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董三甲,王永,李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公共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深圳 5808;.上海市閔行區(qū)古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00;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深圳 580)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的估計,流感的季節(jié)性流行在全球每年導致多達65萬人死亡[1]。多個研究表明學齡兒童接種季前流感疫苗降低了家庭內成人和兄弟姐妹的流感發(fā)生率,并降低了社區(qū)內居民流感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2-4]。因此,預防家庭內流感傳播對于減少流感的影響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在國內還很少對接種疫苗在家庭內流感傳播的作用進行調查研究。為了解疫苗接種對家庭內流感傳播的作用,為以后控制、降低家庭內聚集性流感發(fā)生率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筆者在2020年5月下旬開展了本次調查研究。
1.1 對象
1.1.1 調查對象 本次研究將在深圳市某社區(qū)選取接種組及對照組。接種組:家庭中有1名或以上成員在2019年10月1日-2020年4月30日接種過流感疫苗且有2名及2名以上長期居住在一起的成員。對照組:家庭中無任何成員在2019年10月1日-2020年4月30日接種過流感疫苗且有2名及2名以上長期居住在一起的成員。
1.1.2 樣本量測算 查看已有文獻[5]得知疫苗接種組流感樣病例預估發(fā)病率為2.91%,未接種組發(fā)病率為11.00%,通過計算得接種組樣本量為155人。接種組與對照組的比例取1∶1,總樣本量N=310。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的調查方法選擇深圳市某社區(qū)符合條件的居民。
1.2.2 調查內容 由社區(qū)工作人員提供其轄區(qū)內符合條件的家庭名單,與轄區(qū)社康中心確定流感疫苗接種情況,然后對其居住面積、家庭收入、成員構成及流感樣病例發(fā)病情況等進行電話調查,其中接種組接種流感疫苗2周后家庭出現2例及2例以上流感樣病例、對照組在2019年10月1日-2020年4月30日出現2例及2例以上流感樣病例計入家庭內傳播(其中第2例病例為首例發(fā)病后3-7天內出現,即二代病例),出現0-1例為家庭內未傳播。
1.2.3 流感樣標準 ①體溫≥38℃;②有咳嗽、咳痰、流涕、鼻塞、肌肉酸痛、食欲下降、疲乏、頭痛等癥狀之一者。符合以上兩項即可判定為流感樣病例。
1.2.4 評價指標 流感疫苗家庭內保護率=(對照組家庭內傳播率-接種組家庭內傳播率)/對照組家庭內傳播率×100%。
1.3 統(tǒng)計分析 使用Epi Data3.1軟件編輯問卷,并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25.0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配對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特征 接種組和對照組家庭均為155戶,家庭人數、經濟收入、居住人均面積等無差異。其中接種組家庭內傳播5戶,對照組家庭內傳播14戶。家庭內傳播的二代病例共有19例,其中18歲以下7例,18歲-60歲11例,60歲以上1例。
2.2 發(fā)病率及疫苗保護率 流感樣病例家庭內傳播率為6.13%(19/310)。其中接種組共5戶家庭發(fā)生了家庭內傳播,傳播率為3.23%(5/155);對照組共14戶家庭發(fā)生了家庭內傳播,傳播率為9.03%(14/155)。接種組的家庭內傳播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家庭內傳播率,見表1。根據公式,計算得出疫苗家庭內保護率為64.23%[(9.03%-3.23%)/9.03%×100%]。
表1 接種組與對照組家庭內傳播情況
2.3 不同年齡段二代病例接種后發(fā)病情況的比較 在家庭內傳播的二代病例19例中,18歲以下7例,其中接種組占4例,對照組占3例;18-60歲有11例,全部為對照組;60歲以上1例,為接種組。不同年齡段接種組發(fā)生家庭內傳播的二代病例發(fā)病情況見表2,可見三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2 不同年齡段接種組二代病例發(fā)病情況
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是單股、負鏈、分節(jié)段的RNA病毒[6]。主要分為甲(A)、乙(B)、丙(C)和丁(D)4種類型,其中甲型和乙型可傳播并導致季節(jié)性流行[7]。流感的特點是在短期內突然發(fā)生,迅速蔓延,發(fā)病率高,并伴有一定的死亡率[8],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國是流感的多發(fā)地,自1988年以來,WHO每年公布的流感病毒疫苗株大多數來自中國,而且國內流感流行或局部暴發(fā)基本上年年都有發(fā)生,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在我國,余宏杰[9]等人發(fā)現實驗室確診流感相關的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6-11月齡的兒童。他在另外一項全國性研究中發(fā)現,85%的流感相關超額死亡發(fā)生在≥65歲老人[10]。近年來,家庭被認為是社區(qū)流感暴發(fā)的重要傳播場所;在流感流行季節(jié),高達50%的家庭有一個以上的家庭成員受感染,家庭的二代發(fā)病率在10%-40%之間[11]。
接種流感疫苗對于預防流感具有積極作用。疫苗的保護率被認為是評判某種疫苗最有效的指標之一,此次調查的流感疫苗家庭內保護率達到了64.23%,因此可以認為接種流感疫苗對于預防流感樣病例在人群中傳播的保護作用較好。
在電話調查過程中發(fā)現大多數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家庭和個人都是由于對流感疫苗相關知識缺乏,對于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傳播的意義了解不足。在調查的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現流感疫苗的接種率并不高,而通過詢問得知很多人未接種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普通社康中心預約十分麻煩,并且還存在費用過高和疫苗數量不足等原因;另一方面普通人群對于流感相關知識的認知、感染流感后的相關風險和對有關流感疫苗安全性的認知等方面的不足都會成為影響流感疫苗接種的因素。所以有關衛(wèi)生部門應該與教育部門加強合作,同時更有效地利用新興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廣泛地進行流感及流感疫苗相關知識的傳播,提高普通民眾對于流感疫苗的信任程度,從而提高流感疫苗的有效接種率。
由于本次調查只通過電話調查了解了接種流感疫苗后7個月以內的效果,觀察周期不完整,對調查結果會產生一定影響,調查對象是否發(fā)病只能通過本人口述,沒有更確切的證明,這使得數據的準確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樣本人群較少,通過調查發(fā)現各年齡段數據較少,結果可能存在偶然性,想更確切地揭示二代病例發(fā)病情況與年齡的關系尚需進一步地進行研究。而在調查時沒有清楚記錄家庭內每位成員的具體基本信息也是本次調查存在的問題之一。同時,在電話調查時醫(yī)務人員語言組織水平尚有待提高,溫和且?guī)в嘘P心的語氣會為調查對象帶來好感,從而對于問題回答的準確性更有幫助。
今后可以選擇在大樣本人群中進一步開展多個時間點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對流感疫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保護作用、各年齡段接種流感疫苗的作用以及接種流感疫苗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同時因為本文屬于回顧性調查隊列研究,病例僅為流感樣疾病,并非確診病例。今后的調查可以嘗試使用準確性更高的確認方式,以此來加強數據收集的準確性。
通過計算保護率等方式可以發(fā)現,流感疫苗對預防家庭內流感樣病例傳播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目前由于已知的流感疫苗產生的不良反應相對較為嚴重,所以6個月以下兒童一般不作為流感疫苗的主要接種人群,但是有臨床研究表明,在流感發(fā)病的高峰期,兒童往往是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對象,并且也有可能是流感病毒重要的傳播介體[12]。接種流感疫苗可以對流感進行相對有效的預防并減少流感的流行傳播,對于流感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控制流感,這也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