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珞憶 胡 玉 曾德志 楊華偉
(自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油菜(L.)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每年菜籽油產量占全國食用植物油產量的35%~40%。近10 a來,我國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呈穩(wěn)步增長趨勢。油菜籽(甘藍型油菜)是食用油、動物飼料、蔬菜、調味品和生物柴油的重要來源。
品種區(qū)域試驗是指通過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試驗,對新育成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進行全面的鑒定,根據品種在區(qū)域試驗中的表現(xiàn),結合抗逆性鑒定和品質結果對品種進行綜合評價。油菜是四川省自貢市重要的小春糧油作物。為保證自貢市油菜生產成效,需開展品種區(qū)域試驗科學評價油菜品種,為當地農戶提供引種、栽培依據。
試驗地位于自貢市貢井區(qū)龍?zhí)舵?zhèn)彭家村,海拔330 m,地處東經104° 33′36″、北緯29°17′24″,年平均氣溫為18.6 ℃,年平均降水量為1 191.7 mm,總日照時間為1 162.5 h。試驗地屬于旱地,土壤質地為黏壤土。
試驗材料為四川科樂油菜聯(lián)合體試驗的參試品種,參試品種共計24個,以德油6號作為對照品種,詳見表1。
表1 試驗材料名稱及來源
試驗采用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于2020年9月24日播種,2021年4月22日收獲。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長12.5 m,寬4.8 m,面積60 m;每小區(qū)種植12行,行距0.4 m,株距0. 3 m,每667 m種植5 555株,田間種植排列如表2所示。
表2 試驗材料試號及田間種植排列順序
試驗地前茬作物為夏大豆,收獲后于2020年9月24日整地做苗床,每667 m撒施尿素10 kg作為基肥;9月26日用殺蟲單拌糠粉、玉米粉,撒施苗床防蟲;10月25日噴高效氯氟氰菊酯防蟲;11月1—2日,采用小型旋耕機及人工整地;11月3日移栽,移栽前每667 m撒施油菜專用復合肥25 kg;11月18日人工抽水、澆水1次;12月12日人工中耕除草。于2021年4月12日從各試驗小區(qū)隨機取樣5株,進行室內考種;全試驗于4月21日收獲,各小區(qū)分別脫粒計產。試驗期間,調查并記錄各油菜品種生育期及抗病性,采用FOSS近紅外快速檢測技術測定油菜籽的基本理化指標。
由表3可知,不同油菜品種農藝性狀如下。①株高。24個參試油菜品種株高為153.8~205.8 cm,最高的是*FP902,最矮的是*FH004。對照組的平均株高為184.6 cm,除確良-03、*9101、貢油202、*衡油111、綿邦1301、KS01和*FH004等7個參試品種比對照平均值矮以外,其余參試品種株高均高于對照平均值。②有效分枝高。24個參試油菜品種有效分枝高為44.6~81.4 cm,最高的是樂油1629,最低的是*FH004。對照組的平均有效分枝高為 55.225 cm,除貢油202、*佳油2號、*FH004等3個參試品種比對照均值低外,其余參試品種有效分枝高均比對照平均值高。③一次有效分枝數。24個參試油菜品種一次有效分枝數為5.6~9.6個,最多的是*川農油1845,最少的是確良-03。對照組的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為7.1個,除DS401、*福樂油1號、*衡油111、綿邦1301、*貢油6201、貢油202、*FH004和確良-03等8個參試品種比對照平均值少外,其余參試品種一次有效分枝數均多于對照平均值。
表3 不同油菜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統(tǒng)計表
不同油菜品種產量性狀如下。①單株有效角果數。24個參試油菜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為449.0~824.7個,最多的是*佳油2號,最少的是*FH004。對照組的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為644.9個,共有8個參試油菜品種的單株有效角果數比對照平均值多,分別是*佳油2號、*國 豪 油12號、*內 油19-C7、HM103、 *川農油1845、*川農油1911、*SF1911和確良-03,其余參試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均少于對照平均值。 ②每角粒數。24個參試油菜品種每角粒數為21~31個,最多的是KS01,最少的是確良-03。對照組的平均每角粒數為24個,僅有*德選油925、內油20-1、*佳油2號和確良-03等4個參試品種比對照平均值少,其余參試品種每角粒數均多于對照平均值。③千粒質量。24個參試油菜品種千粒質量為2.99~4.71 g,最高的是貢油202,最低的是*川農油1845。對照組的平均千粒質量為3.29 g,僅有*川農油1911、*國豪油12號和*川農油1845等3個參試品種比對照均值低,其余參試品種千粒質量比對照平均值高。④單株產量。24個參試油菜品種單株產量為24.9~32.7 g,最高的是*綿邦油253,最低的是*FH004。對照組的平均單株產量為26.2 g,只有*FH004比對照平均值低,其余參試品種單株產量均高于對照平均值。⑤小區(qū)(60 m)產量。24個參試油菜品種小區(qū)產量為13.453~17.634 g,與單株產量的表現(xiàn)一致,最高的是*綿邦油253,最低的是*FH004,只有*FH004比對照平均值14.130 g低,其余參試品種小區(qū)產量均高于對照平均值。
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24個參試油菜品種667 m產量為149.6~196.0 kg,與單株產量和小區(qū)產量表現(xiàn)一致,最高的是*綿邦油253,比對照平均值高24.78%,最低的是*FH004,比對照平均值低4.76%,其余參試品種667 m產量均高于對照平均值。 667 m產量排名前8的參試品種為*綿邦油253、*內油19-C7、*川農油1845、*樂油16113、 *貢油6201、樂油1629、貢油202和內油20-1,與對照德油6號667 m產量平均值相比分別增產13.01%、11.34%、10.36%、9.43%、9.15%、8.40%、8.40%及7.42%。
參試油菜品種的基本理化指標如表4所示。油脂是油菜生產和收獲的最終產物,油脂含量是決定產油量的最主要指標。24個參試油菜品種油脂含量范圍在42.67%~52.03%,最高的是*FH004,最低的是樂油1629,除*川農油1845、*樂油16113、 *佳油2號、*川農油1911、樂油1629、SF2018和DS401等7個參試品種的油脂含量比對照平均值低外,其余參試品種油脂含量均高于對照平均值。
表4 不同油菜品種基本理化指標統(tǒng)計表
硫苷含量是指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以下簡稱硫苷)。油菜籽中所含的硫苷類物質是其主要的抗營養(yǎng)物質。當種子破碎后,細胞中所含的完整硫苷與存在于不同細胞結構中的內源芥子酶相遇,會產生對單胃動物有毒害作用的降解產物,還會影響菜籽餅粕的適口性,制約菜籽餅的利用。24個參試油菜品種的硫苷含量范圍在14.10~77.23 μmol/g,有9個參試品種的硫苷含量顯著高于對照平均值43.91 μmol/g,分別是*綿邦油253、*SF1911、*內油19-C7、綿邦1301、*衡油111、確良-03、*德選油925、SF2018、內油20-1,其余15個參試品種硫苷含量均比對照平均值低24%以上。
一般而言,油菜籽的蛋白質含量與含油量呈負相關關系,24個參試油菜品種的蛋白質含量為19.33%~25.23%,最高的是貢油202,最低的是*福樂油1號。油菜籽安全貯存的含水量在8%以下,24個參試油菜品種的油菜籽含水量為4.75%~6.74%,表明所檢測的油菜籽均達到了安全貯存標準。
油菜的整體品質與農藝性狀、基本理化指標及產量等指標相關,其整體品質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種植條件、育種方式和品種差異等。作為我國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油菜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收籽榨油。因此,筆者主要從產量、基本理化指標等層面綜合評估各參試油菜品種的栽培適應性,為油菜品種栽培適應性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在2020—2021年自貢市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中,通過小區(qū)產量和油脂含量分析可得,24個參試油菜品種產油量排名前8的是*內油19-C7>*貢 油6201>*綿 邦 油253>綿 邦1301>內 油 20-1>*川農油1845>貢油202>*9101。這8個油菜參試品種硫苷含量由低到高的順序為*川農油1845<*9101<*貢油6201<貢油202<內油20-1<綿邦1301<*內油19-C7<*綿邦油253,其中前4個品種的硫苷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平均值。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川農油1845、*9101、*貢油6201和貢油202在自貢市試點表現(xiàn)出較好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