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蕓
8月初,意大利油田服務承包商Saipem和日本郵船(NYK Line)先后宣布,停止對俄羅斯相關液化天然氣(LNG)項目的投資。這兩家公司均表示,俄烏沖突導致的商業(yè)環(huán)境惡化,是推動其做出決定的重要因素。
自今年以來,俄羅斯的“北極—2”液化天然氣項目(Arctic LNG 2)進展不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薩哈林2號(Sakhalin-2)天然氣項目也因為俄羅斯對“不友好國家”實施反制裁,而產生了諸多不確定性。
對于俄羅斯而言,該國開發(fā)的大部分天然氣項目都位于北極地區(qū),鑒于目前的制裁措施,試問,俄羅斯LNG產能擴張計劃還能實現(xiàn)嗎?
近日,意大利油田服務承包商Saipem表示,正在談判以終止與俄羅斯“北極—2”液化天然氣項目有關的兩項合同。目前,Saipem在俄羅斯的合同總價值約為14億歐元(約合14.3億美元),均與“北極—2”LNG項目有關。
2019年,俄羅斯最大的LNG生產商之一、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Novatek)表示,要對“北極—2”LNG項目進行投資。“北極—2”LNG項目價值210億美元,該項目有3條LNG生產線,原計劃分別在2023年、2024年、2025年投產,產能均為每年660萬噸,合計產能1980萬噸/年,約合300億立方米天然氣。
2019年8月,Saipem宣 布 參與Novatek“北極—2”LNG項目建設工作,重點提供技術支持,主要負責設計和建造重力式結構平臺,合同價值約為22億歐元(約合24億美元)。Saipem表示,所提供的重力式平臺(GBS)用于“北極—2”LNG項目的天然氣液化過程,這項技術以前曾在北海和其他天然氣項目中使用,但在俄羅斯是首次使用,該技術將使“北極—2”LNG項目成本比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節(jié)省約三分之一。據悉,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總成本為270億美元。
雖然“北極—2”LNG項目仍在推進,但隨著西方制裁升級,面臨的阻力日漸增大。據了解,高達210億美元“北極—2”LNG項目背后,是各大財團的保駕護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銀行(GazpromBank),俄羅斯國家開發(fā)銀行(VEB)等金融機構提供45億歐元的項目融資,俄羅斯聯(lián)邦儲蓄銀行提供最多30億歐元融資;而俄羅斯諾瓦泰克(Novatek)則與外國和俄羅斯銀行達成了價值95億歐元的貸款協(xié)議,此外國際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金融機構也為此簽署了總額高達25億歐元的信貸協(xié)議。但如今,擁有“北極—2”LNG項目股份的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也宣布,不再為俄羅斯的項目開發(fā)提供更多資金,這讓俄羅斯在北極的LNG產能擴張計劃“雪上加霜”。
不管是為了應對項目可能被擱淺的危機,還是為了下一步更好地可持續(xù)發(fā)展,Saipem在今年2月,公布了其修訂后的2022年—2025年戰(zhàn)略計劃細節(jié),對22個積壓項目合同進行了戰(zhàn)略審查,并取消了從2021年10月開始的展望。可以推測的是,“北極—2”LNG項目也在項目合同審查之列。
在2022年1月下旬發(fā)布盈利預警后,Saipem表示,未來將削減成本,加大對海上建設和鉆井的關注,在項目上更有選擇性,在未來兩年將對海上風能業(yè)務進行重新定位,并專注于核心石油和天然氣以及低風險海上風電項目。
考慮到目前海上建設和海上鉆井的增長趨勢,Saipem將最大化避免因項目不確定性造成的財務困境,重新定位低風險海上風電業(yè)務,采用新的商業(yè)和執(zhí)行戰(zhàn)略,以捕捉市場增長潛力。
8月8日,日 本 郵 船(NYK Line)撤銷了其對“薩哈林2號”(Sakhalin—2)天然氣項目的投資。日本郵船表示,因俄烏沖突導致營商環(huán)境惡化,涉及到“薩哈林2號”項目的液化天然氣運輸,約造成178億日元(約合1.34億美元)的損失。
“薩哈林2號”項目主要涉及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fā),以及陸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目前由薩哈林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其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占比約為50%,殼牌(Shell)持股占比約為27.5%,商船三井(MOL)和三菱商事株式會社(Mitsubishi Corp)的持股占比分別為12.5%和10%。此前,日本郵船與俄羅斯船東Sovcomflo共同擁有2艘14.5萬立方米的冰級LNG運輸船,分別為“Grand Aniva”號和“Grand Elena”號。根據簽訂的長期合同,這些船只為“薩哈林2號”項目提供LNG運輸業(yè)務,將LNG從薩哈林島的Prigorodnoye港口運送至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客戶手中。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由于日本緊跟美國采取對俄制裁措施,引發(fā)俄方反制。俄羅斯對部分日俄能源合作項目做出調整。今年6月,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簽署總統(tǒng)令,下令成立一家新公司,接管“薩哈林2號”項目的所有權利和義務。據日本放送協(xié)會(NHK)7月30日消息,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萩生田光一公開表示,日本政府將維護日方在該項目中的利益,繼續(xù)保持其在項目中的股份,這對該國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8月5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簽署的一項法令禁止美國、日本等“不友好國家”的個人或團體出售俄羅斯企業(yè)股份,直至今年12月31日。來自多個國家的大公司將無法退出其在俄羅斯持有的資產。同時,俄羅斯要求遠東地區(qū)的“薩哈林2號”項目的天然氣客戶,必須通過俄羅斯銀行進行付款。
此前,日本一直就是否退出“薩哈林2號”項目猶豫不決,因為日本從俄羅斯進口的LNG約占其進口總量的10%,其中大部分都來源于該項目。一旦退出該項目,日本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將會進一步上漲。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萩生田光一在8月8日表示,日方將保留在這一項目中的股份。他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日本關于保留日企所持股份的立場沒有改變。這一項目公司不應將其股份出售給第三國或第三方公司?!?/p>
據悉,殼牌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便宣布退出“薩哈林2號”項目,并將其所持股份進行出售,而日本商船三井和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均撤銷了與“薩哈林2號”項目LNG工廠投資相關的2180億日元資產。
俄羅斯要想擴張LNG,實現(xiàn)天然氣供應來源的多樣化,必須積極利用北極大陸架和遠東地區(qū)的資源,同時依托國際資金做強有力的支撐,但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引發(fā)的緊張的國際局勢,讓俄羅斯的能源項目陷入了“紛爭”,項目開發(fā)所需的資金籌措也變得非常困難。有意思的是,俄羅斯似乎對推進“北極—2”項目非常有信心。8月10日,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表示,將向土耳其卡爾發(fā)電船公司定制浮動電站,向“北極—2”LNG項目在建工廠首條線路供電。
或許是因為北極溫度低,冷卻天然氣所需能源較少,“北極—2”LNG項目是俄羅斯能源項目中成本最低、盈虧平衡價格最低的,因此,俄羅斯為了實現(xiàn)2035年前每年生產1.4億噸液化天然氣的目標,一定會不惜一切,扎根北極能源項目,確保設備順利投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