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李華春
從小和尚到大頭和尚,馬寶春一路走過了六十八載,這些面具承載了馬老的“和尚”生涯
出生于1942年的馬寶春,是寧波市海曙區(qū)翁家橋人。從小受到啞劇舞蹈《大頭和尚》的熏陶,12歲時他開始飾演小和尚角色,從此走上了《大頭和尚》傳承人的漫長之路。
翁家橋村的省級非遺文化項目《大頭和尚》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間,情節(jié)來源于馮夢龍《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小和尚與師傅月明和尚在一個廟里生活,平時總愛做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天,一個叫柳翠的女子(火神)來到了廟里,老和尚察覺到了她的不良動機后,與小和尚一起和柳翠斗智斗勇,最終把該火神送出廟門,保了一方平安。
演了近70年和尚角色的馬寶春現(xiàn)已80歲高齡,作為省級非遺項目第八代傳承人的他雖然退居“二線”不再登臺演出,卻也一直擔(dān)當(dāng)著該項目頂梁柱的角色。在他的帶領(lǐng)下,第九、十、十一代傳承人隊伍繼續(xù)活躍在省、市、區(qū)、村各級演出舞臺上,為非遺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光大默默地奉獻著。
2022年6月11日,弟子們在認真排練,馬寶春時不時地會提出一些建議
2022年6月21日。演出無論級別高低,演員們都不會有一絲松懈。盡管這次是在村里演出,演員們?nèi)匀皇窍仍谂啪毷依飵А皧y”彩排,之后才到馬路對面的禮堂內(nèi)正式候場
2022年5月21日。受疫情影響,存放道具的房間內(nèi)已經(jīng)落了少許灰塵。馬寶春邊擦拭這些“寶貝”邊自言自語:“疫情一有好轉(zhuǎn),馬上讓大家開始排練?!?/p>
2022年6月21日。翁家村文化禮堂,弟子們在傾情演出,而馬寶春則躲在舞臺背景的角落里當(dāng)“總監(jiān)”
逢年過節(jié),在村里的自家宗祠內(nèi)演出是一個“規(guī)定動作”
喜迎二十大的一場演出,給寧波市民帶來了陣陣歡樂
文化禮堂的二樓榮譽展廳也是馬老最常光顧的地方之一,幾十個獎杯、證書是對馬老一輩子心血最大的肯定
沒有演出和排練時,馬寶春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農(nóng)田。我第一次見到馬老也是剛好遇到他從田里回來
起源于光緒年間的舞蹈傳承人走過道光年間修建的翁家橋?!洞箢^和尚》的故事需要繼續(xù)演繹,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