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榆林市第五醫(yī)院,陜西 榆林 719000;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西安 712046;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茜草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inn.)的干燥根及根莖,我國常用大宗中藥材,歷版藥典均有收載[1]。茜草性苦、寒,歸肝經,生用或炒碳用,具有涼血,祛瘀,止血,通經等功效,主產于陜西、河南等地,系陜西省“秦藥”品種的大宗道地藥材之一[2-3]?,F代研究表明,茜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蒽醌類、總酚類、總黃酮類、多糖類、萜類及大量微量元素等,其中酚類成分具有顯著的生理活性,藥理學研究表明茜草總酚類成分茜草素在體外對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4-10]。然而,目前缺乏關于茜草總酚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研究。響應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y,RSM)是將實驗影響因素與實驗結果(響應值)的相互影響關系進行多項式擬合,把因素和實驗結果關系通過函數化的曲面展示出來的統計法[11-12]。近年來,響應曲面法已被廣泛的運用于中草藥相關活性成分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13-18],遂將此法用于茜草的提取工藝中。本實驗以中藥材茜草為原料,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結合Box-Behnken響應面法進行茜草總酚的提取工藝優(yōu)化,通過多項式擬合出最佳提取工藝參數,并對其進行試驗驗證,以期獲得茜草中總酚超聲提取的最佳產率,為茜草這一“秦藥”資源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支撐。
1.1儀器 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KQ-200DE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XS-02型多功能高速粉碎機(上海兆申科技有限公司);FA2104型電子分析天平(上海民橋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試藥 茜草藥材采集于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qū),經陜西中醫(yī)藥大學胡本祥教授鑒定為茜草科茜草屬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inn.的干燥根及根莖。藥材樣品經蒸餾水清洗干凈后,60 ℃烘干,粉碎過70目篩,置于真空干燥器備用。無水乙醇、氫氧化鈉、無水碳酸鈉、硝酸鋁、亞硝酸鈉(均為分析純,購自于天津市天利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福林酚試劑(山東西亞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水為蒸餾水。
2.1總酚含量測定
2.1.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沒食子酸對照品12.40 mg,加蒸餾水定容至10 mL,制成濃度為1.24 mg·mL-1的沒食子酸對照品溶液,4 ℃保存。
2.1.2標準曲線的繪制 分別精密吸取沒食子酸對照品溶液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μL置于帶有刻度的10 mL透明離心管中,依次加入蒸餾水稀釋至4 mL,再加入1 mL的福林酚試劑,最后加蒸餾水使成8 mL,搖勻,在754 nm測吸光度。以濃度(mg·mL-1)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沒食子酸濃度0~0.124 mg·mL-1濃度范圍內,線性良好,回歸方程為Y=14.447X+0.0212,r=0.9992。
2.1.3供試溶液的制備及樣品測定 精密稱取茜草藥材粉末0.2000 g,置于50 mL規(guī)格錐形瓶內,按照單因素試驗及響應面試驗設計方案進行提取,制備供試溶液,重復三次。精密吸取儲備液1 mL,同2.1.2項下的方法操作,測定吸光度,代入工作曲線,計算得率(mg·g-1)。
2.2單因素實驗 料液比考察了1∶10、1∶15、1∶20、1∶25、1∶30、1∶35,提取時間考察了30,40,50,60,70,80 min,乙醇體積分數考察了40%、50%、60%、70%、80%、90%,提取溫度考察了30 ℃、40 ℃、50 ℃、60 ℃、70 ℃、80 ℃,提取功率考察了100 W、125 W、150 W、175 W、200 W、225 W,提取次數考察了1,2,3,4,5,6次。
2.3響應面優(yōu)化工藝條件 在單因素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提取次數2次,提取功率200 W的前提下,采用統計分析軟件Design-Expert 12,根據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實驗設計原理,選擇乙醇體積分數(A)、料液比(B)、提取時間(C)3個因素作為考察因素,以茜草總酚得率(Y)為評價指標,設計3因素3水平試驗,因素水平及編碼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3.1單因素試驗 由圖1可知,茜草總酚提取得率隨著超聲次數到達2次后趨于平緩;乙醇體積分數對茜草總酚得率影響較大,當體積分數為80%時得率最高(10.20 mg·g-1);隨著料液比的增加,茜草總酚提取得率升高,在料液比為1∶30時得率最高(9.58 mg·g-1),隨后料液比增加但得率下降;茜草總酚提取得率隨提取時間先增加后降低,在提取時間為60 min時得率最高(10.15 mg·g-1);茜草總酚提取得率隨提取溫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當溫度達到70 ℃時,得率最高(10.07 mg·g-1);在100 W~225 W范圍內,茜草總酚提取得率呈緩慢上升趨勢,當超聲功率為200 W時得率最高(9.78 mg·g-1),達到225 W時,得率反而降低。
圖1 不同提取因素對茜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
3.2Box-Behnken響應面法
3.2.1建立模型方程 應用Design-Expert 12軟件對表2數據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茜草中總酚得率(Y)的回歸方程為:
Y=9.42+0.36A-1.00B+0.17C-0.067AB+
0.079AC+0.058BC-0.25A2-0.31B2-
0.06C2
表2 響應面法設計與結果
3.2.2回歸方差分析 對擬和回歸方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模型的F值為11.9300,P=0.0018<0.05,差異顯著,建立的回歸模型準確。失擬項F值為0.1235,P=0.9415>0.05,誤差小,方程擬合度較好,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試驗結果的分析預測。對茜草總酚提取得率影響顯著的因素是A,極顯著的因素是B?;贔值的大小,影響總酚提取得率因素排序為:料液比>乙醇體積分數>提取時間;交互作用中乙醇體積分數和提取時間影響最大,料液比和提取時間則最小,見圖2。
表3 方差分析
A.乙醇體積分數;B.料液比;C.提取時間
3.2.3最佳提取工藝及驗證 基于模型分析,得到茜草總酚最佳提取工藝為:料液比為1∶30.63,乙醇體積分數73.53%,提取時間為63.91 min,提取溫度為68.94 ℃,總酚得率預測值為10.54 mg·g-1。結合實踐,將工藝修正為:料液比為1∶30,乙醇體積分數75%,提取時間為65 min?;谏鲜鰲l件進行5次平行驗證,茜草總酚得率平均值為(10.48±0.16)mg·g-1,接近預測值,表明建立的模型可靠,基于響應面法輔助超聲可用于茜草總酚提取工藝優(yōu)化。
茜草主要含有蒽醌類、黃酮類、酚酸類和多糖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調節(jié)血脂和膽固醇、降血壓、利尿等多種藥理作用[19-20]。目前,茜草的活性成分研究多集中于蒽醌類成分的化學、質量評價及藥理活性等方面,關于總酚的報道較少[21-22]。料液比、提取溶劑體積分數、提取時間、溫度、次數、功率均能夠影響中藥材中活性部位的得率[23-24]。對于茜草中總酚而言,只有在合適的提取工藝下才能增加得率。因此,本實驗在單因素考察的基礎上,采用響應曲面法考察了料液比,乙醇體積分數和提取時間對茜草總酚得率的影響,結果證實三個因素的綜合作用可顯著影響總酚得率。通過對所有數據模型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獲得了茜草總酚的最佳超聲提取工藝為,料液比1∶30,乙醇體積分數75%,提取時間65 min,提取次數2次,超聲功率200 W。
響應曲面進行工藝參數優(yōu)化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在多因素綜合分析、數據處理的基礎上,可獲得模型及回歸方程,已成功應用于多種中藥材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25]。經工藝驗證實驗表明,本研究構建的茜草總酚最佳提取工藝切實可行,操作簡單,提取得率高,可為茜草總酚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基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