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九龍河記憶

        2022-08-30 10:40:14散文王興昌
        滇池 2022年9期
        關(guān)鍵詞:羅平九龍

        散文 王興昌

        云南農(nóng)村有一句老話——近怕鬼,遠怕水。并且經(jīng)常是長輩們用來提醒遠行的子嗣兒孫們的經(jīng)典語錄,安全第一,不要輕易“玩水”。

        長大后逐漸明白,這樣的老話還真有一定道理。如果是“近水”,水性就會很清楚,哪緩哪激哪深哪淺,甚至水下有什么危險都能知道個大概。而至于“遠水”,你就無從知道深淺,不知道“水性”,危險自然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xiàn),家鄉(xiāng)以外的河湖江海,最好遠離,千萬不要因為那一波清澈的誘惑將自己置于無可挽回的危險境地。

        作為河邊長大的農(nóng)村娃,河水是玩伴,是兒時最美好的記憶,就像九龍瀑布,那是神往的所在。其實,“九龍瀑布”之名是后來旅游開發(fā)的結(jié)果,緣于九龍河,而九龍河又源于九龍橋的建成,這需要很好的歷史索源。“大跌水”才是瀑布最原汁原味的稱謂,就像是乳名,說來奇怪,即便現(xiàn)在“九龍瀑布”已成全國最美十大瀑布之一,在羅平人的心里,“大跌水”才更為正宗,才是心中那道永恒的風景。羅平人甚至云南人都喜歡將瀑布稱之為跌水,“跌”由高向下的摔落,好像更有一種氣勢,前綴一個“大”字,這跌水也就更加宏闊,可以打開人們無窮盡的想象和詩意,可以是虎嘯龍吟般的勾勒與憧憬。水往低流,云貴高原莽蒼的畫面中,一瀉千里的跌水也就凸顯出了高原個性,是桀驁不馴的狂放,是高處不勝寒的睥睨,是一往無前的勇氣,是滋養(yǎng)蒼生、包容天下的一種深深情懷。

        羅平之“大跌水”不同于別處,還有“疊水”的另一解讀?!隘B”既有一層加一層之意,又有重復之趣,比如疊翠、疊嶂、重疊等等,顧名思義,“疊水”那是一層層水簾的疊加,羅平的大疊水,自然不是單一瀑布的乳名,是一個群體,是群瀑,所以才有了“一目十瀑,南國一絕”的由衷贊美!

        從牛街河沖刷而成的把洪槽子到九龍河潤澤的以紅槽子,中間橫亙著一座數(shù)十公里長的高高山脊,那是白臘山山脈的延續(xù),也就是這樣一條看似龍脊的山梁將九龍河與牛街河分開,界限分明,東西各占。要從大龍洞、小龍洞兩個村子后面開始翻越,經(jīng)過斗普村到以紅村一直往下,二十多里路程,對于農(nóng)村娃來說,不算什么,每個幼小的腳步天生就是丈量天下的標尺,只要能走出教室,放飛歡聲笑語,一切都很值得。那時的學校不像現(xiàn)在前怕狼后怕虎,是完全的放養(yǎng)型而非現(xiàn)如今的圈養(yǎng),因一個安全就把所有的課外活動取消,家長也不矯情,放養(yǎng)出的一個個生命就在家鄉(xiāng)的山水間嬉戲著成長。清晨帶露出發(fā),傍晚披霞歸家,所有的歡快變成孩童甜香的夢囈,微笑著回味。

        直到初中,大跌水依然是一年一度春游的首選。只是此時的孩童已長成有些叛逆的少年,加之有幾位同學是斗普、以紅兩村的,順理成章的周末“串門”,大跌水再一次裝下懵懂少年難得的遐想。

        劉國良是以紅村人,布依族,個頭不高,成績也不算好,但仗義,自電影《少林寺》播映后,他就一直向往一身絕世武功,走遍天下,行俠義之事,拯救蒼生于水火,與他關(guān)系交好的除我之外,還有大龍洞的年紅葵、馬司毛,這兩位也是布依族,聽說他們還或多或少沾親帶故,每到課間休息或午飯晚飯過后的間隙,甚至下了晚自習之后的夜幕之下,我們都會跑到教室后面偌大的運動場的草皮上玩鯉魚打挺,這都是電影里面學來的,總覺著學會了鯉魚打挺就能夠擁有一身絕世武功,可以打抱不平,可以行走江湖。當然,這是我們好同學之間的秘密,不為外人知曉。

        很長時間,只要到周末,我們就開始蠢蠢欲動,不為別的,就是相約一塊趕到以紅,趕到大跌水。因為剛剛包產(chǎn)到戶,各家各戶都鉚足了勁往想要的生活奔,活路多且重,大疊水之行既能逃脫掉回家干農(nóng)活的苦楚,又能享受跌水下面一灘一灘冰徹骨髓的清涼,刺激得無以倫比,更重要的是,劉國良家養(yǎng)的那幾百上千只鴨子,隨便丟失幾只也很正常,大人既懶得細數(shù)也不會見怪。其實后來我發(fā)覺,劉國良的父母一定是知道缺失的鴨子早成了我們幾位同學腹中美味,只是作為一個星期才能見兒子一次面的老人,不要說幾只鴨子,就是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他們也舍得,更何況還是兒子的幾位好同學,他們滿滿的愛裝進糊涂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每次大跌水之行就是一次冒險之旅,完全的“初生牛犢不怕虎”。

        從山頂下到大跌水下面沒有路,只有些因來游玩的人們踏出的痕跡,要用手抓牢山上的灌木草叢慢慢往下,有的地方甚至要蹲下一步一步挪才行,這些,對于從小就爬山涉水的我們自然不是問題。但有一點要特別小心,就是不能踩動活動的石頭,由于是陡峭的山坡,人是一前一后的,如果將活動的石塊松動滾下,極可能會造成下面的人受傷,并且山坡上,一塊石頭的滾動在重力和撞擊力的牽引下馬上就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即有可能將許許多多本來就已經(jīng)松動的石塊一起裹挾而下,后果不堪設想。也只有在這時候,我們幾個才會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幸好,一切都有驚無險。

        但凡一到跌水的腳底,飄飛而過的水汽就能讓所有酷暑炎熱馬上蕩然無存,涼爽至極。將“偷”來的鴨子用繩子系好綁在水邊的蘆葦上,幾個人就忙不迭地快速脫下衣褲,來個“爆炸式”一頭扎進深不見底的深潭。由于鈣化的原因,跌水的每一層下面就會產(chǎn)生一個面積很大的深潭,像一面面鏡子,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看著平淡無奇但卻危機四伏,特別是深水處暗藏的各種石頭,還有就是隱藏的暗流漩渦,一不小心或是沒有經(jīng)驗,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jié)果。劉國良比我們幾個都年長,又是在這里土生土長,各個地方的情況早就向我們說明,但我們還是有意無意間將他視作幾人的頭,一切行動聽其指揮。

        “預備——跳——”劉國良一聲令下,我們總是赤裸著身體,一絲不掛從鈣化的埂上往下面的灘水中一躍而下,濺起沖天浪花,還有一陣被浪花打濕的歡快的驚叫和笑聲。

        才開始,每個人都還羞澀,穿著汗褲下水,但是汗褲不像現(xiàn)在的游泳褲緊實,并且那時的汗褲都是大人手工縫制的,縮筋大多是單根,很松,一躍下水,汗褲就會被吹得阻力拔下,不方便還危險。幾次嘗試之后,劉國良帶頭將汗褲脫下丟在深潭岸邊,奮力一躍,實現(xiàn)了裸泳的開篇。

        劉國良膽子大,水性好,在我們身邊最拿手的不是潛泳時間長短和距離遠近,也不是創(chuàng)造的裸泳方式,讓他最引以為傲的是可以在最高最大的那一層跌水,也就是今天被命名為神龍瀑腳下的神龍灘暢游,他可以從岸邊游到跌水的正下方,讓鋪天蓋地的從天而降的水龍水簾砸在頭頂,驚為天人我們幾個都不敢,這個時候只能遠遠的漂浮在水里看著他的壯舉,每個人的眼里都是激動和敬佩,這是勇敢者的游戲,更是實力的最好證明。

        游泳非常損耗體力,加之水冰涼透骨,一個小時后每個人就顯得疲倦,嘴唇顯出青紫來。饑腸轆轆的幾個人就會上岸,穿上汗褲經(jīng)過一陣休整各自行動起來,有找石頭砌灶的,有找柴草的,有宰殺鴨子的,都忙活了起來。其實,所謂的灶,就是找三塊差不多大的石頭,支砌成三角形即可。用根帶有樹杈的稍微粗壯的棍子分別釘插在灶的兩端,待柴草燃起的火焰散盡,留下純粹的火焰,就將早已洗盡抹勻食鹽的鴨子用一根兩頭削尖的木棍從尾部直穿至胸,搭在有杈的木樁上,慢慢燒烤,不到半個鐘點,鴨子的表面已是金黃油亮,一股濃郁的肉香蔓延在整個大跌水的空間。再是二三十分鐘,一只外焦里嫩,油脂欲滴的原生態(tài)烤鴨宣告成功,用手握著棍的兩頭,將整只鴨子置于旁邊石頭上準備好的野芭蕉葉上,一頓雖然單一但卻質(zhì)量上乘的野炊拉開序幕,每個人都風卷殘云,滿嘴油浸。

        只可惜,初中畢業(yè),要好的同學還是各奔東西。聽說劉國良真的去了一趟少林寺,功夫沒有學成,倒是路上一次路見不平的壯舉差點讓他丟了性命,只得回家娶妻生子。豪俠的個性并沒有給他帶來生活的改變,家庭的重擔磨平了昔日的棱角,打碎了曾經(jīng)的俠客夢想,在一次捕蛇的過程中,不慎被蛇咬傷,不治而亡。

        大跌水留下了我們少年裸泳的歡樂時光。

        相較于少年的歡愉,大跌水最熱鬧的莫過于每年農(nóng)歷的二月二。這是一個用歌聲表達情愫的日子,是布依族人除三月三潑水節(jié)以及祭老人房民俗活動之外影響最大的節(jié)日。

        羅平是云南省布依族聚居最多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全省唯一的布依族鄉(xiāng)長底鄉(xiāng),還有魯布革布衣族苗族鄉(xiāng)以及九龍街道把洪槽子、以紅槽子、臘莊槽子一帶,作為一個崇尚自然的民族,背山面水一直是布依族居家首選,因此羅平的九龍河、牛街河、初納河、塊澤河、多依河、八大河等河流兩岸,更多鑲嵌的是布依族群眾的村落,青山綠水掩映下的布依族村寨,男耕女織、竹葉聲聲、花飯飄香,更有那農(nóng)歷二月二山歌節(jié)和三月三潑水節(jié)的渲染,一個民族委婉、剔透、清澈的特性也就凸顯無遺。只是因地域的不同,風俗還是各有側(cè)重,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xiāng)、鐘山鄉(xiāng)區(qū)域的布依族群眾更加重視三月三潑水節(jié),其他地方則以二月二山歌節(jié)為主,特別是以大跌水、馬把山為中心,方圓數(shù)十公里的各民族群眾,在山歌節(jié)當天都會不約而同聚集于此,形成了多民族共同歡慶一個民族節(jié)日的奇特場景。

        馬把山就側(cè)居于大跌水對岸,是除白臘山之外又一名山,羅平古十景的“峭壁仙鋤”就出自馬把山,演繹著“疑是仙人來采藥,留名壁上未曾題”的美麗傳說,這與大跌水“三峽懸流”的古十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山一水,在凝望中表達情愫。

        山歌節(jié)當天,大跌水兩岸,馬把山周圍可以說人山人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這樣的空前盛況年年如此,改革開放帶來的喜悅和朝氣全部淋漓展現(xiàn)在每個音符里,沒有組織,全是自發(fā),用今天的話說算是一種“文化自覺”。年輕人愛趕時髦,三五成群,提著一臺錄音機,并且還會用一條嶄新的毛巾將錄音機蓋上,生怕沾上灰塵,聲音開得震天響,為的是引起女孩的注意,得到青睞。那個時候,人們無論對于物質(zhì)還是精神,都有一種如饑似渴的索取欲望,封閉得太久、壓抑得太深,宛如火山爆發(fā),一切能量的突然噴涌,這種力量是嘆為觀止的,也是破壞性的,它的美帶著血性。從包產(chǎn)到戶開始,農(nóng)村面貌一天一個樣,更多的人像海綿一樣吮吸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營養(yǎng),沐浴著一縷久違的春風,徜徉在希望的田野上,唱著《我家住在黃土高坡》聲嘶力竭的歌謠,向命運發(fā)出吶喊。

        對歌大多以各個地方自然組隊,更多是自然形態(tài),在路邊,在樹蔭下,在大跌水岸沿,三三兩兩,或坐或站,有看得上對眼的,張口就來,天上云、空中風,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能成為歌詞的內(nèi)容,隨手拈來,自成曲調(diào)。其實山歌的調(diào)是固定的,前幾句大都是用比興的手法,吼幾句才會直抒胸臆,表達愛慕,這可能得益于中國文化的傳承,潛移默化中,這種出現(xiàn)于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里的修辭,民間的山歌歷史以來就延續(xù)了這一文化基因,生生不息。對歌一般是男方先唱作試探,如果女方回唱,那就有戲,當然也有在回唱中含蓄拒絕的情況。一時間,整個山間田野,河道兩旁,跌水腳下,此起彼伏,歌聲悠揚。

        只可惜,隨著人們信息獲取和文化的多元,這種盛況已越顯勢微,雖然在旅游的帶動下,每年有組織的對歌活動照例開展,但早已缺少那種原生態(tài)的韻味,不知道二月二的歌聲是否已沉寂在大跌水每一灘深深的清涼里。

        從大跌水到九龍瀑布,從九龍橋到九龍河,歲月的更迭總讓人有一種“物是名非”的感覺。

        在羅平,如果說,白臘山亙古了一個傳奇,那么,九龍河卻孕育了屬于云貴之巔、珠江之源大美羅平的世代文明。就如同母親河黃河、長江孕育了中華文明,就如同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下的古巴比倫文明。在可見的歷史記載中,九龍河幾乎沒有給羅平帶來過任何災難,她只在默默的流淌中,以自身的博大、柔軟、開闊,滋潤滋養(yǎng)著這方土地,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千萬年來守望著每一個子嗣兒孫。

        被稱為羅平的母親河,九龍河名副其實。

        九龍河,因九龍橋的建設而得名。據(jù)《羅平州志》記載:“九龍挽渡,州北喜舊溪,九洲列布江心,勢若游龍。水會處為渡,蘆汀可觀。今因洲為橋,名曰九龍橋?!薄爸荨奔丛_雄州舊址,屬于現(xiàn)在觀塘村委會,也稱土官城,現(xiàn)舊州村村名便源于這段歷史?!跋才f溪”說的就是今天的九龍河,當然,除喜舊溪外,九龍河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三峽江,所以大跌水景觀才會被古人稱之為“三峽懸流”。九龍河屬于珠江源頭的支流水系,發(fā)源于富源縣的墨紅,輾轉(zhuǎn)曲靖的麒麟、陸良進入羅平的阿崗,再經(jīng)西北方向的師宗進入羅平壩區(qū),自西向東橫貫羅平全境,之后在貴州興義岔江與塊澤河匯合注入黃泥河。九龍河在羅平境內(nèi)全長62公里,流域面積近500平方公里。當時的喜舊溪河面寬闊,綠樹成蔭,蘆葦彌漫,搖曳多姿。九龍橋處是明清時的重要渡口,稱之為喜舊溪大渡、牂牁古渡,是北上曲靖、陸良、沾益等地的必經(jīng)之路、交通要道,因喜舊溪的阻隔,這里常年舟楫往來穿梭,盛極一時。1709年,知州王永禩春游至此,臨河遠眺,被繁忙的渡口情景吸引,看到艱難撐行的船只,王永禩有了建橋之意;1713年,王永禩接到地方人士建喜舊溪橋的奏請,與自己所想不謀而合,于是廣泛募捐,號召“同城諸公,并紳士軍民,隨力捐助?!碑斈臧嗽?,喜舊溪大橋正式啟動建設,整座橋借河中央的各個“洲子”筑牢基礎(chǔ),完全用石材建設,為石拱橋,于1715年春天竣工。因橋為九梁九空,凌空飛度、氣勢如虹、狀如游龍,“九龍橋”因此而得名。建成九龍橋,文人墨客賦詩填詞給予稱頌,著名者如胡承灝題的《九龍橋告成刺史王公招飲》:“綠野瀠紆接翠微,清溪曲折帶垂衣。桃花水泛春難渡,蘆葉舟橫晚未歸?!绷_平州知州黃德巽題的《九龍挽渡》:“靈淙奔洶疊波濤,喜有神龍率類豪。象并少陽坤軸化,跡成用九健行勞。分流坎窞鱗撐險,條貫離明鬣護皐。古渡牂牁人莫駭,濟川天設勝艤艚。”竇居復題的《九龍挽渡》: “長庚光耀照洪濤,此渡舟人日夜勞。誰料狂瀾終可挽,九龍橋上逝滔滔?!敝軉⑾阮}的《九龍橋》:“陰雨三秋恒漲漫,輕舟一葉動徘徊?!睏畲簵}的《九龍挽渡》: “牂牁古渡浪滔滔,神物蜿蜒列九條。但得風云重會合,題橋一定有英豪。”舉人羅鳳章題的《九龍挽渡》:“天矯勢如龍,九派遙通。導疏疑是禹王功,柳暗橋橫三數(shù)處,跨若長虹。水國蓼花紅,又到秋風。渡頭恍記水晶宮,神物蜿蜒難見尾,澤潤無窮?!?/p>

        九龍挽渡終成羅平古十景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國家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1969年,羅平到黃泥堡公路修建,緊挨九龍橋建了新橋,但屹立了幾百年的九龍橋依然颯爽英姿,一橋飛架,又承載起一個嶄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只是不知,在橋拱的倒影里,是否還能尋找到人喧馬囂的繁忙景象,是否能看到知州王永禩躬行州治,建設大橋的身影,是否能聽到匠人們“哼唷”的勞動號子,還有那些叮當作響的歷史記憶!

        立于逐漸冷清的九龍橋,看著下游一公里不到處再次新建的鋼筋水泥平板大橋,風馳電掣的滾滾車輪似乎早就遺忘了曾經(jīng),遺忘了喜舊溪,遺忘了九龍挽渡。而唯有九龍二中的朗朗書聲,還能從橋拱下飄過,還能看到幾個沉沉的“小書包”在橋面奔跑。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在每個春天來臨,布滿苔蘚的橋身還能孕育一片新綠。

        毋庸置疑,九龍河不僅僅屬于羅平人永恒的記憶,她還包含了這塊紅土地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無論湍急還是平緩,自進入白臘山,不,應該是進入阿崗開始,從上游的篆長河到羅平壩區(qū)后的喜舊溪或者說九龍河,她就一直用一種“低姿態(tài)”潤澤著每個羅平人的心田。因此才有了羊洞遺址那驚為天人的發(fā)現(xiàn),才有了龍王廟水庫引河入庫的壯舉,才有了臘莊電站曾經(jīng)的全國縣級最大,才有了大寨電廠帶來的“魯布革沖擊波”。作為一個以農(nóng)耕文明延續(xù)的民族,母親河如同血液般賦予了每一方土地鮮活的生命,九龍河一直如此,即便到工業(yè)化的今天,她仍用不圖回報的付出,讓羅平的子嗣兒孫享受著福蔭,大寨電廠和臘莊電站就是最好的例證。

        人類從農(nóng)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它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淀,更需要在思想、理論、重大科技等方面有所突破。作為文明古國,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四大發(fā)明,無一不是影響世界推動世界快速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推手。據(jù)史料記載,中國使用指南針導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采取,并經(jīng)阿拉伯人把這一偉大發(fā)明傳到歐洲;造紙術(shù)是唐朝在怛邏斯戰(zhàn)役戰(zhàn)敗后由當時的奧斯曼人(現(xiàn)在的阿拉伯人)傳入西方;火藥則是由成吉思汗三次西征時被記錄在西方的相關(guān)資料里,并且在蒙古帝國統(tǒng)治時被很好的傳播開來。雖然印刷術(shù)不是由中國傳入西方,但也比西方早了很多年?!叭笪拿鳌痹谖鞣绞澜绲膽?,極大地推進了西半球的工業(yè)文明。任何一種形式文明的誕生,伴隨而來的將是科技上的極大進步。1831年10月17日,英國科學天才,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的法拉第首次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并進而得到了產(chǎn)生交流電的方法。同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fā)明了圓盤發(fā)電機,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第一個發(fā)電機。電能的出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實現(xiàn)了人類文明從“摸索”到“光明”未來的夢想,物質(zhì)能量轉(zhuǎn)換產(chǎn)生的裂變效應遠不止人們眼睛所能看到的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發(fā)電技術(shù)或者更直接說城市水能發(fā)電技術(shù)就傳入臺灣,臺灣近代化建設的先驅(qū)劉銘傳巡撫早在1888年后不久,就計劃在臺北市附近的淡水河新店溪開發(fā)建設龜山水電站。中日甲午海戰(zhàn)后滿清政府于1895年割讓臺灣,至1905年終于建成龜山水電站,裝機容量600kW,可以算作中國最早的水電站之一。另一座被稱為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的是石龍壩水電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qū)??阪?zhèn)螳螂川上游。石龍壩水電站一廠于1910年7月開工,1912年5月28日發(fā)電,最初裝機容量為480千瓦。2006年05月25日,石龍壩水電站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彈指一揮間,100年過去了,2012年5月28日,這座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的馬達依然在轟鳴,已累計發(fā)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見證著中國水電百年的歷史?,F(xiàn)在看來,石龍壩水電站準確講只能是除臺灣省之外的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真正拔得頭籌的還是臺灣的龜山水電站,它是中國水電中名副其實的“第一”。

        電力的運用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需要更多的能源資源投入到建設中來。作為有著豐富水能資源的羅平,進入了國家水電開發(fā)的視野。1957年,在羅平與貴州交界的深山峽谷中,憑借黃泥河的巨大流量開發(fā)建設國家大型水電站的規(guī)劃正式啟動,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努力,1982年11月,裝機容量為60萬KW的魯布革電站開工建設。電站的建設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艱難歷程,急需必要能源供給,建設大寨電廠自然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為讓魯布革電站建設有充足的能源供應,特別是電能支持,在科學踏勘的基礎(chǔ)上,將九龍河的水截流到牛街河,借助兩條河谷之間的落差發(fā)電的前期準備工作井然有序進行,電站首部樞紐位于九龍河壩口村附近,廠區(qū)樞紐建在牛街河右岸新田村附近,打通兩河之間高高山脊的隧道成為工程的重點和難點,1972年3月18日,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大寨電廠正式開工建設,作為一個臨時性的輔助電站,人們沒有想到,它的建成使用,一晃就將半個世紀。1977年3月18日,大寨電廠第一臺機組發(fā)電,1983年12月6臺機組全部投產(chǎn)發(fā)電。而作為國家“六五”“七五”重點工程的魯布革電站,也于1988年12月第一臺機組投產(chǎn)發(fā)電,1990年底建成,不僅成為曲靖、昆明,貴州興義等地區(qū)主要電力來源,還是西電東送的主力軍,用云貴高原的深深情懷照亮千家萬戶。

        大寨電廠隆隆的炮聲炸醒了農(nóng)村孩子懵懂的夢想,即便是許多大人,也覺著不可思議,是天降之物。

        我們村子坐落在牛街河西北岸邊,電站的主要工程在牛街河的東南岸,河兩岸的對望視野開闊,加之直線距離不遠,就兩三公里模樣,每天傍晚五點以后,伴隨一排排直沖云霄的灰塵煙霧,排山倒海的沖天巨響緊接而至,震動大地山谷。聽大人說,這是連炮,因為那時還沒有什么很好的大型機械,靠的主要是人力和一些挖鑿的工具,威力最大的莫過于炸藥、雷管、導火索三寶,這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從早上開始,工人們就按照指定地點開鑿,在堅硬的石山上甚至大石塊上,懸崖峭壁上,用鐵錘、炮桿、鏨子等打炮眼,直到傍晚,山上的工人大多回撤,附近的村民也從田地里收工回家,才將一根根導火索的一頭剝皮露出里面的火藥,輕巧謹慎插入雷管至底,力道過輕插不進去,力道過大會產(chǎn)生爆炸危險,做這項工作的都是行家里手,導火索的另一頭也要剝開見到火藥與另外的串聯(lián),炮眼里要塞進炸藥,數(shù)量大概為炮眼的三分之一,要用工具使勁夯結(jié)實,然后放入早就準備好的已經(jīng)接上導火索的雷管,再填上炸藥,再夯結(jié)實,一個泡眼一個炮眼全部安裝完畢,專門負責點火的師傅就會高舉小紅旗,吹響哨音,外圍各路道路口負責安全警戒的師傅要舉起小紅旗,吹響哨音作出回應,一切準備就緒人們就屏住呼吸,等待那轟天一響。點火的師傅需要那種膽大心細,有經(jīng)驗的人,因為是連炮,少則幾十,多則上百,需要幾個人同時操作,他們身手敏捷,像猿猴一樣在幾個炮區(qū)跳躍騰挪,當看到有淡淡的白煙升起,人們知道,第一組連炮已經(jīng)點燃,這個時候是最揪心的時刻,特別是外圍觀看的人,各個睜大眼睛看著情況的發(fā)展,有幾組連炮、幾個炮區(qū)大家都很清楚,生怕出現(xiàn)漏子,心都提到嗓子眼里,因為這樣的點炮一定要穩(wěn)、準、快,不僅要一點就著,還要跑得快,它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一慢,后面還未點上,前面的已到爆點,那就要付出極大的犧牲,甚至是生命的代價,知道看到所有的點火師傅都安全轉(zhuǎn)移到防護處心才會落下,幾秒鐘時間,砂石灰霧一排一排接連不斷沖天而起,爆炸聲響徹山谷,有點向今天的大型焰火晚會,只是沒有焰火那樣絢爛奪目,更多的是地動山搖的震撼。

        時間一久,附近村寨的村民就找到了規(guī)律,只要到傍晚時分,無論在山上田地間做活的,還是走路放學的,特別是向我們一樣四五歲七八歲年紀,又沒有什么事情,整天滾打在水塘土堆的農(nóng)村娃,更是一臉的興奮。只是近觀與遠看略有不同,近觀除了天搖地動的震動,沖天而起的塵土砂石與爆炸聲幾乎同步;遠看就大不一樣,和今天電視信號不好,或者電影電視劇配音與畫面因編輯剪輯原因,導致聲音與口型對不上,畢竟聲速要稍微慢一些,于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遠遠的,我們只能看到遮天蔽日的煙塵,卻沒有什么動靜,要幾十秒后,那聲音才如同雷聲由遠及近滾滾而來。覺得奇怪、好玩,知道長大讀書后,才慢慢懂得速度快慢的道理。

        施工首先是從修路開始。工人越來越多,建蓋的房子也越來越密集,在新田村、新寨村附近的為一工區(qū),在山那邊,隧道進口處為二工區(qū),半山腰為三工區(qū)。都是些天南海北過來的人,說話的腔調(diào)也各自不同,有的我們幾乎聽不懂。開始只是些工人,但沒有多久這樣的情況就發(fā)生了變化,三個工區(qū)的房舍、水管、籃球場等設施的逐步規(guī)范完善,女性多了起來,小孩多了起來,有的工人師傅可以說是拖家?guī)Э冢@是要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有孩子就得有學校,三個工區(qū)建起了學校,當然是小學,有了俱樂部,這些都與我們沾不上邊,我們最關(guān)心的莫過于放露天電影,那才帶勁好玩。

        爆破一直不斷,經(jīng)年累月,隆隆聲響。對面大山上已經(jīng)開始看得出蜿蜒而上的盤山公路雛形,很多卡車也加入了建設行列,變化一天一個樣,突然有一天,半山上仿佛一夜之間就堆積起幾十米高的巨大石堆,好事者還是最終打探出了消息,隧道的開鑿已經(jīng)非常順利,從那些石堆的體量就能想象隧道工程的浩大,從九龍河壩口村山腳貫穿而過的隧道,掏空了山腹。隧道口常年有人把守,不允許任何無關(guān)者進入,緊接著是巨大的有一層樓高的鋼管被陸續(xù)運載過來,一截一截從隧道口移下,焊接,直到新田村附近建好的廠房內(nèi),任何一件事都超乎人們的想象,都是新鮮而不可思議的,但卻實實在在地就出現(xiàn)在面前,要將九龍河的水從山那邊引過來,這聽起來像神話傳說。更不可想象的是,這水過來后,還能產(chǎn)生一種叫“電”的東西,可以照明,可以生火,沒有人能給出答案,只能拭目以待。眨眼間,五年轉(zhuǎn)瞬而逝,1977年3月18日,九龍河水終于沖破阻礙穿山而過,大寨電廠迎來了第一臺機組的成功發(fā)電,從一工區(qū)到二工區(qū)、三工區(qū),漫山遍野的彩旗高高飄揚,鑼鼓震天,鞭炮齊鳴,五年的奮戰(zhàn),年輕的變得成熟滄桑,單身的成了家,拖家?guī)Э诘?,孩子已?jīng)長大,他們是地道的建設者,所有的歡慶都是向他們致敬,都是向未來問好。

        大寨電廠的成功發(fā)電,為九龍河流域建設梯級電站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在享受著電給生產(chǎn)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之時,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擺在人們面前——以紅槽子的旱災和把洪槽子的洪災先后輪流上演。

        這是一個棘手的現(xiàn)實,因電站帶來的種種驚喜還未結(jié)束,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無論是電站下游的九龍河還是下游的牛街河,一切正朝著不愿看到的方向轉(zhuǎn)變。壩口村子以下一向被稱之為羅平主要產(chǎn)米區(qū)之一的以紅槽子,像以德、魯特、斗普、以紅等,在最為關(guān)鍵的栽種季節(jié)沒水了,干涸的河床裸露在陽光下,過去的響水田變成了雷響田,要靠老天憐憫眷顧,才能把秧插上,把玉米種上,就是河岸的許多種樹木花草也逐漸枯萎,魚蝦結(jié)對成群的景觀開始消逝,就連一年四季奔涌而下的大跌水居然出現(xiàn)了斷流,高高的鈣化砂石,被炙烤成灰白色,全靠水分水汽滋養(yǎng)的苔蘚一大片一大片枯焦。還未包產(chǎn)到戶時,各生產(chǎn)隊長代表群眾反映情況,得到的答復是要看長遠,要有大局觀,這是很政治的說教,在剛剛才走過十年東羅的人們來說,這樣的壓力已經(jīng)可以讓所有的腳步退卻,只能認命,只能忍命。而在電站的另一邊,把洪槽子本來就比以紅槽子低矮很多,牛街河的流量歷史以來就不算大,河道狹長蜿蜒,幾乎婉約清麗的一條河,突然間從半山腰管涌出比本身還多還澎湃的流量,無法承受之重讓牛街河新田村以下河段傷痕累累,面目全非,河堤垮塌,農(nóng)田沖毀,河柳連根拔起,成片蘆葦被沙土淤泥掩埋,曾經(jīng)的軌跡改了模樣,每隔幾年都會發(fā)生一次巨大的洪澇災害,補者大橋、龍洞大橋、以苦大橋軍備淹沒,整個海子變成一片汪洋,驚濤駭浪。直到今天,這樣的陣痛依然延續(xù)。

        向大自然的無節(jié)制索取,終究有一天要被大自然無情地奪回,甚至報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脈里,人們也能體會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只有順其自然方能更好讓大自然恩澤天下,與人類和諧共生。

        不知道,作為母親河的九龍河,在大談特談生態(tài)文明的今天,人們能不能“順其自然”,回歸她本來的模樣,讓其繼續(xù)恩澤羅平這方神奇而美麗的土地。

        水是生命之源,這是人類的共同認知。它與陽光、空氣、土地三大元素一起孕育了生命,缺一不可。

        在中華文化的基因里,由于水的固有特性,人們更是將水與品行修養(yǎng)、政治理念等相提并論,同時賦予了水無窮的生命意涵。生活中常常講的“從善如流”說的就是人要像流水一樣,很快就能接受好的事物;“知者樂水”大意是有智慧的人喜歡水,當然另外的一層解讀則認為是指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最為著名的一句莫過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經(jīng)典論斷。這句話原出自于《荀子·王制篇》中這么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唐貞觀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唐太宗與魏征就治國理政的一番探討,他是接受了荀子和魏征觀點的。而此時的“水”已經(jīng)不是本位之水,是指人,是庶民,是天下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作為以“舟”相喻的君王,靠的是水,是人民大眾。這些底層的普普通通的蒼生,既可以讓船行得快捷穩(wěn)當,也能讓船翻覆毀亡,這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民本思想,一直生生不息,延續(xù)至今。

        九龍河的水承載著羅平歷史的重量,從時間的剖面圖上,可以清晰地感知每一個年輪里那些耀眼的光環(huán),就像白臘山灌渠,在一個多世紀的呼喚中,終于在新中國成立的二十年,即1969年10月15日動工興建,一條引水渠,把九龍河與龍王廟水庫,與羅平廣袤的土地以及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相連,滋潤澆灌的不僅僅是一路走來的時光,她更多地是真正走進了羅平人的生活,是羅平除白臘山外有一個精神的象征——溫婉含蓄、包容開放。

        九龍河,一直流淌在羅平人的心坎深處。

        說到九龍河,講起白臘山灌渠,就不得不把視線投入到龍王廟水庫。

        羅平城西兩公里處的白臘山云端高聳,蒼松疊翠,霧蒸霞蔚,山腳的三個龍?zhí)逗腿齻€出水洞成了附近村民生產(chǎn)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更是登山賞景的絕佳去處。自古以來,羅平境內(nèi)雖然河流縱橫連貫,但羅平壩子從古至今龜裂的皮膚證明了它久經(jīng)的干涸,提引九龍河水灌溉羅平壩子成了許多有識之士的一個夢。從1861年咸豐末年到1946年民國35年,就有紳民王紹曾、喻椿齡、楊恒昌、胡若愚、金家寅、胡敬民、左柏等人先后“六議”修渠提引九龍河水,但均未成行。引水工程看似漫長的歷史跨度,其實有著不可忽略的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科技乃至整治的諸方面原因。作為灌渠的配套工程,龍王廟水庫的修建先于灌渠建設,在“躍進風”的強勁鼓動下,羅平掀起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干快建水利工程熱潮,所有水利工程政治掛帥,縣領(lǐng)導親自上馬,任務分解到區(qū),區(qū)分解到鄉(xiāng),鄉(xiāng)分解到村,村落實到戶,領(lǐng)導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全縣各地的群眾則背起行囊,匆匆走上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人山人海的勞動場面煞是壯觀,工程歷時九年到1965年竣工,擔當起了滋養(yǎng)羅平縣城及周邊群眾的重任。水庫建成,豐富充足的水源成了問題,三個龍?zhí)度齻€出水洞遠遠不能滿足蓄水的需要,引水迫在眉睫。1969年10月,白臘山灌渠第一期工程的順利開工,標志著羅平人的一個世紀夢想正式拉開序幕,只是據(jù)史料記載,按照當時的條件,工程的浩大艱難超乎預想,受益區(qū)及七個公社的民工組成的專業(yè)突擊隊就達800多人,常年駐守在工地上,冬季突擊高峰時,人員高達5000多人,惡劣的自然條件,窘迫的物質(zhì)基礎(chǔ),滯后的技術(shù)后援,不得不從加大勞動量,延長勞動時間著手,有時一個人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左右,在吃不飽、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下,很多人不堪重負,水腫病頻頻發(fā)生,不斷的流血犧牲終于讓灌渠第三期工程1974年完成,九龍河的水在付出巨大代價的前提下,順利流入龍王廟水庫,浸潤著久盼的羅平壩子。

        一條河,一道渠,一個水庫,在特定的歷史時刻,在云貴之巔、珠江源頭的白臘山下牽手。只是,在今天看來的所有平常,殊不知是先輩們的望塵莫及,是血與淚蓄積的另一種悲壯記憶!

        歲月總在記憶中蹉跎。

        當走進九龍河,突然才發(fā)覺,這條羅平的母親河在時代的變遷中,承受著難以計數(shù)的重負。早就失去了波平如鏡、樹影婆娑的那份愜意,失去了魚戲浪歡的那縷遐思,失去了“三峽懸流”“九龍挽渡”的那份詩情,有的只是支離破碎的境遇——軌跡改道,資源攫取,生態(tài)破壞的現(xiàn)實。

        突然間,我不再承歡于1987年建設的臘莊電站成為全國最大的縣級電站。我只想有一天,能夠獨自走到母親河的任何一個節(jié)點,滿懷虔誠,匍匐于她的身旁,以羅平子孫的名義向九龍河母親請罪。

        猜你喜歡
        羅平九龍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y coupled photoacoustic cavity
        九龍口:超然江淮間,敢為天下“XIAN”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0
        回到“羅平”
        奧秘(2022年5期)2022-05-31 02:22:41
        探秘羅平生物群
        奧秘(2022年4期)2022-04-26 16:04:43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遇見九龍口 遇見最美的自己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12
        羅平記
        邊疆文學(2020年5期)2020-11-12 02:29:46
        尋找“九龍子”
        “大美羅平”全國古體詩詞大賽獲獎作品
        中華詩詞(2019年2期)2019-08-27 01:59:24
        紋理入畫九龍璧
        寶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14
        网站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吃奶成免费视频网站| 人人爽亚洲aⅴ人人爽av人人片 |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下|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网站| 少妇对白露脸打电话系列| 毛片在线啊啊|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96在线 | 欧美| 亚洲av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p|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日韩毛片久久91|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一级无码啪啪|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色|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久久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好爽爽久久| 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亚洲av天堂一区二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 国产av自拍在线观看|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中国丰满熟妇av| 日韩av无卡无码午夜观看| 久久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欧洲系列| 久久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美涵人妖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XXXXBBBB欧美| 久久亚洲国产高清av一级|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