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軍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武漢 430063)
懷化南編組站為滬昆、焦柳、渝懷三大干線五個方向的交匯點,在路網內屬于區(qū)域性編組站。研究年度渝懷增建二線、懷邵衡線引入懷化樞紐后,懷化南編組站技術作業(yè)能力不足,與各干線鐵路運輸能力不匹配;懷化南編組站處于城市核心建成區(qū),懷化市政府強烈要求外遷懷化南編組站;受城市建設規(guī)劃和既有鐵路設備、設施影響,懷化南編組站擴建困難。干線鐵路引入樞紐后,如何確定引入方案,協調鐵路建設項目和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做到路地雙贏,需進行系統研究。
懷化是火車拖來的城市。樞紐內滬昆鐵路和焦柳鐵路成“十”字交叉,渝懷線自樞紐西北側按方向別引入懷化站,滬昆客專在樞紐南側通過。樞紐普速客運作業(yè)主要在懷化站辦理,高速客運作業(yè)在滬昆高鐵懷化南客站辦理;貨車解編作業(yè)集中在懷化南編組站辦理,懷化東站辦理滬昆鐵路、重慶婁底方向的直通貨車技術作業(yè);貨運作業(yè)主要在懷化東站、懷化南編組站辦理[1],如圖1所示。
樞紐內在(擬)建工程包括懷邵衡鐵路、渝懷鐵路增建二線、焦柳鐵路懷化-塘豹段電氣化改造工程。規(guī)劃包??瓦\通道張家界至懷化段從樞紐西側通過,下穿滬昆高鐵后引入懷化南客站。
懷化市定位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區(qū))邊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總體布局將形成“四心輝映、八片交融、四山環(huán)繞、兩水穿城”的生態(tài)型山水城市空間結構,主城區(qū)劃分為以四個中心引導的八個組團。規(guī)劃2030年城市人口85萬,2050年城市人口100萬人[2-4]。
研究年度近期(遠期)樞紐貨運量為15 253(19 091)萬t,近期(遠期)車流量為9 088(11 307)輛。近期有調(無調)車為3 088(6 000)輛,遠期有調(無調)車為3 507(7 800)輛,近期(遠期)有調比分別為34.0%、31.0%。樞紐內車流特點如下:
(1)通過車流比重大??傑嚵髦兄饕獮橥ㄟ^車流,占總車流的比例約95.3%。
(2)通過車流來去向相對集中。東西向為主要車流方向,日均通過車流為近期2 880輛、遠期3 455輛,占總通過車流量的31.7%、30.6%;其次為南北向,日均通過車流為近期1 424輛、遠期1 606輛,占總通過車流量的15.7%、14.2%;而重慶-株洲方向車流占總通過車流量的12.4%和13.2%,重慶-邵陽方向車流占總通過車流量的11.3%和12.4%。
(3)地區(qū)車流量不大。日均車流為近期430輛、518輛,約僅占總車流的4.7%。
根據樞紐現狀及城市總體規(guī)劃,樞紐內引入線路及解編系統按如下原則研究:
(1)各干線在樞紐內有獨立雙向徑路,運輸通暢。
(2)編組站作業(yè)能力滿足運量需求,適當預留遠期發(fā)展條件。
(3)各方向車流立交疏解,運輸組織靈活方便。
基于充分利用既有鐵路設備、設施,先行研究改建懷化南編組站方案。
(1)線路走向
渝懷-懷邵衡線自同田灣站按方向別引出后折向東,外包焦柳線引入象鼻子站,出站后向南按方向別跨焦柳西北聯絡線、滬昆線、南西聯絡線、懷化南機務出入段線、滬昆線南東及東南聯絡線,在懷化南編組站東、西到發(fā)場外側與懷邵衡鐵路貫通;懷邵衡線自懷化南客站懷邵衡場引出后折向西北,外包焦柳線、懷化南編組站東西到發(fā)場與渝懷線貫通。懷化南編組站維持既有規(guī)模,對編組站東西到發(fā)場、調車場尾部咽喉做相應改造,改建懷化南編組站南端焦柳正線,如圖2所示。
圖2 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改建懷化南編組站方案
(2)解編系統作業(yè)分工
懷化南編組站辦理渝懷-懷邵衡線、焦柳線、貴州-邵陽方向的解編與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以及滬昆鐵路的解編列車技術作業(yè)。懷化東站辦理滬昆鐵路、重慶-婁底方向的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
(3)方案優(yōu)缺點分析及結論
方案優(yōu)點:避免對樞紐內線路大拆大改,充分利用既有設備設施。
方案缺點:①懷化南編組站作業(yè)能力近期能適應研究年度作業(yè)量需求,遠期存在缺口,無法適應作業(yè)增長需求。②懷化南編組站與懷化站之間設西南聯絡線,與滬昆鐵路上海方向設東南、南東聯絡線,各線在編組站北端咽喉平面交叉,咽喉通過能力飽和;懷化南編組站位于城市核心建成區(qū),受平面距離和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限制,無新建疏解線條件。③拆遷房屋約49.1萬m2,征地、拆遷、安置費用昂貴,協調困難,對城市環(huán)境造成巨大影響,周邊居民強烈反對,社會穩(wěn)定風險高,可實施性極差。④焦柳線石門至長沙、柳州方向的客車在懷化站東端折角運行。⑤不符合城市總體規(guī)劃。
綜上所述,改建懷化南編組站方案不成立。
樞紐內西端、北端車流為重車流方向,新建編組站應置于樞紐的西側、北側;從地形、地貌看,樞紐內南側已布置有滬昆客專懷化南客站,東側為軍事敏感區(qū)域和巖溶發(fā)育區(qū),均不適合新建編組站。結合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和樞紐內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重點研究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新建懷化北編組站、改建懷化東編組站三個方案[5-8]。
3.3.1 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方案
(1)線路走向
渝懷-懷邵衡線:如圖2所示,線路自同田灣站引出,并行至磨沙溪后折向西,上跨滬昆鐵路和舞水后于河西經開區(qū)設懷化西編組站,出站后下穿滬昆高鐵折向東,引入懷化南客站懷邵衡場。
焦柳線:樞紐北部設置焦柳渝懷聯絡線和焦柳渝懷疏解線,通過渝懷-懷邵衡線接入懷化西編組站;樞紐南部設置改建焦柳線接入懷化西編組站。
滬昆鐵路:設置貴陽方向滬昆西南聯絡線,并行渝懷線分別引入上下行到發(fā)場;設置長沙方向滬昆東南聯絡線,分別在渝懷新建上下行正線接軌。遠期在樞紐東側預留滬昆貨車線。
(2)解編系統作業(yè)分工
懷化西編組站辦理渝懷-懷邵衡線、焦柳線、貴州-邵陽方向的解編與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以及滬昆鐵路的解編列車技術作業(yè)。懷化東站辦理滬昆鐵路、重慶-婁底方向的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
3.3.2 新建懷化北編組站方案
(1)線路走向
滬昆鐵路:如圖3所示,拆除懷化和懷化東之間的滬昆鐵路,改建滬昆鐵路出懷化站后折向北并行焦柳線引入象鼻子站,出站后折向東于韭菜坡生態(tài)公園北側新建懷化北編組站,繼續(xù)沿婁懷高速公路并行折向南引入滬昆鐵路瀘陽站,保留既有懷化東站貨場。
圖3 新建懷化北編組站、改建懷化東編組站方案示意
渝懷-懷邵衡線:客車線自同田灣站引出,并行至磨沙溪后折向西,上跨滬昆鐵路和舞水后于河西經開區(qū)設懷化西直通站,出站后下穿滬昆高鐵折向東,引入懷化南站懷邵衡場。貨車線引出同田灣后折向東,上跨既有焦柳線引入懷化北編組站。
焦柳線:自黃金坳站引出貨車聯絡線至懷化北編組站,懷化北至懷化之間利用滬昆鐵路改線,修建東南聯絡線方案同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方案,修建懷化西和鴨嘴巖間的焦柳改線。
(2)解編系統作業(yè)分工
懷化北編組站辦理渝懷-懷邵衡線、焦柳線的解編列車技術作業(yè),以及滬昆鐵路、重慶-婁底方向的解編與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懷化西直通站辦理渝懷-懷邵衡線、焦柳線、貴州-邵陽方向的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兼焦柳線補機作業(yè)[9-11]。
3.3.3 改建懷化東編組站方案
(1)線路走向
滬昆鐵路:如圖3所示,懷化和懷化東之間增建四線,懷化東站擴建為編組站。
渝懷-懷邵衡線:線路自同田灣站引出,并行至磨沙溪后折向西,上跨滬昆鐵路和舞水后于河西經開區(qū)設懷化西直通站,出站后下穿滬昆高鐵折向東,引入懷化南站懷邵衡場。
焦柳線:自黃金坳站引出聯絡線銜接至同田灣至磨沙灣段渝懷線,修建東南聯絡線方案同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方案,修建懷化西和鴨嘴巖間的焦柳改線。
(2)解編系統作業(yè)分工
懷化東編組站辦理渝懷-懷邵衡線、焦柳線的解編列車技術作業(yè),以及滬昆鐵路、重慶-婁底方向的解編與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懷化西直通站辦理渝懷-懷邵衡線、焦柳線、貴州-邵陽方向的直通列車技術作業(yè),兼焦柳線補機作業(yè)。
3.3.4 方案技術經濟分析
研究年度渝懷-懷邵衡線引入懷化樞紐工程建成后,需進行長期運營成本分析。從樞紐內車流迂回距離、運營指標(見表1)來看,新建懷化北編組站方案無論有調、無調車流迂回距離和運營指標均增加過大;改建懷化東編組站方案無調車流運營指標略微減少,有調車流運營指標增加過大;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方案有調車流、無調車流迂回距離及運營指標總體減少,方案最優(yōu)[12]。
表1 樞紐主要車流迂回距離及運營指標比較(2040年度)
綜合表1、表2,懷化東編組站方案工程投資略省,但不符合城市規(guī)劃及發(fā)展方向,施工過渡困難,社會穩(wěn)定風險高,有調車流迂回距離運營費用高,投資性價比不高;新建懷化北編組站方案投資大,有調、無調車流迂回距離運營費用最高,不符合“兩型社會”要求;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方案投資省,焦柳線客車進路順暢,符合城市規(guī)劃,社會穩(wěn)定風險低,樞紐內有調、無調車流迂回距離運營費用較新建懷化北編組站、改建懷化東編組站方案少,方案合理。本次研究推薦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方案。
表2 方案優(yōu)缺點分析
渝懷增建二線、懷邵衡線引入懷化樞紐后,引入樞紐線路及新建懷化西編組站更好地適應了路網運量的增長,點線能力協調,項目建成后運營費用最優(yōu),并為懷化市城市建設騰挪出土地資源,符合城市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