉降過程中PAM加量選7.5 mg/L。
圖2 PAM加量對絮凝沉降處理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AM dosage on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treatment effect
2.1.3 過濾工藝研究 對活性炭、鵝卵石、陶瓷顆粒、核桃殼、改性纖維球、石英砂、無煙煤7種濾料進行篩選對比,確定濾料填充高度及粒徑大小,優(yōu)選出除懸性能相對優(yōu)良的濾料,并考察不同過濾速度對過濾效果的影響。實驗表明,核桃殼、石英砂、改性纖維球3種濾料較為理想;濾料最佳填充高度選擇0.7~0.9 m;在保證過濾水質(zhì)的條件下,盡量選擇較大粒徑的濾料,最終確定核桃殼粒徑范圍為0.9~1.2 mm,石英砂最優(yōu)粒徑選擇2.0 mm,改性纖維球粒徑范圍為25~30 mm;綜合考慮石英砂、核桃殼和改性纖維球3種濾料在水處理過程中的正常過濾速度,確定石英砂過濾速度確定為5~10 m/h,核桃殼和纖維球過濾速度確定為10~15 m/h。
核桃殼是最適用于廢水水處理過濾工藝的濾料,因此對于經(jīng)絮凝沉降處理后水質(zhì)達到過濾器進口水質(zhì)指標要求固懸≤80 mg/L時,采用核桃殼過濾器或改性纖維球過濾器;對于絮凝沉降處理后仍未達到上述水質(zhì)要求時,采取核桃殼與改性纖維球組合方式進行過濾。組合處理后固懸脫除率能達到96%左右。
2.2.1 碳酸鈉加量確定 H2O2用量0.1%,調(diào)節(jié)pH至7,PAC加量500 mg/L,除硼劑加量300 mg/L,PAM加量7.5 mg/L,沉淀30 min,研究Na2CO3加量對除鈣鎂過程中鈣鎂含量和鈣鎂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
由圖3可知,隨著Na2CO3加量增加,壓裂返排液中鈣、鎂離子含量不斷減少,脫除率不斷增加;碳酸鈉對鈣離子的脫除率要高于鎂離子,但鎂離子脫除率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鈣離子。當碳酸鈉加量為1 410 mg/L時,處理后鈣離子含量為32.3 mg/L,脫除率為93.90%;處理后鎂離子含量為20.1 mg/L,脫除率為85.90%。處理后的鈣鎂離子含量都已達到再配液的指標要求,因此加入過多碳酸鈉還會加大處理難度和成本。綜合考慮,除鈣鎂過程中Na2CO3加量選1 410 mg/L。
圖3 碳酸鈉加量對鈣鎂去除效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odium carbonate addition on calcium and magnesium removal effect
2.2.2 沉淀pH確定 H2O2用量0.1%,Na2CO3加量1 410 mg/L,PAC加量500 mg/L,除硼劑加量300 mg/L,PAM加量7.5 mg/L,沉淀30 min,研究pH值對除鈣鎂過程中鈣鎂含量和鈣鎂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圖4 pH值對鈣鎂去除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pH on the removal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由圖4可知,隨著pH值不斷增加,壓裂返排液中鈣、鎂離子脫除率增加;當pH=10時,到達除鈣鎂過程的平衡點,處理后鈣離子含量為16.4 mg/L,脫除率為96.90%;處理后鎂離子含量為8.1 mg/L,脫除率為94.3%。故除鈣鎂過程中pH值選10。
2.2.3 沉淀時間確定 H2O2用量0.1%,Na2CO3加量1 410 mg/L,調(diào)節(jié)pH至10,PAC加量500 mg/L,除硼劑加量300 mg/L,PAM加量7.5 mg/L,研究沉淀時間對除鈣鎂過程中鈣鎂含量和鈣鎂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5。
由圖5可知,隨著沉淀時間增加,壓裂返排液中鈣、鎂離子脫除率上升,沉淀時間在30 min之后,鈣鎂離子脫除率幾乎不變,即沉淀30 min時為除鈣鎂過程中的最佳條件。當沉淀時間為30 min時,處理后鈣離子含量為16.0 mg/L,脫除率為96.98%;處理后鎂離子含量為8.1 mg/L,脫除率為94.3%。故除鈣鎂過程中沉淀時間選30 min。
圖5 沉淀時間對鈣鎂去除效果的影響Fig.5 Effect of sedimentation time on the removal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2.3.1 交聯(lián)-沉淀法除硼 H2O2用量0.1%,Na2CO3加量1 410 mg/L,調(diào)節(jié)pH至10,PAC加量500 mg/L,PAM加量7.5 mg/L,沉淀30 min。研究羥丙基胍膠、黃原膠、羥乙基纖維素、海藻酸鈉、聚乙烯醇等除硼劑的加量對硼含量和硼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6。
由圖6可知,隨著除硼劑加量增加,羥丙基胍膠、黃原膠、羥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的硼脫除率基本呈上升趨勢;海藻酸鈉的硼脫除率改變幅度不大;胍膠加量為250 mg/L時,處理后硼離子含量為9.54 mg/L,脫除率為48.9%;黃原膠加量為300 mg/L 時,處理后硼離子含量為10.6 mg/L,脫除率為43.22%;羥乙基纖維素加量為350 mg/L時,處理后硼離子含量為11.56 mg/L,脫除率為38.08%;海藻酸鈉加量為50 mg/L時,處理后硼離子含量為14.07 mg/L,脫除率為24.64%;聚乙烯醇加量為300 mg/L時,處理后硼離子含量為8.62 mg/L,脫除率為53.83%。綜合對比表明,在5個劑中聚乙烯醇效果最好,但是處理后的硼含量都未達到再配液<5 mg/L的指標要求,因此還應(yīng)和離子交換技術(shù)結(jié)合起來。
2.3.2 離子交換法除硼
2.3.2.1 過濾體積對除硼效果的影響 以經(jīng)過交聯(lián)-沉淀法最優(yōu)條件處理后的水樣(硼含量8.62 mg/L),調(diào)節(jié)pH為8,在25 ℃、100 r/min 轉(zhuǎn)速下振蕩20 min,改變過濾體積,測定上清液硼含量,結(jié)果見圖7。
圖7 過濾體積對硼去除效果的影響Fig.7 Effect of filtration volume on the effect of boron removal
由圖7可知,隨著過濾體積增加,壓裂返排液中硼離子含量增加,脫除率降低,過濾體積為800 mL時,除硼效果最優(yōu),處理后硼離子含量為1.76 mg/L,脫除率為79.58%。這是由于過濾體積為800 mL時,吸附基本達平衡,隨著樹脂用量增大,樹脂所帶的功能基團增多,而溶液中硼含量一定,導(dǎo)致競爭吸附,除硼率下降[13]。故除硼過程中過濾體積選800 mL。
2.3.2.2 pH 對除硼效果的影響 經(jīng)過交聯(lián)-沉淀法最優(yōu)條件處理后的水樣(硼含量8.62 mg/L),過濾體積為800 mL,在25 ℃、100 r/min 轉(zhuǎn)速下振蕩20 min,研究pH值對上清液硼含量和硼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8。
圖8 pH值對硼去除效果的影響Fig.8 Effect of pH on the effect of boron removal
2.3.2.3 轉(zhuǎn)速對除硼效果的影響 經(jīng)過交聯(lián)-沉淀法最優(yōu)條件處理后的水樣(硼含量8.62 mg/L),調(diào)節(jié)pH值為9,過濾體積為800 mL,在25 ℃下振蕩20 min,研究轉(zhuǎn)速對上清液硼含量和硼脫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9。
圖9 轉(zhuǎn)速對硼去除效果的影響Fig.9 Effect of rotational speed on the effect of boron removal
由圖9可知,隨轉(zhuǎn)速增大,脫除率增大,轉(zhuǎn)速在150 r/min以上時,增長趨于平緩,說明此轉(zhuǎn)速下樹脂與硼接觸充分。過高轉(zhuǎn)速有可能會破壞樹脂結(jié)構(gòu),影響樹脂性能。因此,最佳轉(zhuǎn)速選擇150 r/min。
H2O2用量0.1%,Na2CO3加量1 410 mg/L,調(diào)節(jié)pH至10,PAC加量500 mg/L,PVA加量300 mg/L,PAM加量7.5 mg/L,沉淀30 min。過濾后進行樹脂除硼,調(diào)節(jié)pH 值為9,過濾體積為800 mL,在25 ℃、150 r/min 轉(zhuǎn)速下振蕩20 min。根據(jù)DB61/T 1248—2019《壓裂返排液回配壓裂液用水水質(zhì)要求》來判定該工藝處理后水質(zhì)能否達到再配液的要求。處理后水質(zhì)測定結(jié)果見表2。
表2 處理后水質(zhì)測定結(jié)果Table 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after treatment
由表2可知,經(jīng)過該工藝處理后的壓裂返排液水質(zhì)滿足二次配液的指標要求,脫除率都在90%以上。既循環(huán)利用水資源,又大大降低了處理成本,該工藝具有可行性。
(1)采用氧化-絮凝-脫鈣鎂沉淀、二級精細過濾、化學(xué)劑耦合離子交換脫硼組合技術(shù)處理鄂爾多斯某油井壓裂返排液。氧化-絮凝-過濾過程優(yōu)化條件:H2O2用量0.1%、無機絮凝劑PAC加量500 mg/L、有機絮凝劑PAM加量7.5 mg/L。采用核桃殼與改性纖維球組合方式進行過濾,固懸脫除率為96%。脫除鈣鎂優(yōu)化條件:Na2CO3加量1 410 mg/L,調(diào)節(jié)pH至10,沉淀30 min,鈣離子脫除率96.98%,鎂離子脫除率94.3%。
(2)交聯(lián)-沉淀及離子交換樹脂除硼,兩者可結(jié)合使用,當水質(zhì)來源復(fù)雜、硼含量高而用交聯(lián)-沉淀法不能將硼脫除到5 mg/L以下時,可接著使用離子交換樹脂法。在交聯(lián)-沉淀法中,以聚乙烯醇作除硼劑,加量7.5 mg/L;離子交換法的優(yōu)化條件:調(diào)節(jié)pH 值為9,過濾體積為800 mL,在25 ℃、150 r/min 轉(zhuǎn)速下振蕩20 min。硼含量<5 mg/L。經(jīng)過該工藝處理后的壓裂返排液水質(zhì)滿足DB61/T 1248—2019《壓裂返排液回配壓裂液用水水質(zhì)要求》的指標要求,可用于二次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