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正,李 晨,田正軍,趙 勇,沈 杰
(招商局郵輪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137)
進入21世紀之后,機械工程前沿技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數字化設計、虛擬仿真和并行工程等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為實現船舶全流程三維(3-Dimension,3D)一體化設計提供了可能。因此,國外先進船企率先開始進行了以協(xié)同設計、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為核心的一體化造船信息平臺研究,國內研究人員也對此廣泛開展研究,嘗試構建一體化設計平臺。然而,受傳統(tǒng)開發(fā)流程和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船舶設計的各階段仍存在信息孤島,完全實現基于3D模型的船舶并行協(xié)同設計存在諸多挑戰(zhàn)。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推進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轉型,工信部裝備司于2017年印發(fā)了關于文獻[1]的指導意見,2018年印發(fā)了關于文獻[2]的行動計劃,提出推進船舶全三維數字化設計,建設基于模型的數字化船舶設計平臺體系。本文在上海市工業(yè)互聯網創(chuàng)新發(fā)展基金的支持下,對全流程三維數字化設計進行深入研究,構建船舶設計平臺,規(guī)劃船舶設計流程,并在某系列客滾船項目(5型9艘)上進行實船驗證和完善。
為支持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的訪問,產品信息模型需保證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擴展性和標準化,因此與傳統(tǒng)的船舶設計平臺相比,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需實現數據庫統(tǒng)一、設計并行協(xié)同、全程3D一體化設計和數據安全保護(見表1),以打通船舶設計各階段的信息孤島,實現異地、動態(tài)、協(xié)同、并行地開展全流程3D一體化船舶設計。
表1 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核心特征
由于需提供基于互聯網訪問的信息平臺、基于統(tǒng)一數據源的產品數據庫、對應不同應用要求的信息訪問工具、支持并行協(xié)同的實時消息傳遞和工作流管理,并保證產品信息的正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應至少包括“數據層”的數據、“業(yè)務支撐層”的接口、“業(yè)務應用層”的軟件、“運行管理與數據安全”的輔助、“基礎層”的網絡和“數據分析層”的數據分析。為使讀者了解全景,先展示最終構建的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見圖1),再分別簡述各層的構建過程。
圖1 3D一體化設計平臺架構示意
業(yè)務應用層是整個船舶設計平臺的核心,需滿足數據源統(tǒng)一、分布式應用和集中式管理的要求。經深入論證,選用AVEVA Marine系統(tǒng)作為業(yè)務應用層的核心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支持從1D到5D的全流程船舶設計(見表2),通過模型繼承或拓撲等,實現1個3D數據模型貫穿始終。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二次開發(fā),并融合自有管理程序(如Doris設計管理系統(tǒng)),可構成全流程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
表2 業(yè)務應用層AVEVA軟件1D到5D數據細化示意
在業(yè)務支撐層面,關鍵是實現分布式應用和集中式管理。本文搭建的業(yè)務支撐層包含2部分:
1)集團內部全球各單位使用AVEVA Global模塊實現3D一體化設計數據交互;
2)集團外部各單位使用XenDesktop虛擬桌面實現協(xié)同設計數據交互,同時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并解決外協(xié)單位軟件許可不足的問題。
2.2.1 AVEVA Global模塊一體化設計數據交互
AVEVA Global模塊通過中心端(Hub)與衛(wèi)星端(Satellite)連接,進行數據傳輸和模型更新,使用戶能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從全球任意一個可接入網絡的地點進行并行協(xié)同設計(見表3)。
表3 AVEVA Global模塊核心特征
2.2.2 XenDesktop虛擬桌面協(xié)同設計數據交互
為營造安全的研發(fā)環(huán)境,防止泄密,提高圖形工作站和正版化軟件的利用率,集團外部各單位使用XenDesktop虛擬桌面系統(tǒng)實現設計并行協(xié)同。
數據層是統(tǒng)一數據源的關鍵,包括系統(tǒng)、配置、工程、通信和管理等5層數據庫。為保證數據同源,在數據庫建設方面的核心工作是推進設計標準化建設。本文建立一套完整的設計標準體系,見表4。
表4 各數據庫簡介及設計標準體系文件
需注意:配置數據庫只能由中心端配置,若要更新,考慮到傳輸數據量巨大,建議采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定期傳輸更新;工程數據庫可通過Global實時更新,且讀寫權限方便轉移。
平臺基礎層是指實現設計互聯互通的網絡系統(tǒng)。
數據分析層是指通過二次開發(fā)軟件對3D模型數據進行提取和分析,以滿足設計、生產和管理需求。
為配合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的運行,起草《復雜項目集中式技術管理流程》,對內外設計資源進行集成管理,并明確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的運行管理機制;同時,從管理、物理、系統(tǒng)、網絡和應用等5個方面制定安全保障機制(見表5),確保數據安全。
表5 安全保障機制
搭建完成該全流程3D一體化船舶平臺之后,在某系列客滾船(5型9艘)上對其進行實船應用。
1)經過首型船測試,在第二型船上實現結構3D一體化設計,實現方式為:3D模型一次定義→拆分繼承→交互設計→細化工藝→生產設計圖紙(見圖2)。
圖2 結構3D一體化設計流程
2)經過第二型船的測試,在第三型船上實現電氣3D一體化設計,實現方式為:1D標準庫定義→2D原理/布置設計→2D/3D模型轉換與交互→(2個階段)3D模型細化與交互→工藝設計→生產設計出圖(見圖3)。其他大舾裝(舾裝、管裝和通風等)并未采用1D→2D→3D的真正3D一體化模式,而是利用各設計階段的大舾裝數據庫共源的特點,提前進行3D建模和瓶頸空間協(xié)調,簡要實現方式為:一次定義→重復使用→
圖3 電氣3D一體化設計流程
不斷細化。
3)與設備廠商內裝并行設計。通過開放應用接口,使設備廠商能直接在平臺上建模,或導入通用格式的設備文件(STP或IGS格式),參與一體化協(xié)同設計。
本文對全流程3D船舶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介紹了3D一體化船舶設計平臺的基礎層、數據層、業(yè)務支撐層、業(yè)務應用層、數據分析層和輔助模塊(運行管理和數據安全)的構建過程,以及該平臺在實船上的應用。目前該平臺已完全實現對設計全流程中各設計單位的3D一體化船舶設計,導出3D輕量化模型供客戶審核,生成2D圖紙送船級社審核。目前正在推進3D模型送審測試,以進一步拓展平臺應用,實現全流程3D數字化船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