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晨
“沒有流量、沒有明星,沒有IP”,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被監(jiān)制張苗形容為一部“三無產品”。與近年來市場流行的國產動畫電影大相徑庭,《雄獅少年》是一部原創(chuàng)現實題材的動畫電影,講述留守少年阿娟與好友們組成雄獅小隊,一路披荊斬棘、逆流而上的成長故事。
《雄獅少年》以舞獅非遺為線索,串聯起對留守少年、城鄉(xiāng)發(fā)展、民俗傳承等問題的多重思考,使得國漫承載了更多社會意義。這種“國漫終于走向現實主義”的驚喜,無疑給出了動畫這種類型在表達上的全新可能性。
而主人公阿娟的身上,也有著不少導演孫海鵬自己的影子。孫海鵬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yè)后才開始自學動畫,自學三個月后,他找了第一份關于三維動畫的工作。在工作中,他逐漸成長起來,做出了短片《龍拳》和《包強大戰(zhàn)壽司人》,再后來,又導演了動畫劇集《美食大冒險》系列和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他的作品曾在多個知名國際電影節(jié)斬獲大獎,他本人曾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度“優(yōu)秀動畫創(chuàng)作人才”獎。
記者:張苗說這是一部“三無產品”,這樣的背景會讓你們在項目開始時碰到哪些困難?
孫海鵬:首先就是沒有IP,這意味著沒有一個基礎的構架是能夠讓觀眾直接代入的。同時,角色的設置、角色的關系都是沒有借鑒的,如果是大家熟悉的神話故事,大體的人物關系實際上是有一個參考的。這樣對我們的故事創(chuàng)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完全從零開始去構思一個故事,同時需要非常簡潔明了地去讓觀眾進入故事。但是這樣也帶來一個好處,就是我們的自由度更高,可以去做一些更新的嘗試,表達更多元化的審美。
記者:過去常說,動畫最大的魅力是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這部片子最大的亮點其實是它在美學風格上非常寫實,你是怎么確定這樣的風格的?
孫海鵬:我覺得動畫的風格有很多的可能性,不一定就只能做比較奇幻的風格,它完全可以關注當下。而且技術發(fā)展到今天,有很多場景、鏡頭其實完全可以做到跟實拍不相上下的程度。不管是從技術上,還是從審美上,我覺得都到了一個時間節(jié)點,要做一些現實主義的動畫的嘗試了。咱們中國有這么多有特色的文化,還有這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都是非常有煙火氣的一些元素,可以做出非常有質感的呈現。
記者:看過片子的人都會被結尾燃到,從劇作上來說,少年成長這條線,是怎么考慮構建的?
孫海鵬:首先,主人公一定是逐漸成長的。阿娟一開始被人欺負,想去舞獅,受到少女的激勵,拜了一個師傅,到這時他都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習舞獅的小孩。他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跟小伙伴的友誼,增加了對師傅的理解,他的力量變強了,行動更敏捷了,但這都只是一些外在的變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他內心的成長。這部分的成長一定是現實的磨礪帶給他的。到城市打工以后,阿娟長高了,然后因為做體力活,他的身體也變得更強壯了,有肌肉了,臉上的輪廓也變得更硬朗了。尤其是他的眼神,我們做了一些處理,最后版本的阿娟,他的眼神是非常堅定的。
所以阿娟的成長線其實有兩部分,中后段的時候面臨著家庭的變故,他的內心開始真正變得堅強。經過各種各樣的磨礪以后,他內心的那頭獅子才開始蘇醒,這個時候他才有了一次完整的成長。這也是能夠和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的更重要的部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學習舞獅,但每個人都會在經歷一些事情后開始長大。
記者:從你的從業(yè)履歷來看,自學動畫半路出家,之前做動畫電影也經歷過票房不理想甚至臨時撤檔的挫折,對你來說,阿娟那種“想要贏一次”的心情和你自己追逐動畫夢想的路徑是不是也有一定的重合?
孫海鵬:對于我來說,做《雄獅少年》的電影,我們團隊以及我個人的成長軌跡跟阿娟是有點像的。咱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想要“贏一次”,我覺得這種情感力量是很多人都有的。只要你心里有夢,還有想要追求的東西,這種情感就是共通的。
孫海鵬
湖北鐘祥人,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包強”系列動畫片創(chuàng)始人,動畫劇集《美食大冒險》導演,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雄獅少年》導演。
記者:這部電影中,舞獅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如何用動畫表現這項非遺,你為此做了哪些功課?
孫海鵬:還好我們是在廣州,舞獅文化最盛行的地方。廣州、佛山都有很多舞獅隊,我們找到一些專門做獅頭的老師傅,向他們請教。這些獅頭有什么講究,造型分哪幾種,不同類型的獅頭的材質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我們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調研。
另一方面,一開始去做這個項目時,我們是不懂舞獅的,動作有哪些講究,有哪些基本的步伐,以及它們是怎么組合的,這些我們完全不知道。所以我們從導演團隊到分鏡團隊,都專門去舞獅隊接受過訓練。當然我們不一定就是學會了,因為那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才能達到的,但是我們基本上了解了舞獅動作的規(guī)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開始去畫分鏡、調動作。此外,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去做一些發(fā)揮,因為如果完全是按照真正舞獅動作來做的話,鏡頭里面呈現出來不一定是最佳的效果,同時也不能發(fā)揮動畫應有的優(yōu)勢,所以我們同時還融合了舞蹈和武術的一些動作在里面,加上很多攝影機運動的調度,呈現出來現在的視覺效果。
記者:我們以前說動畫的“中國風”,可能提到比較多的是取材于傳統故事或名著的題材,或者水墨畫之類的形式,那么在形式和主題上,你覺得動畫的“中國風”還能有哪些拓展?
孫海鵬:我覺得更多的還是題材上。我覺得真正的中國風,其實是和國人有更深的情感共鳴的東西。我們還可以多做一些嘗試,去深入當下的生活,多了解生活里面的人。再一個就是審美上面,我們也要敢于去多做一些嘗試,發(fā)展出更多屬于我們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