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為熟悉的人付出關(guān)愛,是一種理所當(dāng)然的行為。但相比之下,能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付出關(guān)愛,這種做法則更令人肅然起敬!
作家馮驥才曾在書中回憶了這樣一段經(jīng)歷:“2003年我住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時,那個地方的風(fēng)俗就非常有意思,碰到下雨,你可以就近從旅店門前的鐵桶里抽拿一把傘撐起來遮雨。雨停了,順手放在其他店前的雨傘桶里就行了。在浙江的楠溪江那邊我還見過一些亭子,柱子上釘著一兩個釘子。一問才知那釘子是掛草鞋的。過去,這里的村人打草鞋時往往多打一些,掛在這柱子上,路人如果鞋子破了,就可以從這里換一雙。這些鞋是給路人的,給陌生人的。這種民風(fēng)民情,親和、淳樸、溫馨。這就是它們的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chǎn),一種傳統(tǒng),一種文明?!?/p>
馮驥才先生講到的這個有趣的風(fēng)俗,我在作家傅國涌的書中也讀到了:“小時候,我每年至少去一趟外婆家,步行要走差不多一個上午,如果天氣好,一路走走看看山光水色,也不覺得多么遙遠(yuǎn)。路上還有幾處可以歇腳的涼亭,我們那里叫路廊,有木條凳可坐,有的甚至備有茶水?!憋@然,這些涼亭、木條凳以及茶水,是給趕路人準(zhǔn)備的,這其中就包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為熟悉的人付出關(guān)愛,是一種理所當(dāng)然的行為。但相比之下,能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付出關(guān)愛,這種做法則更令人肅然起敬!
華更生摘自 《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