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圖繪對于空間的再書寫
        ——以鏡清齋(靜心齋)圖檔解讀為例

        2022-08-31 03:00:28張楠孔宇航
        風(fēng)景園林 2022年8期
        關(guān)鍵詞:建筑

        張楠 孔宇航

        “建筑師不制造建筑,他們通過繪圖來設(shè)計建筑?!盵1]

        ——羅賓·埃文斯(Robin Evans)

        1 緒論

        “觀察—繪圖—讀圖”是建筑師最基本也是永恒的工作命題,建筑實體與建筑圖繪既互為因果,又彼此獨立,二者之間的對比與互證成為建筑學(xué)研究的重要方法與路徑。其中,大多數(shù)研究圍繞建筑實體展開,以圖繪為輔助進行信息輔證與考辨。然而,恰如埃文斯所指出的:“建筑師與畫家和雕塑家的區(qū)別在于,他們從不直接接觸思考的對象(建筑物),而是通過某種中介介質(zhì)——圖繪,才能跟對象發(fā)生關(guān)系?!盵1]因此,他強調(diào)對于圖繪能動性的認識應(yīng)該是關(guān)注其與物質(zhì)空間之間的差異性而非相似性。參照這個思路,本研究以圖繪檔案與鏡清齋(靜心齋)之間的信息呈現(xiàn),以及作為分析工具的二者如何互相解讀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不同時期皇家園林鏡清齋①的5幅圖繪。

        鏡清齋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與西側(cè)的五龍亭、闡福寺、澄觀堂與大西天經(jīng)廠共同構(gòu)成太液池北岸的景觀群。此后200余年間鏡清齋雖歷經(jīng)數(shù)次添改修建,但仍舊可以清晰識別出乾隆時期的格局。除建筑與園林實物留存的完整性外,鏡清齋的另一項寶貴之處在于其豐富的圖紙檔案,如康熙八年(1669年)的《皇城宮殿衙署圖》、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京城全圖》、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西苑太液池地盤圖》、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北海鏡清齋添蓋房屋地盤細底》以及1936年中國營造學(xué)社林徽因與劉致平所繪的測繪圖《北海靜心齋平面及剖面圖》等。這批圖檔不僅記錄了鏡清齋不同時期的營建情況,同時由于文化語境、繪圖目的、測量工具、繪圖技法等差異,每張圖紙都是繪圖者對于同一物質(zhì)空間的現(xiàn)場經(jīng)驗的再書寫,包含繪圖者對于大尺度空間規(guī)劃、地景關(guān)系、設(shè)計方法以及空間的認知。

        以圖繪為主的園林研究成果較為豐富,根據(jù)研究視角與方法大致可分為3類:1)通過繪畫(通常為園林冊頁實景畫)與園記的考證進行園林復(fù)原與再現(xiàn);2)利用傳統(tǒng)建筑圖解析古典園林的測量、營建與工程方法,以“樣式雷”研究為典型代表;3)通過對個案的系列圖像(包括冊頁、手卷、方志圖等)的解讀,解析園林作為文化視覺景觀的形象建構(gòu)。對于鏡清齋的研究則更偏重營建歷程與園林空間分析,劉致平[2]、胡紹學(xué)等[3]、彭一剛[4]分別就布局特點、景觀要素、視線與空間關(guān)系等進行了詳細解析。天津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自1985年起多次對鏡清齋進行了測繪調(diào)查,精確記錄了園內(nèi)建筑組群位置尺寸等重要信息。2021年《建筑學(xué)報》出版“鏡清齋深描:中國園林的山水和營造”專題,收錄的7篇文章分別從營建史略、空間場景、疊山理水等方面進一步勾畫了鏡清齋的全貌[5-11]。

        既往研究基本梳理出鏡清齋在不同時期的建制格局,同時結(jié)合乾隆的詩文與“樣式雷”圖紙,對于空間意境的討論亦有一定的進展。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從圖繪的角度重新審視,將圖繪作為知識的對象,解讀不同時期繪圖技法、標注等制圖痕跡,揭示繪圖者為何會有此觀察,以及為何會以特定的方式將其繪制成圖。結(jié)合現(xiàn)場調(diào)查,對5幅繪制于不同時期與技術(shù)語境的鏡清齋圖紙進行細讀,解析隱藏在檔案中的知識并揭示設(shè)計的條件、方法和研究路徑(圖1)[5-12]。

        1 鏡清齋圖檔與相關(guān)營建信息匯總[5-12]②Summary of Jingqingzhai drawing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Jingqingzhai[5-12]②

        2 建成之前:皇城圖中的城市景觀

        繪制于康熙八年(1669年)的《皇城宮殿衙署圖》(以下簡稱《皇城圖》)[13]與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京城全圖》[14]不僅記載了鏡清齋建成之前的場地情況,同時由于2幅圖所繪制的范圍較廣,通過解讀圖紙可以更準確地理解鏡清齋所處場地乃至太液池北岸在城市空間中的定位。

        《皇城圖》是現(xiàn)知最早的記錄北京皇城建筑布局的輿圖,全圖長2.38 m,寬1.78 m;圖繪范圍南起大清門,東至東安門,自此西北,包地安、西安二門于內(nèi)[15]。通過與衛(wèi)星照片對比可知,《皇城圖》并非嚴格依照比例繪制,建筑組群的尺度以及建筑物之間的距離皆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其中,位于畫面中部的宮城與中海區(qū)域比例較準,上下兩部分則在南北方向被壓縮,瓊島至北岸這一區(qū)域變形尤為嚴重(圖2-1)。原本位于城市中軸線的宮城區(qū)域并非位于圖面正中,而是略偏右,為太液池留出圖面。圖中房屋均未設(shè)色,而河池樹木則施深綠。南北走向的太液池與宮城(人工)的(山水)格局成為構(gòu)圖中軸(圖2-2)。

        2 《皇城宮殿衙署圖》中的空間變形與構(gòu)圖Spatial distor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ap of Government Office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具體到太液池區(qū)域,《皇城圖》中的瓊島被繪制為一個遠大于實際尺寸的圓形島嶼(實際為南北長東西短的橢圓形),置于湖中央(瓊島實際明顯與東岸距離更近),并且將白塔畫得極為高大。由于東西兩岸的建筑大都較為低矮,隱藏在土山之中,白塔成為太液池區(qū)域乃至皇城境內(nèi)的制高點。因此對于北岸的建筑組群而言,與瓊島的對望關(guān)系成為空間規(guī)劃的重要考量。北岸岸線與現(xiàn)狀大體接近,圖中特意強調(diào)了岸邊樹木,除五龍亭延伸至水面外,其余建筑皆退后,隱于池岸林木之中。圖中繪制出北閘口與其西側(cè)場地的高差,以6級臺階相連。鏡清齋場地內(nèi)部未見房屋,有一巨大的平臺西鄰大西天經(jīng)廠東側(cè),東接閘口處的臺階,場地中央有一石屏③。

        《京城全圖》的成圖時間晚于《皇城圖》81年,原圖為折裝冊頁式本,上下分為17排,每排3冊,共計51冊[14],繪制范圍涵蓋乾隆朝京城全境。以墨線勾繪基于平面布局的建筑立面,水體施淡墨色。與《皇城圖》相比,《京城全圖》的可貴之處在于嚴格按照比例進行繪制,全圖比例為1∶650[14]。太液池北岸區(qū)域被分為兩部分,分別出現(xiàn)在第4、5排。圖像拼合之后再進行地理配準④,與現(xiàn)狀衛(wèi)星圖片比較可以看出北岸岸線并未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變動與改造。

        與《皇城圖》相比,《京城全圖》中瓊島的位置雖然更接近現(xiàn)狀,但仍舊將橢圓形的瓊島繪制為邊界較為柔和的圓形輪廓(圖3)。鑒于《京城全圖》的精確度較高,且圖中對于瓊島南北方向跨度的定位較為準確,因此或可推測輪廓的偏差應(yīng)不是受到測量工具的局限,而是表達瓊島作為景觀核心的理想圖式。同樣的畫法亦見于同時期張若澄所繪制的《燕山八景圖·瓊島春陰》,雖然是園林冊頁畫,但畫中圓形的瓊島與超尺度的白塔仍舊是被重點刻畫的對象(圖4)。《京城全圖》中的瓊島格局與《皇城圖》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動,包括沿著南北軸線增建永安寺南坡組群,并在西坡新建悅心殿、慶霄樓組群以及一些點景亭,太液池北岸的格局則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變動。北側(cè)大墻位置未改,但在南側(cè)新加一斜墻,由大西天一直延伸至北閘口,兩墻之間有房屋分布,恰好是《皇城圖》中所繪平臺的位置,平臺、臺階與石屏均未出現(xiàn)(圖5)。《京城全圖》中不再繪制樹木,而是以單線勾勒出土山的輪廓,不做退暈渲染,繪制出疊石的位置與形狀。

        3 《京城全圖》太液池局部(線稿)Taiyechi in the Complete Map of Beijing (outline)

        4 《皇城宮殿衙署圖》《京城全圖》《燕山八景圖·瓊島春陰》《西苑太液池地盤圖》中的瓊島與白塔Qionghua Island and White Tower in the Map of Government Office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Complete Map of Beijing, Eight Views of Yanshan — Spring Shade in Qionghua Island, and Map of Taiyechi in Xiyuan

        5《皇城宮殿衙署圖》(5-1)與《京城全圖》(5-2)太液池北岸對比Comparison of the North shore of Taiyechi in the Map of Government Offices in the Imperial Palace(5-1) and the Complete Map of Beijing (5-2)

        3 初次營建:地盤圖中的西苑整體設(shè)計

        3.1 北岸的空間規(guī)劃

        繪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西苑太液池地盤圖》(以下簡稱《太液池圖》)記錄了乾隆朝對于北海的營建的階段性成果,完整地呈現(xiàn)出鏡清齋初次設(shè)計的空間布局?!短撼貓D》長1.84 m,寬1.08 m[16],繪圖范圍以太液池為中心,南起團城,北至苑北大墻,包括東西兩岸的建筑組群?!短撼貓D》比例與《京城全圖》幾乎一致,且繪制時間僅相差9年,疊加對比之后可以看出2幅圖中重點建筑的位置重疊度較高,但岸線與景觀則略有出入??梢酝茰y《太液池圖》是在前者的基礎(chǔ)上重新繪制,意圖在一個完整畫面中呈現(xiàn)太液池的全貌⑤。圖中以柱網(wǎng)平面表示建筑,此外墻垣、臺基以及山石輪廓均以墨線勾勒,土山渲赭石色,疊石為灰綠色,水系以綠色渲染退暈,道路以紅色的點狀線標示,重要建筑有黃色題簽[16]。相比于平立面結(jié)合的畫法,地盤圖的優(yōu)勢在于建筑的定位更準確,且建筑與院落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更具可讀性。

        通過與前2幅圖相比可以看出,此時《太液池圖》中瓊島四面的景觀密度又有增加。其中與北岸視覺關(guān)系最密切的北坡新建漪瀾堂與道寧齋組群、小昆邱、延南薰、環(huán)碧樓、嵌巖室、小平臺、一壺天地等。值得關(guān)注的是,瓊島的輪廓已經(jīng)被繪制為較為準確的橢圓形。北岸的建筑格局亦有變化,除了對于已有建筑組群的添建,最明顯的便是大西天兩側(cè)新建的西所與鏡清齋。闡福寺、澄觀堂、西所與大西天經(jīng)廠4組建筑寬度接近,皆為東西窄南北長的矩形構(gòu)圖,面向瓊島比鄰而立。五龍亭可看作是闡福寺組群的前序空間,伸至水面;澄觀堂則與闡福寺山門取齊,以環(huán)繞的土山遮擋;西所與鏡清齋的定位以大西天經(jīng)廠為基準,岸線在此向南退,西所若是與大西天經(jīng)廠在南側(cè)取齊則顯得擁擠,因此只能再向北退,但土山則未隨之挪動,為九龍壁空出足夠的空間。岸線在鏡清齋前再次向南收縮,場地進深變小,不足大西天經(jīng)廠組群的一半,鏡清齋因此成為北岸建筑群中唯一橫向展開的組群(圖6)。

        6 西所、大西天經(jīng)廠與鏡清齋的比例關(guān)系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Xisuo, Daxitianjingchang,and Jingqingzhai

        《太液池圖》明確繪制出西所、大西天經(jīng)廠與鏡清齋3組建筑群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以琉璃閣的方形院落為基本模數(shù),大西天經(jīng)廠整體比例為1∶3。向西移動一個模數(shù)為西所七開間大圓鏡智寶殿所處院落,繼續(xù)向南移動半個模數(shù)為五開間山門所在院落,西所院落整體比例為2∶3。鏡清齋組群整體比例為2∶1。在制圖比例相同的情況下,相比于《京城全圖》呈現(xiàn)出的地景營造與建筑的位置關(guān)系,《太液池圖》更強調(diào)的是北岸建筑組群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這也反映出乾隆對于太液池區(qū)域的整體設(shè)計理念。

        3.2 鏡清齋的2條軸線

        《太液池圖》中的鏡清齋包括11個建筑單體,北岸碼頭正南為三開間宮門,入門為方池,四周環(huán)以抄手游廊,池北為五開間鏡清齋,前接檐廊,后出抱廈三間。過鏡清齋后,沿游廊向東為三開間的抱素書屋,南側(cè)鄰池,沿折廊往東為兩開間韻琴齋,坐西朝東,南側(cè)山墻出抱廈為亭,額曰“碧鮮”。韻琴齋與宮門東側(cè)游廊之間為弧形院墻,并有水道溝通內(nèi)外。鏡清齋西側(cè)為兩開間畫峰室,以游廊綴連;畫峰室南有池,上設(shè)云步疊石平橋,通至別院值房;三開間正房坐西朝東,北廂房為兩開間。鏡清齋以北有三開間沁泉廊,廊西山石之上有枕巒亭。沁泉廊東有石橋,橋北沿石磴繞池往西為三開間罨畫軒,東接游廊,往南為兩開間焙茶塢,出前廊與抱素書屋以曲尺廊相接(圖7)。

        7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鏡清齋復(fù)原圖Restoration map of Jingqingzhai in 1759, the 24th year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in Qing Dynasty

        相比于不遠處的畫舫齋與濠濮間縱深長于面寬的場地,這片進深較淺的不規(guī)則場地并非是營造幽深之景的上佳之選。但是,近處的琉璃閣(90 m)與遠方的白塔(750 m)延伸為一組十字交叉的軸線,為鏡清齋的布局提供了一種空間方向轉(zhuǎn)折的可能性。由白塔定位的南北軸線形成了從外部入園的行動路線⑥,宮門與鏡清齋沿軸線圍合形成方池水院,布局嚴整,平面呈封閉狀態(tài),在構(gòu)圖上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方形。而繞過主廳后,南北方向的空間深度則迅速被消解,封閉空間塑造的豎向視覺遮擋消失,視野隨著橫長的水面豁然開闊。鏡清齋與沁泉廊之間的水面成為2條軸線的交疊區(qū)域,雖然視線仍舊沿著南北軸線定格于沁泉廊以及后面的山水,而路徑則沿著曲尺游廊轉(zhuǎn)向東西,橫向軸線的鋪陳就此展開。

        東西軸線以琉璃閣為西望的視覺焦點,行動的轉(zhuǎn)向?qū)ⅹM窄的水面化為澗流,沿駁岸錯落布置建筑單體,強化東西方向的空間縱深感。除了鏡清齋組群具有明確向心性的合院式布局,其余建筑布局較為松散且以游廊綴連,風(fēng)景與屋宇交錯,布局靈活,環(huán)繞著水面勾連出綿延動態(tài)之勢,與南北軸線上嚴整的秩序感形成反向邏輯。

        4 修繕勘探:“樣式雷”圖中的模數(shù)與開間

        4.1 作為模數(shù)的宮門

        繪制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北海鏡清齋添蓋房屋地盤細底》(以下簡稱“樣式雷”圖)是為同治皇帝整修三海工程所作的勘探測繪,詳細記錄了鏡清齋組群現(xiàn)存的建筑形制、尺寸及殘損情況[5]。從圖中可以看出部分建筑雖有損毀,但整體格局仍與乾隆朝初建時大體一致(圖8)。

        8《北海鏡清齋添蓋房屋地盤細底》布局比例與模數(shù)Layout proportion and modulus in the Detailed Map of Additions to Jingqingzhai in Beihai Park

        圖中標注了各個建筑的詳細尺寸,經(jīng)過與三維激光掃描數(shù)據(jù)對比可知,建筑單體的尺寸與現(xiàn)狀基本吻合。圖中記錄的8座現(xiàn)存建筑單體之中存在2套開間模數(shù),即宮門與鏡清齋組成的核心組群,以及沁泉廊、畫峰室、抱素書屋、韻琴齋與罨畫軒組成的另一組群,其中前者明間開間為13尺(實測尺寸為4 150 mm)、次間為12尺(實測尺寸為3 830 mm),后者的開間在10尺左右(實測尺寸為3 211 mm)⑦。規(guī)則的模數(shù)疊加形成極具節(jié)奏感的建筑序列,例如南北軸線上的三開間(宮門)—五開間(鏡清齋)—小模數(shù)三開間(沁泉廊),以及東西軸線上的五開間(鏡清齋)—小模數(shù)三開間(抱素書屋)—小模數(shù)兩開間(焙茶塢)。2套模數(shù)以不同的組合方式互相滲透與延伸,不僅完成了對于中心組群的強化,并暗示從“宮殿式”到“園林式”的空間轉(zhuǎn)化。

        相比于前3幅圖所關(guān)注的城市尺度,“樣式雷”圖的重點則是小尺度園林的精細測繪。受限于測繪工具,且由于園內(nèi)地形高低起伏測量難度較大,“樣式雷”圖在總圖布局上有一定程度的失真。而這種“不準確”亦可以視為繪圖者在數(shù)據(jù)采集有限的情況下對于空間的“再現(xiàn)”,包含了他們對于空間的解讀,即在總圖關(guān)系復(fù)雜的情況下,選擇進行測量的點位,以及根據(jù)營建慣例與現(xiàn)場經(jīng)驗,選擇特定的建筑度量作為模數(shù)進行定位。

        “樣式雷”圖中繪制的宮門與鏡清齋組群的位置關(guān)系與三維激光掃描結(jié)果一致,宮門與鏡清齋所形成的方形區(qū)塊,邊長約為宮門進深尺寸(即宮門臺基的進深尺寸)的3倍,方池和鏡清齋(不包括北側(cè)抱廈)的進深皆與宮門進深的尺寸基本一致。此外,三開間的尺寸(即宮門臺基面寬尺寸)不僅是建筑體量的基準,同時也是距離的標準量。鏡清齋北側(cè)臺基至抱素書屋西山墻,以及抱素書屋東山墻至焙茶塢西側(cè)廊的距離皆為此數(shù),圖中都清晰呈現(xiàn)了這組關(guān)系。有趣的是,圖中將鏡清齋與沁泉廊之間的距離亦定為與宮門的面寬相等,而實際兩者的距離則更近,為宮門的進深尺寸(圖8)??梢?,鏡清齋在初期設(shè)計時已有了明確的模數(shù)概念,并且已被負責(zé)建造的工匠以及后期進行勘探的制圖者所掌握,因而才會有圖中模數(shù)被誤用的情況出現(xiàn)。

        4.2 兩開間的變化

        兩開間作為最小的空間單元,在整體空間構(gòu)圖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皹邮嚼住眻D中以尺為單位⑦,完整記錄了園中3座兩開間建筑的模數(shù)關(guān)系。畫峰室、焙茶塢與韻琴齋在規(guī)模上大體相似,且平面都呈方形,并通過與廊的組合形成豐富的空間變化。其中,韻琴齋是三者之中的基本型,開間為10尺(實測尺寸為3 211 mm),進深為12尺(實測尺寸為3 800 mm),前后出廊,深4尺(實測尺寸為1 340 mm),形成一個邊長為20尺(實測尺寸為6 480 mm×6 422 mm)的方形。焙茶塢是其中最小的一間,在10尺(實測尺寸為3 265 mm)的開間基礎(chǔ)上,將進深縮減到10尺(實測尺寸為3 170 mm),前后出廊,形成一個尺寸為20尺×18尺(實測尺寸為6 510 mm×5 750 mm)的與正方形接近的矩形。畫峰室則是其中最大的體量,在保持開間基本不變的前提下⑧,將進深擴大至16尺(實測尺寸為5 110 mm),后廊尺寸不變(圖9)。

        9 兩開間的變化Variations of two-bay structure

        就空間劃分手法而言,韻琴齋與焙茶塢是減法,從基本方形中分出前廊,完成局促用地內(nèi)的空間銜接。而畫峰室則是加法,是在自身完整的方形之外再加連廊,則是為了爭取室內(nèi)空間的最大面積。因為對于焙茶塢而言,在不到20尺的距離內(nèi),減小進深可以爭取到北側(cè)更大的水面。此外,從鏡清齋、抱素書屋再到焙茶塢,建筑尺度從5間減少到3間,最后到2間,逐漸向北退,收緊水面,也意味著它必然要以極小的空間尺度建在此處。而畫峰室的功能是將對面的疊石與枕巒亭收入北窗之內(nèi),因此則需要抬高檐口,建筑整體也隨之擴大。

        此外,圖中亦表示出樹木位置。岸邊未植樹,站在宮門前便可同時看到白塔與景山萬春亭。園內(nèi)樹木均有點景的作用,如枕巒亭東北側(cè)有樹立于石山低矮處,東南側(cè)有樹立于水中。宮門西側(cè)、罨畫軒西側(cè)、焙茶塢南側(cè)均有一株,點出空間轉(zhuǎn)折,抱素書屋前則有雙樹,強化書屋與羅鍋橋(抱素書屋北側(cè)石橋)的對位關(guān)系。東跨院池岸樹木較為密集,西岸3株樹木為韻琴齋之對景,南岸2株為罨畫軒南望的底景。

        5 營造學(xué)社測繪:建筑師的眼睛

        1936年,營造學(xué)社成員林徽因與劉致平繪制的《北海靜心齋平面及剖面圖》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組測繪圖,包括平面圖與南北方向的剖面圖,墨線尺規(guī)作圖,柱與墻涂黑,臺基、門窗以及山石水池以單線勾勒,邊界加粗,水體、植被、石鋪地面均以不同肌理繪制,未涉及內(nèi)檐裝修,范圍包括靜心齋(鏡清齋)及宮門前碼頭。

        通過與“樣式雷”圖相比,園內(nèi)格局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的變化。1)西北角沿北側(cè)大墻添建疊翠樓,面闊7間,進深4間,出前廊,卷棚歇山頂。一層西側(cè)接斜向爬山游廊28間,至山腳向東折銜接畫峰室前廊,廊下過水,疊翠樓二層?xùn)|側(cè)設(shè)爬山游廊34間向東連接罨畫軒。2)畫峰室前廊東間前新建一座直橋,向東南方向延伸與沁泉廊西側(cè)駁岸銜接。3)西跨院值房位置與“樣式雷”圖中所繪一致,但僅有三開間正房與兩開間北廂房。值房院墻外西南處新建五開間值房,西側(cè)新建園墻。4)“樣式雷”圖中標識罨畫軒與焙茶塢之間的爬山游廊為兩間爬山廊與兩間平廊交替,而林、劉所繪剖面圖中則為連續(xù)爬山廊。5)抱素書屋東山墻外加南北方向游廊兩間。6)鏡清齋兩側(cè)游廊以及耳房有變動。7)北側(cè)外墻由直線改為折線。8)抱素書屋前僅余西側(cè)樹木,焙茶塢前與枕巒亭東南方向的樹木消失。

        作為接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建筑師,林徽因與劉致平所繪制的平面圖中嚴整的對位關(guān)系亦反映出二人在測量設(shè)備有限的情況下對于場地與空間問題的敏銳認知與準確把握。圖中繪制的整體格局的尺寸準確:以宮門—鏡清齋的正方形為中心作九宮格,可以看出碼頭、韻琴齋、罨畫軒以及西跨院值房等建筑都精準地與控制線重合(圖10-1)。圖中枕巒亭與石橋的位置與實際情況略偏,但二者以沁泉廊—鏡清齋為軸線的對稱關(guān)系以及相同的寬度仍舊被捕捉到。圖中東邊3座建筑的位置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偏差:罨畫軒與焙茶塢略偏東南,韻琴齋偏西。圖中韻琴齋的東西兩側(cè)分別與罨畫軒心間的西檐柱以及東山墻對位,而實際情況則是與東檐柱和焙茶塢西山墻對位。此外,實際場地中罨畫軒并沒完全對位抱素書屋與培茶塢中的空隙而是略偏西。然而在林、劉所繪的圖中,罨畫軒則完美地嵌入其中(圖10-2)。這一點亦可視為建筑師在繪圖中對于“不完美”場地關(guān)系的矯正。

        10 《北海靜心齋平面及剖面圖》與實測圖的疊加對比Comparison between the Plan and Section of Ching-sin Tsai, Pei-hai Park and the surveyed map based on the superimposition thereof

        另一個“圖紙并未完全呈現(xiàn)真實場地而是完美空間關(guān)系”的案例是童寯先生在《江南園林志》中所繪的園林平面圖。童先生在開篇即言明:“所繪平面,并非準確測量,不過約略尺寸。蓋園林排當,不拘泥于法式,而富有生機與彈性,非必衡以繩墨也?!盵17]書中各平面圖無有不嚴整參差之處??梢姡m然二者的動機并非完全一致,但從平面結(jié)果上來看,同時期有著相同學(xué)術(shù)背景的2位建筑師對于平面圖的認知與呈現(xiàn)方式是相當一致的。

        6 結(jié)語

        作為承載歷史信息的鏡清齋圖檔,自1935年以來已有一批學(xué)者結(jié)合其他文字材料進行梳理,完成了不同時空之中鏡清齋的平面復(fù)原[18]⑨,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基礎(chǔ)平臺。筆者則希望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圖繪與彼時空間狀態(tài)的對應(yīng),以及不同圖繪之間的對比,探析不同身份與文化語境之下的繪圖者是如何進行觀察、測量,并在特定的知識系統(tǒng)下將空間認知轉(zhuǎn)化為圖紙。5幅圖既體現(xiàn)了時間序列,同時也包含不同的空間尺度,因此在逐幅的圖像分析過程中關(guān)注點各有側(cè)重?!痘食菍m殿衙署圖》與《京城全圖》描繪的是城市群體空間,《皇城宮殿衙署圖》中仍舊可以看到傳統(tǒng)輿圖的繪制模式,對于重點區(qū)域進行精細化描繪,放大重要景觀節(jié)點,壓縮次要空間;《京城全圖》中則不再有區(qū)域性的變形,不論是宮殿抑或是民居皆有表達,同時強調(diào)太液池沿岸的堆山疊石等山水營造;《西苑太液池地盤圖》的描繪范圍更具體,地盤圖的制圖方法使得建筑組群的尺寸精確可度量,組群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明確可讀;《北海鏡清齋添蓋房屋地盤細底》(“樣式雷”圖)則將對象進一步鎖定為鏡清齋組群,圖紙信息豐富,畫法已接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測繪圖,對其制圖精準與失真的分析則可以反向推測出彼時以單體建筑為模數(shù)進行場地設(shè)計的方法;林、劉所繪制的《北海靜心齋平面及剖面圖》雖然與“樣式雷”圖的范圍基本一致,但圖的讀者、目的與功能已完全改變,接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繪圖者不僅準確捕捉到了總圖布置的關(guān)鍵控制點,同時也通過圖紙表達了自己對于場地的理解與認知。12座建筑單體交織成為疏朗有致的整體結(jié)構(gòu),同時又在錯動對位之中形成“密不透風(fēng)”的構(gòu)成關(guān)系。5幅圖繪之中,宏觀如城市景觀,細致如兩開間,對于每一個要素的表達都包含著對整體的圖像以及相關(guān)細節(jié)的分辨。

        對于鏡清齋的圖繪檔案而言,200余年來不同繪圖者的觀察與思考落在紙上形成建筑師的專屬“密語”,而佇立在北海岸邊的鏡清齋就是密碼本,對其的解碼過程既是一種對歷史信息的回溯,亦是面向未來的設(shè)計思考。

        致謝(Acknowledgments):

        本文的研究與寫作得益于天津大學(xué)長久以來在這一領(lǐng)域的學(xué)術(shù)積累,特別是近年王其亨、張鳳梧老師所指導(dǎo)的劉洋同學(xué)碩士論文,得益于與丁垚老師討論中的一些重要觀點提示。在此誠表謝意。

        注釋(Notes):

        ①“鏡清齋”于1913年改名為“靜心齋”,因文中主要討論的是民國以前的建制,故采用乾隆朝初建時的名稱“鏡清齋”。

        ② 除本研究所關(guān)注的5幅圖紙的繪制時間外,圖中列舉了與鏡清齋視覺關(guān)系密切的瓊島北岸以及太液池北岸部分建筑的營建信息以做參考。

        ③ 清人高士奇所著《金鰲退食筆記》對這塊石屏的描述:“石屏高八九尺,上刻龍水鱗甲,飛動在斜陽蔓草間?!?/p>

        ④ 將《京城全圖》中北海北岸部分拼好之后,與北海地形實測圖共同導(dǎo)入GIS進行地理配準,分別選擇五龍亭、闡福寺、澄觀堂、浴蘭軒、北閘口等重要建筑組群的臺基端點作為校準點進行矯正。

        ⑤ 《京城全圖》的繪制范圍與裝裱方式?jīng)Q定了它對于太液池區(qū)域呈現(xiàn)的局限,因此或許可以推測,9年后,隨著乾隆皇帝西苑建設(shè)工程初具規(guī)模,繪制《太液池圖》是為了用一個完整的畫面去呈現(xiàn)與記錄。

        ⑥ 由白塔中心延伸的南北方向軸線并非完全與鏡清齋正門心間的中心線重合,在實測圖中軸線與方池西側(cè)回廊的西側(cè)重合,而在《太液池圖》中則是位于大西天經(jīng)廠與鏡清齋交界處的假山之上。

        ⑦“樣式雷”圖中標注的尺寸和實測尺寸有出入,因此文中直接引用原圖中以尺為單位的數(shù)值,括號內(nèi)為實測尺寸。

        ⑧“樣式雷”圖中畫峰室開間為一丈二寸,進深一丈六尺,前后廊為四尺。⑨ 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大多以天津大學(xué)20世紀80年代所繪的平面圖為基礎(chǔ)進行研究,筆者則結(jié)合最新激光掃描模型,重繪了最新的現(xiàn)狀平面。

        圖片來源(Sources of Figures):

        圖1由作者繪制,營建信息源自參考文獻[5]~[12];圖2衛(wèi)星圖來自谷歌地球,線圖由作者摹自《皇城宮殿衙署圖》(源自digitalarchive.npm.gov.tw/);圖3由作者繪制,底圖為《京城全圖》;圖4-1源自digitalarchive.npm.gov.tw/;圖4-2由天津大學(xué)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提供;圖4-3源自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www.dpm.org.cn/Home.html),圖4-4源自參考文獻[12];圖5由作者繪制,底圖為《皇城宮殿衙署圖》與《京城全圖》;圖6由作者繪制;圖7由作者依據(jù)三維激光掃描點云并結(jié)合《太液池圖》繪制;圖8由作者繪制,底圖源自參考文獻[5];圖9現(xiàn)狀平面為作者依據(jù)三維激光掃描點云繪制,下方3個線圖源自參考文獻[18];圖10由作者繪制,其中《北海靜心齋平面及剖面圖》源自2019年12月“中國營造學(xué)社90周年紀念展覽:營造學(xué)社之道”。

        猜你喜歡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關(guān)于建筑的非專業(yè)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廢棄建筑
        高一帆
        藝術(shù)家(2017年3期)2018-01-26 08:54:49
        《老建筑》
        聽,建筑在訴說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超高層建筑可以休矣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偷拍av| 人妻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精品videosse精子| 欧美粗大无套gay| 福利网在线|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av| 日韩亚洲欧美久久久www综合|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国产资源在线视频| 99热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日韩啪啪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免费a级毛片又大又粗又黑|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欧美韩国精品另类综合| 国产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99蜜桃| 被黑人猛烈30分钟视频| 天天综合久久| 成人av在线免费播放|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免费毛片精品| 日本高清不在线一区二区色|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妖|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精品久久日产国产一区| 蜜桃成熟时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 国产91精品丝袜美腿在线| 加勒比东京热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亚洲av专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