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游俠
雖然在節(jié)氣上已入秋,但南方天氣依然炎熱,實際上仍處于氣象意義上的夏天,如筆者所在的湖北武漢地區(qū),8月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如此高溫天氣顯然不適合釣魚,如果出釣,夜釣是比較好的選擇,特別是采用路亞釣法時,夏天和夏秋交替之際的夜晚常有不錯的收獲。那么,習慣了白天玩路亞的釣魚人如何確保夜間釣有所獲呢?
高溫季節(jié)天氣炎熱,魚兒除了在早晚短暫的時段和陰雨天會靠岸覓食外,其他時間多在遠離岸邊的深水中潛伏。路亞釣法雖然以遠投見長,但仍然鞭長莫及,而且對已無心進食的魚兒來說,就算拋投到位也無濟于事。而到了晚上,魚兒紛紛游向岸邊和淺灘處覓食,且此時少了白天的嘈雜聲音和人為干擾,魚兒膽子更大,覓食更積極。因此,晚上是夏季路亞比較好的時機,常能釣獲大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釣魚人來說,每次出釣都是一次“系統(tǒng)工程”——水文環(huán)境怎樣,魚情如何,天氣狀況如何,釣場有無作釣限制,好不好停車等信息都要提前掌握。對于每周只有一到兩天休息時間的上班族來說,釣魚的機會格外寶貴。為了確保出釣有一定的魚獲且能充分享受釣魚的樂趣,準備工作一定要重視,具體如下。
第一,一定要準備照明和驅蚊工具。夜晚路亞一定要準備好頭燈、夜釣燈等照明用具,手機自帶的照明功能遠遠不夠,不僅容易讓人手忙腳亂,而且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夜晚路亞一定要準備驅蚊水、花露水,否則蚊蟲叮咬會讓你根本無法安心釣魚。
第二,一定要提前到達釣場。現在,優(yōu)質的天然路亞釣場本就很少,每逢周末和節(jié)假日,河岸湖邊人滿為患,不早點兒去,好釣位就搶不到,被擠到沒人去的角落又很難有好的收獲。另外,黃昏是魚兒開口的黃金時段,錯過了會直接導致魚獲打折。
若目標魚是鱖魚、鱸魚等伏擊類魚種,我們可用帶熒光的鉛頭鉤軟餌、倒吊釣組、得州釣組等近岸探釣,節(jié)奏可稍微慢一些,若遇到小溝、凸起等湖底結構,多試探幾次一般能有魚追咬。
天黑之后,魚兒已很難看到餌魚,普通擬餌在視覺上對魚的誘惑已不復存在。這時,我們可改用帶熒光的硬餌或軟餌作釣,魚兒追逐熒光餌時可能突然發(fā)起攻擊。另外,通過聲音和水流的刺激也能激起掠食性魚類的追咬,因此我們可用浮水或沉水米諾、波扒、VIB等制造水聲和浪花,以吸引魚兒發(fā)起攻擊。如果釣翹嘴,我們宜將沉水米諾和VIB控制在水面以下1米左右的位置游動,釣底棲魚種則要下潛得更深些。
通過視覺和聲音效果誘魚時,擬餌泳姿無需太復雜,也不宜太快,小幅抽動慢收即可。
夜釣最重要的是安全,釣友們宜結伴而行,以便相互照應,一旦遇到危險也能一起協(xié)助處理,最大限度地化解險情。
在高溫季節(jié),野外蛇類、蚊蟲活躍,我們應格外提防,切忌站在茂密的草叢或樹叢中作釣,這些地方是蛇類和蟲子的藏身之地。釣位旁邊宜放一盞戶外照明燈,以便隨時觀察周邊情況。花露水、驅蚊水可全身噴涂,噴完要洗手,以免魚餌染上氣味,引起魚的警覺。
用燈光照射水面會讓自然水域中的魚警覺害怕。記得某次夜間作釣,我突發(fā)奇想:能不能用黑坑釣翹嘴時用的大功率夜釣燈照射水面,然后拋投“水面系”吸引魚兒咬鉤呢?結果拋了半天根本沒有魚口,后來關燈才勉強誘來一口,可惜沒打中。
自然水域的魚兒晚上很少接受光照刺激,對突然出現的光照格外敏感,因而我們應將夜釣光源朝向岸邊或側邊。
另外,我們應盡可能保持安靜,即使要好的朋友在旁也不要大聲說笑,以免將近岸的魚兒嚇跑。
魚情會隨著溫度、風向、風力、水質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在同一釣位,上一周用同樣的釣餌和釣法作釣效果很好,本周卻不見得有效,作釣策略應做相應調整。例如風向變了,我們要不要改為迎風向和側風向拋投,下雨后水變渾濁了,我們要不要調換其他顏色的擬餌,要不要主攻進水口或出水口,等等。當然,基于自身判斷而做出的調整并不一定能讓魚的攻擊信號變多,原因可能是多樣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只有隨著環(huán)境和魚情變化調整釣餌釣法才有可能釣得更好,但這并不意味著淺嘗輒止,一種餌不行馬上換另一種餌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問題不見得出在餌上,或許是你根本沒找到魚群。
無論魚情好壞,夜間都不宜釣得太晚,因為魚的主要覓食時間是晚8點前,釣得太晚意義不大,且回家途中易因疲勞導致意外發(fā)生。釣魚不過是一項休閑運動,適可而止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