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華,吳紅梅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瑤族服飾的傳統(tǒng)紋樣絢麗多彩,包含了勤勞的瑤族人民采集的各類生活元素,并對此進行提取、變形、解構與重組,將具象圖形紋樣進行抽象化處理,表達了瑤族人民對生活趣味的理解,并對其服飾加以裝飾。
目前,學術界對瑤族服飾文化已有較多的研究成果,多數針對廣西瑤族、湘南瑤族、連南瑤族、江華瑤族、粵北瑤族、富川瑤族等進行研究。針對廣西南丹白褲瑤服飾紋樣進行專項研究并與現(xiàn)代設計應用相結合的研究僅占少數,其中包括張微妮等的《白褲瑤族文化元素的研習創(chuàng)新與設計應用》、周佳昱等的《白褲瑤族服飾紋樣的符號語言與審美藝術分析》、何寧等的《白褲瑤族服飾文化特征成因的研究》、邱烜等的《民族服飾文化里的美好生活》、張可的《白褲瑤族服飾工藝的活態(tài)傳承研究》、李倩倩等的《新時代視角下廣西瑤族服飾文化外宣翻譯研究》、任雪會的《白褲瑤服飾設計的三大構成形式初探》、覃會優(yōu)的《田野調查實錄系列—貴州瑤族服飾文化》《白褲瑤族服飾元素在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克敏的《瑤族服飾》及盤福東等的《瑤族服飾花紋圖案瑣談》[1]。
“不事賦役,謂之瑤人”,宋后稱之為“瑤”,統(tǒng)稱“瑤族”。南丹白褲瑤是瑤族眾多分支之一,自稱“布諾”,南丹瑤族男性穿齊膝白褲,故稱“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西北的南丹縣。雖然瑤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族群,卻擁有屬于自己種族的獨特語言,經過歷史發(fā)展與傳承,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民族文化。伴隨著時代變遷和環(huán)境不斷變化,南丹白褲瑤依然保留著古老的民族藝術文明,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并發(fā)展為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之一[2-3]。
白褲瑤的女性心靈手巧,了解紡織工藝、印染技巧,服裝材料均為自己種植的棉花,將其織成白色粗布,再將具有民族特色的紋樣圖案逐一刺繡完成,無不體現(xiàn)其民族文化底蘊。染織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婦女在白褲瑤的社會地位。
白褲瑤的男性服飾一般為黑色五菱無扣土布對襟衣,后幅展開為方形口袋,將藍色布料向外擴展做邊幅,攔腰用藍色長條土布制作而成的腰帶繞腰捆扎,下身褲子長至膝蓋處,均用白土布織成,無褲頭,用繩子系于腰間,膝蓋處繡有紅色直條花紋,其形狀近似五指,故又稱“五指褲”。冬天,通常在腿上捆綁一塊黑色土布和幾條橘紅色綁腿,整體既美觀又具有保暖功能。白褲瑤女性服飾也獨具特色,可分為無領無袖無扣衣、花背牌、蠟染百褶花裙、腰帶及綁腿[4]。冬季女裝與男性服裝相仿,區(qū)別在于前襟處是否有花紋,夏裝卻別具特色,其形似貫頭衣,上端兩肩處用黑布相連,中間留出一段距離供套頭使用,腋下兩側不做縫合處理,僅用黑布相連,而前襟與衣背均由黑色土布織成,衣背圖案紋樣以蠟染方形圖案為底框(圖1)。
圖1 南丹白褲瑤背帶心紋樣
白褲瑤常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動植物作為圖案設計的靈感來源,對自然世界的崇拜通過自然界中各種動植物載體及自然媒介加以體現(xiàn)。南丹白褲瑤不僅對自然界有著強烈的崇拜,同時還對祖先具有極其鮮明的崇拜思想。
各瑤族分支的服飾圖案紋樣均有共同性語言特征,針對自然的主觀性摹寫,以動物、植物作為紋樣裝飾的主題并融入自己的主觀理解,各類紋樣源于自然,同時又以抽象的形式展現(xiàn)自然之美。通過對瑤族服飾紋樣的追根溯源,發(fā)現(xiàn)白褲瑤善于運用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從中提取自然元素并加以運用。在圖案的幾何紋樣中,最常見的是“直條紋”“方形紋”“菱紋”“人字紋”“萬字紋”“劍字紋”等。白褲瑤服飾整體強調對稱、均衡與統(tǒng)一,以平衡為美[5]。
白褲瑤服飾中最常見的紋樣非直條紋莫屬,主要運用于裙邊、衣服下擺、前襟、腰帶、綁腿等處。男性服飾中的五指花褲圖案紋樣也隸屬直條紋,而直條紋在服飾上的展現(xiàn)方式一共有兩種,一是蠟染的直條紋,主要用于蠟染的百褶裙,以深淺不一的藍色呈現(xiàn);二是刺繡的直條紋,主要在男裝腰帶、膝蓋處,圖形以二方連續(xù)形式呈現(xiàn)。
方形紋也是白褲瑤服飾圖案中最常見的紋樣之一,在白褲瑤服飾中有大小方形之分。在白褲瑤女子背牌上,拇指印大小的小方形紋最為常見,主要裝飾在上衣背部、背帶裝飾上,形式有人字紋等;背牌圖案的出現(xiàn)最為頻繁且樣式較多,大致有3種類型,分別是“田”“回”“井”字形[6]。
回形紋是方形紋中最常見的圖案,也是白褲瑤女子背牌中的主體紋樣,常被當地人稱作“大印”紋樣。女子將這種寄托著獨特情感的方形紋樣畫繡于自己的背后,以此來裝飾自己并且銘記歷史。紋樣是由畫繡結合制成?;钊舜┑谋撑朴?種,其中有2套是盛裝紋樣,3套是便裝紋樣。盛裝紋樣以刺繡為主,色彩鮮艷奪目,所以與便裝紋樣相比,圖案略少;便裝紋樣反之。
白褲瑤民族服飾圖案如一部文化“活”歷史,雕刻著瑤族民族文化的碑文,將瑤族文化以特殊的符號方式展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瑤王印”的傳說,“瑤王印”是白褲瑤民族特有的民族符號紋樣,整體通過點、線、面元素組合成具有不同造型變化的幾何圖形圖案,給人一種神秘的視覺感受,在表現(xiàn)形式上具有鮮明的秩序性,渲染出穩(wěn)定、理性的視覺藝術效果[7]。
南丹白褲瑤服飾色彩絢麗奪目,制作工藝精巧細致,多以手工制作為主,造型款式獨具特色。白褲瑤服飾以黑色、白色和藍色作為主體色系,黑色與白色代表對天地的崇拜,黑白象征著土地,在此基礎色彩體系上添加強烈的對比色彩,結合紅、黃、橙等小面積的暖色形成冷暖對比,如此強烈的對比又形成了相互呼應點綴的色彩表現(xiàn)。在視覺感官上,達到了既跳躍又統(tǒng)一的效果,同時又凸顯了白褲瑤出色的色彩搭配能力,在點綴色與整體色的搭配上,給人艷而不俗的獨特感受,同時也體現(xiàn)了廣西瑤族人民淳樸自然的審美情調和個性的自由(圖2)。
圖2 南丹白褲瑤女服
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視覺藝術符號充斥著人們的感官,視覺美感被重視起來,而在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將民族服飾紋樣與包裝設計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設計理念與時代潮流。基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設計增添了幾分生命力,同時也是繼承發(fā)揚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包裝設計是平面設計中眾多分支的一種,通過對白褲瑤服飾視覺藝術符號的提取,將圖形紋樣元素在現(xiàn)代包裝上進行再設計運用,不僅能體現(xiàn)產品本身的價值,還能側面體現(xiàn)產品與民族文化之間連續(xù)的文脈性與價值體系[8]。
包裝設計的初衷僅是為了避免商品在運輸傳送過程中受外力影響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伴隨著工業(yè)設計與新興材料的不斷研發(fā),產品包裝不僅需要滿足包裝功能,還要滿足人們在視覺上的審美需求。外包裝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播的藝術載體,鮮活地展示著支撐其企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品牌價值。圖形元素在包裝設計中具有強大的表現(xiàn)力,能夠集中體現(xiàn)整體包裝的藝術設計特征,直觀地傳遞圖形所蘊含的品牌價值與思想核心。產品傳達的不僅是圖形文化信息,更是其包裝所帶來的反饋,而這種反饋將會打破地域的限制,突破語言的屏障,同時傳遞出產品的品牌理念和圖形文化信息[9-10]。
在現(xiàn)代社會高速運轉下,人們不僅要求滿足物質需求,還要在物質產品中尋求精神價值與情感的認同。在現(xiàn)代眾多產品中,具有民族文化傳承價值的包裝設計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南丹白褲瑤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產品包裝設計取材于民族紋樣,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一方面,具有本民族文化的包裝更容易勾起本土人民的自豪感與榮譽感;另一方面,本地域民族文化包裝產品外銷,更容易滿足消費者的新奇心理并且具有文化傳承意義。因此,民族文化在包裝設計上的運用發(fā)展趨勢日益加強。
南丹白褲瑤的傳統(tǒng)圖形紋樣具有該民族的情感屬性與文化價值,隨著歷史變遷而沉淀下來的民族服飾紋樣符號本身就具備個性化特征與豐富的人文情懷。南丹白褲瑤的服飾紋樣與本土包裝設計結合時,服飾紋樣符號作為一種形象化的語言,同時與消費者構建受眾與產品之間的情感價值交流體系,不僅傳遞著產品所承載的文化理念,而且加強了包裝本身的親和力與感染性,能夠讓更多的人接觸民族文化、了解其價值內涵并宣傳民族文化之美。
白褲瑤服飾圖案是白褲瑤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與載體,是“無字的史書”,是民族或族群的表征,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是白褲瑤乃至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白褲瑤服飾圖案在外人看來也許只是一種審美情趣的創(chuàng)作,但在白褲瑤人心中,其卻像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在向后輩默默訴說著近千年的歷史滄桑。如此厚重的服飾圖案紋樣表現(xiàn)了白褲瑤先輩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展現(xiàn)了白褲瑤人民對祖先的追憶與歷史的生動描繪。因此,現(xiàn)代包裝設計可以借鑒白褲瑤服飾圖案以紋繪情的方式,配合不同的場景,通過嚴謹的構圖、多變的色彩,滿足穿著者在一定場合的需要,使當代服飾圖案設計不僅美觀,還具有內在的文化象征意義。從歷史、自然、生活中提取靈感和元素,并且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念進行簡化、概括、夸張、變形等處理,從色彩、造型、手法上對服飾加以修飾,進而將深層次文化滲透到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文明中。采用嶄新的設計觀念重新審視富含民族色彩傳統(tǒng)意蘊的圖案紋樣,將白褲瑤傳統(tǒng)服飾文化融入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使其以嶄新的面貌詮釋民族與設計之間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