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代際契約視域下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形成機制及治理啟示

        2022-09-03 06:43:06金菁
        關鍵詞:養(yǎng)老農(nóng)村

        金菁

        代際契約視域下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形成機制及治理啟示

        金菁

        (浙江農(nóng)林大學 文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

        家庭是老年貧困形成的基本場域,深入微觀家庭理解老年貧困的形成機制是優(yōu)化老年貧困治理的基礎?;诖H契約的理論視角,通過對江縣南村的實證分析指出,家庭內的代際契約是老人應對貧困風險的重要作用機制。在代際斷裂、代際博弈和代際貧困輻射等客觀風險的沖擊下,這一作用機制有失穩(wěn)定,會加劇老人的貧困風險或貧困程度。而已有的治理行為雖能有效緩解老人的經(jīng)濟貧困,但難以緩解老人其他維度的貧困,甚至會在過度干預家庭私領域的過程中逐漸偏離治理目標?;诖耍瑥膬煞矫嫣接戅r(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路徑,一是農(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基本邏輯要從以代際契約為基礎向以國家契約為基礎轉變,二是農(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干預手段需從政策“賦責”向政策“賦能”轉變。

        代際契約;農(nóng)村老年貧困;形成機制;治理“迷失”;賦能

        一、問題的提出

        雖然我國已完成既定標準下的脫貧摘帽任務,但貧困并未終結,特殊貧困和相對貧困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2020年后農(nóng)村老年人將是相對貧困防控的重點特殊人群[1]。2020年后我國面臨農(nóng)村老年相對貧困人數(shù)增加、收入來源較單一、易陷入多維貧困等艱巨挑戰(zhàn)[2]。同時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七普”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比18.70%①。在此背景下,聚焦農(nóng)村老年貧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脫貧鞏固和相對貧困治理的重要關注點之一,也是養(yǎng)老保障需要攻克的重點難題。

        目前,學界就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多維性形成共識,且認為其非物質性維度的貧困更顯著[3,4]。謝立黎等認為,從發(fā)展的角度看,貧困不僅指物質的匱乏,還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社會排斥等方面的問題,我國近1/3的老年人面臨三種及以上的多維貧困[5]。樊卓思與楊生勇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群體還存在“服務貧困”等問題[6]。整體上,老年貧困的表現(xiàn)是多維的,隨著社會發(fā)展,老年非經(jīng)濟維度的貧困愈發(fā)凸顯且更為復雜。家庭是最小的社會經(jīng)濟生產(chǎn)單位,也是個體抵抗社會風險的基本單元。個體通過家庭應對老、殘、病、死等風險。這就需要考慮,在微觀的家庭中老年貧困何以形成。

        解構老年貧困的形成是促進老年貧困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礎。老年貧困形成原因復雜,相關研究多從社會制度、家庭和個人三個層面展開分析。在社會制度層面,農(nóng)村經(jīng)濟社會結構轉型影響農(nóng)村老人的生活[1]。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物品缺乏會導致老年貧困的產(chǎn)生或加劇[6,7]。在個人層面,老年貧困受個人的健康狀況、文化觀念以及個人生活經(jīng)歷等因素的影響[6,8,9]。在家庭層面,既有研究分析了家庭結構、代際關系、代際居住方式以及家庭養(yǎng)老對老年貧困的影響。家庭結構性因素是導致老年人經(jīng)濟貧困的關鍵[10]。而代際關系質量對農(nóng)村老年貧困有顯著影響,且存在顯著差異[11]。代際共居農(nóng)村老年人口的貧困發(fā)生率低于代際分居農(nóng)村老年人口[12]。不同類型的子女代際支持對農(nóng)村老年多維貧困有一定緩解效應,但農(nóng)村子女對老年父母的代際支持較少[13]。農(nóng)村家庭養(yǎng)老條件變化顯著影響了老年相對貧困的發(fā)生率,是老年貧困的主要誘因[14]。綜述之,既有研究多以定量研究為主,其中代際關系和代際支持是重要的研究視角。但代際支持關注的是代際間單向度的流動,且多訴諸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解釋代際支持的弱化,缺乏透視到具體家庭微觀場域的解析,對微觀層面代際支持的“有條件性”以及代際的復雜性關注不足。

        代際支持是影響老年貧困的重要維度,但這種影響是發(fā)生于代際互動之中的。因此,對老年貧困在家庭微觀層面的形成機制的解析,需要放置于代際互動的結構中加以思考。正如費孝通所說的,我國家庭代際關系屬于“撫育-贍養(yǎng)”的反饋模式,“嗣續(xù)的實質是保證老年的贍養(yǎng)”[15]。這一關系是基于撫養(yǎng)子代換取子女贍養(yǎng)年邁的自己而形成的[16,17]。即代際雙方就贍養(yǎng)事宜形成約定,表現(xiàn)出一定的契約性。也有研究明確指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關系就是一種代際契約關系[18]。基此,本文通過透視微觀家庭,從代際契約的理論視角解構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形成機制,并討論對老年貧困治理優(yōu)化的啟示。

        二、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一)理論基礎——代際契約理論

        契約本身也是身份的載體[19]。代際間的契約關系是以代際身份為依托的,血緣關系和情感紐帶依然是契約關系的基礎。可以說,代際契約也是一種關系契約,它強調代際之間的交換關系。由于代際有宏觀的社會代際和微觀的家庭代際之分,因此代際契約也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加以理解。宏觀的代際契約更強調其倫理價值,即代際之間的公平與正義,它關注社會不同代際之間的資源分配,是理解國家相關機構解決與年齡有關的社會風險的重要視角[20],常用于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討論之中。而微觀的代際契約發(fā)生于微觀家庭之中,揭示的是家庭內繼承與贍養(yǎng)的代際關系,回應的是家庭中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在缺乏穩(wěn)定的養(yǎng)老金制度的情況下,我國農(nóng)村的養(yǎng)老安排依賴于代際契約[21]。換言之,微觀層面的代際契約是家庭應對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內在邏輯。但這種契約性不同于以文字合同為介質的書面的合法協(xié)議,而是基于“父母”和“子女”身份和代際關系的非正式契約關系,是一種不完全性契約。在這種非正式的契約中,父輩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契約對父代權益的保護也較弱。此外,家庭結構的差異性也決定著代際契約形式的差異性。

        (二)理論分析框架

        代際契約總是需要相應的履約機制作為保障。本文從內部履約機制和外部履約機制兩個維度建構理論分析框架。

        1.內部履約機制:契約風險沖擊

        人是有限理性的,契約雙方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未來的各種或然狀況,并能以雙方都同意的語言寫入契約[22]。契約周期越長,契約就越不完整[23]。代際契約內生于家庭私領域,以代際關系為基礎,道德倫理和信任原則作用于履約過程。代際契約的履行需要以穩(wěn)定、平衡的家庭結構和代際關系為基礎。然而,代際關系并非總是牢固不變的,會在風險沖擊下陷入代際斷裂等境況,進而影響代際契約。因此,代際關系面臨的風險也是代際契約的風險?;诓煌募彝ソY構會形成不同的代際契約形式,其面臨的風險及其對代際契約的沖擊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時,代際契約的履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加大了風險沖擊的可能和影響程度。履約過程越長,父代在代際契約中愈發(fā)被動和弱勢。

        代際契約風險及其對代際契約內部履約的沖擊可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代際斷裂導致代際契約中斷,老人的代際福利支持隨之中斷。二是代際博弈導致代際契約失衡抑或是代際契約破裂。三是貧困的代際向上輻射。子代的貧困狀況會在代際契約的履約過程中輻射影響對父代的回饋,即貧困的代際輻射作用。這些契約風險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代際契約,從而削弱代際契約對老年保障的效果。這就使得主要依賴于代際契約的養(yǎng)老保障方式被弱化,影響代際契約對老年人的保障效果,從而使老人陷入生活困境或者加劇老人的貧困狀況。

        2.外部履約機制:治理有限干預

        家戶制度在我國農(nóng)村社會根深蒂固,這種本源性傳統(tǒng)的歷史起點決定了我國農(nóng)村治理路徑[24],家戶成為公共治理的重要單元之一。隨著養(yǎng)老需求的外溢和治理深化,公權力逐漸干預和影響私領域的代際契約,成為強化代際契約履約的外部機制,例如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家庭代際贍養(yǎng)的義務。法律法規(guī)是最高形式的書面契約[25]。我國通過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家庭進行代際贍養(yǎng)賦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成年子女有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第二十條規(guī)定,經(jīng)老年人同意,贍養(yǎng)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yǎng)義務簽訂協(xié)議。這也提供了公共治理干預家庭私領域的合規(guī)性和制度基礎。

        在代際契約失靈時,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加以干預。一是代際契約失靈后滿足相應條件而觸發(fā)社會救助政策進行兜底保障。例如老人滿足相應條件后可享有低保、特困供養(yǎng)等社會救助政策。這能較好地解決老人的經(jīng)濟貧困問題,但對其他維度貧困問題的緩解作用甚微。二是政府可以通過治理手段重建或強化代際契約。例如實施規(guī)范性政策和基層司法調解等。然而,已呈現(xiàn)的代際契約失靈意味著代際契約內部履約機制已經(jīng)失衡,難以通過公共治理的有限干預實現(xiàn)有效重建。在此過程中,代際失靈所呈現(xiàn)出來的老年貧困問題易從可測量維度向難以測量維度轉換,或者說從顯性貧困向隱性貧困轉換,即貧困問題得以“指標性”而非本質性解決。

        三、案例素描:江縣南村的老年貧困與代際契約

        本研究是對中原地區(qū)江縣南村的實證分析②。江縣于2001年被批準為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2018年正式脫貧摘帽。下轄的南村多山地,由21個村民小組組成,孝道文化底蘊深厚,廣為流傳的“孝子開路單”等孝文化故事即源于此。田野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6月,南村剩余未脫貧貧困人口僅3戶8人,均為兜底扶貧對象。2018年6月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南村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4.54%,略低于全縣水平(16.32%),但高于全國水平和南村所在鄉(xiāng)鎮(zhèn)的水平。

        (一)老年貧困

        困難老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政策瞄準70歲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低保、特困供養(yǎng)以及無工作單位重點優(yōu)撫的老人,為其提供居家服務。因此,政策對象均是特困老人、貧困老人或低保老人。南村是江縣的試點村之一,該村困難老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政策覆蓋的老人是本研究的樣本之一。此外,筆者還對與南村村部相連的三個村民小組的老人進行調查。共有樣本64人,主要分為70歲以下低?;蛱乩Щ蜇毨Ю先?、70歲及以上低保或特困或貧困老人(即困難老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政策對象)、留守但非社會救助政策對象的老人和非留守且非社會救助政策對象的老人。雖然留守老人不是政策識別的貧困老人,不一定存在經(jīng)濟維度的貧困問題,但會有照料貧困的問題,甚至可能存在心理維度的貧困問題,所以本研究也將其納入主要研究對象(表1)。由表1可以看出,南村存在經(jīng)濟維度或照料維度的貧困老人為43人,占比67.19%。

        表1 南村田野調研的老年貧困概況

        注:筆者根據(jù)調研資料整理所得。

        (二)贍養(yǎng)與代際契約

        在代際契約之中,父代逐漸讓渡家庭權力并進行家產(chǎn)分配,與之對應的是子代要向父輩充分且持續(xù)性供給老年福利。隨著家庭權力的讓渡和財產(chǎn)的分配,代際契約的履約得以觸發(fā)。田野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家庭會圍繞老人的養(yǎng)老保障建立不同的契約關系,其中不乏有書面契約。隨著父代逐漸步入晚年階段,生理機能退化,對代際支持的需求逐漸顯現(xiàn)并不斷強化,父代與子代間就家庭財富繼承和老年福利供給形成相應的約定。多數(shù)老人認為兒子養(yǎng)老是一種約定俗成,雙方在心理層面達成共識,形成一種心理契約。當涉及多個子代或者女性繼承者時,代際間關于老年供養(yǎng)的約定甚至會從心理共識發(fā)展為口頭約定,以及書面贍養(yǎng)協(xié)議。由此也體現(xiàn)了贍養(yǎng)關系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契約性。

        從田野調查了解,南村老人的家庭養(yǎng)老模式取決于老人是否有伴侶、老人的子女數(shù)量及其性別等。據(jù)此,筆者將田野調查所涉及的老年對象與其子代間的代際贍養(yǎng)契約類型進行分類,具體劃分為:多子-老人、獨子-老人和有女無子-老人三種(表2)。其中在多子-老人的契約關系中,因子代的老年福利供給責任分配的不同,又存在責任平均(即多個子代家庭分別供給父或母,雙老的生活資源分別由不同的兒子供給)和總額平均(即子代家庭平均供給和承擔父代家庭成員所需要的生活物資、經(jīng)濟支持和服務照料等)。根據(jù)地方習俗,此處的“子”是指具有繼承資格的兒子或女兒,不包括外嫁女兒、做上門女婿的兒子、以及過繼出去的兒子等子代成員。

        表2 南村家庭老年福利供給代際贍養(yǎng)契約的類型及特征

        表格來源:筆者自制。

        四、代際契約視角下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形成機制分析

        代際契約的內在機制會受到諸多非主觀因素影響而弱化,外部公權力干預程度和方式有限,履約機制并不能保障代際契約的有效履行,由此加劇代際契約的失靈,深化農(nóng)村老人的生活困囿之狀。

        (一)風險沖擊下的代際契約失靈與代際養(yǎng)老保障“力有未逮”

        1.代際斷裂導致代際契約中斷,老人失去代際保障而陷入多維貧困

        人時刻身處社會風險之中。家庭是由多個個體組成的共同體,個體遭受風險沖擊所產(chǎn)生的后果必然會對其家庭共同體產(chǎn)生影響。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家庭遭受意外風險而代際斷裂(generational cleavage),老人淪為“半失獨老人”。此處的半失獨老人是指,失去唯一的代際契約贍養(yǎng)來源且其他非代際契約贍養(yǎng)人無完全贍養(yǎng)能力或事實的老人。代際契約以代際關系存在為基礎,代際關系斷裂則無法履行贍養(yǎng)關系事實。案例中,老人CYH年過七旬,原有一兒一女,女兒外嫁,老人與兒子共同生活。然而2017年4月,老人的兒子突發(fā)疾病去世,老人的兒媳婦已經(jīng)在外多年,鮮有回鄉(xiāng),老人的孫子在外讀大學,也常年不在家。老人的女兒忙于夫家生活,并不能經(jīng)?;乩先思艺疹櫪先?,老人留守獨居,年邁自理能力弱,且無正常溝通能力(重度殘疾),生活常年無人照料,生活境況差。當?shù)卮甯刹恐v述:“雖然有很多政策支持,但她有錢也不曉得花,過的像原始生活?!保?0190506-NC-WCS)老人與子代的傳統(tǒng)的贍養(yǎng)契約在風險沖擊中斷裂,新的穩(wěn)定的贍養(yǎng)關系短期內難以建立,半失獨老人處于照料服務缺失狀態(tài),身陷生活之困。

        2.代際博弈導致代際契約失衡,老人的代際保障“縮水”

        在多子-老人類代際關系中,父代給子代的財產(chǎn)分配和各類支持是否均等,都會影響代際契約的均衡性,其中財產(chǎn)分配是此類矛盾和糾紛產(chǎn)生的焦點之一。子代間不均衡的財產(chǎn)分配和父代支持都易誘發(fā)子代間的博弈和推諉,影響代際贍養(yǎng)契約的可持續(xù)性,甚至可能導致整個代際契約的破裂,從而削弱父代的福利獲得。從調研點情況看,南村多子-老人類家庭主要存在兩種財產(chǎn)分配模式,一種是一次性分配,即代際間統(tǒng)計待分的財產(chǎn)和確定待分對象,在特定時間節(jié)點按約定一次性平均分配給子代。另一種是時間序列性的逐步分配,即隨子代家庭相繼成家而相繼分配財產(chǎn),即“系列分家模式”[26]。這一過程是歷時性的,一方面不同時間家庭財產(chǎn)的總量存在差異,另一方面,不同子代獲得的份額可能是原則性均等,但經(jīng)濟總額不均等。此類差異也會激發(fā)子代之間以及代際之間的博弈,影響代際契約后續(xù)(也就是子代贍養(yǎng)行為)的履約,削弱子代的贍養(yǎng)供給和老人的代際保障水平。

        老人WLX 77歲,患有高血壓、腦血栓和腦梗死等疾病,有三兒兩女,大兒子為抱養(yǎng)的,二兒子家是貧困戶。大兒子成家較早,分到集體土地,于是老人分家時將土地分給了土地較少的二兒子和沒有土地的小兒子。子代間商量老人養(yǎng)老安排為生活物資由三個兒子平均供給,一家舀30碗米(約30斤),吃完換下一家;小額醫(yī)藥費老人自付,大額醫(yī)藥費三個兒子均攤;另外,3個兒子每年各額外供300元給老人添置衣物。小兒子一直支付300元贍養(yǎng)費,二兒子曾因意外受傷家庭境況較差而斷供幾年,現(xiàn)已恢復支付,大兒子未曾支付。老人指出是分家時未給大兒子分土地而使其心生芥蒂。也由此,老人在處理代際關系中小心翼翼,特別強調自己“每次舀米都非常公平、精準,每家一兩不多一兩不少”。(20190505-NC-WLX)

        上述材料中的老人實際獲得的代際保障少于約定,且老人“小心翼翼地”“公平地”獲取代際贍養(yǎng)供給實物,以維持代際供給的平衡。不難看出這樣的代際保障是一種“心有負擔”的保障。

        3.貧困輻射影響下的低水平代際契約和老年貧困

        子代家庭的貧困及其脆弱性會向上輻射。通常理解貧困代際傳遞是父代的貧困狀況和貧困要素向子代的傳遞過程,在此過程中子代與父代一樣遭遇貧困。這是一種家庭生命歷程中的自上而下的代際傳遞,然而貧困在代際之間的作用不僅僅表現(xiàn)為代際的繼承性,也存在代際的反向輻射作用。對于農(nóng)村老年群體而言,子代是一種重要的養(yǎng)老資源來源,子代家庭所面臨的社會風險和貧困境況也會影響到子代家庭的養(yǎng)老資源的供給,即貧困和脆弱性的“代際向上輻射”。在代際福利供給方面,若子女“有力無心”,老人有事實依據(jù)和道德立場向子女提出訴求。但若子女“有心無力”,老人沒有道德立場向子代提出代際保障要求,而且不得不壓抑自身和剝削自身以維持生活,甚至需要輔助子代家庭的生產(chǎn)與再生產(chǎn)。子代“繼承著”父代的貧困,或者后期遭遇貧困,致使其向父代的養(yǎng)老資源供給減少,從而陷入貧困的代際向下傳遞和代際向上輻射的消極循環(huán)之中。

        老人CXD76歲,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兒子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通過精準扶貧已實現(xiàn)現(xiàn)行貧困標準下的脫貧,但家庭境況仍然較差。由于四個兒子家庭境況不佳,老人能獲得的福利供給也較少,主要是口糧供給以及出現(xiàn)意外、大病等問題所需要的醫(yī)療費用支持和照顧。目前老人生活來源主要有基礎養(yǎng)老金、自采茶草出售以及逢年過節(jié)的紅包,約3000元/年。“兒子都不管我的事,(他們)就是把點糧,油鹽都是我自己買”。老人生活自理,經(jīng)濟并不寬裕,生活照料貧乏。(20190505-NC-CXD)

        (二)代際契約治理干預作用有限與老年貧困的非精準緩解

        家庭私領域中的代際契約關系并不總能達到良序狀態(tài)。面對已顯露的老年特殊貧困及其家庭代際贍養(yǎng)契約失靈,道德失范成為主流解釋,對此地方政府加大規(guī)范性治理,預防和應對家庭做出投機行為(shading)。

        1.政策兜底補位代際契約斷裂,但難以緩解非經(jīng)濟維度的老年貧困

        當代際契約中斷后,社會救助政策疊加補位作用于老人生活保障。但當前社會救助政策以現(xiàn)金給付為主,政策補位主要是作用于政策對象經(jīng)濟維度的福利改善。然而,農(nóng)村老人的生活困境從來都不只是收入不足問題,還是將收入轉化為物品或服務來滿足自己基本需求的可行能力的不足,例如照料不足、心理慰藉等問題。如上文分析提及的CYH老人是A類低保貧困戶,雖然已脫貧,但仍然享有多項政府補貼,具體包括重度殘疾人補助720元/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800元/年、養(yǎng)老金1320元/年、低保金4200元/年、貧困戶帶資入股分紅3240元、其他扶貧獎勵3000元等。此外,老人還通過采摘茶葉賺取經(jīng)營性收入。(20190506-NC-WCS)經(jīng)過多重社會政策保障,老人并不存在統(tǒng)計意義上的經(jīng)濟貧困問題。然而老人并不掌握這些轉移性支付的實際支配權,也缺乏合理支配收入緩解改善自身生活困境的能力。從當?shù)卮甯刹苛私獾?,相關財政轉移支付的存折、一卡通等賬戶并未由老人自己管理。(20190506-NC-WCS)這意味著老人可能有事實經(jīng)濟貧困和照料貧困等更深層次的貧困問題。雖然當?shù)貙嵤┑褪杖肜先司蛹茵B(yǎng)老服務政策(每月上門服務一次),能緩解老人的照料貧困,但難以根本改變老人的貧困狀況。

        2.治理干預代際契約,老年貧困從顯性向隱性轉換

        公權力可以干預代際契約的履約,但干預程度有限,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加劇代際緊張而弱化代際福利供給的綜合質量和水平,或促使顯性的老年貧困隱形化。家庭老年福利代際供給既是文化習得的結果,也是受法律保護的。但在具體治理實踐中,政府在代際福利供給中的治理相對被動,通常以家庭內部自主提出為前提。而且公權力對其干預手段單一,通常采用“做工作”和司法調停的方式,干預的結果未必治“本”。具體以住房保障問題來分析,住房是否有保障是衡量貧困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家戶制經(jīng)濟核算背景下,老人的經(jīng)濟狀況難以準確衡量和悉知,住房指標相對顯性可評測。因此地方政府尤為重視老人住房保障問題,特別關注存在住房安全的農(nóng)村老人。多地政府部門聯(lián)合出臺相關文件規(guī)范子女解決老人住房安全問題。如2018年,石城縣、泗縣、黔西縣、恩施州等多地下發(fā)《關于敦促限期將被贍養(yǎng)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③。江縣公檢法司四部門也曾聯(lián)合出臺類似的《通告》。此類通告中羅列了相關法律條文,強調子女贍養(yǎng)義務,尤其是對老人住房保障問題作了明確規(guī)定,強制要求贍養(yǎng)人在既定期限內將居住于危房之中的老人接入安全住房,否則政法機關將對其子女提出起訴、罰款、司法調停以及取消榮譽稱號等措施。

        具體以當?shù)厮痉ㄋ{解的一件案件為例。一位貧困戶家庭的老人住于危房中,而子女住房為安全住房,司法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調解。在此過程中了解到,早年家庭內部達成老人與小兒子共同生活的共識,但小兒子常年在外務工,無法共居照顧老人。地方干部建議大兒子將老人接去同住,但遭到大兒子及其妻子的反對。經(jīng)過司法人員多次調解,最終多方達成一致意見,老人的兩個兒子每月各出300元將老人送往敬老院居住。(20190415-LBZ-ZSL)老人表現(xiàn)出住房維度的顯性貧困,治理干預后老人的住房暫時符合標準,但老人的生活困境未必得到本質改變,甚至隱形化。

        3.治理“迷失”中代際契約的無效強化,難以有效作用于老年貧困的緩解

        子女贍養(yǎng)父母是我國最基本的社會共識之一。家庭私領域中會基于雙方自愿協(xié)商,而就老年生活保障問題在代際間形成口頭或書面協(xié)議,即締結代際契約。如果將私領域的代際贍養(yǎng)契約作為公共治理內容,試圖通過對家庭代際契約的統(tǒng)一且具體的規(guī)范來強化代際贍養(yǎng)保障,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基層治理行為在公私領域邊界的“迷失”。而且,家庭私領域的契約形式因家庭結構、經(jīng)濟狀況和代際關系的不同而具有多樣性,具體與哪些子女形成贍養(yǎng)契約以及具體的養(yǎng)老給付額度和方式也不盡相同。統(tǒng)一的家庭代際贍養(yǎng)契約規(guī)范與其多樣性特征相矛盾。這種對子女贍養(yǎng)行為不斷規(guī)范和“賦責”的治理干預,并不能有效調節(jié)代際贍養(yǎng)契約的失靈,進而也難以作用于老年貧困的緩解。

        2018年江縣政府下發(fā)了一份針對改善老年群體生活狀況助力脫貧攻堅的方案,2019年在南村試行農(nóng)戶統(tǒng)一簽訂贍養(yǎng)協(xié)議。政府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擬定贍養(yǎng)協(xié)議書,明確子代的贍養(yǎng)義務細則、贍養(yǎng)方式以及贍養(yǎng)費支付細節(jié)等內容。要求每個家庭必須簽訂贍養(yǎng)協(xié)議,包括無兒有女但女兒外嫁的家庭。此舉強化了代際贍養(yǎng)的契約性,也將非正式代際贍養(yǎng)契約從家庭私領域推向治理公領域。而代際贍養(yǎng)契約形成于私領域,周期較長,易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失衡,且部分信息難以公開。這意味著,公權力能引導家庭代際贍養(yǎng)契約中子女“應該做什么”,卻無法對履約結果進行確保,難以成為實質性緩解老年困囿的有效舉措。而事實上,該政策最后也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推行。

        綜上,在長期以家庭為單位的風險應對機制中,家庭內的代際契約是老人應對貧困風險的重要路徑。然而,風險對代際關系的沖擊會弱化老人的代際福利供給。而已有的貧困治理難以有效干預代際契約關系而精準緩解老年貧困,尤其是非經(jīng)濟維度的貧困,農(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亟待優(yōu)化。

        五、基于代際契約的農(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路徑探討

        老年貧困尚不是政策話語,它依然囊括在以家庭為整體的貧困識別和治理之中。基于上述代際契約理論視角下對農(nóng)村老年貧困形成邏輯的解構,本文從以下兩方面探討農(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路徑的優(yōu)化。

        (一)老年貧困治理基本邏輯轉變:從以代際契約為基礎到以國家契約為基礎

        風險沖擊代際契約失靈使得老年貧困問題的公共性被強化,這一問題的解決對政府責任有更多要求。需要基于國家契約而落實老年貧困的治理,提高老人的貧困風險抗逆力。

        1.強化政府在老年貧困治理中的基礎責任

        強化國家在農(nóng)村老年福利供給中的基本責任是指將國家置于老年福利供給秩序的第一位,穩(wěn)固建立公共性的老年福利供給的第一支柱,而非國家主要保障。通過強化國家的基礎性責任和老年人基本福利供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福祉和起點公平,使老人對晚年生活有一個基本穩(wěn)定的福利預期,更好地避免老年貧困的出現(xiàn)。而且福利生產(chǎn)是國家的基本職能,保障老年基本生活愈發(fā)成為國家重要的職責所在。將國家置于農(nóng)村老年基本福利的基礎保障性地位,是國家和政府對自身保障公民權益的積極回應。這作為一種基礎福利是通過起點公平為公民提供更為平等的機會和發(fā)展的可能。而通過起點公平而達到的結果公平是相對更為有質和長效的公平。

        2.將老年貧困納入貧困治理話語中,完善基本養(yǎng)老保障體系

        貧困問題是相對長期性存在和多維的。不同主體的貧困維度及其核心貧困問題會有所不同。農(nóng)村老年貧困具有特殊性,其貧困維度較多,且在照料和服務層面表現(xiàn)更突出,需要相關減貧政策更加精細化和更具針對性。而老年貧困與老年基本保障緊密關聯(lián),需要強化基本養(yǎng)老保障體系以有效緩解老年貧困。首先,目前多地農(nóng)村老人的基礎養(yǎng)老金水平尚低于國家貧困線,可適當提高農(nóng)村基礎養(yǎng)老金的水平,有效緩解老人經(jīng)濟維度的貧困。其次,應正視老人因生理機能衰退而表現(xiàn)出的多樣和特殊的基本需求,拓展老花鏡、拐杖、輪椅等輔助適老性設備作為公共品供給。最后,還需加大探索和開發(fā)農(nóng)村基本養(yǎng)老服務的內容和體系化建設,幫助弱能老人進行家務料理、日常采購等,緩解老年人因生理之弱而面臨的生活之困。

        (二)老年貧困治理干預手段轉變:從政策“賦責”到政策“賦能”

        代際契約在應對老年貧困風險上的失靈主要是契約風險客觀作用的結果,而非道德層面的主觀選擇。因此,老年貧困的治理中更要重視“賦能”而非“賦責”,即通過多樣社會政策強化系統(tǒng)支持。

        1.強化瞄準到人的老年福利政策路徑

        強化瞄準到人的老年福利政策并非是主張“去家庭化”,而是對當下家庭原子化、家庭空間分隔以及老人留守的現(xiàn)狀的積極回應。雖然老年個體總是內嵌于一定的家庭關系之中,但也不同程度地獨立于子代家庭,有著一定的消費自主性。因此,對老年群體的福祉提升不能只依托家庭這一單元。老年貧困治理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家庭本位局限,更關注到家庭中的老年個體,部分政策要適當?shù)孛闇世夏陚€體,促進相關福利突破家戶,精準向下傳輸。同時,在農(nóng)村老年群體導向的減貧政策設計中應充分考慮農(nóng)村老年人的社會情境、與群體特征相關的基礎性需求。具體而言,可通過建立老年人個人賬戶,強化老年人個人的經(jīng)濟自主權。大多數(shù)老人仍具有自主消費能力。一定的經(jīng)濟自主權是老人獲取更多其他福利、生活話語權以及生活尊嚴的基礎和籌碼,也是實現(xiàn)福利轉換的重要條件,有利于提高農(nóng)村老人自身抵消貧困劣勢的能力。

        2.重視家庭養(yǎng)老賦能政策的建立和實施

        以“賦責”為導向的家庭養(yǎng)老政策并不能根本解決代際契約失靈和低效所產(chǎn)生的老年貧困問題。要切實緩解老年貧困或者避免老年貧困的發(fā)生,需要從“賦能”的角度強化家庭養(yǎng)老的政策支持。強化賦能性家庭養(yǎng)老政策和激勵性政策的設計和探索,修復家庭代際契約對農(nóng)村老人應對貧困風險的抗逆力。具體而言,要建設和完善農(nóng)村基本養(yǎng)老服務體系和建構老年友好型外部社會機制,提升子女通過購買養(yǎng)老服務等方式履行代際契約的可能,大力發(fā)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及家庭養(yǎng)老床位和老人送餐服務等。如,政府在脫貧攻堅期間強化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的兜底保障以及提升敬老院的服務水平和照護能力[27],也可利用既有相關公共服務供給平臺(如鄉(xiāng)鎮(zhèn)敬老院)或者服務生產(chǎn)組織,補充服務供給空缺,還可利用基層醫(yī)療服務資源,探索農(nóng)村居家型的醫(yī)養(yǎng)結合的老年服務供給方式。

        ①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政府網(wǎng)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情況》,2021-5-11,http://www.gov.cn/xinwen/ 2021-05/11/content_5605760.htm,2022-3-14.

        ② 按學術研究慣例將調研點匿名化處理為江縣、南村。

        ③ 資料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1 29367983940553&wfr=spider&for=pc,發(fā)布時間2018-06-02.

        [1] 白增博,汪三貴,周園翔.相對貧困視域下農(nóng)村老年貧困治理[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4):68-77.

        [2] 辛遠,韓廣富.2020年后農(nóng)村老年相對貧困治理:趨勢、挑戰(zhàn)與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21(7):73-81.

        [3] 劉佩,孫立娟.中國老年人多維相對貧困測度與識別研究[J].經(jīng)濟與管理評論,2022 (1):137-150.

        [4] 王亞柯,夏會珍.后減貧時代中國老年多維貧困的測度[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21-129.

        [5] 謝立黎,杜鵬,徐瑛.多維貧困視角下中國老年貧困及對老化態(tài)度的影響[J].社會建設,2021,8(1):62-74.

        [6] 樊卓思,楊生勇.農(nóng)村空巢老人“服務貧困”治理與社會工作介入[J].中州學刊,2020 (5):79-84.

        [7] 苗紅軍.城市老年人口反貧困的政策取向研究——基于老年貧困形成的機制視角[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5(2):71-76.

        [8] 劉生龍,李軍.健康、勞動參與及中國農(nóng)村老年貧困[J].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2012 (1):56-68.

        [9] 徐靜,徐永德.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下的老年貧困[J].社會學研究,2009,24(6):122-144,245.

        [10] 王翠琴,徐海峰.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類型與成因探析——基于鄂東白村的考察[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2-89,137.

        [11] 于長永,董敏琳,馬瑞麗.代際關系質量對農(nóng)村老年貧困的影響——基于全國12個省份1395份基層調查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農(nóng)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19(5):27-38.

        [12] 羅楚亮,袁璐璐.代際居住方式選擇與農(nóng)村老年貧困[J].勞動經(jīng)濟研究,2021,9(4):3-28.

        [13] 吳茜,姚樂野.子女代際支持對農(nóng)村老年多維貧困的影響研究[J].農(nóng)村經(jīng)濟,2020(4):51-59.

        [14] 王小龍,唐龍.家庭養(yǎng)老、老年貧困與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角色定位[J].人文雜志,2012(2):132-139.

        [15] 費孝通.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yǎng)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3):7-16.

        [16] 劉玲霞.農(nóng)村孝道式微的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9,39(4):34-38.

        [17] COX D,ESER Z,JIMENEZ E.Motives for private transfers over the life cycle: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evidence for Peru[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55(1):57-80.

        [18] 李元旭.論我國轉軌時期的代際契約與養(yǎng)老模式的變革[J].學術月刊,2001(5):37-42.

        [19] 鄭雄飛.身份識別、契約優(yōu)化與利益共享——我國養(yǎng)老保險的制度變遷與路徑探索[J].社會學研究,2016,31(1):98-122,244.

        [20] BIRNBAUM S, FERRARINI T, NELSON K, et al.The Generational Welfare Contract:Justice,Institutions and Outcomes[M].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17.

        [21] HUANG Y.Changing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s:gender,cohorts and elder care in central rural China[J].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18 (14):1-17.

        [22] 聶輝華.新制度經(jīng)濟學中不完全契約理論的分歧與融合——以威廉姆森和哈特為代表的兩種進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1):87-93.

        [23] 聶輝華.契約理論的起源、發(fā)展和分歧[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1):7-19.

        [24] 陳明.家戶主義:中國農(nóng)村治理的邏輯與底色[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8(6):191-196.

        [25] 牛天秀.以平等為旨歸的家庭契約關系分析——一種不完全契約的解釋[J].江海學刊,2018(2):139-143.

        [26] 閻云翔.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7] 汪三貴,張梓煜.協(xié)同賦能:農(nóng)村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供給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1):9-15.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implications of rural elderly pov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

        JIN J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hejiang 311300, China)

        Family is the basic formation field of elderly poverty, so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governance of old-age povert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 and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Nan village, Jiang Count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 within the family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the elderly to deal with the risk of poverty. Under the impact of risks such as intergenerational cleavage, intergenerational game and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radiation, this mechanism is unstable, which aggravates the poverty risk or poverty degree of the elderly. Although the governanc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economic poverty of the elderly, it hard to alleviate other dimensions of the elderly poverty. And the governance gradually deviated from its goal in the process of over-intervention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pathes of the governance in rural elderly poverty is proposed from two aspects. Firstly, the basic logic of the governance in rural elderly poverty should be changed from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 to national contract. Secondly, the policies of rural elderly poverty should be changed from stress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enabling.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 rural elderly poverty; formation mechanism; lost governance; empower

        10.13331/j.cnki.jhau(ss).2022.04.010

        C913.6

        A

        1009–2013(2022)04–0096–08

        2022-05-10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22NDQN 251YB)、浙江農(nóng)林大學人才啟動基金項目(2021FR039)

        金菁(1991—),女,安徽蕪湖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與減貧、老年福利。

        責任編輯:黃燕妮

        猜你喜歡
        養(yǎng)老農(nóng)村
        農(nóng)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養(yǎng)老生活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nóng)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nóng)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養(yǎng)生不是養(yǎng)老
        養(yǎng)老更無憂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四好農(nóng)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以房養(yǎng)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房產(chǎn)與養(yǎng)老
        養(yǎng)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會(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色青青女同性恋视频日本熟女 |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 爆操丝袜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免费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另类|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下载|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4虎| av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播|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 日本av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二区|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 |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网站| 国产69口爆吞精在线视频喝尿|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蜜桃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资源在线观看|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视频| av网站大全免费在线观看| 女人av天堂国产在线| 香港三级午夜理论三级| 亚洲色欲色欲www|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婷婷| 欧美在线观看www| 在线久草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