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文 王紫嫣
今年恰逢大熊貓抵美50周年,中美相繼開展紀念活動。20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訪華打破了中美關系多年的“堅冰”。作為和平的使者,一雄一雌兩只大熊貓——興興和玲玲1972年4月帶著中國人民的友好意愿來到美國。美國人民對這對大熊貓使者的重視和喜愛超乎尋常,興興和玲玲享受到超級明星一般的待遇,這也讓它們的旅美生活充滿趣聞軼事。
掀起“大熊貓狂熱”
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和夫人結束訪華后,帶回了中國大熊貓要來美國的好消息,整個美國就開始翹首企盼。特別是美國各大城市的動物園,包括紐約的布朗克斯動物園在內的多家動物園紛紛表示希望大熊貓能到自家落戶。各路媒體也對有關中國大熊貓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大熊貓形象的玩偶也迅速成了孩子的最愛,不少商場賣斷了貨。美國媒體當時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大熊貓狂熱”,來形容美國上下對大熊貓的期盼心情。
明星往往有秘聞,大熊貓也不例外。尼克松總統(tǒng)當年也是興興和玲玲的超級“粉絲”,他親自向媒體爆料了它們的秘聞。這件事是30年后,“水門事件”相關檔案揭秘時意外發(fā)現(xiàn)的。研究人員為徹底揭開.“水門事件初真相,仔細聽了當時尼克松所有的電話錄音。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白宮剛定下來要把大熊貓的新家安在首都華盛頓特區(qū)的美國國家動物園,而3月13日,尼克松總統(tǒng)親自致電《華盛頓明星報》海外版的主編克羅斯比?諾伊斯,告訴他大熊貓將落戶國家動物園的消息。尼克松首次披露,即將到美國來的大熊貓一共有兩只,一只雄性一只雌性。電話中,尼克松還向克羅斯比?諾伊斯爆料,因為兩只大熊貓年紀小,還不懂得怎么交配,所以中國方面要多留大熊貓一段時間,讓它們“觀摩學習”其他大熊貓的交配過程。
《華盛頓明星報》很快刊發(fā)了這則備受矚目的獨家消息,但他們并沒有透露消息的來源。然而,不管是尼克松還是克羅斯比?諾伊斯恐怕都沒料到,同年6月爆發(fā)的“水門事件”讓他們的通話錄音在30年后依然會有人仔細研究。'而且消息曝光后依然吸引眼球,美國、不少媒體都以“檔案揭秘,尼克松對大熊貓夫妻生活感興趣”之類的題目進行了報道。
不愛吃美國竹子怎么辦
興興和玲玲是4月17日抵達華盛頓特區(qū)的。據(jù)報道,當天下著雨,但依然有8000多人冒雨在動物園迎接它們。4月20日,它們就在國家動物園進'行了首秀,這一天也被定為“大熊貓日”,而1972年被美國人稱為“大熊貓年”。據(jù)報道第一個月就有超過100萬人來到動物園觀看大熊貓。美國人完全被興興和玲玲的可愛形象征服了,動物園方面卻為它倆的飲食問題犯起了愁。美國人知道來自中國的大熊貓愛吃竹子,但他們發(fā)現(xiàn)大熊貓們對美國本地產(chǎn)的大部分竹子都不感興趣。為了照顧好挑的大熊貓,美國國家動物園專門成立了負責大熊貓營養(yǎng)寤食的部門,雇人到處給興興和玲玲找竹子。竹子必須是新鮮的,不能有枯枝萎葉,不能有殺蟲劑或其他化學成分的殘留,不能帶有鳥類或其他動物的排泄物,這些都可能對大熊貓有毒。砍伐竹子時,不能使用當時常用的汽油動力鋸等自動化工具,因為汽油殘留會對大熊貓有害。竹子生長的地方也有講究,不能在有污染的水邊,也不能在有汽車尾氣的公路旁……
動物園向社會發(fā)出了求救信息,請大眾提供新鮮竹子的來源。馬里蘭州的南希?塔夫茨女士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南希?塔夫茨女士上世紀初期曾經(jīng)隨父母在亞洲居住,他們一家曾到訪且非常喜歡中國。南希的父親退休后回到美國,在馬里蘭州建了一所房子,房子里滿是他們從東方搜集的物品。而在房子周圍近百畝的土地上,南希的母親種植了竹子,因為這讓她想起中國,而這種植物生長迅速,又不需要特別費心打理。動物園方面趕過來一看,這些竹子恰巧是大熊貓愛吃的品種。于是,動物園每周到南希家的竹園砍伐大量竹葉和竹枝,供興興和玲玲享用。而出于對中國的特殊'感情以及對大熊貓的喜愛,南希一家也從未收取動物園的費用,免費供應這對中國“客人“食用”。
后來,隨著其他大熊貓陸續(xù)赴美,包括國家動物園在內的一些美國動物園也開始辟出竹園自己嘗試種植竹子,以供大熊貓食用,因為購買或雇人到處搜尋竹子的成本太高了。據(jù)報道,由于無力承擔飼養(yǎng)大熊貓的高額成本,亞特蘭大動物園還曾經(jīng)發(fā)起社會調查,咨詢民眾是否可以將該園飼養(yǎng)的一對大熊貓送回中國。結果當?shù)孛癖妶詻Q及對,最后園方只得打消了計劃。
不只是外交
盡管在赴美之前進行過專門的“學習”,而且大熊貓一般到了5歲以后就可以繁殖了,但美國國家動物園經(jīng)過了10年的反復試驗,才讓興興和玲玲在1983年成功進行了首次交百己。美國人還利用來自倫敦的另一只雄性大熊貓的精液為玲玲進行了人工授精。1983年7月210,玲玲產(chǎn)下了一只雄性幼崽,但可惜的是這只幼崽只存活了3個小時就夭折了。后來,興興和玲玲又生產(chǎn)過4只幼崽。1984年,一只幼崽產(chǎn)下時已是死胎。1987年,玲玲產(chǎn)下一對雙胞胎,但一只因缺氧很快死了,另一只在4天后死于感染。它倆的最后一只幼崽出生于1989年,出生后23小時死于肺炎期間,這對大熊貓夫婦每一次懷孕產(chǎn)子,都引起美國民眾和媒體廣泛關注。
1992年,23歲的玲玲因心力衰竭去世,它當時打破了大熊貓離開中國后生存時間最長的紀錄。1999年,28歲的興興也去世了。相對于大熊貓25歲的平均壽命,興興當時已算高齡,它患有包括腎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為了減輕興興的痛苦,動物園為它實施了安樂死。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興興和玲玲進行的一系列試驗還是卓看成效的。2005年,終于有其他熊貓產(chǎn)下的幼崽在美國國家動物園成功存活下來。按照中美之間的協(xié)議,后來在美國出生并長大的幼崽在成年后會返回中國的大熊貓基地生活。美國科研人員進行的大熊貓研究,對中國的研究人員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幫助??梢哉f,50年前興興和玲玲的赴美之行,不僅為中美之間的外交開啟了新局面,也為大熊貓科研做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