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壯偉 麥偉豪 吳格怡
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湛江 524000
自發(fā)性氣胸是一種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呼吸系統(tǒng)急癥,發(fā)病后患者表現為嚴重的胸部疼痛、呼吸困難、氧合降低,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難治性氣胸臨床治療更為棘手,目前多通過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內科胸腔鏡手術等治療,可能因手術操作及原發(fā)疾病等誘發(fā)患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加重等[2],其造成的呼吸功能負面影響,機體應激反應等,加重患者病情[3]。針對心肺功能不理想,尤其是呼吸功能較差的年老體弱患者,其接受外科胸腔鏡治療存在一定風險,此類患者多推薦采取胸膜粘連術,如胸腔內注射四環(huán)素、滑石粉等刺激胸膜纖維粘連與肉芽腫形成,進而產生胸膜腔的永久性粘連以避免氣胸復發(fā)[4]。本研究主要探討胸腔內注入高滲葡萄糖治療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臨床價值?,F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1—7月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通過常規(guī)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無法緩解的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者80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入組前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年齡60~80歲;既往精神狀況正常;通過常規(guī)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無法緩解。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硅肺所致氣胸者;對使用藥物過敏者;精神異常者;曾行胸腔和肺部手術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0~79歲,平均(73.2±2.5)歲,既往發(fā)生氣胸1~6次,平均(4.1±0.3)次;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1~80歲,平均(73.1±2.4)歲,既往發(fā)生氣胸1~5次,平均(3.9±0.4)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實施持續(xù)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前再次確認水封瓶中存在氣體冒出。觀察組使用預混合50%葡萄糖溶液(山西晉新雙鶴藥業(yè),國 藥 準 字 H14022409,批 號:2019091541)45 ml聯合1%利多卡因(蓬萊諾康藥業(yè),國藥準字 H37023231,批號:201911032)5 ml,通過胸腔閉式引流管逆行注入胸膜腔內,隨后夾閉引流管,囑患者床上左右翻身及適當體位變動,促進高滲葡萄糖溶液充分與胸膜腔結合,夾管2 h后開放胸腔閉式引流管,并觀察水封瓶中液面波動情況;對照組逆行注入稀釋滑石粉(陜西盤龍翊海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43020714,批號:20182531)45 ml聯合1%利多卡因共計50 ml,方法同觀察組。兩組均在治療后72 h復查胸部X線片,明確氣胸治療效果。
比較兩組術后24 h機體致痛物質水平,包括人血清P物質(serum substance P,SP),成年人正常參考值為70~300 μg/ml,神經肽(neuropeptide,NPY)水平,成年人正常參考值為84~130 ng/L,比較兩組術中操作時間及術后6 h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數字評分[5]進行評價,最高10分為無法忍受的劇痛,0分為無痛。統(tǒng)計兩組術后肺功能恢復正常比例及隨訪1年復發(fā)率。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機體致痛物質SP和NPY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24 h機體致痛物質水平比較(x ± s)
觀察組術中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6 h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中操作時間及術后6 h疼痛程度比較(x ± s)
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恢復正常比例高于對照組,隨訪1年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恢復正常比例及隨訪1年復發(fā)率比較[n(%)]
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往往存在長時間的持續(xù)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周期長、復發(fā)率高[5],同時患者機體狀況不理想,隨著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時間的延長,院內感染率明顯增高,甚至導致患者死亡[6]。故針對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的治療一直以來均為呼吸科醫(yī)師亟須解決的難題。目前多以胸腔中灌注滑石粉、自體血以及經支氣管鏡明膠海綿填塞及活瓣封堵等治療為主[7-11]。其中滑石粉灌注治療患者疼痛程度高,自體血灌注治療臨床效果有限,經支氣管鏡治療則耗時長、費用高、復發(fā)率高[12]。
本研究觀察組主要采取高滲葡萄糖溶液逆行胸腔灌注,相對于使用滑石粉的對照組,觀察組機體致痛物質SP和NPY水平均顯著更低,與王澤學等[12]研究使用高滲葡萄糖溶液治療難治性氣胸降低機體致痛物質水平的結果相一致。比較兩組術中操作時間及術后6 h疼痛程度,觀察組術中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6 h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提示針對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者,應用高滲葡萄糖灌注患者疼痛程度相對較輕,且操作相對簡單,耗時短。另外比較兩組治療后肺功能恢復正常比例及隨訪1年復發(fā)率,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恢復正常比例高于對照組,隨訪1年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進一步提示針對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者,應用高滲葡萄糖灌注,對促進患者治療后呼吸功能恢復,降低氣胸復發(fā)率有重要價值,與廖維芬等[13]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觀察組使用的高滲葡萄糖,其逆行胸腔灌注屬于一種硬化劑誘導胸膜產生粘連,具有起效迅速,效果可靠等特點。使用后能較快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機體氧合狀況,并促進肺組織破口主動修復與肺組織復張[14],同時還可促使臟層胸膜與壁層胸膜之間相互接觸而產生粘連,誘導胸膜組織的纖維化,通過臟層胸膜與壁層胸膜的無菌性炎癥反應,促進肺組織的中性粒細胞聚集,從而誘導臟層胸膜表面產生胸膜粘連,最終達到誘導自發(fā)性胸膜粘連而封閉肺組織破口的目的[15-18]。
綜上所述,針對難治性自發(fā)性氣胸患者,應用高滲葡萄糖灌注,可有效降低機體致痛物質水平,患者恢復快,治療后復發(fā)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