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志榮
大哥叫勤榮,小名龍生,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在本地讀完小學、中學,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二十多歲參加工作,五十歲二次創(chuàng)業(yè),走南闖北,艱苦奮斗,改變了命運。
我看過他五歲的照片,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作為家中長子,可以說是萬千寵愛在一身了。那時,父親三十出頭,在河津縣當老師,那時文化人少,在鄉(xiāng)村很受尊重。姑姑、表姐貴喜、表哥都對大哥青睞有加。聽二姐說,當時河津劇團到我們里望村演出,演員們住在我家。劇團團長看到我哥后,親自找我父親,央求讓他到劇團學戲,父親沒有答應(yīng)。劇團團長不死心,又找過好幾次才作罷。
記得初中時,我們給母親說,還沒有去過父親任職的學校,母親讓大哥和我們一起去看父親。大哥騎著自行車,弟弟坐在前梁上,我坐在后邊,去河津縣趙家莊學??赐赣H,窗戶外邊趴滿了臉。學生們評價來評價去,只有我長得丑。其實,我想大哥小時候的模樣,不是十里挑一,而是百里挑一。
表姐說,大哥小時貪玩調(diào)皮,不愛學習,讓父親和母親很操心。父親十幾歲熬相公,抗戰(zhàn)后去呂梁,到克難坡,而后進省政府,擔任秘書,可謂壯懷激烈。后來,回故里教書育人,滿心期望大哥讀書學習,成龍變鳳,成為棟梁之材,所以大哥的小名叫龍生。大哥說,他跟父親在北陽村學校上小學時,下課后趁老師不注意,他一個人滾動鐵環(huán),步行八里回到家。老師反映大哥不上課,父親到處找不見,無奈之下,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回家去找。當父親心急如火,匆匆趕回家,只見大哥正在院子里玩呢。母親急忙做好飯,讓父親和大哥吃了再回學校。一次,父親騎車帶他去學校,騎了一段路,感到車子后座空空如也,沒有任何動靜,回頭一看大吃一驚,大哥不見了。原來,大哥坐在車上無聊,又怕上學,趁父親不注意偷偷溜下自行車,躲到莊稼地里去了。父親連呼帶喊,沿路去找,這時,大哥從莊稼地里鉆出來了,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嚴加呵斥后把大哥強行按在車梁上趕往學校。養(yǎng)兒方知父母心,那時的大哥也真是調(diào)皮啊。
無憂無慮的童年一晃而逝。上初中時,學習緊張了。因為,全縣一共有三個高中,即河津高中、通化高中,還有一個高中是民辦的。如果考不好,就會失去升學的機會。初二,大哥忽然懂事,刻苦學習,被民辦中學錄取,卻不滿意,接著補習功課。此時,大哥的潛能被開發(fā)出來,智力也被認可了。他經(jīng)過一年的復(fù)讀,考入當?shù)孛Mɑ袑W。我們2000多人的村子,只有三人榜上有名。通化是個鎮(zhèn),離里望村還有二十里路。每次上學和周末回家,都是步行。
上高中時,班里展開學習比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哥的記憶力成為傳奇,甚至讓人不相信。兩萬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兩天就背會了。一整版報紙上的文章,他看一兩遍就可以背誦。他不是過目成誦,而是過耳成誦。那時,農(nóng)村里普及廣播,家家戶戶都安裝小喇叭。大哥關(guān)心國家大事,喜歡聽廣播。聽完了人民日報社論,他就能一字不差地復(fù)述下來。我以前聽說過有的人記憶超常,看一遍二三十行的詩歌就能背誦下來,這和大哥的記憶力比起來,簡直是云泥之分。
高中畢業(yè)后,大哥回村務(wù)農(nóng)。不久,村支書把他調(diào)到村里的農(nóng)科站,大哥和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員搞科學試驗田,培養(yǎng)種子,干得很出色。后來又安排到了里望小學當老師。他帶的班是小學二三年級,帶過好幾屆學生,也帶過我。所以,至今回到村里,有的人還稱大哥老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上大學取消考試,改為推薦選拔,主要是推薦貧下中農(nóng)的子弟上大學。我家成分是中農(nóng),可是,由于大哥表現(xiàn)優(yōu)秀,村黨支部連續(xù)三年推薦大哥上大學。不料,鄉(xiāng)一級政府政審時被卡下來了。大哥為此苦悶,煩惱,甚至抱怨,但是,他只能面對現(xiàn)實,勤奮苦干,在農(nóng)村的廣闊天地里有所作為,以此改變命運,提高家庭的地位。
我家在本地算得上書香門第,父親是老師,母親也是完小畢業(yè),曾當過老師。后來因為姊妹多,告別了教師生涯。大哥特別愛讀書,這可能是受到家庭的熏陶,也和父親的嚴格要求有關(guān)。那時,農(nóng)村里的書很少,人們都是借書看,一本書被翻得沒有頭尾。人們勞動了一天,渾身腰酸背痛,許多人一回家就躺在炕上了。沒有書,大哥晚上回家在煤油燈下讀報紙,朗朗有聲。他的聲音穿過夜色,飛過窗戶,在寂靜的鄉(xiāng)夜里,顯得特別悅耳。他很少默讀,也許朗讀的抑揚頓挫,能夠帶來共鳴,給平凡的生活增加亮色。在我的印象里,他只要有時間就閱讀,不像村里人一樣無所事事,東游西蕩。
我十來歲時,大哥教導我人生要有理想,想必大哥那時也有一番雄心壯志的,只是我太小,他不屑于對我講,或者是埋藏在心里,化作滔滔不絕的朗讀聲了。因為,從他的朗讀里,我能感覺到生命的氣勢、宏大的氣象。一次,大哥從鄰村閱覽室借來了四五本書,有《西沙兒女》等書,我激動得不行,拿起這本,放下那本,哪一本都想看。圖書,成為那個年代珍稀的精神食糧。一次,大哥神秘地拿出一封退稿信讓我看,臉上掩飾不住激動,原來是光明日報社的回函。雖然是退稿信,但其實也是一種肯定,因為像這樣的全國大報,一般是不會給鄉(xiāng)村青年寫退稿信的。
大哥寫的一手好鋼筆字。村里經(jīng)常油印文件、傳單、宣傳資料,大哥都擔負了刻蠟紙的任務(wù)。他的鋼筆字蒼勁有力,莊重典雅,所謂顏骨柳筋,一絲不茍。我認為,他的字比起龐中華的字來并不差。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練的這一手好字,我家有一本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柳公權(quán)字帖,可能對他有一定的影響。他的鋼筆字并非我溢美,村里人就這么說的。
我參加高考時,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復(fù)習資料奇缺。父母很為我著急,大哥那時在運城水工隊工作,聽說后想辦法借來數(shù)學復(fù)習資料,坐車一百多里路給我拿回家。由于要盡快還給人家,他就花了兩天時間,夜以繼日,把復(fù)習資料抄好交給我。那厚厚的資料,包含了他的希望和心血。他沒有機會上大學,是希望我能實現(xiàn)夢想。我們家的院子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蓋的,墻磚質(zhì)量好,平整光滑。大哥為了提高弟弟的語文水平,就把課本上的生字和成語,用粉筆抄滿了院墻,家里四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粉筆字。盡管風吹雨淋,但這些字好多年沒消失,仿佛刻進磚里。那些年,只要站在院子里,一抬眼就可以見到這些文字,弟弟讀這些文字,對學習確實有很大幫助。站在院子里,仰望四合院上方的長方形天空,讓人有凌云之感。多年后拆舊院蓋新房,這些粉筆字雖然斑斑駁駁,但還隱約可見。曾經(jīng)的心愿,曾經(jīng)的努力,曾經(jīng)的期盼,散入了茫茫的時空中,有天地為證。
大哥從學校干了一段時間后,又回到生產(chǎn)隊。他干農(nóng)活樣樣拿得起放得下,是隊里有名的勞動能手。聽村里年紀大的人說,大哥的膂力驚人,他可以徒手攀上兩丈高的水泥電桿。有幾個人不相信與大哥打賭,眾目睽睽之下,只見大哥立馬走到水泥電桿下邊,雙手夾住電桿,兩腳懸空,一上一下,如猿猴般眨眼間就攀到頂端。圍觀的人瞪大了眼睛,嘖嘖稱羨。
晉南農(nóng)村夏季收割麥子,是個體力活,最能檢驗人。遙想當年,每到生產(chǎn)隊割麥子時,人們像雁陣一樣排成人字形,大哥一鐮刀收割三行麥子,像涌動的潮頭般一直向前移動,把許多人甩到后邊。干農(nóng)活兒時,只要大哥在,我就有了主心骨。我是干不動農(nóng)活兒的。記得一年收麥,早晨五點起床到地里,一直割到天黑并把麥子裝車運回到隊里。隊里只有一臺排隊用脫粒機,晚上需要排隊等待,每個人都累得筋疲力盡。我望著小山般堆積的麥捆子,一會兒就靠在旁邊睡下了,無論誰叫都不起來。大哥好像一點都不累,帶著姐姐弟弟把所有的麥子都脫粒完,并且裝到麻袋里邊運回家。大哥的體力是如此旺盛,不知疲倦,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力量。
秋天摘完棉花,隊里給每家每戶分了棉柴,解決柴火問題。大哥拔棉柴是個行家里手,人影一浮一沉,身后就扔了一大片棉柴。農(nóng)民沒有休息日,只要是農(nóng)活兒需要,沒日沒夜地干。等到拔好棉柴,就要把棉柴運回家里。我們把一堆堆棉柴橫垛在小平車上,又用長長的繩索捆緊了,才往出走。車輪陷在綿虛的地里特別難走,大哥兩手駕著車轅,像大力士一樣把車給拉出地里。車停到家門口,要把棉柴全部搬回家,大哥又如大鵬展翅,一下子抱著一大捆棉柴,上了高門坡,往家里運送。
農(nóng)村實行生產(chǎn)責任制后,我們家也分到了地。春節(jié)后,麥苗返青,需要及時澆地。埝地有一眼機井,澆地要排隊。一次澆地,一連等了好幾天,輪上我家澆地是晚上十二點。母親就讓我和大哥澆地。春寒料峭,夜里特別冷。大哥和我每人拿一把鐵锨去放水堵水。在水渠上把水引到麥地,順著地埂往前流動,澆完一壟再澆另一壟。突然,我發(fā)現(xiàn)壟外亮亮的一片,原來跑水了,我忙跑過去用锨堵水,一連幾锨土還是堵不住,不巧的是雙腳陷進泥潭難以拔出。大哥趕到后,二話不說,迅速揮動鐵锨,三下五除二,就把水堵住了。
大哥表現(xiàn)出色,曾經(jīng)被任命為生產(chǎn)隊副隊長。不是領(lǐng)著人干活,就是忙于開會,每天忙得不可開交。老人們回憶大哥在村里的表現(xiàn),人人都豎起大拇指。青春歲月就在這樣的時間里一下晃過了五六年。
人生的長河,波浪向前,起伏不定。
一天,在運城工作的寧喜旺叔叔回來了。父親正好在家,兩人寒暄了一會兒,喜旺叔叔提出讓大哥去運城水利工地上干臨時工。父親低頭思考了好一陣子,答應(yīng)了。父親千叮嚀萬囑咐,讓大哥到單位后要好好表現(xiàn),聽領(lǐng)導的話,干出個樣子來。母親準備好鋪蓋卷,叮囑要吃好喝好,注意安全。于是,大哥背上鋪蓋卷,跟上叔叔與同村的貴榮一起去了運城。不久貴榮就回來了,大哥堅持在工地干活。
運城地區(qū)水利工程隊由建筑隊、安裝隊、機械管理隊組成。大哥報到后,被張邦范隊長看中,留在政工科工作。兩個月后,離開政工科,來到建筑隊干活。建筑隊有四五百人,在永濟縣尊村引黃工程上施工,主要是修水庫,壘石頭。工地上人歡馬叫,平車穿梭來去,有打石頭的,有搬石頭的,有壘石頭的,熱火朝天,揮汗如雨。人們就近居住在村莊民房里。夏天天氣熱,屋里不透氣,蒼蠅成群,蚊蟲叮咬,條件相當艱苦。
那時,每過上十天半月,大哥都要給家中寫信,以報平安。有時,想回家看看,為了節(jié)省一兩元的路費,他就借了自行車,從施工工地騎車回家,往返三百來里路。早上天不亮出發(fā),回到家里天都大黑了。年輕的時候,艱難困苦,明白人生的不易,節(jié)儉的重要性,那是心靈的淬煉歷程。在今天看來,為了一兩元錢而奔波幾百里路,未免有點難以理解,但是,放在那種年代,自小吃苦長大,家里曾經(jīng)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就會自覺地養(yǎng)成這種品格。
一天,建筑隊隊長解高杰到工地上檢查工作,轉(zhuǎn)了一圈就離開了。第二天,隊里通知大哥去隊部報道,解高杰與大哥談話,任命他為辦公室主任,管理人事和考勤。這么好的事情,竟然落在一個臨時工頭上,真是喜從天降!甚至大哥今天都不理解,幾百人的施工現(xiàn)場,大哥與解高杰素不相識,卻被他慧眼識人,得到了任職。如今,白發(fā)蒼蒼的大哥感慨地說,他一生每到關(guān)鍵時刻,總有貴人幫忙。聯(lián)想到高中畢業(yè)一回村就到村里教學,以及后來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確實如他所說。我想這其中最主要應(yīng)該歸因于他的忠厚、勤勞和才華,由此顯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具有一種無形的氣場。萬綠叢中一點紅,常常讓他脫穎而出。時間不長,建筑隊換了隊長,大哥又被調(diào)往安裝隊任辦公室主任。過了三四年,大哥成為單位的正式員工。
大哥在運城工作,成為我們家的榮耀。那個年代,家里有人在城里工作,會成為村人羨慕的對象。農(nóng)村里很少見汽車。每當逢年過節(jié),我就盼著大哥回家。過年時,大哥單位派汽車把他送回家,車上載著過年的單位福利,有福同惠點心、青菜、羊肉、水果等等。車開到家門口,從上邊跳下來三四人,幫忙搬東西。街坊鄰居看到后,滿是稱羨的話語。我們吃著從城里帶來的點心、水果,滿是自豪。
我那時初中剛畢業(yè),回到村里平田整地,參加勞動。記得是寒冬臘月里,北風呼嘯,寒冷刺骨。我使出渾身力氣用三齒镢刨地,一镢下去,地上只出現(xiàn)三個白點。我冷得渾身打戰(zhàn),雙手都麻木了,禁不住哭了。這時,我站在田野上,臉朝南望,希望看到大哥從運城坐車回家。他一回來,我就可以少干活,也有了精神支柱?;叵肽菚r,我多么期待大哥從運城回家,帶給我知識,給我青春期的迷茫點亮一盞燈。他每次回家后都要與我談學習。記得我上學時,別人給我介紹對象,父母帶我見了一面。大哥得知后就大發(fā)雷霆,生氣地說讓我以后別念書了。此后,我上大學前,父母再沒有提給我找對象的事。
1982 年,大哥參加山西省電大考試并被錄取,消息傳來,父母特別高興。那時,我高考屢次落榜,還一直在復(fù)讀。大哥能夠被電大錄取,學歷相當于大專,確實對于父母是一種安慰。大哥一方面上班,一方面上課,農(nóng)忙時節(jié)還要請假回家收割麥子,或者播種。大哥的數(shù)學雖然差,但他有辦法,他考前把數(shù)學教科書全書背下來,考試就過關(guān)了。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學習,他終于拿到了電大畢業(yè)證。電大畢業(yè)后,大哥被任命為運城地區(qū)水利工程隊的財務(wù)科副科長,科長由副隊長兼任。在財務(wù)工作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成為財務(wù)工作的行家里手,受到領(lǐng)導的肯定。
1983 年,我終于邁進大學的校門,年邁的父親十分高興,開學時母親把我送到太原,并帶我看望太原的舅舅、姨姨。1984 年春節(jié)后,父親突然患病,先后找許多鄉(xiāng)村醫(yī)生看都不頂用。7 月份,我放假回家。父親和我談話,問我的學習情況,說我一回家就應(yīng)當向他匯報。父親的病還在加重,到鄉(xiāng)醫(yī)院拍了片子,醫(yī)生說有問題。于是,母親、大哥與我一起去太原給父親看病。一個多月后,就回家了,因為這種病到了晚期。為了不耽誤我的學習,母親和大哥還有幾個姐姐在家照顧父親,我仍在學校念書。為了給父親治病,母親和大哥想盡各種辦法。一聽到有什么秘方,母親就想辦法試用。聽說離家百余里的襄汾縣有個老中醫(yī),看病特別管用,母親和大哥冒著大雨前去。但是一切辦法都用盡了,還是未能挽救父親的生命。
那些年,姐姐出嫁,弟弟上學。父親去世后,母親一人經(jīng)營責任田,格外操勞,姐姐姐夫經(jīng)常過來幫忙耕種。大哥也經(jīng)常抽時間回家干點農(nóng)活。尤其在農(nóng)忙時節(jié)。
大哥的單位直屬地區(qū)水利局。由于大哥文才出眾,1989 年,水利局局長三番五次派人到水利局找大哥談話,要他給局長當秘書。當時,想給局長當秘書的人有七八個,可是,局長都拒絕了,偏偏看中大哥。然而,大哥當時正處理家事,加上要供我上大學,水工隊工資相對比局里高,因此沒有馬上答應(yīng)。于是,局長就派人事科科長和辦公室主任守在水工隊,要求大哥調(diào)任。這么好的機會,大哥最終還是拒絕了。每當談起,大哥總有難言的后悔。因為,后來給局長當秘書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某市的市長了。
這樣,大哥在財務(wù)科長的位置上一直干著,單位效益也還可以。這樣平平淡淡的日子,一直延續(xù)近十年。1997 年,大哥擔任保衛(wèi)科長,保衛(wèi)科長是個光桿司令,可能管的是看門房的老頭吧。大哥的事業(yè)到了低谷。上班就他一人,翻翻報紙,看人下下棋,很是冷落。不久,他改任單位辦公室副主任,后來要提拔他當辦公室主任,大哥拒絕了。
幸運之神與苦難是孿生兄弟,大哥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即將開始。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哥的孩子婷婷和鑫鑫分別上小學、初中,正是花錢的時刻,家里負擔驟然加重。1998 年初,大哥停薪留職,與人合作承包運城市西街門面房工程。投資17 萬元,其中借貸9 萬元,建造40 余間門面房。那時,正是母親病重的日子,大哥一方面與我們一起照料母親,一方面干工程。忙得暈頭轉(zhuǎn)向。7 月12 日,母親在疾病的折磨中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10 月,工程終于結(jié)束,大哥也瘦了一圈。大哥滿心希望拿到工錢,誰知卻是一場厄運,工程款遲遲不付,要債的逼上門來,搞得大哥焦頭爛額,借大姐、二姐、三姐的錢還了一部分債,但遠遠不夠,只好拆東墻補西墻,通過二姐三姐貸高利貸還債。我記得好幾年內(nèi),大哥無力償還,二姐三姐只好想方設(shè)法,以自己的名義向鄰居借款,幫助大哥還債。有一年春節(jié),我回到大哥家,剛剛落座,聽到了砰砰的敲門聲,可能是要債的來了,大哥不敢開門。但是敲門聲持續(xù)不斷,無奈只好開門,果然是催債的。大嫂趕忙招待,給人家說好話訴苦,答應(yīng)一有錢就先還,好說歹說,才打發(fā)走來人。年關(guān)年關(guān),大哥品嘗了“年關(guān)”的滋味。
這是最困難的日子,也是倍受打擊的日子。
大哥回憶起來,酸甜苦辣,一言難盡。那年放暑假,別的孩子去各地旅游,侄子鑫鑫想旅游。大哥想也該帶孩子走走了。思前想后,大哥準備了200元錢帶鑫鑫去西安。西安乃名都,僅僅兵馬俑、大雁塔的門票就占用了100 多元錢,大哥帶孩子住最差的旅館,吃最簡單的食品,即使這樣,臨離開西安口袋只剩下車票錢。最困難的時期,家里一共只有10元錢,連學費都交不起。大哥甚至動了這樣的念頭,萬一生活不下去,就帶著一家人回到老家,孩子送到村里上學。
天無絕人之路。
如大哥所言,在人生的關(guān)鍵時刻,總有貴人幫助。干西街工程的時候,一天迎頭遇見了以前的領(lǐng)導。大哥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正想躲開又無法躲開,只好硬著頭皮打招呼。領(lǐng)導問,怎么這個樣子?大哥說在單位停薪留職,正干工程呢。領(lǐng)導說你能干工程?大哥說行啊。人生很奇怪,有時候,一個念頭,一個瞬間,一次邂逅,就按下命運的按鈕,人生就此出現(xiàn)轉(zhuǎn)機。
1999 年5 月,在那位領(lǐng)導關(guān)照下,大哥在山區(qū)承包了一個小工程,在離地面三十多米高的地方修筑干渠引水。施工環(huán)境艱難,吃住就在農(nóng)民家里。大哥守在工地上干了5個多月,到十月份終于完工,賺了3 萬余元。雖然賺了一點錢,卻遠遠沒有還清債務(wù)。此后也沒有什么工程,就這樣度日如年,在艱難中生存。
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
過了兩年,大哥通過投標在晉北承包了一項工程。前期需要墊資,此時大哥兩手空空,只好找朋友借了3萬元。他北上太原,到我家住了一宿,次日就去晉北工地。這個工程比較大,總投資數(shù)百萬元。大哥帶了七八個人,把二姐夫三姐夫都叫來了,又在當?shù)卣心妓奈迨畟€人,砌石壘壩。3 萬元的啟動資金哪里能夠?不久大哥到了太原籌措資金。一個月不見,大哥明顯變了,又黑又瘦,頭發(fā)長了,胡子沒刮,蓬頭垢面,好像流浪歸來。期間,在太原辦手續(xù),要款催款,來來回回好多趟,我家里成了中轉(zhuǎn)站。工地上幾十號人的吃喝拉撒、工程進度和質(zhì)量把關(guān),以及還要和當?shù)厝舜蚪坏溃枰蟾缛珯?quán)處理,大哥硬是知難而進,戰(zhàn)勝艱難險阻,吃盡了苦頭。
用了十個多月,大哥終于完成這個工程。這是一個翻身仗,大哥賺了錢,終于還清了外債,皺著的眉頭舒展了。
2004 年2 月,大哥又承攬了河流治理工程,帶著原班人馬進駐晉北。早春季節(jié),那里還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大哥冒著嚴寒,在舉目無親的地方開始了第二個大工程。大哥帶著技術(shù)人員和工人,把機器設(shè)備從運城運往晉北,又到太原建筑市場租借一些機械設(shè)備如挖掘機推土機。在晉北安營扎寨后,還缺少工人,就雇傭當?shù)剞r(nóng)民。同時,還要和村委會溝通協(xié)調(diào),解決吃住問題。強龍難壓地頭蛇。每個鄉(xiāng)村難免有一些懶漢二貨,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到工地騷擾,大哥又是找村主任又是請吃飯,想盡辦法處理各種矛盾。
晉北天寒羊多,大哥有時買一只羊,給工人改善生活。煮羊肉的大鐵鍋呼呼冒著熱氣,肉燉得越來越軟,上邊飄著蔥花,浮著紅色的辣椒,肉味在村莊上空飄蕩。村主任帶著幾個人,也過來美餐一頓。沸騰不止的鐵鍋里,也象征著大哥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困難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騰飛的日子已經(jīng)開始了。一年多的艱苦奮斗,大哥勝利完工,工程被評為優(yōu)質(zhì)工程,受到有關(guān)部門的表彰。
接著,從2005 年一直到2010 年,大哥每年都能攬到工程。他先后在本地承攬了三四個工程。此時,大哥的能力、智慧、經(jīng)驗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做工程時,要和三種人打交道,一是工人,二是工程監(jiān)理,三是當?shù)卮迕瘛J紫纫匾暟踩?,在工程質(zhì)量上做文章,同時,還要處理好各種關(guān)系,這充分顯示了大哥的社交能力。他說,有一項工程,當?shù)貛讉€地痞從中作梗,時常干擾,大哥就設(shè)法與村主任交朋友,對無賴們又打又拉,剛?cè)嵯酀?,最終使這些人服服帖帖,見了大哥躲著走,再也不敢擾亂了。白天施工,晚上看守機器設(shè)備,不然設(shè)備丟了,鋼筋丟了,這是施工中普遍的事情,雖然生氣,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嚴加防范。就這樣大哥一干就是五年。
干工程最難的莫過于要工程款,甚至要打官司。最后一個工程,甲方遲遲不付工程款。眼看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一晃幾年過去了,甲方尋找各種借口不予付款。無奈之下,大哥只好告到法院,誰知官司打輸了。只好上告,最后到高院。等待宣判的日子,大哥內(nèi)心焦灼萬分,最后終于贏了這場官司。一年多后,甲方宣告破產(chǎn)了,多虧贏了這場官司,不然再找誰要款去?幾百萬的工程款??!大哥通過執(zhí)著、智慧贏得了官司,也贏得尊嚴和財富。一回頭,大哥已經(jīng)年過花甲了,我們勸他歇手吧,不要勞心費神,該安享晚年了。
回想干工程的遭遇,大哥情不自禁地說,感謝老天和父母在天之靈的庇護。他曾經(jīng)遇到好幾次危險,最終化險為夷,至今想起來都后怕。一次是在晉北干完工程,幾個人開著一輛吉普車,一路行駛一千多里路回運城。車開到運城街上,突然車軸斷了。大哥說,當他從寧武下山時,多虧給廟里上了香,如果下山時車軸壞了將不堪設(shè)想,或者壞到半路上也難以回家,正好把一車人都安全帶回運城,車軸才斷了。一次在水庫工地施工時,鏟車突然失靈,從幾丈高的七十度陡坡直闖下去,司機害怕眼明手快直接跳下車,這樣的坡度和速度,鏟車闖下去不是翻了就是損壞,可是,鏟車只是順著陡坡滑下去,穩(wěn)穩(wěn)停在坡下,有驚無險。更有一次,處理不好就會釀成水災(zāi)。早晨剛上班,工人發(fā)現(xiàn)水壩出現(xiàn)一米多寬的裂縫,立即采取措施搶修。大哥擔心地說,那時水庫剛剛放滿800 萬立方米的水,如果潰壩,將會淹沒整個縣城。一旦延誤搶修,不要說前功盡棄,更不要說工程款了,恐怕有牢獄之災(zāi)。不早不晚,裂縫恰好發(fā)生在工人上班時,而不是發(fā)生在晚上或者更早。難怪大哥感慨地說,感謝父母感謝上天。人難活,錢難賺。回想起來大哥的幾次經(jīng)歷,人生的滋味涌上心頭。
大哥是個大孝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大哥不僅孝敬父母,而且對待姊妹也是非常關(guān)心照顧。記得三姐夫在世時說,像大哥這樣的孝子,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不要說在里望鄉(xiāng)里難找,就是在萬榮縣里恐怕也找不下。萬榮縣有多少人?四十多萬人。作為一個姐夫能這么評價,說明大哥的孝順的確實至名歸。
在我的印象中,他對父母恭恭敬敬,從來沒有和母親高聲說過話。我們家吃飯時,父親坐好了,大家才一起吃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父親返鄉(xiāng)務(wù)農(nóng),每到青黃不接時期,家里生活困難。那時,大哥和村民一道經(jīng)常半夜去地里拾蔓菁,以此充饑。父親愛吃豆腐乳,大哥到了外地工作后每次回家都帶回來一瓶豆腐乳。逢年過節(jié),還買回來運城特產(chǎn)福同惠點心、聞喜煮餅、芮城麻片。我們家的第一臺電視機、我用的第一臺收音機都是大哥買的,新院子也是大哥為主修建的。那臺收音機我直到大學都還在用。尤其是,大哥每個月除了日用之外,把剩余的工資拿回家交給父母,給我們做了榜樣。
父親去世后,大哥更是孝順,經(jīng)常給家里添置東西。每到農(nóng)忙季節(jié),大哥都要回家與母親、姐姐姐夫一起播種或者收割莊稼。我高考失利,大哥想方設(shè)法讓我到運城中學讀書,學費、吃住都由他承擔。他隔三岔五就到學??次遥蛘呓o錢,或者領(lǐng)我到街上吃一碗羊肉泡饃,對我的學習傾注了心血。我上了大學,不等我開口,大哥就準備好了學費和生活費。我結(jié)婚時他費心籌辦,我在太原買房子他資助。弟弟高考失利,大哥出謀劃策,讓弟弟在新絳、運城上學復(fù)讀。聽說農(nóng)民可以辦城鎮(zhèn)戶口,他自己出資給弟弟辦了城鎮(zhèn)戶口。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沒有人要求,他就做好了。他幾乎事事操心,減輕了母親的負擔。沒有大哥的資助,我上大學就很困難;沒有他對我的付出,我不會有今天的寫作成績。我們幾個都成家立業(yè)之后,他每周總要打幾次電話關(guān)心問候。
大姐長期在太原居住,大哥每次到太原都要看望。過年時,二姐對大哥說村里人都蓋了房子,言下之意想蓋房子。大哥聽后就予以幫助,二姐住上了漂亮闊氣的二層樓。二姐走在村里,腰挺得比以前直了。三姐有三個孩子,負擔比較重,大哥承攬工程后就讓三姐夫跟他干工程,想方設(shè)法幫助。三姐的長子學校畢業(yè)后沒工作,在大哥幫助下有了正式工作。二姐三姐在農(nóng)村務(wù)農(nóng),年紀六十多了,大哥經(jīng)常幫助她們。我們?nèi)ザ闳慵視r,村里人夸姐姐的日子好,總忘不了說一句有兄弟幫忙,又是贊嘆,又是羨慕。其實,主要是大哥做得好。
鄉(xiāng)村里,兄弟分家,因為針頭線腦,斤斤計較,吵得天翻地覆,所謂兄弟鬩于墻,有的動了手,有的鬧上法庭。我們家里,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爭執(zhí)的事情,大家庭就像溫暖的港灣,我們每年都要回老家過年。父母去世后,大哥拆了老房子另蓋,大家商量門樓上寫個什么字,大姐說就寫“家和萬事興”吧。在大哥的帶領(lǐng)下,我們姊妹和睦,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