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坤,李躍瓊,楊蘭芳,唐紹翠
(1.昆明市官渡區(qū)關上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云南 昆明 650106;3.富民縣永定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昆明 650400;4.昆明空港經濟區(qū)農林局,云南 昆明 650211)
十字花科作物是蔬菜中主要的菜品,包括大白菜、小白菜、京白菜、青菜、甘藍、苤藍、西蘭花、蓮花白和花椰菜等很多品種,種植過程中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就是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菜農習慣稱之為“大根病”。從病害名稱就很容易掌握該病的識別癥狀,即根部腫大。該病害在蔬菜生產中發(fā)病普遍、為害嚴重,防治難度大。
蔬菜綠色種植技術是確保蔬菜質量的重要手段,要求從選地、選種、施肥、用藥等方面按照蔬菜綠色種植的管理技術規(guī)范進行,尤其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要注意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防治原則,考慮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的綜合效益,不能隨意使用未經許可的農藥,這樣才能生產出符合市場標準的蔬菜產品。
為便于廣大菜農正確認識、掌握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科學防控技術,歸納介紹該病害的歷史、病害癥狀、病原及發(fā)生規(guī)律,查詢登記防控該病的農藥,讓廣大菜農在正確認識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基礎上,結合蔬菜綠色生產技術要求,掌握針對該病的綠色防控技術。
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具有分布廣、為害重、常發(fā)生的特點,是一種在溫帶地區(qū)最嚴重的世界性土傳病害。根腫病的歷史可追溯到1737 年的地中海西岸和歐洲南部,病原則是由俄國科學家Woronin 于1878 年鑒定。1936 年中國臺灣發(fā)現(xiàn)該病,迄今已經成為蔬菜種植中普遍發(fā)生的病害,嚴重影響油菜、大白菜等蔬菜的生產,成為世界范圍內十字花科植物最嚴重的根部病害之一[1-3]。
發(fā)病蔬菜地上部分生長不良,長勢矮小,早期形同缺乏肥料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表現(xiàn)為長勢弱、生長緩慢,后期發(fā)黃、枯萎,甚至死亡;地下部分早期主根畸形腫大,中后期隨著畸形根的增大逐漸壞死,甚至腐爛。
根部畸形腫大形成的腫瘤大小不一,有大有小,表現(xiàn)為主根腫瘤大而少、側根腫瘤小而多的特點。圖1、圖2 是典型的蔬菜根部發(fā)病癥狀。
圖1 小苦菜根腫病
圖2 油菜根腫病
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由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按照《菌物詞典》第八版,蕓薹根腫菌不屬于真菌,屬原生動物界一種專性寄生菌,分類地位為菌物界原生動物界根腫菌門根腫菌綱根腫菌屬。蕓薹根腫菌是一種專性寄生于十字花科植物細胞活體內的病原菌,不僅寄主范圍廣泛,而且休眠孢子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數(shù)量特別多,在土壤中可存活至少7年,休眠孢子在無感病寄主植物的土壤中存活可達20 年之久,土壤一旦污染,將不再適宜栽培十字花科植物。該病菌可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藍、蘿卜等100 多種十字花科植物[4-6]。蕓薹根腫菌有不同生理小種、對農藥抗性強、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繁殖量大、寄主廣泛的特點,不僅土壤受到病菌污染,而且植物發(fā)病后無法防治,這就是該病難以防治的根本原因。
蕓薹根腫菌病在土壤pH 值為5.5~6.5、溫度10~30 ℃(19~25 ℃最適宜)、相對濕度60%~98%(70%~90%最適宜)的環(huán)境下易發(fā)生[7]。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在環(huán)境適合后先釋放出初級游動孢子,初級游動孢子隨后吸附在植物根毛表面并形成孢囊,孢囊通過管腔將原生質體注射到寄主根毛細胞內形成游動孢子囊,游動孢子囊釋放出的次生游動孢子侵染根皮層細胞,發(fā)育成次生原生質團,引起寄主細胞的異常增大和分裂,導致植物根部腫大和植株地上部分萎蔫、矮化、黃化、早衰。次生原生質團最終發(fā)育為休眠孢子,釋放到土壤中,根腫菌以休眠孢子囊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新的休眠孢子繼續(xù)萌發(fā)產生初級游動孢子再次侵染寄主[8]。蕓薹根腫菌的侵染發(fā)病規(guī)律揭示了減少初侵染源,在病菌休眠孢子萌發(fā)、侵入植物根部之前用藥是病害防治的關鍵。
從作物的生育期來看,作物整個生育期均可感染十字花科根腫病,但主要是在苗期發(fā)病,成株期發(fā)病較苗期輕;苗期發(fā)病導致成株期癥狀嚴重。從不同季節(jié)看,高溫降水多的夏、秋季是發(fā)病重的時期,而低溫、干燥的冬、春季相對發(fā)病較輕。
從不同栽培條件來看,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的地塊發(fā)病較重,連作田比輪作地塊的發(fā)病情況重。因此,良好的栽培技術對于防控該病十分重要,生產中應高度重視。
綠色防控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首先要正確識別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能充分認識病菌生物學特性、侵染發(fā)病規(guī)律,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的指導下,采用生態(tài)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調控等環(huán)境友好型防控技術措施來控制病害,盡量少用化學農藥[9-15]。
未發(fā)病的田塊應采取預防措施,可通過增施優(yōu)質有機肥、少用酸性化肥、和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避免病菌傳入等措施保護區(qū)域土壤不受病菌污染,避免土壤酸化,從根本上預防病害的發(fā)生。
已發(fā)病的菜區(qū)要提高重視,并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盡量不要將帶病菌的根塊留在土壤中,也不要隨意將病根扔在田間、溝渠及路邊,應收集后集中深埋或者無害化處理,避免染病殘根內大量休眠孢子成為下季初侵染源。其次,要科學輪作,用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或者選用抗病品種等,避免病菌在土壤中繁殖。輪作是比較理想的生態(tài)防控措施,在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同時,還可防治其他土傳病害、調控土壤養(yǎng)分。生產時可選用不同種類作物輪作,也可以選用同一類作物但有更好抗病性的品種進行輪作。
土壤酸化是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土壤pH 值>7.2 時,該病不再發(fā)生[16]。生產上要避免或減少酸性化肥施用量,同時可采用多施優(yōu)質有機肥、添加一定量的石灰等措施來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從而減少病害的發(fā)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過量施用生石灰會導致土壤板結,要適量或僅在移栽位置局部少量施用??赏ㄟ^增施熟石灰來調整土壤pH 值,土壤pH 值在5.0~7.0 時,施用熟石灰5.6~1.7 t/hm2,再施入有機肥20 t/hm2,翻犁后熟化30~90 d 再栽播作物,避免發(fā)生土壤硬化板結[17]。
加強田間管理是防控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關鍵措施。采用漂浮育苗、土壤深耕、滴灌噴灌代替漫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加強水肥管理等措施,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植物抗病性,從而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有益微生物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一種環(huán)保性措施,生防細菌、生防真菌和生防鏈霉菌都可用于防控根腫病。
生防真菌能夠通過產生活性物質抑制或殺死根腫病菌,刺激植物產生抑制土傳病害的次生代謝產物,誘導植物產生抗病性,直接或間接防控根腫病,生產中可選用獲準登記、效果較好的產品防控。
使用生物制劑需要注意的是,活體菌產品的使用時間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種后7 d 內,且不能和其他化學殺菌劑混合使用。要讓生防菌有定殖、繁殖的條件,使生防菌大量繁殖,才能發(fā)揮出生防真菌的作用。
2.5.1 依法登記用于防治根腫病的農藥
化學藥劑的選擇和使用要結合各項預防措施,并嚴格按照農藥的推薦施用量和方法科學施用,一般只需在播種或移栽定植前進行土壤施用一次,不能隨意加大用量和增加施用次數(shù)。
目前,能高效殺死蕓薹根腫菌休眠孢子的化學藥劑還不太理想,只能選擇能抑制休眠孢子萌發(fā)、減少侵染的藥劑防治。當前獲準登記防控根腫病的殺菌劑主要有氟啶胺、氟胺·氰霜唑、氟啶胺·精甲霜靈和氰霜唑等。
以根腫病為關鍵詞,查詢中國農藥信息網,獲得當前登記用于防治根腫病的化學農藥如表1 所示,共有14 個產品[18]。表1 列出用于防治根腫病的代表性農藥及使用方法為:100 g/L 氰霜唑懸浮劑,用量為2 250~2 700 mL/hm2,灌根處理,播種前拌細土撒施1 次,定苗后灌根1 次。30%氟胺·氰霜唑(氟啶胺20%、氰霜唑10%)懸浮劑,用量為1 350~1 800 mL/hm2,在移栽定植前,打碎大塊土壤后進行土壤噴霧處理。50%氟啶胺懸浮劑,用量為4 000~5 000 mL/hm2,土壤噴霧施用,先兌水噴霧于土壤表面,然后充分摻混10~15 cm土層。10%氟啶胺·精甲霜靈顆粒劑(氟啶胺5%、精甲霜靈5%),用量為18.75~22.5 kg/hm2,在播種或移栽定植前拌土撒施1 次。
表1 防治“根腫病”的農藥目標
2.5.2 防治根腫病的其他農藥
根據(jù)文獻報道[19-21],苗床拌種、消毒、土壤處理可選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等,防控藥劑可選用氟啶胺懸浮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氰霜唑懸浮劑、石灰氮(50%氰氨化鈣顆粒)等。
2.5.3 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根腫病的注意事項
化學農藥使用不合理,是導致農殘、破壞生態(tài)、污染環(huán)境問題的主要原因。要實現(xiàn)綠色防控不等于不用農藥,而是要科學合理地施用農藥。
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屬于難防治病害,不能有“病急亂投醫(yī)”的想法,出現(xiàn)多種農藥混用、隨意加大農藥用量等錯誤用藥現(xiàn)象。這種農藥混用、隨意加大用量和增加施用次數(shù)的錯誤方式,可能對作物產生藥害,影響蔬菜產量和質量。
基于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難防難治的特點,生產中僅依靠某項單一措施很難有效控制,一定要充分認識該病的為害性、病原特點、發(fā)生規(guī)律,通過生態(tài)控制、改良土壤、加強水肥管理等農業(yè)措施,結合必要的生物、化學藥劑進行綜合防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對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綠色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