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娥
(重慶三峽醫(yī)專附屬中醫(yī)院,重慶 404000)
顱底骨折是顱骨骨折的一種,是指由外界暴力造成的顱底骨結構完整性和連續(xù)性中斷。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各種交通意外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顱底骨折的發(fā)生率亦隨之增高。當外力擠壓頭部致使顱骨發(fā)生普遍變形時,可導致顱底骨折的發(fā)生;外力直接打擊在顱底水平時,亦可造成顱底骨折;有時顱蓋骨骨折向下延伸亦能引起顱底骨折。對顱底骨折進行準確的診斷是為患者制定科學治療方案的前提[1]。采用X 線檢查診斷顱底骨折的準確率很低。而進行常規(guī)CT 檢查時,可能出現顱底骨重疊的情況,同時還會受到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導致線樣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CT 掃描來顯現,誤診率和漏診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多層螺旋CT(MSCT)三維重建技術與MRI 檢查在顱底骨折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诖?,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 例確診為顱底骨折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MSCT 三維重建技術與MRI 檢查在顱底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 例確診為顱底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病例的納入標準:病情符合顱底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綜合檢查得到確診;各項臨床診療資料真實、完整、有效;無其他部位骨折;其本人或其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了解,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書面協議。病例的排除標準:有顱骨骨折史;臨床診療資料缺失;對行MRI 檢查有禁忌證。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46例,女性34 例;年齡范圍為19 ~68 歲,平均年齡為(43.26±8.4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致傷38 例,高處墜落致傷31 例,外力打擊致傷11 例。臨床表現:眼眶周圍出現廣泛性瘀血斑29 例,腦脊液漏21 例,聽力障礙14 例,失明或視力減退10 例,流鼻血4 例,后枕部皮下瘀血2 例;顱底骨折部位:顱前窩骨折31例,顱中窩骨折40 例,顱后窩骨折9 例。本研究已上報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并經其批準通過。
對80 例患者均進行MSCT 檢查與MRI 檢查。MSCT 檢查:采用GE64 排128 層CT 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將管電壓設為120 KV,將管電流設為250 mA,常規(guī)以5 mm 層厚進行螺旋掃描,重建層厚為0.625 mm。掃描結束后,將所得數據和圖像傳送至后期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處理,從而直觀地顯示整個病灶的結構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MRI 檢查:采用西門子ESSENSA1 .5T MRI 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檢查,層厚為4 mm,矩陣為256×256。所得圖像由兩名影像學主治醫(yī)師以上職稱的醫(yī)師進行分析,當二者意見不統(tǒng)一時,需要由第三名醫(yī)師進行評判。
比較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和MRI 檢查診斷80例患者顱底骨折及不同位置顱底骨折(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
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診斷80 例患者顱底骨折的準確率為57.5%(46/80),用MRI 檢查診斷其顱底骨折的準確率為96.3%(77/8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診斷80 例患者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分別為61.3%(19/31)、60.0%(24/40)、33.3%(3/9),用MRI 檢查診斷其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分別為96.8%(30/31)、97.5%(39/40)、88.9%(8/9)。與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相比,用MRI 檢查診斷80 例患者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與MRI 檢查診斷80 例患者不同位置顱底骨折的準確率
顱底骨折是顱腦損傷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其主要發(fā)生區(qū)域為顱底相對薄弱處。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顱腦損傷患者中,顱底骨折患者約占6%[2]?;颊咴诎l(fā)生顱底骨折后,可出現眼眶周圍出血瘀血、鼻腔或耳內出血、嗅覺障礙、視力下降、腦脊液漏、顱神經損傷、頸活動受限等表現(骨折部位不同的患者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對于顱底骨折患者,以往臨床上多采用常規(guī)CT 掃描+ 癥狀觀察的方式來診斷其病情。但顱底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行常規(guī)CT 掃描時可能出現顱底骨質重疊的現象,無法給顱底骨折的診斷提供確切的信息。且常規(guī)CT 掃描得到的圖像為二維圖像,可因為部分容積效應而造成假象,診斷的準確率相對較低。MSCT 掃描屬于容積式掃描,掃描速度快,很容易實現大范圍螺旋掃描,通過0.625 mm 薄層重建后,將重建數據經專用軟件或工作站行重建后處理,能提升密度分辨力。除此之外,MSCT 三維重建技術還能得到清晰、無重疊的圖像,然后通過多平面重組(MPR)、容積再現(VR)等技術進行加工處理,可呈現多角度的二維及三維圖像,從而可對顱底骨折的形態(tài)、類型等進行判斷。但MSCT 三維重建技術無法顯示透亮度低或骨紋理變形不明顯的骨折,對未見變形的骨折顯示受限,且無法有效顯示周圍軟組織輕微或無明顯變形的損傷,因此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3]。MRI 檢查主要是通過體內氫質子的變化成像,對損傷所致的骨及軟組織水腫敏感,通過常規(guī)的T1WI、T2WI、PD 失狀位圖像及壓脂軸位T2加權成像,可以很容易地顯示損傷所致的骨紋理中斷和周圍水腫,以及骨皮質及骨紋理局部輕微變形[4]。MRI 檢查具有很高的空間分辨率,且掃描層厚很薄,可明顯提升微薄組織結構的顯示水平。進行MRI 檢查時,掃描的速度較快,每次掃描時間大約持續(xù)30 s,在急癥外傷患者的診斷中應用廣泛[5]。另外,通過MRI 診斷技術,還能將患者顱底骨折部位的立體形態(tài)清晰地顯示出來,形成顱底骨折的三維圖像,為顱骨修補術提供了全面、完整的解剖結構,同時還能在任意軸向以任意角度進行旋轉,充分暴露病變,以最佳的視角對病變部位進行觀察,可以幫助神經外科醫(yī)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顱底骨折的具體情況,在手術前就可以制定手術方案,進而可大大提升手術操作的精準性[6]。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診斷80 例患者顱底骨折的準確率為57.5%(46/80),用MRI檢查診斷其顱底骨折的準確率為96.3%(77/8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診斷80 例患者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分別為61.3%(19/31)、60.0%(24/40)、33.3%(3/9),用MRI 檢查診斷其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分別為96.8%(30/31)、97.5%(39/40)、88.9%(8/9)。與用MSCT 三維重建技術相比,用MRI 檢查診斷80 例患者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后窩骨折的準確率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MSCT 三維重建技術相比,MRI 檢查在顱底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更高,能進一步提升診斷的準確率,且能明確顱底骨折的具體位置,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