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唐藝
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里,樹木交錯縱橫,樹干垂直生長,樹皮包裹住纖維豐富、韌性極強的枝干,在撐起了綠樹成蔭的雨林的同時,也鏈接了印尼巴布亞地區(qū)人民的生活。
指尖流轉(zhuǎn)交錯間,木繩穿梭纏繞,在印尼巴布亞人們手中變成了一個個精美的編織袋,當?shù)厝朔Q——諾肯袋(Noken Bag)。這取材于自然的編織袋是巴布亞人民手工智慧的結(jié)晶,它給予了當?shù)厝嗣癖憷?,也賦予了屬于這個地區(qū)獨特的文化傳承方式。諾肯袋承載了巴布亞人民的生活,也連接起了時光流轉(zhuǎn)間人們的深刻情誼。
諾肯袋在印尼巴布亞地區(qū)被廣泛使用,尤其在巴布亞中部高地的部落,更是將諾肯袋視為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對于當?shù)鼐用駚碚f,諾肯袋不僅僅是一個包,更是巴布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諾肯”在當?shù)卣Z言中,有美好祝愿的含義,也是和平、富饒、美好的象征。
在過去,諾肯袋只有名人、統(tǒng)治者和富人可以攜帶?,F(xiàn)在,諾肯袋也作為獨特的紀念禮物,送給遠道而來的貴客。同時,在求婚、任命社區(qū)領(lǐng)袖等儀式中,諾肯袋都承擔著“神圣”“公正”器具的職責(zé)。此外,通常在部落傳統(tǒng)慶?;顒又校Z肯袋還可以用來佩戴或穿著在身上,作為巴布亞人傳統(tǒng)服飾的主要配飾。
諾肯袋的重要性還在于其“陪伴”作用,因為巴布亞人通常會攜帶諾肯袋進行各種活動。中小型諾肯袋一般由當?shù)氐暮⒆雍湍凶邮褂?,以攜帶煙草、零食、雜貨等小物品。而憑借優(yōu)質(zhì)的延展性和韌性,諾肯袋在承重、裝攜方面的極大優(yōu)勢也成就了其在巴布亞婦女孕嬰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諾肯袋可以用來佩戴或穿著在身上作為配飾(圖源:Phinemo)
用作“嬰兒袋”的諾肯袋會設(shè)計一塊比較寬的地方用來承重,并在袋子底部鋪放一塊軟墊,讓嬰兒可以舒適地匍匐或平躺在袋中,堅韌交錯的繩結(jié)在延展間,兜起了一個個新生兒的襁褓時光。
諾肯袋既是新生兒的專屬“吊床”,也是猶如袋鼠“育兒袋”般的存在。巴布亞婦女遠行時,可以將諾肯袋勒掛在頭上以便將嬰兒帶在身邊隨時照料,這似是“臍帶”般的依附經(jīng)歷,也是巴布亞地區(qū)母子間專屬的愛意鏈接。有人說 ,“手袋里裝著一個女人的世界”,從運輸貨物到孕育孩子,在一個個諾肯袋里,似乎可以窺見一個巴布亞婦女的一生。
了然于心的設(shè)計圖紙和熟練的編織技巧是諾肯袋制作的精髓。巴布亞的女性從小就必須學(xué)習(xí)制作諾肯袋,因為學(xué)會制作諾肯袋是女性成年的標志,也是她們能夠進行婚配的重要條件。
當?shù)氐呐⒁话銜麄兊哪赣H或者祖母習(xí)得制作諾肯袋的手藝。色彩艷麗、觸感極佳且非常實用的諾肯袋可以被視為巴布亞人們的一種文化傳承,也讓他們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制作諾肯袋首先要從大自然中取材。熱帶雨林氣候賦予印尼豐富的草木資源,深入樹木繁茂的叢林中,選取樹纖維、樹皮、班蘭葉、蘭花根和沼澤草等原材料。
■當?shù)貗D女將諾肯袋作為”育嬰袋”(圖源:Garland Magazine)
■匠人正在將木纖維搓揉成繩線以便編織時使用(圖源:Garland Magazine)
取材完畢后,將樹枝、樹葉等材料置于河中進行清洗,沖刷去除外皮的污垢泥漬。之后,將樹枝干燥,再將其切割或用手折斷,以將樹纖維與莖分離。處理好的材料置于火上加熱并將其浸泡在水中。而那些原材料采用樹干的則需要浸泡數(shù)天,以便更容易地將樹皮、樹木纖維與原木分開。一些諾肯袋提取木纖維的過程有時需要長達一周的浸泡,這是人們和自然的博弈,也是和諧的共生。
■當?shù)厝苏故局Z肯袋極好的延展性(圖源:Tribuntravel)
■編織諾肯袋(圖源:印度尼西亞國家地理)
分離出來的木纖維經(jīng)過研磨和揉捏,被整齊地晾曬在竹竿上,絲絲縷縷在陽光的映襯下十分透亮,好似將每一寸光都融入木纖維里。陽光除去了木纖維里剩余的水分,干燥后的木纖維被分成小塊,再旋轉(zhuǎn)揉搓成繩線,以便匠人手動紡制。而運用不同的天然染料,還可以將樹木纖維染色,以配合匠人精湛的編織手法,交錯出諾肯袋上獨特的圖案。
編織諾肯袋不僅僅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工藝,同時是讓思想從頭腦中傾瀉而出的過程,更準確地說是通過編織諾肯袋的工藝和創(chuàng)造來反映巴布亞人民的思想。巴布亞的婦女正是諾肯袋造型的“靈魂賦予者”,編織成袋后的作品像是一幅3D立體的畫,將其勒掛在額頭上,是巴布亞人特有的佩戴方式。
■佩戴諾肯袋的當?shù)厝嗣瘢▓D源:berita papua)
通過編制、打結(jié)等靈巧的手法,絲線交錯縱橫,一個網(wǎng)狀的諾肯袋在靈巧雙手的操作下悄然成型,或許這就是巴布亞人民和大自然獨有的默契。木纖維賦予了諾肯袋獨有的韌性和延展性,而紡制成功的諾肯袋又賦予了這些木纖維獨特的圖案和象征意義。諾肯袋是連接著巴布亞人民和自然關(guān)系的紐帶,同時也是一條依附著使用者的紐帶。諾肯袋上各種獨特的圖案,通常是部落特有的標記,那是家族的“信號”。歸根結(jié)底,諾肯袋是人們根據(jù)自然的潛力進行想象的結(jié)果。
由于編織手法、技巧、原材料選擇的不同,構(gòu)成了每一個諾肯袋獨一無二的存在。當?shù)氐娜藗冇X得,當他們背著諾肯袋的時候,他們就肩負起了對文化的傳承。
制作諾肯袋的過程繁瑣,因為這不止需要良好的手工技藝,繁瑣、冗長的制作過程更是對耐心的一大考驗,一般制作一個大尺寸的諾肯袋需耗時3周甚至2~3個月,目前堅守這項手藝的也大多是當?shù)厝恕?/p>
諾肯袋的“慢”,塑造了它的“精”,而現(xiàn)代技術(shù)的沖擊和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步伐的加快,使得諾肯袋的“慢”也成為了其漸漸衰落的原因之一。隨著現(xiàn)代背包進入人們的生活,需求的減少使得諾肯袋技法的傳承出現(xiàn)了困難。雖然當?shù)卣扇×艘恍﹤鞒兄Z肯袋相關(guān)文化的措施,例如,開設(shè)諾肯袋手工傳授課程等舉措,但是知道諾肯袋編織手藝的人還是越來越少。在環(huán)保主義的盛行下,諾肯袋使用樹木枝干等作為原材料的做法也引起了不少爭議。為了配合市場需求和環(huán)境保護需要,諾肯袋采用木纖維等原材料的做法被逐漸取代,紡線替代木纖維成為了諾肯袋的新原料。
繩子手工打結(jié)、編織的技法,是制作各種圖案和大小諾肯袋的基礎(chǔ),而這個過程對手工技巧、細心和藝術(shù)感都有很高要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掌握。手藝在時代的洪流中被狠狠沖刷,保留下來的手藝人變成了極少的部分,聯(lián)合國在2012年將諾肯袋列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對象,可見其對巴布亞人民、對印尼、甚至對世界文化傳承延續(xù)的重要性。
諾肯袋的寶貴之處在于,其是巴布亞地區(qū)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在傳授柔軟堅韌的諾肯袋制作手法的同時,也讓其成為了自然、家族、親情之間的一種紐帶。背上諾肯袋,可以切身感受到編織袋本身的堅韌感,觸感柔軟而內(nèi)里堅實有力,這股力量,一如諾肯袋制作技藝傳承人們對這份文化堅守的信念,是那樣柔軟而堅定。
■諾肯袋讓當?shù)厝擞辛俗允称淞Φ臈l件(圖源:Wikiw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