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漪,蔣和俊,周勝華,陳鵬飛,蘇文,金權,劉朝碩
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公眾健康。自1979年成功開展PCI以來,冠心病診療有了突破性進展,目前PCI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1-2]。隨著PCI的增加,各種并發(fā)癥也成了研究重點。牙齦出血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休息及生活,還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精神負擔和壓力,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zhì)量,降低就醫(yī)滿意度。目前臨床對PCI后牙齦出血的重視程度不夠,尚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確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為識別牙齦出血高?;颊咛峁┮罁?jù),同時為冠心病患者PCI后牙齦出血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收治的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240例。納入標準:(1)行擇期PCI患者;(2)符合PCI治療指征;(3)年齡≥18歲;(4)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術前有出血傾向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2)惡性腫瘤患者;(3)術前合并牙齦出血患者;(4)精神障礙患者。將術后72 h內(nèi)發(fā)生牙齦出血(包括進食硬食物時出血、刷牙出血、自行出血)患者作為出血組,其余作為未出血組。本研究經(jīng)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BJUHFCSOARF201901-20),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資料收集 統(tǒng)計患者術后72 h內(nèi)牙齦出血發(fā)生情況,收集患者基線資料{年齡、性別、BMI、合并癥〔卒中、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肺結核、慢性胃炎、乙肝、慢性腎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癥〕}、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手術相關因素〔出血風險評估(CRUSADE出血風險評分)、術中肝素用量、手術時長〕。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R 3.6.3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牙齦出血發(fā)生率及基線資料 240例患者中37例術后72 h內(nèi)發(fā)生牙齦出血,發(fā)生率為15.4%。兩組年齡、性別、BMI和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OSAHS、COPD、肺結核、慢性胃炎、乙肝、高尿酸血癥發(fā)生率及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術中肝素用量、手術時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血組卒中、慢性腎功能不全發(fā)生率及CRUSADE出血風險評分高于未出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將是否發(fā)生牙齦出血作為因變量(賦值:是=1,否=0),上述所有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P<0.1的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手術時長是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3。
表2 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ingival hemorrhage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表3 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ingival hemorrhage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心病患者PCI中、術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可增加其術后出血風險。牙齦出血屬于小出血事件,但可警示患者存在大出血事件風險。然而目前國內(nèi)尚缺乏PCI后牙齦出血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以指導高風險患者的用藥及護理,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和就醫(yī)體驗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是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為PCI中常規(guī)使用肝素抗凝,肝素主要通過腎臟途徑清除,當腎功能不全時肝素清除率下降,藥物在體內(nèi)聚集,增加出血風險。同時慢性腎功能不全會增加牙周附近炎癥細胞活性,增加炎癥反應,引發(fā)牙齦出血,因此牙齦出血最早出現(xiàn)且最容易被察覺[3-7]。研究證實,腎功能不全患者是發(fā)生嚴重出血的高危人群,甚至可發(fā)生致命性大出血,而牙齦出血作為觀察指標的最大優(yōu)勢是較早、較容易被察覺,所以牙齦出血是腎功能不全患者發(fā)生大出血的預警指標之一[8-9]。對于冠心病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PCI前應仔細詢問并了解其病史,檢查口腔情況,實驗室檢查亦不可少,術中抗凝時應根據(jù)其全血凝固時間調(diào)整肝素使用劑量,術后出現(xiàn)牙齦出血時應及時暫停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使用魚精蛋白中和肝素,必要時進行多學科會診以針對病因進行早期治療[10-1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手術時長是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考慮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術中肝素用量逐漸增加,從而使其在體內(nèi)聚集,增加出血風險。冠心病患者PCI中應規(guī)范手術流程,精簡手術步驟;對于多支復雜冠狀動脈病變患者,建議先開通單支血管,其余血管限期或擇期行二次手術處理,以縮短手術時長,降低出血風險。
牙齦出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生活,還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精神負擔和壓力,危害身心健康。術前應全面了解患者腎功能不全情況,同時做好醫(yī)患溝通,對患者普及健康宣教,對術后出現(xiàn)牙齦出血患者給予心理安撫,積極處理并發(fā)癥,讓患者能夠正確認識到牙齦出血對身體的危害,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慢性腎功能不全和手術時長是冠心病患者PCI后發(fā)生牙齦出血的影響因素。隨著腎功能不全的加重及手術時間延長,患者PCI后牙齦出血風險逐漸增加,若能改善上述因素可能對術后預防牙齦出血有一定作用,但仍需進一步探究腎功能不全分期對牙齦出血的影響及其機制。但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量研究,未來需要多中心、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結論。
作者貢獻:李漪、蘇文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蔣和俊、周勝華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李漪進行資料收集,撰寫論文;李漪、劉朝碩進行資料整理;蔣和俊負責文章的質(zhì)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蘇文、金權、劉朝碩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李漪、陳鵬飛、金權進行論文的修訂。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