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亮
鄲城縣中心醫(yī)院,河南 鄲城 47715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見的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之一,以反酸、燒心、胃脹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甚至有反應性喉炎、肺纖維化等情況出現(xiàn)。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高,該病的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若不積極治療,長時間反流會導致食管炎癥、食管縮窄及食管腺癌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西醫(yī)治療該病多采取抑制胃動力和保護胃黏膜等藥物對癥治療[3],雖可以暫緩病情,解決反酸、燒心等問題,但停藥后病情反復發(fā)作,且易產生耐藥性,還會降低藥物治療的敏感性[4]。而中醫(yī)治療GERD合并胃腸功能障礙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5]。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可促使胃酸過度分泌得以抑制,并有效改善食管組織炎癥反應和病理形態(tài),改善胃腸道激素水平,促進胃動力,并使得食管舒縮功能得以恢復,降低反流情況的發(fā)生[6]。筆者采用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鄲城縣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20例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33~68(46.18±5.74)歲;病程3個月~7(3.71±1.02)年。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34~70(46.23±5.13)歲;病程4個月~6(3.47±1.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基層診療指南》[7]診斷標準;②治療前未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劑或胃腸動力藥物;③患者、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④此次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3 病例排除標準①患有消化性潰瘍、消化道腫瘤等疾??;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存在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疾?。虎芩幬镞^敏者;⑤因個人信息資料丟失無法進行統(tǒng)計。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山東新時代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44871),每次20 mg,每日2次,早晚飯后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具體藥物組成:旋覆花、人參、茯苓各15 g,生姜、法半夏、厚樸各10 g,代赭石30 g,甘草5 g,大棗6枚。濕邪較重者加澤瀉15 g,法半夏改為20 g;濕邪較重者加膽南星、全瓜蔞各15 g;胃熱者加郁金 10 g,川芎15 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6 g,白芍15 g;痞滿者加枳實10 g。每日1劑,水煎200 mL,早晚分服。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進行評估其燒心、胃脘脹氣、泛酸、噯氣證候積分,按照證候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分、1分、2分和3分,分數(shù)越高則說明其癥狀越明顯。
1.5.2 胃腸激素水平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長抑素(somatostatin,SS)、胃動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腸肽水平(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變化情況。
1.6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噯氣、燒心、泛酸等臨床癥狀消失、食管黏膜檢測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80%;有效:患者噯氣、燒心、反酸各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食管黏膜病變分級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為50%~80%;進步:患者上述各項癥狀表現(xiàn)有所改善,其食管黏膜病變改善Ⅰ級,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為30%~50%;無效:患者上述各項癥狀無改善或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30%。
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2.1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有效率為86.67%,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MTL、SP高于本組治療前,SS、VIP低于本組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2.4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18.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GERD屬于中醫(yī)學“胃脘痛”“反胃”“吞酸”等范疇[9],發(fā)病機制為抗反流防御機制減弱和反流物對食管黏膜有攻擊作用等,其中抗反流屏障(食管下括約肌)受損也是該病的發(fā)病基礎[10]。因此,食管黏膜的修復是臨床研究重點[11-12]。《景岳全書·吞酸》記載:“腹?jié)M少食、吐涎嘔惡,吞酸噯氣、諺語多思者,病在脾胃?!逼?、胃居于中焦,長期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及過度疲勞等均會引起脾胃氣機升降異常[13-14]。西醫(yī)治療GERD合并胃腸功能障礙多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口服,該藥物為質子泵抑制劑,對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可有效緩解反酸、燒心等癥狀。
GERD多為肝郁化熱或濕熱之邪內蘊引起[15],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為和胃降逆的經典方劑。方中旋覆花具有降氣化痰、平喘止咳之效[16],代赭石平肝和胃、重鎮(zhèn)降逆,共為君藥;生姜具有溫胃化痰、散寒止嘔之功效,法半夏可降逆消痰、消痞散結,共為臣藥;佐以人參發(fā)揮益氣和胃、扶助正氣的作用;甘草、大棗共為使藥,甘草調和諸藥,大棗可益氣補虛。諸藥合用,共奏降氣消痰、溫胃化痰、消痞散結之功效[17-18],標本兼治、虛實互調[19],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GAS、MTL水平高于對照組,CCK、VIP水平低于對照組,可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改善患者胃腸道激素水平。MTL、SP為興奮性胃腸激素,可有效刺激胃腸蠕動,而SS、VIP為抑制性多肽,可反映腸道黏膜細胞氧自由基水平和損傷程度[20]。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可改善患者胃腸功能[21],方中多種中藥可促進胃腸排空,作用外周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從而發(fā)揮止嘔的功效,主治情志不暢、氣郁痰凝,廣泛用于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22]。甘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超氧陰離子及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在胃黏膜形成保護膜,從而發(fā)揮細胞保護作用,能夠減少胃腸道反應,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起到鎮(zhèn)瀉相補、健脾補中、平肝和胃的作用。因此,觀察組治療后胃腸道激素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與白雪冰等[23]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證實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效果好,能夠促使腸胃功能得以改善。
奧美拉唑腸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24],臨床應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但長期應用可能存在耐藥性,不良反應較多,聯(lián)合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效果更佳,可促進黏膜修復,改善患者胃腸運動功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5]。方中代赭石具有下氣降痰、清火平肝之功效,生姜可溫胃化痰、散寒止嘔。因此,患者胃脹、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均得以改善。
綜上所述,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GERD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胃腸道運動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