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敏,彭 輝,徐肇友,駱先有,陳杏林,陳煥偉
(1.龍泉市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龍泉 323700;2.鳳陽山管理處,浙江 龍泉 323700)
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組分之一,在有機質(zhì)分解,物質(zhì)循環(huán)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2]。真菌對土壤環(huán)境的變化較細菌更為靈敏[3-4],其群落結(jié)構(gòu)變化被當作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的重要指標[5]。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變化跟土地利用方式[6]、管理措施[7-8]、pH 值[9]等有關(guān)。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jīng)濟樹種[10-11]。相關(guān)研究表明上連栽會使土壤肥力下降[12],碳、氮循環(huán)菌減少等[13]。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是我國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作物[14-17]。在我國南方丘陵地區(qū)油茶林多是在杉木采伐跡地墾造完成,受油茶林管理及枯落物分解等影響,林地土壤環(huán)境等因子勢必發(fā)生變化。目前,已有很多學者開展了,不同林齡油茶林化學計量特性[18-19]、土壤理化性質(zhì)[20]等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例如費裕翀[21]等研究了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的影響。但對于杉木林改為油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及多樣性變化尚未見報道。因此,通過Illumina Miseq 測序技術(shù),研究杉木林轉(zhuǎn)變?yōu)橛筒枇趾笸寥勒婢淖兓闆r,以期為油茶林的培育供科學依據(jù)。
研究區(qū)位于浙江省龍泉市上圩林區(qū)(27°59′05″~27°59′15″N,119°03′32″~19°04′17″E),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為1 650 mm 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79%。極端最高氣溫為41.5℃,極端最低氣溫為-8.5℃。油茶為2010年在杉木采伐跡地造林,胸徑11.7 cm,樹高3 m。油茶林每年撫育2 次,施復合肥1 125 kg/hm2。杉木林為1986年造林,胸徑、樹高分別為22.3 cm、17 m,近10年來杉木林除2019年施過復合肥750 kg/hm2以及深耕除草一次外,未進行任何人工管理。
選取立地條件相近的杉木林和油茶林,于2020年10月在各林分中分別設置20 m×20 m 的3 塊標準樣地,采用5 點取樣法采集0~20 cm 的表層土壤,將每一樣地5 個取樣點的土樣混勻,挑出石礫、根系等雜質(zhì),其中一份裝入無菌自封袋中于冷藏箱帶回,置于-80℃冰箱中保存,用于土壤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多樣性測定;另一份風干后過2 mm 篩用于土壤化學性質(zhì)分析,土壤理化性質(zhì)參照魯如坤[22]的分析方法進行。
取0.5 g 土壤樣品用于土壤總DNA 抽提(E.Z.N.A.? Soil DNA Kit 試劑盒),抽提后的DNA 利用 1%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 的純度和濃度采用NanoDrop2000進行檢測;引物為SSU0817F(5′-TTAGCATGGA ATAATRRAATAGGA-3′) 和1196R(5′-TCTGGA CCTGGTGAGTTTCC-3′),擴增區(qū)域為V5-V7 區(qū)。用2%的瓊脂糖凝膠對同一樣本混合后PCR 產(chǎn)物進行電泳檢測,PCR 產(chǎn)物回收采用AxyPrepDNA凝膠回收試劑盒,然后洗脫(Tris_HCl)、電泳檢測(瓊脂糖2%)。用Promega 公司的QuantiFluor ?-ST 藍色熒光定量系統(tǒng)對PCR 產(chǎn)物進行檢測定量。通過Illumina 公司的Miseq PE300平臺進行測序(上海美吉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
所得數(shù)據(jù)用fastp(0.19.6)軟件[23]進行數(shù)據(jù)質(zhì)控,采用Mothur(1.30.2)軟件進行Alpha 多樣性分析(Simpson 指數(shù)、ACE 指數(shù)、Coverage 指數(shù)、Chao1 指數(shù)、Shannon 指數(shù)),Qiime(1.9.1)分析真菌各分類學分度,統(tǒng)計真菌在門、綱、屬水平上的群落組成進行分析。以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土壤理化性質(zhì)和優(yōu)勢真菌群落相關(guān)性。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單因素分析和LSD 顯著性檢驗,Excel 2016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作圖。
由表1可知,杉木林的土壤含水率、全氮、全磷、堿解氮和有機質(zhì)的含量分別為24.63%、1.02 g/kg、0.26 g/kg、61.28 mg/kg 和38.19 g/kg,均顯著高于油茶林(P<0.05)。杉木林土壤中全鉀和pH 和油茶林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油茶林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分別是杉木林的1.88倍和1.34 倍,顯著高于杉木林(P<0.05)。
表1 2 種植被類型土壤理化性質(zhì)?Table 1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2 plantations
6 個土樣中有效系列為309 733 條,有效堿基數(shù)為118 113 323 bp,序列平均長度為381 bp,2種林地的Coverage 指數(shù)均為99.98%,表明測序結(jié)果全面地反映真菌群落在所測土壤樣本中的存在狀況。2 種林地土壤真菌多樣性結(jié)果見表2。杉木林的Shannon 指數(shù)(3.02)、Ace 指數(shù)(170.31)均高于油茶林,說明杉木林土壤中真菌多樣性和豐度較高,但是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杉木林的Simpson 指數(shù)(0.106 6)低于油茶林,差異不顯著(P>0.05),杉木林的Chao1 指數(shù)(173.12)顯著高于油茶林。2 種植被類型土壤真菌群落的Ace 指數(shù)和Chao1 指數(shù)均較低,說明2種植被類型中真菌數(shù)量較低。
表2 2 種植被類型土壤真菌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2 Diversity indices of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in the 2 plantations
2 種植被類型的土樣中共檢測出真菌門18個,真菌綱46 個,真菌目74 個,真菌科92 個,真菌屬98 個,真菌種116 個,OTU252 個。杉木林和油茶林土壤中相對豐度在1%以上的優(yōu)勢菌門有3 個(圖1a),分別為子囊菌門(Ascomycota)、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和毛霉菌門(Mucoromycota)。杉木林土壤中子囊菌門相對豐度(67.19%)低于油茶林(76.53%),杉木林擔子菌門(24.38%)高于油茶林(15.45%),杉木林和油茶林毛霉菌門的相對豐度分別為4.38%和4.94%,3 個優(yōu)勢菌門在2 種植被類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如圖1b 所示,2 種植被類型的土壤真菌群落在真菌綱水平上的組成不同。杉木林土壤中相對豐度在1%以上的且鑒定出的優(yōu)勢菌綱有8 個,古根菌綱(Archaeorhizomycetes)的相對豐度最大(28.53%),其次為傘菌綱(Agaricomycetes)(15.13%)、散囊菌綱(Eurotiomycetes)(14.79%)、糞殼菌綱(Sordariomycetes)(9.61%)、銀耳綱(Tremellomycetes)(6.75%)、盤菌綱(Pezizomycetes)(4.5%)、錘舌菌綱(Leotiomycetes)(3.72%)、座囊菌綱(Glomeromycetes)(1.85%)。油茶林土壤中鑒定出的相對豐度在1%以上的優(yōu)勢菌綱有7個,相對豐度最大的是散囊菌綱(23.41%),其次為糞殼菌綱(22.52%),古根菌綱(20.4%)、傘菌綱(13.96%)、錘舌菌綱(4.21%)、球囊菌綱(2.91%)、銀耳綱(1.35%)。油茶林中散囊菌綱顯著高于杉木林(P<0.05),其余優(yōu)勢菌綱在2 種植被類型間差異不顯著(P>0.05)。
圖1c 所示杉木林和油茶林土壤真菌在屬水平上識別出且相對豐度1%以上的屬共有9 個,其中7 個屬于子囊菌門,分別為Archaeorhizomyces(28.54%、20.4%)、籃狀菌屬(Talaromces)(11.76%、21.36%)、木霉菌屬(Trichoderma)(4.21%、8.11%)、毛殼菌屬(Chaetomium)(1.6%、6.18%)、Meliniomyces(2.6%、1.98%)、稻瘟病菌(Magnaporthe)(0.29%,3.08%)和瓶霉屬(Phialophora)(0.45%,1.17%)。而粗糙孔菌屬(Trechispora)(0.34%,1.96%)和紅菇屬(Russula)(1.48%,0.04%)則屬于擔子菌門。油茶林土壤中毛殼菌屬和稻瘟病菌顯著高于杉木林(P<0.05),Archaeorhizomyces、籃狀菌屬、木霉菌屬、Meliniomyces粗糙孔菌屬、瓶霉屬和紅菇屬在2 種植被類型土壤中差異不顯著(P>0.05)。
圖1 真菌門、綱和屬水平上的相對豐度Fig.1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dominant fungi at the phylum,class and genus levels
土壤真菌與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冗余分析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第一排序軸和第二排序軸的RDA 相關(guān)分析可知,第一排序軸的解釋率為82.89%,第二排序軸的解釋率為14.02%,,兩個排序軸的解釋率為96.91%,說明土壤理化性質(zhì)對土壤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有較大影響。全磷和速效鉀對第一排序軸貢獻較大,速效鉀對第二排序軸的貢獻最大,其次為全磷,綜合來看,全磷對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影響最大,其次為堿解氮。
圖2 土壤真菌與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冗余分析Fig.2 Redundancy analysis(RDA)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gal communities of A B treatments
優(yōu)勢菌門和優(yōu)勢菌綱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響應表3。擔子菌門與全磷顯著正相關(guān)(P<0.05)。糞殼菌綱與堿解氮極顯著負相關(guān)(P<0.01),與有效磷顯著正相關(guān)(P<0.05)。銀耳綱與全磷和堿解氮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與全氮顯著正相關(guān)(P<0.05)。錘舌菌綱與全鉀顯著負相關(guān)(P<0.05),unclassified_p_Ascomycota 與全鉀極顯著負相關(guān)(P<0.01)。座囊菌綱與堿解氮和有機質(zhì)顯著負相關(guān)(P<0.05)。
表3 土壤真菌優(yōu)勢門(門、綱水平)相對豐度和土壤理化性質(zhì)相關(guān)關(guān)系?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dominant fungal phyla and classes
研究結(jié)果表明,杉木林和油茶林的土壤中優(yōu)勢菌門、優(yōu)勢菌綱和優(yōu)勢菌屬的組成存在一定的相似,但優(yōu)勢菌門、優(yōu)勢菌綱和優(yōu)勢菌屬在2 種植被類型土壤中的相對豐度又有一些差異,這是因為不同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和枯落物對菌群多樣性和結(jié)構(gòu)有影響[24-26]。杉木林和油茶林土壤中主要優(yōu)勢菌門為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兩個菌門在土壤中的豐度之和為91.57%~91.97%。結(jié)果與陳秀波[27]、曹紅雨[28]、楊立賓[29]等研究結(jié)果相似。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屬于高等陸生真菌,在透氣性好的酸性土壤中更容易生長。子囊菌門以腐生營養(yǎng)型菌居多,可以將林分中較難降解的角質(zhì)素等進行分解,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養(yǎng)分循環(huán)具有重要作用[30-31]。油茶林土壤中的子囊菌門高于杉木林,有利于油茶林枯落物的分解,擔子菌門對木纖維素的降解、植物菌根的形成等具有促進作用[32],還可以降低病原菌對植物的危害[33-34]。油茶林土壤中擔子菌門的相對豐度比杉木林顯著下降,說明油茶林發(fā)生真菌病害的概率有所增加。在真菌綱水平上,2 種植被類型的群落組成不同,杉木林土壤已鑒定出的優(yōu)勢菌綱的排序為古根菌綱>傘菌綱>散囊菌綱>糞殼菌綱>銀耳綱>盤菌綱>錘舌菌綱>座囊菌綱。油茶林的排序為散囊菌綱>糞殼菌綱>古根菌綱>傘菌綱>錘舌菌綱>球囊菌綱>銀耳綱。2 種植被類型土壤中識別的優(yōu)勢菌屬為Archaeorhizomyces、籃狀菌屬、木霉菌屬、毛殼菌屬、Meliniomyces、稻瘟病菌、粗糙孔菌屬、瓶霉屬和紅菇屬。與前人研究中青霉屬為主要優(yōu)勢菌屬略有不同[35],本研究的主要優(yōu)勢菌屬為Archaeorhizomyces和籃狀菌屬,相對豐度之和為40.3%~41.76%,這可能由于林地類型,樹種[36-37]、土壤理化性質(zhì)[38]等不同引起土壤群落結(jié)構(gòu)的變化[39]。
通過對2 種植被類型土壤真菌的a 多樣性分析,杉木林的真菌多樣性和豐度均高于油茶林。在綱水平上,真菌群落組成不同,說明杉木林轉(zhuǎn)為油茶林改變了土壤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土壤的含水率、pH 等因素可單獨或相互作用于土壤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40]。由冗余分析可知,全磷和堿解氮是影響土壤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主要因素。Lauber 等[41]研究表明子囊菌門與土壤中的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本研究中子囊菌門與全氮呈負相關(guān),但不顯著。全磷對擔子菌門呈顯著正相關(guān)。堿解氮與3 個菌綱成顯著相關(guān)(糞殼菌綱、銀耳綱、座囊菌綱)。有效磷與2個菌綱呈顯著相關(guān)(糞殼菌綱、銀耳綱)。銀耳綱與全氮和全磷呈顯著正相關(guān),錘舌菌綱與全鉀呈顯著負相關(guān)。結(jié)果說明不同的理化因子對特定的菌綱有顯著作用,而土壤中環(huán)境因子的改變對真菌門、綱等相對豐度影響較大,進而改變土壤真菌的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
1)杉木林的真菌多樣性高于油茶林,但差異不顯著。杉木林的真菌豐度顯著高于油茶林。全磷和堿解氮是影響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2)2 種植被類型土壤中共檢測出真菌門18個,真菌綱46 個,真菌目74 個,真菌科92 個,真菌屬98 個,真菌種116 個,OTU252 個。杉木林轉(zhuǎn)為油茶林后,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是占絕對優(yōu)勢的2 個菌門,擔子菌門相對豐度杉木林顯著高于油茶。杉木林的優(yōu)勢菌綱古根菌綱、傘菌綱和散囊菌綱。油茶林的優(yōu)勢菌綱為散囊菌綱、糞殼菌綱、古根菌綱。2 種植被土壤中的優(yōu)勢菌屬為Archaeorhizomyces和籃狀菌屬。本研究杉木林轉(zhuǎn)為油茶林后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相似,但只研究了杉木轉(zhuǎn)為油茶林后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變化,隨著油茶林種植年限的增加,接下來的研究中還需進一步研究成熟油茶林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變化,以期為油茶林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更多可以參考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