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草本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的響應

        2022-09-17 03:05:48郭子良劉欣艷張曼胤周文昌龐宏東馬國飛龍水枝梅玉嬌
        生態(tài)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步道群落物種

        郭子良, 劉欣艷, 張曼胤,*, 周文昌, 龐宏東, 馬國飛, 龍水枝, 梅玉嬌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草本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的響應

        郭子良1,2, 劉欣艷1,2, 張曼胤1,2,*, 周文昌3, 龐宏東3, 馬國飛4, 龍水枝4, 梅玉嬌4

        1.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 濕地生態(tài)功能與恢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91 2. 河北衡水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衡水 053000 3. 湖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武漢 430075 4.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 神農架 442400

        旅游干擾越來越多地對原生植物群落產生了影響, 為了揭示游步道兩側濕地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響應過程, 進而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 以游步道兩側濕地植物群落為研究對象, 開展植物群落的野外樣方調查, 并使用重要值、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等, 分析了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的主要植物群落及其優(yōu)勢種、旅游干擾對游步道兩側典型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及結構等影響。結果表明, 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主要有四大類23個植物群落類型, 并包括58個優(yōu)勢植物種。旅游活動干擾導致了游步道兩側局部濕地植物群落結構的改變, 出現(xiàn)了中生植物群落。旅游活動干擾也已經(jīng)導致游步道邊緣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升高、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和物種相似度下降、生產力顯著降低, 但其影響范圍集中在游步道兩側10 m以內。同時, 距游步道越近, 相鄰梯度植物群落內物種相似度顯著降低, 游步道邊緣的植物種類組成更趨向于干化。旅游活動干擾也制約了阿齊苔草()、廬山藨草()等成為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的優(yōu)勢物種。此外, 游步道兩側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對旅游活動干擾的耐受性不同, 其響應強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苔草群落、拂子茅—地榆群落、羊茅群落。

        大九湖; 植物群落; 旅游; 游步道; 生物多樣性

        0 前言

        人為干擾已經(jīng)顯著改變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過程、景觀格局和服務功能等, 如種植、放牧和旅游等[1-3]。物種豐富度、均勻度指數(shù)和多樣性指數(shù)等常常作為植物群落結構和功能復雜性的度量指標, 表征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4-6]。植物群落的多樣性、物種優(yōu)勢度和物種相似度等不同程度對人為干擾產生響應[7, 8]。干擾對植物群落結構的影響主要通過改變種間競爭, 進而引起物種之間的替代, 調節(jié)植物種類組成[9, 10]。而且植物群落對干擾的響應具有明顯的梯度效應, 中等強度干擾下的物種多樣性最高, 即“中度干擾假說”, 但是不同群落對干擾的響應有明顯差異[11, 12]。人為干擾對植物群落的影響主要圍繞土地利用變化、放牧、旅游和城市化等開展研究[13-15]。隨著全球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旅游干擾已經(jīng)成為影響植物群落結構的重要因素以及研究熱點。旅游干擾導致了植物群落結構組成的變化, 改變了優(yōu)勢種組成和景觀邊緣的溢出效應, 其中草本植物的響應最明顯[8, 16, 17]。不同區(qū)域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的響應具有差異, 物種豐富度、多樣性和均勻度等變化與旅游干擾強度緊密相關, 干擾也改變了優(yōu)勢種組成[18, 19]。高強度旅游干擾對植物群落多樣性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應[20]。由于大九湖濕地旅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集中性, 使其游步道兩側濕地植被受到較大的威脅。因此, 本研究以大九湖濕地為例, 分析了旅游干擾對其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的影響, 以期揭示濕地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的響應機制, 為其保護管理和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大九湖濕地位于神農架國家公園的最西部, 西南與重慶市巫溪縣接壤, 東經(jīng)109°56′—110°11′, 北緯31°24′—31°33′。由四周群山環(huán)抱形成封閉型的巖溶盆地, 盆底平均海拔在1750 m左右, 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 屬亞高山寒溫帶潮濕氣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 mm[21]。特殊的地貌和氣候特征造就了同緯度獨特且稀有的沼澤泥炭濕地, 于2013年被認定為國際重要濕地。同時, 其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點——堵河的發(fā)源地[22]。由于農業(yè)生產和放牧等人為干擾, 造成了大九湖濕地景觀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23, 24]。2008年成立了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 通過生態(tài)移民、涉水工程建設和退耕還濕等措施, 逐步恢復和改善區(qū)內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25]。近些年, 大九湖作為湖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開始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高峰在每年的7—8月份。其在研究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對人為干擾的響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1.2 野外調查

        本研究野外調查安排在2019年8月底至9月初, 為大九湖旅游高峰期后。根據(jù)大九湖游步道的布局, 在大九湖2、3、4、5號湖游步道兩側布設了調查樣線9條, 以及1 m×1 m獨立樣方64個, 見圖1。整個調查范圍沿游步道調查路線長約3 km, 寬為游步道兩側20 m內。每條樣線上置20 m測繩作為基線, 垂直于旅游木棧道, 然后以5 m為間隔, 分別在0 m、5 m、10 m、15 m和20 m處取1 m×1 m的樣方。共計設置了109個調查樣方, 植物調查時記錄維管束植物的植物種類組成、平均高度、蓋度、株(叢)數(shù)等信息, 以及坐標點、積水狀況等環(huán)境因子。并采集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 稱鮮重, 然后使用烘箱將植物烘干, 稱干重。植物種類鑒定主要參考了《神農架植物志》[26]、《神農架常見植物圖譜》[27]。旅游木棧道建設于2012年, 使用至今。

        圖1 植物樣方調查采樣點示意圖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sampling sites of plant quadrat investigation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重要值(IV)是一個重要的群落定量指標, 本研究選擇使用相對蓋度、相對高度和相對數(shù)量計算群落中所有種類的重要值[28, 29]。其計算公式為IV= (Cr+Hr+Dr)/3, 式中, Cr為相對蓋度, Hr為相對高度, Dr為相對數(shù)量。根據(jù)重要值確定植物群落類型, 選取重要值最高的植物種或屬名命名群落類型。同時, 選取每個植物群落重要值大于0.1的植物作為植物群落的優(yōu)勢物種, 分析該地區(qū)的主要植物群落類型及其優(yōu)勢植物組成。

        本研究采用的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如下[28-30]:

        (1)物種豐富度;

        式中,V為物種在群落中的相對重要值;P為物種在群落中的相對數(shù)量;為樣方內所有物種的種類數(shù);為樣方內第i類物種;和分別為2個群落的物種數(shù),為2個群落的共有物種數(shù);為樣方內各物種的種類之和。Sorensen指數(shù)用于計算不同調查樣方和調查區(qū)的植物種類組成相似程度。

        通過空間代替時間的方法研究旅游活動干擾對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及其群落結構的影響, 按照一定的梯度分析了9條調查樣線上濕生植物群落結構的變化趨勢, 并比較了常見濕生植物群落的響應差異。使用PASW statistic 18軟件的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不同旅游干擾梯度下群落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的差異比較, 用Duncan法進行多組樣本間差異顯著性分析。植物群落結構變化研究主要分析優(yōu)勢物種組成的改變, 計算距游步道0 m、5 m、10 m、15 m和20 m處不同區(qū)域調查樣方優(yōu)勢物種的累計重要值, 并對其進行排序, 比較不同區(qū)域累計重要值較高的植物種組成差異。同時對不同旅游干擾梯度下濕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等植物種類占比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植物群落及其優(yōu)勢種

        結果表明,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的植物群落主要有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濕生植物群落和中生植物群落等四大類23種群落類型, 分別占所有群落類型的8.70%、17.39%、56.52%和17.39%, 見表1。其中, 苔草()群落、羊茅()群落、拂子茅()群落和地榆()群落等濕生植物群落類型眾多, 為該區(qū)域最為常見的陸生植物群落, 且集中連片廣泛分布。同時, 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種類較少, 小黑三棱()群落和菖蒲()群落成為分布數(shù)量最多的挺水植物群落, 但多以小斑塊聚集形式存在。此外, 由于旅游活動干擾, 部分區(qū)域出現(xiàn)了野艾蒿()群落、白車軸草()群落和大葉章()群落等中生植物群落斑塊, 散布于游步道兩側, 但數(shù)量較少。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共記錄維管束植物95種, 其中, 植物群落的優(yōu)勢種主要有58種, 占總種數(shù)的61.05%, 而出現(xiàn)頻次高于2的植物優(yōu)勢種有29種, 見圖2。目前, 拂子茅、阿齊苔草()、紫羊茅()和燈心草()等單子葉植物為該區(qū)域最為常見的濕生植物類群, 構成了其主要濕地景觀。同時, 地榆、箭葉蓼()等濕生植物分布也較為廣泛。但旅游活動干擾可能促進了野艾蒿、白車軸草和狼把草()等植物種在游步道兩側局部區(qū)域分布聚集, 成為優(yōu)勢種。此外, 白車軸草、紅車軸草()、黑麥草()等外來植物也開始出現(xiàn)在游步道邊緣。

        表1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主要植物群落類型

        圖2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主要優(yōu)勢植物種

        Figure 2 Main dominant plant spec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of Dajiuhu wetlands

        2.2 旅游活動對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結果表明, 距游步道越近, 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和Cody指數(shù)越高, 旅游活動干擾已經(jīng)顯著提升了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 而且這種變化具有明顯的過渡特征, 見圖3。游步道邊緣0 m處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分別為10.89±2.37、2.17±0.25, 顯著高于距游步道20 m處植物群落的7.33±3.32、1.69±0.55(P<0.05)。但是距游步道5 m、10 m、15 m處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與0 m和20 m處之間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隨著距游步道越近, 植物群落的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逐漸降低, 由0.24±0.15逐漸減少為0.14±0.04(P>0.05), 但其差異不顯著。而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集中在0.81左右, 旅游活動干擾對其影響較小。此外, 距游步道越近, 植物群落的Cody指數(shù)由2.00±1.17顯著上升為5.61±2.72(P<0.05), 游步道邊緣0—5 m處的Cody指數(shù)與其它各處均有顯著差異。

        旅游活動干擾也使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的物種種類組成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距游步道越近, 植物群落的物種相似度越小, 游步道邊緣0—5 m的Sorensen指數(shù)與其它各處有顯著性差異, 由0.73±0.13顯著下降為0.46±0.19(P<0.05)。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的主要優(yōu)勢種有地榆、拂子茅、紫羊茅、阿齊苔草、如意草()和廬山藨草()等, 見表2。在游步道邊緣, 植物群落植物豐富度更高, 但是植物種類組成更趨向于干化, 對旅游干擾做出了響應, 見圖4。在游步道邊緣0 m處優(yōu)勢種出現(xiàn)了野艾蒿等中生植物, 而且中生植物占到了植物群落中總種數(shù)的38%左右。此外, 游步道兩側的旅游干擾制約了部分物種成為植物群落的優(yōu)勢種, 如阿齊苔草和廬山藨草等。

        注:標準誤差(n=9); a、b不同字母表示不同梯度間差異顯著(P<0.05)。

        Figure 3 The changes of biodiversity indexes of plant community farther away from the tourist trails

        表2 游步道兩側不同位置植物群落優(yōu)勢種的累計重要值排序

        2.3 旅游活動對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響

        結果表明, 旅游活動干擾顯著影響了游步道兩側濕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 且影響范圍較大, 見圖5。距游步道越近, 該地區(qū)植物群落的單位面積地上生物量越低, 其鮮重由(1630.08±229.66) g·m-2顯著下降為(703.15±172.08) g·m-2(<0.05), 其干重也由(793.39±84.49) g·m-2顯著下降為(318.19±72.22) g·m-2(<0.05)。游步道兩側5 m范圍內濕地植物群落生產力顯著下降, 特別是在游步道邊緣0 m處。而且旅游活動干擾對植物群落單位面積地上生物量的影響具有明顯的梯度效應。

        2.4 游步道兩側不同類型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響應的差異

        結果表明, 距游步道越近, 不同植物群落類型的物種豐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均呈增長趨勢, 而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均呈降低趨勢, 見圖6。其中, 在游步道邊緣0 m處的苔草群落物種豐富度13.00±1.73顯著高于距游步道20 m處的9.00±1.00(<0.05); 而游步道邊緣0 m處拂子茅—地榆群落和羊茅群落的物種豐富度11.00±0.82、6.67±1.53雖然要高于20 m處的8.25±3.50(>0.05)、4.67±2.89(>0.05), 但差異不顯著。同時, 游步道兩側不同植物群落類型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對旅游干擾具有相似的響應規(guī)律, 苔草群落在游步道邊緣0 m處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2.42±0.11顯著高于距游步道20 m處的1.99±0.13(< 0.05)。在游步道邊緣0 m處苔草群落的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0.10±0.01要顯著低于距游步道20 m處的0.16±0.02(<0.05); 拂子茅—地榆群落和羊茅群落的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雖有降低趨勢, 但是差異不顯著。這表明大九湖濕地苔草群落對旅游活動干擾更加敏感, 其植物群落的多樣性顯著提升、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顯著降低。

        圖4 距游步道越遠植物群落濕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組成的變化

        Figure 4 The changes of composition of hygrophyte and mesophyte in plant communities farther away from the tourist trails

        注:標準誤差(n=9); a、b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梯度間濕重差異顯著(P<0.05); A、B不同大寫字母表示不同梯度間干重差異顯著(P<0.05)。

        Figure 5 The changes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lant communities farther away from the tourist trails

        此外, 旅游活動干擾顯著影響了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拂子茅—地榆群落的Cody指數(shù)和Sorensen指數(shù), 而對羊茅群落的影響不明顯, 其Cody指數(shù)和Sorensen指數(shù)集中在2.3和0.5左右。同時, 苔草群落的Cody指數(shù)和Sorensen指數(shù)雖然具有明顯的變化趨勢, 但是差異并不顯著。隨著向游步道靠近, 拂子茅—地榆群落的Cody指數(shù)由2.25±0.02顯著上升為6.25±0.87(<0.05), Sorensen指數(shù)由0.76±0.10顯著下降為0.42±0.14(<0.05), 在距游步道5 m左右處其Sorensen指數(shù)發(fā)生顯著變化。而距游步道越近, 苔草群落的Cody指數(shù)由1.32±0.76逐漸上升為3.61±2.08(>0.05), Sorensen指數(shù)也逐漸下降為0.43±0.22(>0.05), 但差異均不顯著。

        3 討論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擁有類型多樣的濕地植物群落, 其為大九湖濕生泥炭沼澤和濕生草本沼澤的形成提供了基礎[32]。但是該區(qū)域整體上水生植被面積較小, 沉水和挺水植物群落類型較少, 穗狀狐尾藻()、木賊()、睡菜()和小黑三棱等僅在局部淺水區(qū)形成了小面積的單優(yōu)種群落[33]。而與之前相比, 菖蒲群落、野艾蒿群落、白車軸草群落和大葉章群落等植物群落在大九湖濕地陸續(xù)出現(xiàn)[32, 33]。這說明旅游活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該區(qū)域的濕地植物群落組成, 一方面人為引入了一些濕生觀賞植物, 另一方面旅游活動導致一些適應能力強的中生植物沿游步道擴散。但是目前旅游活動對植物群落格局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 濕生植物群落類型仍為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最為常見的植物群落, 主要優(yōu)勢植物以禾本科為主, 具有明顯的沼澤濕地特征。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及優(yōu)勢種組成已經(jīng)對該區(qū)域的旅游活動干擾進行了響應, 包括物種豐富度和植物多樣性的升高、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和物種相似度的下降、生產力的顯著降低等。其中, 游步道邊緣的物種豐富度和Shannon- 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顯著升高, 旅游干擾導致了其植物多樣性的增加, 但是這些增加的植物種類主要是野艾蒿、大葉章等中生植物, 以及白車軸草、紅車軸草、黑麥草等外來植物。因此, 在濕地旅游活動區(qū)應加強外來植物防控管理, 建立長期監(jiān)控機制, 定期清理外來植物。適度的干擾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 對維持植物群落多樣性是有益的, 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1, 12]。雖然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旅游活動沒有達到高強度旅游干擾的程度。但是大量非原生植物沿游步道擴散增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風險。同時, 旅游干擾導致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顯著降低, 其可直接指示旅游活動的干擾情況, 主要是游客踩踏。而植物群落生產力的降低減弱了群落內的種間競爭, 釋放了生態(tài)位, 使得某些物種通過游步道傳播擴散, 從而改變了其植物群落結構, 降低了濕地景觀邊緣的溢出效應[8]。因此, 應規(guī)范游步道上游客行為, 設置必要的提示標識, 加強游客日常管控, 控制游步道上游客容量。濕地區(qū)域不可控的旅游活動會制約濕生植物成為游步道兩側的優(yōu)勢物種, 并導致植物群落的競爭演替。因而物種相似度明顯下降, 游步道邊緣濕生植物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趨向于干化, 這可能是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結構改變的主要原因。所以物種豐富度和植物多樣性的增加并不一定是有益的, 可能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中間狀態(tài)。因此, 濕地游步道兩側可以采取適度的植被恢復、隔離帶建設等濕地修復措施, 遏制濕生植物群落向中干生植物轉變。在大九湖濕地, 地榆、拂子茅和羊茅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 不同植物群落類型對旅游活動干擾的耐受性是有區(qū)別的。其中, 旅游干擾對羊茅群落的影響最不明顯, 其植物多樣性和物種組成基本保持不變; 苔草群落在旅游活動影響下已經(jīng)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植物多樣性增加、物種優(yōu)勢度降低, 物種組成明顯改變。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僅僅分析了旅游高峰期過后大九湖濕地野外植物調查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 而非不同季節(jié)的多次調查結果, 因此不同植物物候的差異可能導致調查結果的偏差。其次在研究植物演替時, 一般采取空間代替時間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為植被演替在時間上則具有較高的線性特征, 但在空間上常常是非線性的。

        注:標準誤差(n=3); a、b不同字母表示不同梯度間差異顯著(P<0.05)。

        Figure 6 The differences for changes of biodiversity indexes of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farther away from the tourist trails

        4 結論

        由于游步道兩側游客踩踏等影響導致了植物群落生產力的顯著下降, 進而破壞了原生植物群落的種間競爭關系, 促進了游步道邊緣中生植物和外來植物占比逐漸升高, 導致了其生境趨向于干化。旅游活動干擾逐漸改變了游步道兩側原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植物群落格局、優(yōu)勢物種, 以及其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組成等。但是目前旅游活動對大九湖濕地植物群落的明顯影響主要集中在游步道兩側10 m范圍內, 而且處于中度干擾強度下。此外, 不同類型植物群落對旅游活動干擾的響應差異明顯, 響應強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苔草群落、拂子茅—地榆群落、羊茅群落。未來應加強濕地旅游活動對游步道兩側植物群落影響的監(jiān)控, 特別是苔草群落。同時, 采取必要措施限制游客對濕地植被的踩踏, 定期清理游步道兩側擴散的外來物種和中生植物。

        [1] GUTIéRREZ L R.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ourism architecture on island ecosystem in Cayo Guillermo, Cub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 6(9): 1057–1065.

        [2] WRIGHT J T, GRIBBEN P E. Disturbance-mediated facilitation by an intertidal ecosystem engineer[J]. Ecology, 2017, 98(9): 2425–2436.

        [3] 李聰慧, 雷霆. 人為干擾對北京野鴨湖市級自然保護區(qū)植物多樣性的影響[J]. 森林與環(huán)境學報, 2014, 30(4): 309–315.

        [4] 馬克平, 劉玉明. 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測度方法[J]. 生物多樣性, 1994, 2(4): 231–239.

        [5] 陶晶, 臧潤國, 余昌元. 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和植物多樣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J]. 林業(yè)科學, 2011, 47(7): 1–6.

        [6] 陳婷, 李國華, 王燕銘. 旅游活動對香山公園草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3): 280–285.

        [7] NOBUO I, SAMEJIMA H, DEMIES M, et al. Response of tree species diversity to disturbance in humid tropical forests of Borneo[J].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2016, 27: 739–748.

        [8] 劉炳亮, 蘇金豹, 馬建章. 旅游開發(fā)對景觀邊緣植物溢出效應的影響[J]. 生態(tài)學報, 2018, 38(10): 3653–3660.

        [9] 陳利頂, 傅伯杰. 干擾的類型、特征及其生態(tài)學意義[J]. 生態(tài)學報, 2000, 20(4): 50–55.

        [10] STORK N E, SRIVASTAVA D S, EGGLETON P, et al. Consistency of effects of tropical-forest disturbance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richness relative to use of indicator taxa[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7, 31(4): 924– 933.

        [11] CONNELL J H. Intermediate-disturbance hypothesis[J]. Science, 1979, 204(4399): 1345.

        [12] RITO K F, ARROYO-RODRíGUEZ V, QUEIROZ R, et al. Precipitation mediates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 Brazilian Caatinga vegetation[J]. Journal of Ecology, 2017, 105(3): 828–838.

        [13] MéNDEZ-TORIBIO M, ZERME?O-HERNáNDEZ I, IBARRA-MANRíQUEZ G. Effect of land use on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Duero river watershed in Michoacán, Mexico[J]. Plant Ecology, 2014, 215: 285–296.

        [14] 劉高慧, 肖能文, 高曉奇, 等. 不同城市化梯度對北京綠地植物群落的影響[J]. 草業(yè)科學, 2019, 36(1): 69–82.

        [15] 馮飛, 畢潤成, 張欽弟. 旅游干擾對云丘山不同植被景觀區(qū)物種多樣性的影響[J]. 生態(tài)科學, 2014, 33(1): 134– 140.

        [16] 盧翔, 南志標. 放牧對草地植物群落多樣性和草地病害的影響[J]. 草業(yè)科學, 2015, 32(9): 1423–1431.

        [17] 王洪成. 旅游活動對嶗山風景區(qū)植物群落干擾的影響[J]. 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46(2): 280–283.

        [18] 張勇. 旅游干擾對高寒草地植物多樣性和土壤生化特性的影響[D]. 昆明: 云南大學, 2013.

        [19] HILL R, PICKERING C.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of three subtropical vegetation types to experimental trampl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0: 1305– 1312.

        [20] 孫飛達, 朱燦, 李飛, 等. 旅游干擾對高寒草地植物多樣性和土壤生化特性的影響[J]. 草業(yè)科學, 2018, 35(11): 2541–2549.

        [21] 張志麒, 王莉, 黎宏林, 等. 湖北神農架大九湖濕地鳥類研究[J]. 湖北林業(yè)科技, 2015, 44(3): 37–40.

        [22] 杜耘, 蔡述明, 王學雷, 等. 神農架大九湖亞高山濕地環(huán)境背景與生態(tài)恢復[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 17(6): 915–919.

        [23] 尹發(fā)能, 王學雷, 余璟. 大九湖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1(1): 148–151.

        [24] 余璟, 王學雷, 吳宜進, 等. 神農架大九湖景觀格局變化與濕地生態(tài)恢復對策[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8, 27(1): 122–126.

        [25] 周文昌, 史玉虎, 崔鴻俠, 等. 神農架大九湖濕地保護與管理對策[J].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7, 13(2): 34–37.

        [26] 鄧濤, 張代貴, 孫航. 神農架植物志[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8.

        [27] 汪小凡. 神農架常見植物圖譜[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8]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澤昊, 等.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內容、方法和技術規(guī)范[J]. 生物多樣性, 2009, 17(6): 533–548.

        [29] 楊晶晶, 吐爾遜娜依·熱依木, 張青青, 等. 放牧強度對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被群落特征的影響[J]. 草業(yè)科學, 2019, 36(8): 1953–1961.

        [30] 錢迎倩, 馬克平.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原理與方法[M]. 北京: 中國科技出版社, 1994.

        [31] 廖崇惠, 李健雄. 再論DG指數(shù)的性質與應用[J]. 生物多樣性, 2009, 17(2): 127–134.

        [32] 羅濤, 倫子健, 顧延生, 等. 神農架大九湖濕地植物群落調查與生態(tài)保護研究[J]. 濕地科學, 2015, 13(2): 21–28.

        [33] 李靜霞, 李佳, 黨海山, 等. 神農架大九湖濕地公園的植被現(xiàn)狀與保護對策[J]. 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7, 25(6): 605–611.

        Response of herbaceous plant commun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in Dajiuhu wetlands to tourism disturbance

        GUO Ziliang1,2, LIU Xinyan1,2, ZHANG Manyin1,2,*, ZHOU Wenchang3, PANG Hongdong3, MA Guofei4, LONG Shuizhi4, MEI Yujiao4

        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Services and Restoration, Institute of Wetland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2. 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of Hengshui Wetland, Hengshui 053000, China 3. 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 430075, China 4. Shennongjia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 Shennongjia 442400, China

        Tourism interference has more and more impacts on the native plant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sponse process of wetland plant commun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to tourism disturbance, and then formulate scientific coping strategies for tourism activities, the main plant communities and their dominant spec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of the Dajiuhu wetlands, and the impacts of tourism disturbance to the bio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typical plant communiti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important value and biodiversity indexes. And taking the wetland plant commun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as a research subject, the quadrat investig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field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categories and 23 plant community types, including 58 dominant plant spec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The tourism disturbance led to the change of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and the succession to the mesophyte communities. And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at the edge of the tourist trails increased, the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and species similarity decreased, and the productiv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owever, the influence range was within 10 m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Meanwhile, the closer to the tourist trails, the species similar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adjacent gradi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t the edge of the tourist trails tended to dry. The disturbance of tourism activities also restricted some hygrophytes to becom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plant commun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such asand. In addition, the toler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 communities on both sides of tourist trails to the tourism interference was different, and the response intensity from high to low wascommunities,communities andcommunities.

        Dajiuhu; plant community; tourism; tourist trails; biodiversity

        10.14108/j.cnki.1008-8873.2022.06.010

        Q948.1

        A

        1008-8873(2022)06-082-10

        2020-10-02;

        2020-10-23

        湖北省技術創(chuàng)新重大專項(2019ACA162); 神農架金絲猴保育生物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性課題基金(2019SNJ001)

        郭子良(1987—), 男, 河北石家莊人, 博士, 助理研究員, 主要從事濕地保護與管理研究, E-mail: shengtai2007@126.com

        通信作者:張曼胤, 男, 遼寧沈陽人, 博士, 研究員, 主要從事濕地生態(tài)學研究, E-mail: cneco@126.com

        郭子良, 劉欣艷, 張曼胤, 等. 大九湖濕地游步道兩側草本植物群落對旅游干擾的響應[J]. 生態(tài)科學, 2022, 41(6): 82–91.

        GUO Ziliang, LIU Xinyan, ZHANG Manyin, et al. Response of herbaceous plant commun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ourist trails in Dajiuhu wetlands to tourism disturbance[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6): 82–91.

        猜你喜歡
        步道群落物種
        吃光入侵物種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18
        大學生牙齦炎齦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發(fā)酵食品中的應用研究
        海南省健身步道現(xiàn)狀調查研究①
        回首2018,這些新物種值得關注
        鵝卵石
        步道磚掩飾不住此路的由來(外一首)
        滿族文學(2018年5期)2018-12-19 11:18:40
        電咖再造新物種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6
        西班牙
        瘋狂的外來入侵物種
        亚洲V日韩V精品v无码专区小说|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丰满人妻无套内射视频| 极品尤物人妻堕落沉沦|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在线| 亚洲黄色天堂网站在线观看禁18|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无码精品色午夜| 长腿丝袜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国产熟妇高潮呻吟喷水| 91精品国产91| 日本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性一乱一搞一交一伦一性 | 日本视频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日本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啦啦啦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6|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在线| 91超精品碰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欧洲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品|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亚洲国产成人Av毛片大全| 一区二区二区三区亚洲| 又大又粗又爽18禁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