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馬建忠《馬氏文通》將“然”視為轉捩連字之一,“‘然’字一頓以承上文,由是而繼以他事者,則加‘后’字?!缓蟆?,明繼事之詞也,經(jīng)籍最習用之”[1]313。據(jù)此,由“然”和“后”二字組合而成的“然后”一詞,在詞性上屬于連詞,在語義上表示先后承接,其傳統(tǒng)用法多見于中國古代名篇等,譬如: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 版)》[2]1090和《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3]461同樣將“然后”的詞性標注為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國內學界介紹“然后”詞性和語義,始見于各漢語語法著作和辭書典籍。其中絕大部分是將其視為連詞,亦有一小部分學者將其看作副詞①。隨著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然后”已逐漸由連詞虛化/弱化為語用標記。在語法化過程中,其內部語義也漸趨復雜化和多樣化。不少研究聚焦“然后”內部所呈現(xiàn)的復雜語義關系,在剖析其語義關系的基礎上探討了“然后”的話語/語篇組織功能[4-13](表1)。
表1 不同學者對“然后”語義關系和話語功能的剖析
李春[14]和樊中元[15]另辟蹊徑,訴諸“事件語義關系”分析“然后”。李春從事件層面勾勒出現(xiàn)代漢語“然后”的連接功能,認為“然后”在整體上既可表達“相關事件關系”,亦可表達“非相關事件關系”。在表達“相關事件關系”時,“然后”既可承接順序事件,亦可續(xù)連非順序事件。續(xù)連非順序事件的“然后”由承接順序事件的“然后”虛化而來。在表達“非相關事件”時,“然后”主要用作形式上的連接[14]。樊中元進一步將“然后”的事件語義關系分為:事類語義關系、空間方位語義關系、目的語義關系、因果語義關系和動作語義關系[15]。朱冬怡[16]則基于杰斯譯佐爾特(Jaszczolt)[17]的“缺省語義學模式”,論述了“然后”在自然會話敘事中的敘事標記化過程和缺省語義構建過程。
綜觀以往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從語用角度剖析“然后”,無一例外是聚焦“然后”用作語用標記時的話語/語篇組織功能,所涉及的語料也僅選自(小說或口語)語料庫、情感咨詢、訪談或綜藝節(jié)目,鮮有研究結合人際交互維度考察網(wǎng)絡社交媒體互動中“然后”的變異用法、變異用法所傳遞的人際語用效果以及緣何會產生變異用法。事實上,近年來,“然后”頗受年輕群體青睞,頻現(xiàn)于漢語社交媒體互動。日常使用頻率的增加和使用范圍的擴大,使“然后”一詞躍升為現(xiàn)代漢語口語交際中十分突出的語用現(xiàn)象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然后”在保持其基本語義及用法的同時,一系列具有變異色彩的、較強主觀意味的非常規(guī)用法開始涌現(xiàn)。
4.這然后把我氣得喲,我然后倒是真想問問他,可我然后吧覺得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然后來然后去我覺得我有點人格分裂了都……(摘自新浪微博)。
顯然,該例中“然后”“然后吧”和“然后來然后去”三種用法既不表示事件發(fā)生在時空方面的先后順序,也不是出于說話者邏輯表達的必須(即使刪去也絲毫不會影響其語義),也不是用來組織語篇的。那么,說話者為何會在社交媒體上偏離常規(guī)地使用“然后”呢?迄今尚未有學者對此語用現(xiàn)象加以專門研究。鑒于此,本文擬聚焦?jié)h語社交媒體互動中的語用標記“然后”,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語用標記“然后”在社交媒體互動中有哪些變異用法?(2)這些變異用法可實現(xiàn)哪些人際語用效果?(3)這些變異用法又緣何會產生?本文不僅將有助于深化人們對社交媒體互動中使用“然后”的認識,更有助于揭示連詞語用標記人際化的機制。
話語標記作為一種常見的話語現(xiàn)象,僅表現(xiàn)出程序義,為話語理解提供信息標記,在交際互動中具有一定的語用功能[18-22]。由于研究的出發(fā)點或側重點各異,“話語標記”這一術語曾被賦予過不同的名稱②。然而,綜合來看,目前被廣泛使用和接受的仍是“話語標記”?;仡櫼酝P于“話語標記”的研究,最系統(tǒng)且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當屬希夫林(Schiffrin)的《話語標記》[18]。她基于“話語標記”的操作定義,聚焦11 個具體的話語標記,依次進行了詳盡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概而言之,她主要強調了話語標記的語篇組織功能(如銜接、提示邏輯關系)。然而,透過冉永平對“話語標記”的界定可見,話語標記在話語中的作用主要還是語用的[21]。范迪克(Van Dijk)也探討過聯(lián)結詞(and,but,or,if)的語用功能,并指出這些語用聯(lián)結詞所表達的是言語行為間的關系,有別于那些表達命題關系的語義聯(lián)結詞[23]。弗雷澤(Fraser)同樣也將話語標記看成一種“語用類別(pragmatic class)”,明確轉向使用“語用標記(pragmatic marker)”這一術語,并根據(jù)語用功能將其劃分為:話題轉換標記語(topic change markers)、對比性標記語(contrastive markers)、闡發(fā)性標記語(elaborative markers)和推導性標記語(inferential markers)[19]。然而,弗雷澤的這些分類所傾向的仍是話語標記在語篇組織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故而“話語標記”和“語用標記”的區(qū)分仍不明晰。對此,陳新仁申明“話語標記”側重語篇組織,不妨用“話語標記”來指稱語篇組織性的標記語;而“語用標記”側重人際互動,不妨用“語用標記”來指稱人際互動性的標記語[24]。這一區(qū)分言簡意賅地厘清了“話語標記”與“語用標記”的本質區(qū)別。與此同時,語用標記也隸屬于元話語,海蘭德(Hyland)曾將元話語視為一整套人際資源,用來組織語篇或呈現(xiàn)作者關于語篇內容的立場[25]。本研究同樣也將漢語社交媒體互動中的語用標記“然后”視為一種人際語用資源,并重點剖析其在人際互動方面所發(fā)揮的語用之效。
本研究擬從新浪微博中選取文本語料,主要出于兩點考慮:其一是現(xiàn)實原因。由承接連詞演變而來主要用作語用標記的“然后”,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交際中更鮮活且常見,然而由于其在交際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瞬時性和不易捕捉性,難免給語料收集造成一定困難。相形之下,微博是當下人們隨時隨地記錄、分享和表達的平臺。用戶發(fā)布的博文不僅接近真實自然的口語表達,而且輔之豐富多元的評論互動,更有利于發(fā)現(xiàn)“然后”一詞使用的復雜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從微博中選取語料不失為一個選擇。其二,以往研究并未涉及到來自網(wǎng)絡社交媒體的“然后”,本文對該類語料的關注也是對以往研究的一個補充。
語料收集與處理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微博自帶的搜索引擎中鍵入關鍵詞“然后”,由此可呈現(xiàn)包含“然后”二字及其各種變體的微博??紤]到本文分析側重人際互動,因此進一步人工篩選出既包括“然后”一詞又含有評論的微博100 條,那些沒有評論的微博不予考慮。
第二步,將收集到的100 條博文及評論作為一個小型語料庫。考慮到本文要考察的是語用標記“然后”的變異用法,換言之,“然后”不能是表示事件發(fā)生先后順序的常規(guī)用法。進一步對那些明顯表示先后順序的“然后”進行了手動剔除。此處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判斷先后順序的依據(jù)是,含有“然后”的微博不能同時含有“(首)先”“再”或“最后”等字眼,比如“先攢錢,然后開個店鋪吧!”和“先美美地敷個面膜,然后再吃兩粒褪黑素,最后睡個好覺吧”等,這些明顯含有順序詞“先”“然后”“最后”的博文均不在考慮范圍。
經(jīng)上述兩步,剩下40 條既包含“然后”變異用法又含有互動評論的語料供本文分析。
經(jīng)過語料甄別與語料匿名化處理,對社交媒體微博互動中“然后”的變異用法進行了外在形式上的歸類與統(tǒng)計(表2)?!叭缓蟆痹谖⒉┗又械淖儺愑梅ㄖ饕尸F(xiàn)出三種具體形式,即“反復使用”“接龍使用”和“與語氣詞組合使用”。其中“反復使用”出現(xiàn)的頻次最高,“與語氣詞組合使用”次之,“接龍使用”的情況相對較少。值得注意的是,此處“反復使用”具體又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數(shù)個“然后”連續(xù)式疊加重復,一種是數(shù)個“然后”分散式間隔重復。下面分別舉例說明“然后”變異用法所實現(xiàn)的人際語用效果。
表2 新浪微博互動中“然后”變異用法統(tǒng)計
若按詞典上關于“然后”一詞傳統(tǒng)用法的規(guī)定,其疊加或重復使用則有悖于語言表達常規(guī)。然而,事實上,由表2 統(tǒng)計結果可見,在漢語社交媒體互動中,多個“然后”連續(xù)疊加或反復使用的情況十分普遍。顯然,這種情況下的“然后”早已演化為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用法的變異用法,且這種“反復使用”的變異用法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是對說話者情感(包括正面情感、負面情感以及復雜情感)進行強化的有力手段。
5.發(fā)了一條僅ta 可見的朋友圈,然后然后那個人給我點贊了好開心啊蕪湖③!
6.大晚上突然心血來潮巨想喝奶茶,點了杯喜茶,然后然后然后我到現(xiàn)在也沒睡著,明天還要上班摸魚,誰能救救孩子吖???[哭泣][哭泣][哭泣]
7.說好的今晚好好學習的喲,然后拿起手機吃雞然后淘寶然后看起李佳琦這個魔鬼然后瘋狂剁手然后半夜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死亡][死亡][死亡]
從例5 中不難看出,此處的“然后然后”屬于“然后”反復使用的第一種情況,即“連續(xù)式疊加重復”。所有語言都為交際者賦予了大量傳遞情感的言語策略[26],該例中兩個“然后”的疊加重復不失為一種傳遞情感的言語策略或言語手段。該例中緊跟在“然后然后”后面的“那個人給我點贊了”顯然是一個積極事件,因此這里的“然后然后”是對正面情感的強化。同時,我們從后面的“好開心啊蕪湖”也不難感受到微博發(fā)布者當時內心的興奮與激動。陳望道在《修辭學發(fā)凡》中曾指出:“當人們對于事物有熱烈深切的感觸時,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申說。而一而再、再而三顯現(xiàn)的形式,往往能夠給與觀者以一種簡純的快感。”[27]199因此,該例中“然后然后”的連續(xù)式疊加重復使說話者發(fā)微博彼時彼刻的愉悅心境和雀躍心情頓時躍然紙上,并且微博發(fā)布者那種迫不及待欲將這條消息分享出來的迫切與歡快亦通過“然后然后”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例6 中說話者連續(xù)使用三個“然后”同樣也屬于“連續(xù)式疊加重復”。然而,與例5 略有不同的是,該例中的“然后然后然后”更像是對一種負面情感或復雜情感的強化。首先,微博發(fā)布者并非僅僅想表達“喝喜茶后睡不著覺”這個簡單事實,更像是吐槽“喝喜茶之后睡不著覺”的后果?!叭缓笕缓笕缓蟆钡氖褂猛癸@出說話者內心的狂躁與痛苦,字里行間流露出復雜情感的交織。此般情感或許是奶茶讓其輾轉反側的無奈,抑或許是對自己心血來潮飲茶造成失眠后果的自我憤怒與懊悔。“然后然后然后”絕非無意之舉,而是有意為之,“然后然后然后”是說話者強烈情感宣泄的語言證明。
相較于例5 和例6,例7 中出現(xiàn)的7 個“然后”則屬于“然后”反復使用的第二種情況,即“分散式間隔重復”。分散式間隔重復的“然后”對情感的強化并不亞于連續(xù)式疊加重復。
連續(xù)毗鄰使用“然后”固然是對情感的一種強化,而離散間隔使用“然后”更加說明某種情感/情緒在說話者腦海中久久回蕩,難以消散。正常情況下根據(jù)漢語表達習慣,我們說“拿起手機,打開淘寶,看起直播,瘋狂剁手……”已足以表達完整的語義內涵,但說話者為何要加上略顯贅余的7 個“然后”呢?顯然,該例中“然后”的間隔復現(xiàn)是該博文發(fā)布者無奈、懊悔、氣憤等多種復雜情感積聚的語言表現(xiàn)?!叭缓蟆悲B加的次數(shù)越多,這種復雜情感便也越能被渲染到最大化??傊?,上述三例均是“然后”偏離常規(guī)用法的變異用法。反復之間,主觀色彩盡顯,強烈情感昭然。
若將傳統(tǒng)意義上作為連詞的“然后”置在句尾戛然而止并不妥當,因其并不具備“完結語義”。同樣,將其放在句首也不妥當,因其尚也欠缺“開始語義”。然而,在語料分析中發(fā)現(xiàn),“然后”放在句尾和句首使用的情況并不在少數(shù)。此處需要注意的是,用在句尾的“然后”并不宜將其斷然詬病為“中道而止”的語言誤用,將其視為“可激千層浪”的語用標記則是應持的理性態(tài)度。由于用在句尾的“然后”通常會引發(fā)評論區(qū)“魚貫而出”般以“然后”開頭的“列隊評論”現(xiàn)象,故而將其稱之為“然后”的“接龍使用”。
8.(微博發(fā)布者):少年在樹林里撿到了一只龍,然后……[笑而不語]
(評論1)然后有人就會說,二老師,龍不是保護動物嗎?
(評論2)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評論3)然后成了馴龍高手
(評論4)然后被龍附身了
(評論5)然后他上了熱搜
(評論6)然后變成訓龍大師了唄
(評論7)然后你被抓起來了
由例8 可見,“少年在樹林里撿到了一只龍”后方有一個“然后”,此“然后”雖然在形式上是出現(xiàn)在句尾,但在語用上卻是說話者互動意圖的彰顯。此“然后”宛若釣魚拋出的“線”,旨在釣出下面評論區(qū)中接二連三的“魚”。換言之,說話者之所以要在句尾用“然后”,并非想單純陳述和分享“少年在樹林里撿到了一只龍”這個客觀事實。相反,激發(fā)網(wǎng)友好奇心,吸引網(wǎng)友展開豐富聯(lián)想推測后面發(fā)生的事情進行評論才是其“醉翁之意”。這一點我們從“然后”后面“笑而不語”表情亦可隱約推斷。因此,此處用在句尾的“然后”給人留有懸念,傳遞“意猶未盡”之效,為接下來評論區(qū)的互動創(chuàng)造了無限空間。更進一步,評論中7 條含有“然后”的列隊評論在形式上均是以“然后”開始,每一條評論也都是為接下來的一條評論“推波助瀾”,推動著“吸引參與互動”語用效果的進一步實現(xiàn)。
語用標記“然后”在微博互動中還時常表現(xiàn)為與不同語氣詞共現(xiàn),構成“然后呢”“然后吧”“然后啊”和“然后哈”等變體。這是“然后”的第三種變異用法。
9.一邊都說“我們理解你,你現(xiàn)在是有病的狀態(tài)”。然后呢事實呢?然后呢我是個雙向情感障礙的病人啊,沒人從心里理解我,沒人為了我去了解這個病。然后呢還要指望靠我改變?
該例或是說話者的自言自語,或是對潛在聽者的低聲傾訴。三個“然后呢”所傳遞的均是轉折語氣,將其全部替換成“但是”也并不會妨礙字里行間的語義表達。那么,說話者究竟為何要將“然后”與語氣詞“呢”連用來表達轉折語氣呢?顯然,其間存在一定的語用意圖?!叭缓蟆迸c語氣詞“呢”連用的語氣明顯弱于直接使用“但是”,鑒于說話者當時顧影自憐的狀態(tài),使用過于顯豁、強硬的“但是”進行轉折或許在當下語境下不太合適。說話者故而選擇將“然后”和語氣詞組合使用,旨在于“然后”的先后順序之義與轉折義之間獲得一種平衡,于婉約含蓄中贏得網(wǎng)友的好感,從而拉近與潛在評論者的在線社交距離,收獲更多的安慰與開導。
10.不是吧不是吧,以前也想過要不要養(yǎng)一只貓,但總記得一個新聞,然后吧貓咪舔了主人的腳丫,然后吧舔了主人的臉,主人臉上長了腳氣,然后吧哈哈[笑]
再看例10,該例雖然同樣是將“然后”和語氣詞進行連用。然而,相較于例9 中的語氣詞“呢”,此處“然后吧”仿佛給人一種微博發(fā)布者是在以幼童的稚嫩口吻講故事的感覺。這種敘述方式親切、可愛、呆萌,從而也有利于拉近與互動者的關系,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
漢語社交媒體互動中“然后”的突破性變異使用并非語言表達的“贅疣”,而是情感傳遞的“線索”和交際互動的“調料”。
元語用是一種語用行為,元話語是元語用的話語表征,即元語用話語。大多數(shù)語用標記都隸屬于元話語,反映交際者的元語用意識[24]。所謂“元語用意識”,簡言之,就是說話者在言語表達過程中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的一種自我意識。因此,本質上,語用標記“然后”作為元話語,其變異用法的產生和人際語用功能的實施是“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使然,是說話者不同元語用意識調控的結果。
具體而言,語用標記“然后”之所以會被偏離常規(guī)地反復疊加和間隔重復使用,主要是受到發(fā)話者關于自身元語用意識的調控。說話者在進行語言表達時往往會伴隨著自身的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28]739。例5 至例7 中,說話者將相關事件引發(fā)的結果投射到自身的情感,進而通過反復疊加和間隔重復使用“然后”來提示內在的興奮或不滿。“然后”的復現(xiàn)說明了說話者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在表達中獲得了強有力的激活與凸顯。語用標記“然后”之所以會出現(xiàn)接龍使用的現(xiàn)象,主要是受到發(fā)話者關于聽話者元語用意識的調控。例8 中,在結尾戛然而止的“然后”意在為接下來在開頭列隊出現(xiàn)的“然后”作鋪墊,是說話者從評論互動者的站位進行思考的體現(xiàn),洋溢著說話者對接下來的互動既有期待又有把握的心態(tài)。接龍使用“然后”是語言“交互主觀性”的有力彰顯,該變異用法使語言的主觀性在互動過程中持續(xù)浮現(xiàn),從而不斷引導聽話者積極進行協(xié)調匹配,從而使交際互動得以順暢地維系。語用標記“然后”和語氣詞的共現(xiàn),主要是受到發(fā)話者關于交際雙方或多方元語用意識的驅動?!瓣P于交際雙方或多方的元語用意識”是指交際者擁有關于彼此(所期盼)的關系類型、親疏等的自反意識[24]。例9 和例10 中“然后”與諸語氣詞連用,或委婉或親切或可愛,是說話者對其所期盼的氛圍、關系具有自反意識的體現(xiàn)。“然后”與語氣詞連用使語言表達的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更為顯豁,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消弭網(wǎng)絡空間的絕對陌生感,拉近在線社交距離。
元語用意識是“然后”萌生變異用法的內在驅動,而社交媒體的影響是其變異用法得以生存與傳播不容輕忽的外在環(huán)境和媒介因素。社交媒體匯聚了來自天南海北的用戶,為人們表達自己、分享日常、彰顯個性、結交好友提供了廣闊且相對自由的“施展身手”的舞臺。社交媒體營造出一種相對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其相對輕松的氛圍對語言本身的產生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其簡潔、明快的風格持續(xù)吸引用戶使用最普通、洗練的話語達意傳情,其開放、包容的特點自然而然會助力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際互動呈現(xiàn)一些全新的語用特征。社交媒體網(wǎng)絡語境對用戶立場表達和情感抒發(fā)的歡迎使反復使用“然后”不再透明,而接龍使用“然后”彰顯了年輕一代在社交媒體上的效仿跟從,與語氣詞組合使用“然后”更是順應了社交媒體話語傳播的最新潮流。
通過聚焦?jié)h語社交媒體微博互動中的語用標記“然后”,發(fā)現(xiàn)其變異用法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使用、接龍使用、與語氣詞組合使用等,呈現(xiàn)出強化情感、吸引參與、拉近距離等人際語用效果。語用標記“然后”之所以能夠在用法上實現(xiàn)突破,是說話人元語用意識的調控和社交媒體的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研究在理論上可為連詞語用標記化研究提供新視角,啟發(fā)話語標記研究向“語用化”和“人際化”等方面展開新思考。在實踐上,一方面可引導人們時刻審視自身語用表達,合理適切使用“然后”,促進語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對漢語詞典的編纂、對外漢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等均大有裨益。當然,本研究也難免存在一些不足。相對較小的樣本量可能無法全面、細致、窮盡地捕捉到“然后”在社交媒體互動中的變異用法。況且,隨著社交媒體的進一步發(fā)展,“然后”再次涌現(xiàn)一系列新的變異用法也不無可能。今后的研究可嘗試從更多、更廣的渠道獲取語料,對“然后”使用者進行跟蹤訪談回溯或可實現(xiàn)對本研究結果的進一步印證。
注釋:
①由于連詞和副詞的界線向來比較模糊,且二者的區(qū)別不是本文所討論的重點,故在此不再贅述。
②因“話語標記語”的不同“術語之爭”不是本文要論述的重點,故在此不再展開細說。
③此處的“蕪湖”用來抒發(fā)感嘆,相當于“嗚呼”,亦相當于英語里的“hoo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