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雪元
一
此書出版,距離前一部《兵心如虹》正好十年。
十年只是一瞬。
在大江大河奔流激蕩,帶來深刻巨變的十年,這本書,從一株孱弱的幼苗,長成一棵綠蔭蔥蔥的樹。
時間是一支箭,一旦發(fā)射就永不回頭;時間是一把沙塵,一旦放手就隨風(fēng)而去;時間是一場旅行,一旦啟程就只能勇往直前。若虛度光陰,它將留給我們無盡的懊悔;若善待光陰,它將饋贈我們生命的華美。
這本書,是我人到中年讀唐詩后的匯總版本。
在讀詩這件事上,我有一點點童子功。九歲的時候,大表哥張白茹送了我一套《唐詩三百首》,讓我愛上唐詩。第一首背誦的詩便是《詠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瘪樫e王的一首《詠鵝》,將多少兒童引入到唐詩的世界。再往前,七歲的時候,我要上小學(xué),爸爸教我背《毛主席詩詞》。我不識字,他念一句我跟一句,不知不覺,一本“毛詩”我能背下不少。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房前窗下乘涼,他破蒲扇一揮說“蒼山如?!?,我一邊拍打腿上的蚊子一邊接口說“殘陽如血”。
作者留影紅軍渡 ▲
那時候,夕陽已經(jīng)斂去余暉,天際有紅霞明滅。坡上的綠樹在晚風(fēng)中波濤起伏,青灰色的遠(yuǎn)山蜿蜿蜒蜒。
大表哥相送的《唐詩三百首》,長長短短太多了,當(dāng)時讀了就過,印象不深。當(dāng)時只覺得這些唐詩朗朗上口,韻律生動,讀來唇齒留香,令人迷醉??梢哉f,年少無知的歲月里,詩歌給我開啟了另一重時空的任意門,讓我可能從二點一線的狹窄單調(diào)中隨意超脫出來,見花鳥見風(fēng)月,見這世界的詩情畫意。
二
上中學(xué)的時候,我喜歡上同村的鄰居小妹、亦是自己的同學(xué)——一個長發(fā)飄飄、身材苗條、長相甜美且成績賊好的少女。
明明坐在一個教室,只隔著一個過道,卻每節(jié)課都用紙條傳遞“相思”。
青春的蠢蠢躁動,在那個年齡那個時候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上學(xué),回家,同往同歸,至今留戀與懷念那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如果人生只如這初見,微風(fēng)不涼,輕拂湖面,不帶來一絲漣漪,不去驚擾一絲美好。
記憶總是慢慢地累積,在我心中無法抹去。拾起這碎片的記憶,以至于那段時間是那樣的舒緩,沒有激起絲毫的漣漪。或許,你給我留下最多的印象是那個愛學(xué)習(xí)、活潑天真的女孩?;蛟S,舉止投足間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成為記憶熒屏中永恒的經(jīng)典,也愿意為這份經(jīng)典,盼汝千里也要一生相依。
離別總是在夏天,回憶是思念的痛。再后來,一場劫難向我家襲來——年僅40歲的父親去世,使得本來就貧寒的家庭有如雪上加霜,而她家卻越發(fā)風(fēng)生水起,小洋樓聳立,她們?nèi)⒚蒙蠈W(xué)全是嶄新的自行車,穿得也是越發(fā)漂亮,再加上她的成績又好,更是老師喜男生愛。而我,除學(xué)習(xí)成績可與她媲美外,再無以往的自信。以后的暑假,我靠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賣雪糕,寒假給人做小工挑沙挑泥灰為自己掙學(xué)費,一直到上完初中。這時的我,極度自卑,又黑又瘦,穿著也是又舊又臟,身上總是有一股汗酸味。每次遠(yuǎn)遠(yuǎn)見她——我心中圣潔的女神,我總是選擇避開。
初中畢業(yè)后,她考上了一所美術(shù)學(xué)校,我輟學(xué)于都市打工一族。兩年后的冬天,我參軍到了西南,成了一名武警戰(zhàn)士。
離鄉(xiāng)的那個冬天的午后,我輾轉(zhuǎn)反側(cè),寫下平生第一首五言詩,然后是第二首、第三首。大致是這個風(fēng)格的:
風(fēng)落桃花雪/雨濕丁香結(jié)/不見春歸路/啼盡心上血。
詩寫完了拿給她弟弟,請他轉(zhuǎn)交其姐,她弟看不懂,但大為佩服地說:“啊,元哥,你還會寫詩!”
我的初戀,就在這一聲嘆息中無疾而終。
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抱著一定要在部隊混出個名堂,讓初戀終生景仰和后悔的信念,常用李白的這句詩給自己打氣。那段時間,20歲左右的我,最喜歡讀李白的詩歌。
作者所著《詩映大唐》文集 ▲
李白狂得可愛,天真得無與倫比。他自負(fù)是經(jīng)天緯地之才,常常自比國家棟梁,希望自己可以左右時局。他尊崇道家思想,喜歡游覽名山大川,到處尋仙訪道。他蔑視權(quán)貴,舉止放蕩不羈,大街上醉酒,江湖上任俠,游玩時攜妓,月下獨酌狂舞。他名滿天下,超凡脫俗,宛若謫仙。“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相傳李白在長安做翰林學(xué)士作詩時,高力士為其脫靴,楊貴妃為其磨墨,唐玄宗為其搖扇?!疤熳雍魜聿簧洗苑Q臣是酒中仙”。酒刺激了李白的神經(jīng),激發(fā)了他的想象力,也更豐富了他的形象?!肮γ毁F若常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大鵬一日隨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的澎湃激情,李白的超凡想象力,李白的狂放灑脫,讓我精神愉悅、心曠神怡。20歲正值多夢的時候,正是少年輕狂的時節(jié),李白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思想掃除了我心中的陰霾,照耀了我的軍旅青年時代,讓我的夢想熠熠生輝。青年時代微笑著讀李白,我行走的步履格外輕盈。
作者在大涼山采訪 ▲
同時,還有一哥們兒的詩,也讓我在這一階段愛得不要不要的。一日,儒雅的指導(dǎo)員熊忠乾在授軍政課時,問我“男兒何不帶吳鉤”的下句,我答不上來。下課一查,原來是唐朝李賀《南園十三首》里的絕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讀著這鏗鏘有力的詩句,我被詩人強大的歷史責(zé)任感所折服、震撼,當(dāng)時熱血沸騰,只覺得胸中有一股氣流在回旋激蕩。
當(dāng)天,我在日記中寫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應(yīng)該成為我們這一代軍人的座右銘。熱血男兒要為國家興旺、民族幸福而奮斗終生。否則,我們的人生便不值一提?!?/p>
人一旦有了動力,似乎整個世界都為他讓路。在理想和激情的鼓舞下,我愛上了新聞寫作,同時也愛上了文學(xué),后來因發(fā)表了一些作品而被調(diào)到了支隊機關(guān),也因此選改成為了士官。
四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重新走向社會的大舞臺,李白式的自由不羈的生活狀態(tài)常常被現(xiàn)實所愚弄。驀然回首,仔細(xì)思量,發(fā)現(xiàn)李白式生活的巨大缺陷——他人生的最大失敗就在于對自己的估計過高,沒有認(rèn)清自己。他多愁善感,思維跳躍,形象思維強于邏輯思維。他是一位好詩人,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崇尚道家思想,但卻未真正踐行道家的生活方式。他不甘寂寞,常常卷入到政治的漩渦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到晚年還被流放夜郎。效仿李白的無拘無束,現(xiàn)實生活肯定四處碰壁。
于是,30歲時的我,漸漸喜歡上白居易的詩歌。喜歡吟誦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賣炭翁》,他扎根現(xiàn)實,關(guān)注下層人民生活,充滿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引起過多少人的強烈共鳴;“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寫得直白簡單,道盡了老百姓的心酸與無奈。
最喜歡白居易的《長恨歌》,那是唐朝最長的七言愛情詩。楊玉環(huán)與李隆基的愛情故事,在作者筆下纏綿悱惻,夢回千轉(zhuǎn),動人心懷?!疤焐愘|(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現(xiàn)實與浪漫相交織,個人情感和時代命運相結(jié)合,詩歌描繪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白居易的詩歌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游走,給人以廣闊的視野,給人以豐富的人生體驗。
30歲時,理想主義漸漸退卻,我以務(wù)實的眼光打量世界。讀白居易讓我明白了世事艱難,明白了愛情的彌足珍貴,明白了任何時候都要執(zhí)著堅守。
五
任何理想與激情,都要接受現(xiàn)實的考驗。
40歲時讀唐詩,更喜歡詩圣杜甫。二三十歲時候讀杜甫,覺得他身上充滿了窮酸氣。安史之亂,盲目忠君,拋下妻兒老小,一路追著皇帝的腳步西行,有攀龍附鳳之嫌。40歲經(jīng)歷了很多事,看淡了人生沉浮,每天吃穿住行、上班下班,理想漸行漸遠(yuǎn),激情慢慢地沉淀,才感覺杜甫的境界更為真實。
沉郁頓挫的杜詩,講述著一個又一個辛酸而又真實的故事?!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征兵入伍,躲避徭役,盡入筆下。杜甫的詩飽含滄桑,寫盡了詩人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覺。杜詩是現(xiàn)實的寫照,筆筆帶血,字字含淚,為時代悲歌,為命運吶喊。其筆下有春秋,詩里有情懷,那緩慢的節(jié)拍是作者沉重心緒的流露,那樸素的表達(dá)是繁華落盡見真純。
所幸的是,又是唐詩拯救了我。如果李白是天上的浮云,那么杜甫便是腳下的大地,兩種風(fēng)格,兩種境界。40歲的我變得成熟,做事腳踏實地,更喜歡杜甫深沉厚實的感覺。
人到中年,一度事業(yè)受阻,家庭婚變,房款難繼,收入捉襟見肘,滿懷愁緒之際,獨自斟酒三杯翻讀《唐詩三百首》,讀到《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讀著讀著,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杜甫的生活也曾窘態(tài)百出。一個偉大的詩人,原來也有小人物才有的悲哀。
可是,即使處在那樣的困境中,杜甫心里想的仍然是底層勞動人民,想為他們分憂解難,這是多么偉大的人格。比起杜甫的苦、杜甫的窮、杜甫的窘,自己這點困頓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知不覺,心中釋然。
蕓蕓眾生,有的人苦練廚藝,有的人花式健身,有的人自娛自樂,而我則欣喜地把自己沉浸在了唐詩之中,在那兒給我打開了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鼓蕩著我的理想,開闊著我的胸襟,升華著我的情操。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每次品讀唐詩都讓我有新的感悟,讀到精彩處,有時擊節(jié)贊嘆,有時扼腕嘆息,有時神游物外,有時潸然淚下,有時慷慨激昂。如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讓我深深體會到人是用自己的心境描繪這個世界的;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深知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們的世界可以更大、更美、更神奇。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多么纏綿悱惻,而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又是多么慷慨豪邁。“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用寥寥幾筆就勾起了我們的思鄉(xiāng)淚;“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幽靜的山居生活何嘗不能讓我們收起名利之心、生出歸隱之念?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唐詩之美,說不盡,也道不完。唐詩,讓我更了解古代中國人的雅致生活。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心中也要有著“琴棋書畫詩酒花”的遠(yuǎn)方?,F(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當(dāng)我們覺察到生活的疲憊,不妨像古人一樣,用雅趣來給生活增添樂趣和情懷,生活不只是茍且,唐詩讓我們心中有遠(yuǎn)方。
六
因為看見,所以相信。因為相信,所以堅持。
我把時間交給了唐詩,以十年為期,做一場美麗的邂逅,以十年為約,做一次心靈的洗禮。因為,詩是國粹,中國人永遠(yuǎn)浸泡在唐詩里,那里面有我們民族的通行密碼。有了唐詩的浸潤,我們的思想永遠(yuǎn)不會干涸。行走在人生的漫漫長途,有唐詩相伴左右,我們永遠(yuǎn)不會寂寞。
十年倏忽,但有墨為證。
懷信仰之志,秉專業(yè)精神,抱人文情懷,我記錄下這一群群詩人的熱愛與專注,艱辛與執(zhí)著。
盡管自知文筆粗笨,但亦深知筆下力重千鈞,不敢懈怠而拼全力而為。美國國際知名經(jīng)濟學(xué)家丹比薩·莫約在《dead aid》一書的結(jié)束語中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十年,是下一個開始。
在時間的沃野上,我們一起躬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