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曾冬陽,2*
(1.海南醫(yī)學院國際護理學院,海南 ???571199;2.海南省人文醫(yī)學研究基地,海南 ???571199)
2020年9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醫(yī)學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對加快推進醫(yī)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作出系統(tǒng)部署,并提出培養(yǎng)新時代“五術”醫(yī)學人才[1]。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聚焦護理“人文關懷”成為時代發(fā)展和護理學本質屬性的必然要求,人文關懷在醫(yī)療護理界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本科護生的培養(yǎng)是護理人才質量的根本。然而,盡管我國學者對本、??谱o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均有過調查,卻缺乏對護理新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基礎水平分析,而按照“人才培養(yǎng)連續(xù)接續(xù)全面展開”的范式,我們應該重視護生人文關懷基線數(shù)據(jù)的搜集和利用。因此,本研究意在調查護理本科新生的關懷能力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后續(xù)本科、研究生學習甚至職業(yè)教育個性化培養(yǎng)人文關懷品質提供針對性的參考依據(jù)。
采用方便抽樣,選取海南省某高校護理專業(yè)全日制剛入校本科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計166人。其中男21人,女145人。
1.2.1 調查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表在文獻查閱[2-5]后設計,內容包括6個方面:不同個人情況,如性別、民族、是否獨生、年級、政治面貌、健康狀況等;不同家庭情況,如居住地、經(jīng)濟、家人健康狀況、父母教育、職業(yè)、與父母關系等;不同專業(yè)情況,如生源性質、選護理專業(yè)的原因、對護理的喜愛程度、從事護理的意愿等;不同關懷氛圍,如學校關懷以及老師、朋友、家庭、父母關愛等;不同照護經(jīng)歷及關懷學習,如有無住院經(jīng)歷、有無照護病患經(jīng)歷、接受關懷培訓等。
(2)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I)采用Nkongho教授[6]研制,經(jīng)許娟[7]漢化的版本。馬語蓮等[8]的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37個條目,Likert 7級評分制,“完全同意”為7分,“完全反對”為1分,13個反向計分條目為:4、8、11、12、13、14、15、16、23、25、28、29、32。分為理解維度(14條,14-98分)、勇氣維度(13條,13-91分)、耐心維度(10條,10-70分)??傆?7-259分,得分越高提示關懷能力越強。
1.2.2 資料收集方法
將一般情況調查表和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制成電子版,在網(wǎng)絡平臺發(fā)放,并告知調查對象研究目的及填寫要求,以確保知情同意。被調查者獨立完成問卷后提交。共回收有效問卷166份。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錄入并分析。計量、計數(shù)資料統(tǒng)計描述分別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和人數(shù)。單因素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最優(yōu)尺度回歸,分析護理新生關懷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總量表的 CAI 平均分為(195.08±20.32)分。為了便于比較各維度得分情況,計算出各維度的條目均分。表1顯示,本科護理新生在理解、耐心維度條目均分都大于4.5 分,其中耐心維度最高(6.05±0.61)分,勇氣維度最低(4.39±1.12)分。該結果與陳瑜、路夢新等[4,8,9]許多研究中測得的結果一致。與NKongho教授[6]制定的常模比較,均低于國外平均水平(P<0.001);與陳瑜[9]制定的護理專業(yè)大學生國內常模比較,勇氣維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CAI總分及理解、耐心維度得分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護理本科新生關懷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護理本科新生關懷能力評分比較(±s,分)
注:*P<0.05,**P<0.01,***P<0.001
得分范圍 條目平均分 平均分(n=166)國外常模(n=1388)國內常模(n=8547)與國外常模比較(t值)與國內常模比較(t值)總量表 146~247 5.27±0.55 195.0820.32 211.58±23.32 191.04±19.49 8.7279*** 2.6430**理解 48~98 5.54±0.78 77.52±10.91 80.22±7.56 73.22±9.82 4.1182*** 5.5754***勇氣 13~91 4.39±1.12 57.11±14.56 68.25±11.57 59.31±10.43 11.3763*** 2.6678**耐心 40~70 6.05±0.61 60.45±6.07 63.11±4.19 58.51±6.17 7.3148*** 4.0135***
調查發(fā)現(xiàn)本科護理新生民族不同、家人及自己健康狀況不同、對護理專業(yè)喜愛程度不同、父母、老師、朋友的關愛和家庭、學校人文關懷氣氛不同、擔任班干和照顧患者經(jīng)歷不同、接受人文關懷培訓程度不同,其人文關懷能力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將表2中的因素納入最優(yōu)尺度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是否擔任班干、專業(yè)喜愛程度、家人健康狀況、自身健康狀況、父親關愛程度、老師關愛程度、朋友關愛程度、學校人文關懷氣氛八個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老師、朋友的關愛和自身健康狀況為重要因素,重要性占14.3%-19.2%;其次是擔任班干和學校人文關懷氣氛,重要性占11.2%~11.8%;專業(yè)喜愛和父親關愛程度重要性占6.9%~7.8%;而家人健康狀況與本科護理新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呈負相關(Beta=-0.190)。具體見表3。
表2 不同特征護理本科新生關懷能力比較(n=166)
表3 護理本科新生關懷能力影響因素的最優(yōu)尺度回歸分析(n=166)
根據(jù)NKongho教授[6]制定的常模,CAI分值低于203.1分表示關懷能力較低,203.1~220.3表示中等水平,得分>220.3表示人文關懷能力較高。本研究中護理新生CAI總分為(195.08±20.32)分,屬低分段水平,且總分和各維度得分都低于國外水平,意味著整體來看護理新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還有待提高。但是,與陳瑜[9]在8574名護生中研究制定的國內常模比較,其總分處于中等水平段,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隨著人們對人文關懷教育理念的重視,學生關懷意識的培養(yǎng)得到了加強,使得護生關懷能力有所提高,與國外人文關懷水平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勇氣維度得分低于國內平均水平。究其原因,除了護理專業(yè)女生占絕大多數(shù),女性本身可能相對缺乏主動實施關懷的勇氣外,可能還因為本次調查對象是剛入校新生,都很年輕,應對未知情況的經(jīng)驗和能力均較為缺乏的緣故。也有研究[10]指出在校學習更多年可能會導致護士勇氣的減少。可能的解釋是教育程度越高的護士更有可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復雜性,并在臨床實踐中遇到倫理和專業(yè)困境,同時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越高,他們的行為也越謹慎。勇氣更需要有關懷經(jīng)歷、冒險精神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敏感等,本就難以實施。因此,今后應該更注重護生勇氣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建議盡早開展護理人文關懷教育,可增加臨床情景模擬復雜性和開展臨床關懷早接觸,通過關懷行為實踐及關懷情感體驗,積累經(jīng)驗的同時磨練護生主動關懷的勇氣。但要考慮如何平衡護生經(jīng)歷更多的護理現(xiàn)實使勇氣增加,與此同時學習、職業(yè)認知等壓力增加以致耐心缺乏的問題[4,8,11]。
3.2.1 不同關懷氛圍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認為父親關愛程度很高者,其關懷能力得分顯著高于其他父親關愛程度的護理新生,重要性占7.8%(Beta=0.146,P=0.033)。既往研究[3,8]還顯示,父親關愛情況對護生關懷能力無影響,母親關愛程度不同的護生關懷能力有差異。劉英[12]等的研究則顯示父母關心對護生關懷能力無影響。但普遍的觀點認為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是一種人文關系,耳濡目染父母的關懷行為對人文關懷品質的最初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大學生主要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成長中若被過分呵護也可使其在臨床實踐中不知如何實施關懷[13]。因此,家庭和父母關愛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尚需進一步探索。
另外,發(fā)現(xiàn)朋友的關愛影響最為突出,重要性占19.2%。李霞[14]的研究顯示護理碩士的關懷品質與同伴氛圍關系密切。多項研究[3,15]認為朋輩群體關懷是在校護生人文關懷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護理教育都應重視人際關系的引導,提高護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對于培養(yǎng)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關懷意識進而促進人文關懷有積極意義。
很多研究[5,16,17]表明,老師的關懷對護生感知、內化關懷,進而實施關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與其他很多研究結果一致,也顯示新生進入大學之前感受到老師關愛越多,其關懷能力得分越高。重要性僅次于朋友的關愛,遠超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為更好地發(fā)揮老師的榜樣作用,學校應重視人文師資培訓,以彌補教師人文知識不足。
Simmons P R[18]等研究顯示,學校關懷氛圍是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最強預測因子,學校關懷氛圍越濃厚,護生關懷能力越好。本研究對護理新生的調查結果也支持這一論點。這可能是因為關懷氣氛濃厚的學校較為重視創(chuàng)造支持性學習氛圍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較多,學生潛移默化感知人文關懷,從情感、認知和行為上促進了關懷能力的發(fā)展。
3.2.2 不同個人情況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自身健康狀況良好者CAI得分顯著高于健康一般及以下者(P=0.000),重要性占14.3%。陳瑜[9]的研究解釋可能原因為,健康良好時心態(tài)良好,更有勇氣、能力接觸新事物,更向往美好生活并樂于助人。但本研究中家人健康狀況很好的護理新生并沒顯示出更高的關懷能力(Beta=-0.190,P=0.026)。這可能是因為盡管家人健康良好的學生有較多能力和精力關注和幫助他人,但其耐性和韌性并不一定更強,對自己和他人及周圍環(huán)境了解、處理未知情況的能力、主動關懷經(jīng)歷也不一定更多。
擔任過班干的護理新生CAI總分顯著高于未擔任過班干者(P=0.000),重要性占11.2%。這可能是由于擔任班干后,與老師、同學接觸增多使得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得到鍛煉,同時責任感、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等也得到加強,能夠換位思考,善于感知他人需要,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人文關懷能力也得到提高。
3.2.3 不同專業(yè)喜愛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顯示對護理較喜愛的新生在CAI得分上較高,重要性占6.9%(Beta=0.107,P=0.018)。心理學研究認為態(tài)度可決定行為。對護理是否熱愛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態(tài)度越好,在專業(yè)學習和實踐中投入的情感越多,其人文關懷能力也會越高[5]。黃雯等[19,20]研究發(fā)現(xiàn),個人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理的課程設置均與專業(yè)喜愛呈正相關。高校在促進學生專業(yè)喜愛方面可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如可通過政策支持、優(yōu)化課程設置、豐富課程內容形式、鼓勵自主學習、借助課程思政正確引導學生認知等來提升本科生對護理的喜愛程度。
本研究中護理本科新生CAI總分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仍有不足。各維度能力發(fā)展不平衡,在之后的大學階段需要重點關注勇氣的培養(yǎng)。
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關懷氛圍對護理本科新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最為突出,占57.4%以上。而進入大學以前的照護經(jīng)歷和關懷學習情況雖然也在關懷能力得分上顯示出差異,卻并未對新生的關懷能力形成重要影響,這可能與大學之前人文關懷理念及知識的學習不夠系統(tǒng),加之缺乏臨床經(jīng)驗,因而提升關懷能力的作用體現(xiàn)不夠突出有關。因此,建議今后在護理教育中做好護生關懷能力評估,篩查不同階段的重要影響因素,聚焦不足之處,采取相應措施有效提升其關懷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