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鵬飛,郭全恩,魏少萍,陳潔,李景峰,劉鑫,南麗麗
(1.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yè)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甘肅蘭州 730070;2. 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jié)水農(nóng)業(yè)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鹽漬土綠化是風景園林與生態(tài)修復(fù)領(lǐng)域的重要難題。我國鹽堿土地面積約3.6×108hm2,占全國可利用土地面積的4.9%[1],鹽漬土是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2],亦是獨具特色的景觀要素,亟待保護和開發(fā)利用。
鹽漬土中以中性鹽NaCl 為主,中高濃度的Na+和Cl-對植物生長有嚴重影響[2]。鹽脅迫下,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研究表明,植物在萌發(fā)[3]和幼苗階段[4]的耐鹽能力較弱,是進行植物耐鹽性篩選的關(guān)鍵時期。根系是最早感受脅迫信號的器官和受危害最直接的部位[5]。根長、根體積、根尖數(shù)、平均根直徑等根系性狀越發(fā)達的品種耐鹽性越強[6]。鹽脅迫會抑制根系呼吸,影響其代謝,導致根系吸收、運輸水分和養(yǎng)分等功能紊亂[7]??扇苄蕴?、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活性等作為耐逆相關(guān)指標,逆境脅迫下其活性高低可衡量植物對脅迫的耐受性[8]。研究表明,北美豆梨(Pyrus calleryana)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隨NaCl 濃度增加均逐漸升高[9];抗鹽鍛煉后鹽堿地種植的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高于不抗鹽鍛煉[10]。
鹽漬土是制約蘭州新區(qū)綠化建設(shè)的瓶頸,新區(qū)建設(shè)的目標是“特色鮮明、宜居宜業(yè)的生態(tài)綠城、多湖水城、現(xiàn)代新城”[11]。然而,蘭州新區(qū)的土壤含鹽量較高,屬于典型的土壤原生鹽漬土,營養(yǎng)物質(zhì)少,威脅著植物的生長,且綠化植物種類以喬木和灌木占絕對優(yōu)勢,草本植物次之,研究鹽脅迫下綠化草本植物幼苗生長與生理特性,對于闡明草本植物耐鹽機制、選育及栽培適宜蘭州新區(qū)耐鹽綠化草本植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
供試材料為蘭州地區(qū)主栽綠化草種瑞文德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Rivendel’,TR)、岷 山 紅 三 葉(Trifolium pretense‘Minshan’,TP)、伯樂一年生黑麥草(Lolium multiflorum‘Bole’,LM)、綠寶石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Emerald’,LP)、正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Justice’,F(xiàn)A)、優(yōu) 異 早 熟 禾(Poa annua‘Excellent’,PA)、派尼紫羊茅(Festuca rubra‘Penny’,F(xiàn)R)、大花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Grandiflorus’,CB),其種子由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提供。
選用消毒后的細沙(121 ℃,高溫滅菌8 h)1 000 g裝入花盆中(外口徑、內(nèi)口徑、高和底徑分別為13.2、12.0、14.0 和9.2 cm),用0.1% HgCl2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并清洗干凈后均勻撒播在花盆中,其中TR、TP、PA、FR 播深為1~2 cm,LM、LP、FA、CB 播深為3~4 cm,每個植物播種12 盆;出苗后間苗,每盆保留生長一致、分布均勻的幼苗20 株,每隔2 d 澆灌100 mL Hoagland營養(yǎng)液。待其生長42 d后,進行NaCl處理,其鹽溶液設(shè)為0(CK)、0.4%、0.8%和1.2%共4 個梯度,每個梯度重復(fù)3 盆。每隔2 天每盆澆灌100 mL 不同鹽濃度的Hoagland 營養(yǎng)液,連續(xù)脅迫處理30 d 后采集各植物的葉片和根系分別測定其形態(tài)、生理指標。
株高(Plant height,PH);采用臺式掃描儀對根系進行掃描并將圖像存入電腦,用WinRHIZO 根系分析系統(tǒng)軟件獲得根系總長度(Root length,RL)、根系總表面積(Root surface area,RSA)、根系平均直徑(Average root diameter,ARD)、根體積(Root volume,RV)和根尖數(shù)(Root tip number,RTN)等根系形態(tài)指標。
生理指標參考鄒琦[12]的方法進行,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測定根系活力(Root activity,RA),采用飽和稱重法測定葉片相對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a(chloro?phyll a,chl a)、葉綠素b(chlorophyll b,chl b)、葉綠素a+b(chlorophyll a+b,chl a+b)、葉綠體色素(Chloro?plast pigment,CP)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測定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定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采用氮藍四唑(NBT)光化還原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活性。
采用Excel 2019 處理數(shù)據(jù),用SPSS 16.0 進行方差分析、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1.4.1 綜合指標
式中:F(Xj)為第j個綜合指標值;aij為各單一指標的特征值所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Xij為各單一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值。
1.4.2 各綜合指標的權(quán)重
式中:Wj表示第j個綜合指標的權(quán)重;Pj表示各植物第j個綜合指標的方差貢獻率。
1.4.3 綜合評價值
式中:D值為各植物耐鹽能力的綜合評價值。
除TR 外,各供試植物的株高隨鹽濃度的升高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變化趨勢,且在鹽濃度為0.4%時株高最低;鹽濃度為1.20%時,LP 的株高最高,F(xiàn)R 和CB 的最矮。根直徑隨鹽脅迫濃度增加逐漸降低,并在鹽濃度為1.20%時降至最低,且FA 的最大,TR 的最小,各供試植物間差異顯著(P<0.05)。與CK 相比,隨鹽脅迫濃度增加,根尖數(shù)、根體積、根表面積、根長均顯著增加(P<0.05),并在鹽濃度為1.20%時達到最大,其中TR 的根尖數(shù)較CK 增幅最大,TP 的根表面積和根長較CK 增幅最大(表1)。
表1 鹽脅迫下供試植物形態(tài)指標Table 1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morphological indices of tested plants
供試植物葉片相對含水量除TR、TP 隨鹽脅迫濃度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趨勢外,其余植物的葉片相對含水量均呈降低趨勢,鹽濃度為1.2%時降至最低,其中LP、LM、PA、FA、FR、CB 較CK 分別降低了0.31、0.11、0.24、0.26、0.14 倍;隨鹽濃度的升高根系活力顯著減小(P<0.05),鹽濃度為1.2%時降至最低,TR、TP、LP、LM、PA、FA 和FR 較CK 分別降低54.89%、 64.68%、 48.20%、 75.63%、 63.13%、34.06%、58.95%;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a+b、葉綠體色素含量均隨著鹽濃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P<0.05),當鹽濃度為0.80%時降至低谷,各供試植物間差異顯著(P<0.05);TP 的葉綠體色素均最大,PA 的均最?。ū?)。
表2 鹽脅迫下供試植物葉片相對含水量、根系活力、葉綠素含量Table 2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root activity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tested plants
供試植物葉片、根系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隨鹽梯度的增加顯著增加(P<0.05),當鹽濃度為1.2%時升至最高,各供試植物間差異顯著(P<0.05),其中TP 的葉片、FR 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較CK 增幅最大,F(xiàn)R 的葉片、LP 的根系較CK 增幅最低;FA 的葉片、LP的根系丙二醛較CK 增幅最小,CB 的葉片、TR 的根系增幅最大。葉片、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隨鹽梯度的增加顯著降低(P<0.05),當鹽濃度為1.2%時降至最低,各供試植物間差異顯著(P<0.05),其中TP 的葉片、PA 的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較CK 降幅最大,CB 的葉片和根系較CK 降幅最小。除TR、TP 的葉片和根系脯氨酸含量隨鹽濃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P<0.05)外,其余植物葉片和根系脯氨酸含量均顯著增加(P<0.05),當鹽濃度為1.2%時增至最大,且CB的葉片、LP 的根系脯氨酸含量較CK 增幅最大。同一鹽濃度下,供試植物葉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大多高于根系(表3)。
表3 鹽脅迫下供試植物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及丙二醛含量Table 3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osmoregulation substances and MDA content of tested plants
供試植物葉片和根系SOD 活性隨鹽梯度的增加顯著增加(P<0.05),鹽濃度為1.2%時增至最高,各供試植物間差異顯著(P<0.05),且CB 的葉片、PA 的根系SOD 活性較CK 增幅最大,TR 的葉片、TP 的 根系SOD 活性較CK 增幅最??;除TP 外,其余植物葉片SOD 活性均高于根系。葉片和根系POD 和CAT 活性均隨著鹽濃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在鹽濃度為0.80%時達到峰值,各供試植物間差異顯著(P<0.05),其中LM 的葉片、CB 的根系POD 活性較CK 增幅最大,PA 的葉片和根系較CK 增幅均最??;CB 的葉片、FA 的根 系CAT 活性較CK 增幅 最高,F(xiàn)A的葉片、CB 的根系增幅最低。同一鹽濃度下,葉片POD 活性均大于根系,而葉片和根系CAT 活性無明顯變化規(guī)律(表4)。
表4 鹽脅迫下供試植物抗氧化物酶活性Table 4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of tested plants U/g
前5 個主成分的貢獻率分別為26.14%、25.16 %、14.26%、8.08 %、7.45 %,累計貢獻率為81.08%。其中第1、2、3、4、5 主成分各自的特征值分別為4.966、4.780、2.708、1.535、1.415,對應(yīng)較大的特征向量分別是根系活力、葉綠體色素、過氧化物酶,過氧氫化酶葉片相對含水量,因此這5 個指標可作為供試植物耐鹽性篩選與評價的重要指標(表5)。
表5 各綜合指標特征值及貢獻率Table 5 The eigenvalue and contribution of each comprehensive index
通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 個主成分,計算其權(quán)重Wj,5 個主成分的權(quán)重分別為0.322、0.310、0.176、0.100、0.092(表6)。計算耐鹽綜合評價值D值,并根據(jù)D值大小對其耐鹽性進行排序,其耐鹽性強弱順序為:TR>LP>FA>FR>CB>TP>LM>PA。采用歐式距離平方及系統(tǒng)聚類法對D 值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圖1),將8 種植物劃分為3 類。第1 類為FA、TR和LP,屬于耐鹽型植物;第2 類為TP、FR 和CB,屬于中等耐鹽型植物;第3 類為LM 和PA,屬于鹽敏感型植物。
表6 供試植物的綜合指標值、權(quán)重、D值及排序Table 6 Comprehensive value,weight,Dvalue and order of tested plants
圖1 供試植物D值聚類圖Fig.1 Cluster map of tested plants based onDvalue
根系是吸收與傳送水分和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主要器官,其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可直接反映植物根系的生長狀況[14-15]。陳曉晶等[16]研究表明,在分蘗期、拔節(jié)期、抽穗期和灌漿期,耐鹽品種白燕2 號燕麥其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根總長度、根表面積、根體積及根平均直徑均高于鹽敏感品種白燕5 號燕麥。本研究表明,鹽脅迫下,綠寶石多年生黑麥草(LP)的株高和根長及瑞文德、白三葉(TR)的根尖數(shù)均高于其他植物,這可能是LR 和TR 耐鹽能力較強的原因之一。
根系活力是衡量根系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對水分和礦物質(zhì)的代謝能力,廉華等[17]研究認為植物在逆境中會降低根系活力。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鹽脅迫降低了葉綠素含量,其降低程度與脅迫程度呈正相關(guān)[18],其主要原因是鹽脅迫提高了葉綠素酶活性,促進了葉綠素降解[19],使葉綠素含量減少進而降低植株光合同化能力。本研究表明,鹽脅迫下岷山紅三葉(TP)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a+b、葉綠體色素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而優(yōu)異早熟禾(PA)的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a+b、葉綠體色素含量均較小,說明植物TP 比PA更有利于光合產(chǎn)物的大量積累,最終提高植株耐鹽能力。
不同植物耐鹽能力取決于其遺傳和生理生化特性及鹽暴露時間[20]。Fu 等[21]研究認為,鹽脅迫會破壞植物細胞膜透性和完整性,引起膜脂過氧化和膜透性增大。本研究中,鹽脅迫下植物FA 的MDA 含量較低,大花波斯菊(CB)的MDA 含量較高,其他植物居中,這與植物在細胞內(nèi)部積累一些可溶性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如脯氨酸、可溶性糖)以降低胞內(nèi)滲透勢,使其在鹽逆境下仍能吸收水分有關(guān)[22-23]。本研究中供試植物葉片、根系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隨鹽濃度增加顯著增加,且耐鹽性較強的LP、FR、FA 的脯氨酸含量增幅較大,耐鹽性較弱的LM、CB、PA 的脯氨酸含量增幅較小,表明Pro 含量升高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鹽性,這與姜瑛等[24]對燕麥耐鹽性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
逆境條件下,植物體內(nèi)的防御系統(tǒng)會通過SOD、POD 等抗氧化酶的協(xié)同作用清除體內(nèi)過剩的活性氧來維持平衡[25]。本研究表明,鹽脅迫后各植物葉片、根系SOD、POD 和CAT 活性均高于無鹽對照,一定程度上使得活性氧清除速度快于其產(chǎn)生速度,受損的膜得到修復(fù),緩解了鹽害。逆境條件下葉片相對含水量可反映植物的保水能力。本研究中,鹽脅迫下TR和TP 的葉片含水量基本上高于CK,表明葉片保水能力相對較好。
植物耐鹽性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為避免利用單項指標描述植物耐鹽局限性,本試驗通過主成分分析,將各單項指標劃分為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指標,采用5個綜合指標分析不同植物的耐鹽特性,此方法已在植物抗逆性評價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26],能較全面的反映各植物的耐鹽能力,并對不同植物的耐鹽性有一個正確合理的評價。
供試植物耐鹽性與其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密切相關(guān),綜合評價得出供試植物的耐鹽性強弱順序為: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高羊茅>紫羊茅>波斯菊>紅三葉>一年生黑麥草>早熟禾,其結(jié)果可為鹽漬化地區(qū)園林綠化提供一定的技術(sh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