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嫻 范見佩 張少芬 李欽
RA 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jié)炎為主要癥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jié)腫脹、疼痛、晨僵、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RA 分為三期:早期、活動期、晚期。在早期和活動期的干預尤為重要,對早期和活動期的有效控制可以緩解患者的晚期發(fā)生,晚期的發(fā)生會出現關節(jié)畸形,嚴重者會導致功能喪失,且此時患者多伴隨骨質疏松,進而影響心肺功能,導致全身異常反應出現,因此早期診斷、及早干預對疾病控制很重要[1-3]。臨床常以患者臨床特征、RF 陽性檢測以及X 線檢測來進行RA 診斷,但RF 陽性檢測也可見于其他慢性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特異度較低,因而尋找另一種特異性較高的指標進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既往有研究顯示[4],血清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在RA 患者發(fā)作早期水平變化較大,對RA 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因而本研究在原有研究基礎的指導下進行觀察,探討RA 患者血清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的檢測意義。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研究2020 年1 月~2021 年8 月在本院風濕免疫科治療的150 例疑似RA 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76 例,女74 例,年齡25~54 歲,平均年齡(39.66±6.31)歲。納入標準:入院時均有關節(jié)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表現;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或有關節(jié)腫痛者。
1.2 方法 抽取所有入組患者靜脈血,離心后取上清液,置于-20℃下保存待測。①RF 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RF 因子,試劑盒采自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邁瑞B(yǎng)S-2000),以RF>20 U/ml為陽性。②抗Sa 抗體檢測:采用免疫印記法檢測抗Sa 抗體,試劑盒采自歐蒙醫(yī)學診斷(中國)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以最終印記膜上分子量為50kD 或55kD 為陽性。③AKA 檢測: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AKA,試劑盒采自歐蒙醫(yī)學診斷(中國)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以熒光顯微鏡下出現規(guī)則板狀或線狀熒光為陽性。④抗CCP 抗體檢測:采用酶聯吸附法檢測抗CCP 抗體,試劑盒采自歐蒙醫(yī)學診斷(中國)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以酶標儀(雷杜RT-6100)讀數CCP 抗體>5 U/ml 為陽性[5,6]。
1.3 結果判讀 由2 名資深檢驗科醫(yī)師采用雙盲法進行結果判讀,在意見不統(tǒng)一時邀請另一名資深檢驗科醫(yī)師參與最終結果討論判定。以關節(jié)鏡檢查結果及臨床診斷標準為金標準對各指標診斷RA 的效能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診斷效能采用Kappa 一致性分析,聯合檢測采用串聯檢測。
2.1 “金標準”結果 關節(jié)鏡檢查及臨床診斷顯示:RA 100 例,非RA 50 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20 例、干燥綜合征16 例、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14 例)。
2.2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檢出情況RF 檢出真陽性75 例,真陰性39 例,假陽性11 例,假陰性25 例;抗Sa 抗體檢出真陽性36 例,真陰性47 例,假陽性3 例,假陰性64 例;AKA 檢出真陽性66 例,真陰性40 例,假陽性10 例,假陰性34 例;抗CCP 抗體檢出真陽性78 例,真陰性43 例,假陽性7 例,假陰性22 例。見表1。
表1 RF、抗Sa 抗體、AKA 以及抗CCP 抗體檢出情況(n)
2.3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診斷RA 的效能 RF 診斷RA 敏感度為75.00%,特異度為78.00%,準確度為76.00%,Kappa 值為0.495;抗Sa 抗體敏感度為36.00%,特異度為94.00%,準確度為55.33%,Kappa值為0.553;AKA 敏感度為66.00%,特異度為80.00%,準確度為70.67%,Kappa 值為0.411;抗CCP 抗體敏感度為78.00%,特異度為86.00%,準確度為80.67%,Kappa 值為0.595。見表2。
表2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診斷RA 的效能
2.4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聯合檢測檢出情況 RF+抗Sa 抗體檢出真陽性34 例,真陰性47 例,假陽性3 例,假陰性66 例;RF+AKA 檢出真陽性65 例,真陰性41 例,假陽性9 例,假陰性35 例;RF+抗CCP 抗體檢出真陽性73 例,真陰性44 例,假陽性6 例,假陰性27 例;抗Sa 抗體+AKA+抗CCP抗體聯合檢測檢出真陽性30 例,真陰性48 例,假陽性2 例,假陰性70 例;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聯合檢測檢出真陽性34 例,真陰性49 例,假陽性1 例,假陰性66 例。見表3。
表3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聯合檢測檢出情況(n)
2.5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聯合檢測RA 的效能 RF+抗Sa 抗體診斷RA 敏感度為34.00%,特異度為94.00%,準確度為54.00%,Kappa 值為0.213;RF+AKA 診斷RA 敏感度為65.00%,特異度為82.00%,準確度為70.67%,Kappa 值為0.416;RF+抗CCP 抗體診斷RA 敏感度為73.00%,特異度為88.00%,準確度為78.00%,Kappa 值為0.552;抗Sa 抗體+AKA+抗CCP抗體聯合檢測診斷RA 敏感度為30.00%,特異度為96.00%,準確度為52.00%,Kappa 值為0.194;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聯合檢測診斷RA 敏感度為34.00%,特異度為98.00%,準確度為55.33%,Kappa值為0.242。見表4。
表4 RF、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聯合檢測RA 的效能
RA 發(fā)病原因尚在探索階段,可能與自身免疫、感染、遺傳、吸煙等因素有關。RA 發(fā)作不能根治,早期診斷和及早干預是控制疾病發(fā)展的重要手段[7]。RF是診斷RA 重要的血清標志物,是診斷RA 不可缺少的一項。隨著我國發(fā)病率的上升,RF 診斷RA 的效能對臨床診斷不能滿足[8-10]。因而需尋找更具有特異性的檢測指標輔助臨床診斷。近年來有研究顯示[3],抗CCP 抗體在早期RA 診斷中具有較好的效能。本研究選取于臨床易于開展檢測的抗Sa 抗體、AKA 以及抗CCP 抗體作為觀察指標,探討其在RA 診斷中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RF 診斷RA 敏感度為75.00%,特異度為78.00%;抗Sa 抗體敏感度為36.00%,特異度為94.00%;AKA 敏感度為66.00%,特異度為80.00%;抗CCP 抗體敏感度為78.00%,特異度為86.00%。抗Sa 抗體、AKA、抗CCP 抗體的特異度均較RF 高,但在敏感度上僅抗CCP 抗體較RF 高。與陳建蕓等[4]研究部分相似。在機體炎性發(fā)展過程中,精氨酸的氨基酸殘基轉化成瓜氨酸,蛋白質分子結構發(fā)生變化,免疫反應被激活,促進疾病的發(fā)展。在效能檢測中可以看出,抗CCP 抗體的Kappa 值比其他3 種指標高,且與RF 聯合檢測的準確度最高,提示抗CCP 抗體診斷RA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與鐘國權等[5]研究觀點相似。有學者提出[6],抗CCP 抗體在RA 發(fā)作時較RF 出現的早,且抗CCP 抗體陽性的患者預后較差,說明臨床醫(yī)師對于抗CCP 抗體陽性的RA 患者要加以關注。抗Sa 抗體的特異度較其他指標高,提示抗Sa 抗體在鑒別RA 患者與非RA 患者上具有較高的價值。有研究顯示[11,12],抗Sa 抗體陽性患者更傾向于漸進性的關節(jié)侵蝕,若在早期被檢出提示患者可能出現關節(jié)膜損壞的現象。在聯合檢測中,可以看到聯合檢測的特異度均有所提高,其中,四者聯合檢測的特異度最高,提示聯合檢測能更好的進行RA 與非RA 的鑒別診斷,利于臨床診療方案的制定。
綜上所述,抗CCP 抗體診斷RA 的價值最高,各項抗體單獨檢測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聯合檢測可提高臨床診斷效能,臨床醫(yī)師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案,以提高臨床確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