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麟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眼科,廣西柳州 545300)
外傷性白內障是因晶狀體受傷所致的以晶狀體渾濁性改變?yōu)橹饕攸c的疾病。近年調查顯示,外傷性白內障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若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可能影響患眼視力,嚴重者有致盲風險。目前,手術治療是外傷性白內障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中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在傷后1~2月進行[2]。目前研究認為,Ⅱ期植入有助于人工晶狀體的設計,改善患者視力,較Ⅰ期手術并發(fā)癥更少,近年來已被廣泛用于臨床[3]。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將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用于外傷性白內障患者,并對術式進行優(yōu)化,獲得一定成效。本研究探討改良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治療外傷性白內障的臨床價值,為優(yōu)化治療方案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1例外傷性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24例,行改良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和對照組(17例,行常規(guī)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齡19~71歲,平均年齡(38.95±10.48)歲;致傷原因:利器劃傷13例,鈍挫傷8例,爆炸傷3例;角鞏膜穿孔長度2~9 mm,平均角鞏膜穿孔長度(6.75±2.12)mm。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38.52±11.37)歲;致傷原因:利器劃傷10例,鈍挫傷5例,爆炸傷2例;角鞏膜穿孔長度1~10 mm,平均角鞏膜穿孔長度(6.53±1.89)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現(xiàn)代眼科手冊》[4]中外傷性白內障的診斷標準;②均在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接受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③有明確外傷史,且均為單眼外傷;④年齡≥18歲,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②合并有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或有嚴重心肺基礎疾病者;④既往有眼部手術病史者。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Ⅰ期清創(chuàng)縫合術。在術后1~2個月行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術前1~3 d采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寧夏康亞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313,規(guī)格:8 mL/支),1~2滴/次,3次/d。術 前0.5 h采 用 復 方 托 吡卡胺滴眼液(邯鄲康業(yè)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926,規(guī)格:5 mL/支)進行散瞳,1滴/次,間隔5 min后滴第2滴,共2滴。觀察組患者行常規(guī)球后阻滯麻醉。在上直肌附著點固定眼球,在角膜緣后1 mm作3.5 mm鞏膜隧道切口,在2點半方位角膜緣后1 mm處作放射狀1.5 mm切口,并在顳下方平坦部睫狀體4點(左眼)或8點(右眼)距角膜緣后3.5 mm行鞏膜穿刺,置入平衡鹽溶液進行灌注,調節(jié)輸液管,使術中眼壓維持在18~24 mmHg(1 mmHg=0.133 kPa)。穿刺入前房,對殘留的晶狀體進行修整,將雙長針經隧道口刺入前房,在2點半方位經睫狀溝穿出,至鞏膜表面放射狀切口內。再將人工晶狀體送入后房,并調整位置,在鞏膜層間結扎縫線,并將隧道口和放射狀切口縫合,在鞏膜層間埋藏晶體懸吊線線結,復位并縫合結膜瓣,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15,規(guī)格:1 mL/支)0.5 mL,涂抹氧氟沙星眼膏[辰欣佛都藥業(yè)(汶上)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07,規(guī)格:3.5 g∶10.5 mg],以包蓋患眼為度。對照組患者參照《我國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7年)》[5]行常規(guī)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術中未采用輸液器調節(jié)眼壓,其余方法同觀察組。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guī)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2滴/次,3次/d。兩組患者均在出院后進行隨訪,隨訪以電話和入院復診形式進行,至術后3個月止。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分別在術前和術后3個月時,采用全自動綜合驗光儀(上海朗逸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2162772,型號:KF-Z 3000)對患者視力進行檢測,觀察并記錄檢測結果。③比較兩組患者眼壓、前房深度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采用非接觸眼壓計(重慶貝奧新視野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渝械注準20202160184,型號:ST-1000型)測量患者眼壓。采用光學生物測量儀[卡爾蔡司醫(yī)療技術(德國)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2220373,型號:IOLMastea 500]測量前房深度,采用角膜內皮顯微鏡[寰熙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13第2224254號,型號:CEM-530型]記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④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眼內出血、角膜水腫、繼發(fā)性青光眼、葡萄膜炎、低眼壓及虹膜后粘連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比較
組別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24 13.48±3.59 10.82±3.45 4.53±1.26對照組17 12.02±3.21 13.05±2.80 5.58±1.19 t值 1.339 2.199 2.689 P值 0.188 0.034 0.011
2.2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時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時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裸眼視力 最佳矯正視力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觀察組 24 0.35±0.09 0.69±0.23* 0.62±0.16 0.82±0.16*對照組 17 0.38±0.10 0.65±0.19* 0.63±0.12 0.79±0.17*t值 1.004 0.588 0.218 0.576 P值 0.321 0.560 0.829 0.568
2.3 兩組患者眼壓、前房深度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比較 術后3個月時兩組患者眼壓和角膜內皮細胞密度較術前顯著降低,前房深度較術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時眼壓、前房深度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眼壓、前房深度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眼壓、前房深度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眼壓(mmHg) 前房深度(mm)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個/mm2)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觀察組 24 34.80±4.76 15.62±2.93* 3.19±0.38 4.28±0.56* 2 594.63±502.12 1 986.12±485.43*對照組 17 35.69±4.98 14.80±3.13* 3.23±0.42 4.23±0.60* 2 614.18±495.36 2 010.85±493.68*t值 0.579 0.858 0.318 0.273 0.124 0.160 P值 0.566 0.396 0.752 0.786 0.902 0.874
2.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眼內出血、繼發(fā)性青光眼、葡萄膜炎及虹膜后粘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角膜水腫和術中低眼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外傷性白內障病情復雜,部分患者伴有晶狀體囊膜破裂、脫位等并發(fā)癥[6],增加手術難度。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能有效疏通房水、祛除屈光介質、降低眼壓,從而改善視力[7]。因此該術式也備受臨床青睞。近年來,隨著手術在臨床的推廣,其爭議也不斷增多。既往有學者認為,可在傷后1周早期行Ⅰ期晶狀體植入術,此時手術能避免晶狀體纖維組織增生,防止后囊鈣化[8]。另外,Ⅰ期手術避免二次手術創(chuàng)傷,有助于節(jié)約醫(yī)療成本[9]。但近年來有研究提出不同意見,認為Ⅱ期手術可降低嚴重損傷的發(fā)生率,同時經過1~2個月的恢復,此時角膜鞏膜已基本愈合,炎癥和水腫消退,患者對二次手術的耐受力也顯著提高[10],更有利于手術操作,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改善術后康復效果。
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將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用于臨床,并對手術方案進行改進。術中低眼壓是術中常見并發(fā)癥,可引起角膜褶皺和瞳孔縮小,造成睫狀溝關閉和虹膜內陷,增加手術難度和術中出血率,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視力恢復[11]。本研究中,觀察組在睫狀體平坦部設置平衡鹽溶液灌注通道,利用輸液器調節(jié)術中眼內壓,防止眼壓異常波動,同時在置入平衡鹽溶液時,注意勻速緩慢,減小對角膜內皮的損傷,這對保障手術安全進行具有重要價值[12]。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術后觀察組患者低眼壓和角膜水腫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提示優(yōu)化手術方案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術后康復時間。此外,本研究還顯示,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時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兩種手術方案對患者術后視力的恢復效果相近,療效可靠。
綜上所述,人工晶狀體Ⅱ期植入術治療外傷性白內障效果可靠,優(yōu)化手術方案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