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值分析曾鞏宦齊詩歌中的泉意象"/>
吳昌林 張 蕊
( 華東交通大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曾鞏(1019年—1083年),北宋文學(xué)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xué)界歷來關(guān)注曾鞏的散文創(chuàng)作,對曾鞏的詩歌缺乏足夠的研究。曾鞏在宋詩中常被忽視,實則在北宋詩文革新中,曾鞏羽翼歐、王,接力蘇、黃,乃宋詩之重要一環(huán)。[1]熙寧五年(1072)至熙寧六年(1073),曾鞏知齊州。在齊州前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曾鞏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繁榮的階段。濟南以泉水而聞名,宦齊期間,曾鞏創(chuàng)作了大量有關(guān)泉意象的詩歌且多為他詩集中的上乘之作,宋代學(xué)者黃震評價他的詩曰:“多齊州所作,有欣然安之之意。徙為他州,不多作。雖作,不樂之?!?筆者查閱《曾鞏集》,檢索到曾鞏宦齊期間描寫濟南風(fēng)物的詩一共有33首,其中22首含有泉意象。
為了分析曾鞏詩歌的特點,本文引入R值進行論述,R值即詩人使用齊梁式比喻的比重。張一南對R值有過定義:“一位詩人使用齊梁式比喻在其所有比喻中所占百分比定義為R值?!盵10]并以R值的高低來判定詩人的詩風(fēng)類別,R值越低越偏向于漢魏詩風(fēng),R值越高越偏向于齊梁詩風(fēng),R值=33為二者臨界點。其《漢唐詩歌中兩種比喻模式的交替演進》《北宋詩歌比喻模式的演進》均運用R值對漢唐以及北宋的詩人進行分析。本文借用R值來分析曾鞏泉意象詩歌中自然與人工之美融合的特點,并根據(jù)曾鞏R值的獨特之處來總結(jié)其獨有的詩風(fēng)特征。
張一南在其《北宋詩歌比喻模式的演進》一文中定義了兩種常見的比喻類型,第一種為漢魏式比喻:“以自然物為喻體的比喻 ( 如 “麻衣如雪”) ,為漢魏式比喻,以人類(包括其身體局部、品德、詩文創(chuàng)作)為本體的比喻亦均屬漢魏式比喻?!盵10]另一種為齊梁式比喻:“以人工物為喻體、同時本體不為人類的比喻 ( 如 “澄江如練”) ,為齊梁式比喻?!盵10]詩人齊梁式比喻占所有比喻的比重為R值,R值越低,越偏向于漢魏詩風(fēng)。根據(jù)定義可知,漢魏式比喻更傾向于自然之美,齊梁式比喻更傾向于人工之美。曾鞏處于北宋詩文復(fù)古時期,其R值較前代詩人有明顯下降趨勢,有回歸漢魏詩風(fēng)的傾向,詳見以下表、圖:[11]
作者曹植陸機鮑照李白杜甫韓愈歐陽修曾鞏R值%215283349573534
根據(jù)以上的表、圖,我們可以看出,魏晉時期的曹植、陸機、鮑照的R值普遍偏低,可以說明魏晉時期漢魏詩風(fēng)的盛行。而唐代可以看到R值的明顯上升,以王勃、杜甫、韓愈較為突出,可以說明唐代齊梁詩風(fēng)的盛行以及漢魏詩風(fēng)的衰落。而北宋詩歌復(fù)古時期的曾鞏R值再次下降,僅為34,可見曾鞏的詩風(fēng)具有回歸漢魏詩風(fēng)的傾向,其漢魏詩風(fēng)在刻繪“泉之清”“泉之美”“泉之香”時體現(xiàn)得十分顯著:
曾鞏常以自然物為喻體,善用漢魏式比喻描寫泉水之清。在泉意象詩歌中,曾鞏常常把泉水比作玉石。玉石為自然物,曾鞏多次以自然物作喻體,便印證了曾鞏詩歌更偏向于漢魏詩風(fēng)的特征。泉水和玉都具有清透、溫涼的特質(zhì),所以曾鞏便以玉石為喻體:
臨池飛構(gòu)郁岧巉,櫺檻無風(fēng)影自搖。
群玉過林抽翠竹,雙虹垂岸跨平橋。
煩依美藻魚爭餌,清見寒沙水滿橈。
莫問荷花開幾曲,但知行處異香飄。
——《水香亭》
本詩以自然物玉石為喻體,屬漢魏式比喻。像玉一般清澈的泉水潺潺流過竹林,雨后彩虹出現(xiàn),橫跨天際,恰如一座連接兩岸的平橋。曾鞏把泉水再次比作玉,由于泉水水量之大,流淌聲音密集,所以泉水在此被比喻為“群玉”。一個“抽”字,把泉水?dāng)M人化,泉水流過竹林,密集的水量摩擦經(jīng)過竹林會形成窸窣的聲響,就像是有人用玉帶在抽打竹林一般,擬人手法的運用為靜謐的泉水增加了一分靈動與歡快,凸顯出泉水不一樣的動態(tài)之美。又如:
如玉水中沙,誰為北湖路。
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我為發(fā)其枉,修營極幽趣。
發(fā)直而砥平,驊騮可馳鶩。
——《百花堤》
曾鞏再次以玉石為喻體。“如玉水中沙,誰為北湖路?!比陉柟獾恼找麻W閃發(fā)光,恰似美玉。路邊雜草叢生,“我”便產(chǎn)生了要修理路邊的想法,讓路變得平直,讓馬可以馳騁于上。四周種植百花,讓百花圍繞,四周清露圍繞。在間以綠樹,芳香流轉(zhuǎn)。作者把泉水比作玉石,整潭泉水像玉一樣清透涼爽,可以一眼望到沉積在水底的沙石,寫出了泉水的清澈與溫涼,突出了泉水的清澈。
“云水醒心鳴好鳥,玉沙清耳漱寒流?!?《凝香齋》)曾鞏第三次把泉水比作玉石,身處凝香齋上,看天邊白云,聽旁近鳥鳴,還有似玉一般的泉水流淌的聲音,使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趵突泉》)曾鞏把趵突泉比作“玉水”,似玉一般的趵突泉流到歷山,洗盡了此處的塵埃?!坝癞L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金絲泉》)似玉一般的泉水上浮動著氤氳的水汽,泉水上隱隱約約出現(xiàn)著金絲的景觀。曾鞏多次在泉意象詩歌中以玉石這類自然物為喻體,從一個側(cè)面顯示出其詩風(fēng)具有崇尚自然、復(fù)古的特點,以自然物為喻體的比喻手法來追求詩風(fēng)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
在表現(xiàn)泉之美時,曾鞏亦將自然物為喻體,使用漢魏式比喻。曾鞏常常以文犀、石黛這兩種自然物為喻體來刻畫泉水之美。
以文犀為喻體。文犀指有紋路的犀角,屬自然物,文犀與泉水一樣都具有光滑、清透的特質(zhì)。曾鞏以文犀為喻體,表現(xiàn)出泉水的清澈與光潔。
文犀剡剡穿林筍,翠靨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銷暑日,卻將離恨寄煙波。
——《離齊州后五首·其三》
“文犀剡剡穿林筍,翠靨田田出水荷?!比谙娜盏恼找抡凵涑霭唏g、艷麗的色彩,而文犀本身具有獨特的紋路,此處以文犀作比,寫出了泉水的斑駁與多姿。
以石黛為喻體。山與水總是相伴相隨的,泉水總是與青山相依而出,作者常常把泉水與山相結(jié)合,以此表現(xiàn)泉水之美。曾鞏善于把山比作石黛。石黛為自然界中的一種獨特的石頭,顏色呈青色,常常被用來畫眉。石黛的顏色與山峰相近,因此常常以石黛作喻體來表現(xiàn)山峰的青翠。如石黛般的山峰與泉水交相輝映,更顯出泉水的秀麗與清澈
滿軒山色長浮黛,繞舍泉聲不受塵。
四境帶牛無事日,兩衙封印自繇身。
白羊酒熟初看雪,黃杏花開欲探春。
總是濟南為郡樂,更將詩興屬何人。
——《郡齋即事二首》
“滿軒山色長浮黛,繞舍泉聲不受塵。” 房屋周圍山環(huán)水繞,遠(yuǎn)有黛色的青山,近有潺潺的泉水;擔(dān)任齊州知州以后,生活變得閑適自在,冬季看雪,春季尋芳,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快意,濟南的詩情畫意給予人無盡的詩歌靈感。
“濼水飛綃來野岸,鵲山浮黛入晴天?!?《鵲山亭》)泉水圍繞,翠峰疊立,山水之色在夕陽的映照下顯現(xiàn)出如黛石一般的深青色。此處曾鞏把山與水再次結(jié)合,把眼前所見色彩比喻為石黛,突顯了泉水景色的氤氳與秀美。
以人類(包括其身體局部)為本體的比喻亦屬漢魏式比喻。描繪泉水的香氣離不開對嗅覺的運用,而人體的感官屬于人體的一部分,嗅覺、視覺、聽覺亦屬于人體。在刻繪“泉之香”方面,曾鞏善用漢魏式比喻通寫泉水之香,通過感官的交匯運用,或視覺與嗅覺相結(jié)合,或聽覺與嗅覺相結(jié)合,使泉水之香的塑造更為豐滿和全面,正如:
周以百花林,繁香泫清露。
間以綠楊陰,芳風(fēng)轉(zhuǎn)朝莫。
——《百花堤》
“周以百花林,繁香泫清露?!比車话倩ㄅc樹林圍繞,百花散發(fā)的香氣散布在泉水之上,使泉水的氣味聞起來與清新的清露一般清新。此處把人嗅到的氣味比作清露,以人體的一部分為本體,屬于漢魏式比喻,用一種直接真實而又簡單純樸的比喻來表現(xiàn)泉水清新的香味。相似的比喻又如:
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fēng)見花影。
飄香上下兩嬋娟,云在巫山月三天。
——《芙蓉臺》
“飄香上下兩嬋娟,云在巫山月三天?!?《芙蓉臺》)泉水散發(fā)的香氣飄浮于空中,恰似嫦娥仙子身上的香氣,圍繞著淡淡的云層。此處亦把人體為本體,屬漢魏式比喻,曾鞏把所聞之香與所見之月相結(jié)合,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塑造出芳香動人的芙蓉臺泉水。
曾鞏泉意象的人工之美體現(xiàn)在其內(nèi)在情感的表達中。在表達思想感情時,曾鞏常常使用齊梁式比喻。齊梁式比喻帶有雕琢的人工之美,齊梁式比喻的使用為曾鞏泉意象詩歌增添了博雅凝重的典雅之美。
曾鞏多使用齊梁式比喻抒發(fā)其醉心山水的悠然之情。濟南以泉而聞名,被稱為“泉城”。遠(yuǎn)離官場斗爭的曾鞏來到山清水秀的濟南,為這里的美景所傾倒,運用齊梁式比喻創(chuàng)作了許多抒發(fā)閑適、悠然、超曠之情的詩歌,常以明鏡為喻體,如:
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魚戲一篙新浪滿,鳥啼千歩緑陰成。
虹腰隱隱松橋出,鹢首峨峨畫舫行。
最喜晚涼風(fēng)月好,紫荷香里聽泉聲。
——《西湖納涼》
該詩運用了齊梁式比喻,把泉水比作明亮的鏡子。夏季炎熱,曾鞏去大明湖避暑。大明湖湖面寬闊,明亮如鏡。湖中魚兒追逐嬉戲,岸邊鶯啼婉轉(zhuǎn)。雨后彩虹漸漸出現(xiàn),游船畫舫在湖面緩緩前行。夜晚涼風(fēng)習(xí)習(xí),月光如洗,荷香四溢,泉水流淌,在一片安寧中,泉水流動的聲音也變得如此明顯。
曾鞏常常以鏡為喻體來表現(xiàn)泉水之美,進而抒發(fā)自己醉心山水的悠然之情。
平生拙人事,出走臨東藩。
紛此獄訟地,欣乘刀筆閑。
漾舟明湖上,清鏡照衰顏。
春風(fēng)隨我來,掃盡冰雪頑。
——《西湖二月二十日》
“漾舟明湖上,清鏡照衰顏。”曾鞏在水光瀲滟的大明湖上泛舟而游,泉水明亮如鑒,映照出作者衰老的面容。生活的艱辛、科舉的艱難、宦海的浮沉……人生的失意常常伴隨著曾鞏,此時,貶謫的痛苦又給曾鞏增添了一分滄桑,看到水面映照出的蒼老容顏,曾鞏不禁心生感慨,慨嘆自己人生的波折與辛酸。曾鞏被貶齊州,所幸濟南風(fēng)景秀麗,山清水秀,泛舟于明凈似鑒的泉水之上,可以寄情山水,忘懷憂愁。曾鞏把泉水比作明鏡,寫出了泉水的明亮與清澈。明凈秀麗、富有生機的泉景與蒼老衰頹的面容形成鮮明對比,不僅寫出了泉水外觀的清澈明亮,更寫出了此時曾鞏內(nèi)心的無限失意與哀愁。
“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fēng)見花影?!?《芙蓉臺》)秋水冷冽,芙蓉花開,水面平靜像鏡子一樣倒映著芙蓉的影子。此處把水面比作鏡子,寫出了泉水的清澈與平靜?!耙延X路傍行似鑒,最憐少際涌如輪?!?《趵突泉》)行走在路旁,感覺水面如鑒倒映著周圍的景物,表現(xiàn)出趵突泉的明凈。
曾鞏使用齊梁式比喻,多次把泉水比作明鏡這一人工物,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泉水的明亮與潔凈,表現(xiàn)出泉水的秀麗,表達出自己醉心山水,悠然自得的思想感情。
曾鞏亦善用齊梁式比喻抒發(fā)淡泊之情。由于與權(quán)力中心的意見相左,1071年,曾鞏外放齊州任知州。已經(jīng)年逾五十的曾鞏經(jīng)歷了太多的宦海沉浮,此次的外放給曾鞏提供了一個遠(yuǎn)離政治漩渦,安寧度日的機會。其詩歌寫作多用漢魏式比喻,流露出遠(yuǎn)離官場、淡泊曠達的思想情感。
平生拙人事,出走臨東藩。
紛此獄訟地,欣乘刀筆閑。
漾舟明湖上,清鏡照衰顏。
春風(fēng)隨我來,掃盡冰雪頑。
花開滿北渚,水淥到南山。
魚鳥自翔泳,白云時往還。
吾亦樂吾樂,放懷天地間。
顧視彼夸者,錙銖何足言。
——《西湖二月二十日》
此詩運用了齊梁式比喻,將泉水再次比作鏡子,營造出清靜美好的客觀環(huán)境。每當(dāng)“我”泛舟湖上,湖面清澈恰似一面明鏡,可以映照出我衰老的面容。春風(fēng)習(xí)習(xí),融化了冰雪?;ㄩ_滿地,水流遍野。魚兒自由地在水中遨游,鳥兒快樂地在天空中飛翔,在白云中來來回回?!拔摇痹邶R州自有我的快樂,與天地為一,自得其樂。此時的曾鞏遠(yuǎn)離政治斗爭,走向大好河山,生活的平靜、經(jīng)濟的充裕使曾鞏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此時的曾鞏遠(yuǎn)離黨爭之禍,齊州的明山秀水使他詩興勃發(fā),以詩來抒發(fā)遠(yuǎn)離官場的淡泊之情。
笑語從容酒漫巡,笙歌隨賞北池春。
波間鏤檻花迷眼,沙際朱橋柳拂人。
金縷暗移泉流急,銀簧相合鳥聲新。
幸時無事須行樂,物外乾坤一點塵。
——《北池小會》
曾鞏此處使用齊梁式比喻,把泉水比作金縷,金縷為人工物,有精致纖細(xì)之感,以此為喻體,表現(xiàn)出泉水的纖美與精致。閑暇之時,曾鞏與友人把酒言歡,一起觀泉賞景,“幸時無事須行樂,物外乾坤一點塵?!边h(yuǎn)離政治旋渦之后,曾鞏感到生活平靜,飲酒作詩,觀泉賞花,表達了遠(yuǎn)離官場的淡泊之情。
曾鞏齊梁式詩歌中抒發(fā)愛民之請。任職齊州期間,曾鞏為解決濟南夏季水害頻發(fā)的問題而修建了許多水利設(shè)施。這些水利建筑不僅解決了困擾濟南多年的水災(zāi)問題,還為曾鞏帶去了無盡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民同樂之情在此類泉意象詩歌中也得到體現(xiàn),如《芙蓉臺》:
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fēng)見花影。
飄香上下兩嬋娟,云在巫山月三天。
清瀾素礫為庭戶,羽蓋霓裳不知數(shù)。
臺上游人下流水,柱腳亭亭插花里。
闌邊飲酒棹女歌,臺北臺南花正多。
莫笑來時常著屐,綠柳墻連使君宅。
——《芙蓉臺》
此詩有兩處齊梁式比喻。“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fēng)見花影?!笔且早R作喻體,體現(xiàn)出泉水的明亮與水面的平靜?!帮h香上下兩嬋娟,羽蓋霓裳不知數(shù)。”以霓裳為喻體,表現(xiàn)泉水的色彩斑斕。芙蓉臺上花朵綻放,入秋之后,泉水變得冷冽寒冷,水面波瀾不興,平靜的水面似明鏡一般倒映著花的影子。這里的泉水有著秋日泉水的冷冽,還有群花圍繞的美麗。清澈的泉水環(huán)繞庭院,一泓碧潭倒映周圍的美景。芙蓉臺上游人眾多,都在這里觀賞美麗的泉水與花卉,人們在岸邊飲酒,隱隱聽到湖面上傳來一縷縷美妙動聽的歌聲。曾鞏看到人們愉快的游玩,生活愉悅安寧,心中非常安慰,對人民的愛護便體現(xiàn)在詩歌中。這樣一片寬闊平靜的水面,是如此使人心曠神怡!
大亭孤起壓城顛,屋角峨峨插紫煙。
濼水飛綃來野岸,鵲山浮黛入晴天。
少陵騷雅今誰和,東海風(fēng)流世漫傳。
太守自吟還自笑,歸時乘月尚留連。
——《鵲山亭》
“濼水飛綃來野岸,鵲山浮黛入晴天?!彼平嬕话爿p透的泉水飄然而至,一個“飛”字更體現(xiàn)了泉水的輕靈與薄透。此處曾鞏以飛綃為喻體,飛綃為人工物,屬齊梁式比喻,為泉水增加了人工雕琢之美。像他的老師歐陽修一樣,曾鞏作為一方太守,也有獨特的“太守之樂”?!疤刈砸鬟€自笑,歸來乘月尚留連。”觀賞完鵲山亭之后,曾鞏便一人徘徊,看到自己所建的亭臺給民眾帶去了歡樂,作為知州的曾鞏內(nèi)心無比歡喜。曾鞏在月下留連,一邊笑著,一邊吟詩,為人民的安居樂業(yè)感到欣慰?!疤刈砸鬟€自笑”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睔W陽修知滁州期間創(chuàng)作了這篇《醉翁亭記》,文中與民同樂的情懷與曾鞏此時的情感別無二致。與民同樂,為民造福是曾鞏任職地方官最大的愿望。
根據(jù)R值統(tǒng)計,我們得知曾鞏詩歌的R值為34,“經(jīng)檢驗,R=33為漢魏模式和齊梁模式的分界點。”[10]根據(jù)定義可知,曾鞏的R值處于漢魏式比喻與齊梁式比喻的臨界點左右,沒有大幅的偏向性。曾鞏作為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詩人,從比喻模式的角度來看,他的作品中呈現(xiàn)出齊梁式比喻與漢魏式比喻旗鼓相當(dāng)、交相輝映的特點,因此他的詩學(xué)風(fēng)格既有復(fù)古的自然之風(fēng),又有峻壯奇?zhèn)?、博雅凝重之風(fēng)。[12]據(jù)此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作此推斷:曾鞏詩歌為復(fù)古自然與博雅凝重交相輝映的獨特詩風(fēng)。
據(jù)前文表一,我們得知,李白的R值為33,歐陽修的R值為35,二者與曾鞏類似,皆處于臨界點附近,據(jù)文獻可知,二者的詩風(fēng)皆具有自然與人工并重的特征,因此便可印證曾鞏詩風(fēng)亦具有自然與人工并重的特征。
據(jù)前文表、圖,李白的R值為33,正處于齊梁詩風(fēng)與漢魏詩風(fēng)的分界點上。其詩風(fēng)具有自然與人工并重的特點。在自然復(fù)古詩風(fēng)方面,李白很贊許建安后的二謝、鮑照等詩人,贊許他們詩歌中清新秀麗、俊逸飄揚的風(fēng)格,在詩中經(jīng)常提及: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薄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薄督?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他日相思一夢君,應(yīng)得池塘生春草。”《送舍弟》
由此可見李白對漢魏時期清新自然的詩風(fēng)給予了充分肯定。李白詩歌不僅具有自然復(fù)古的風(fēng)格,亦具有華麗旖旎的人工風(fēng)格: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薄侗憋L(fēng)行》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薄抖汕G門送別》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薄锻麖]山瀑布》
在此類詩歌中,李白以“席”“鏡”“香爐”等人工物作比,詩風(fēng)具有齊梁人工雕琢之美感。由此可見,李白詩歌亦具有人工與自然并重的詩美風(fēng)格。
曾鞏的R值亦與同時期的歐陽修極為接近,“歐陽修與李白類似,處于漢魏詩風(fēng)與齊梁詩風(fēng)的分界點上。”[10]歐陽修R值為35,同樣處于臨界點附近。正如張一南在《北宋詩歌比喻模式的演進》中所言:“歐陽修的比喻中已找不到追步某人的痕跡,也突破了元和以來以丑怪為美的成規(guī),兼重漢魏的自然與齊梁的華美,表明詩人已經(jīng)走出沿襲,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了?!盵10]由于二人R值非常相近,由此便可印證,曾鞏詩文也具有漢魏自然美與齊梁人工美并重的特點。宋詩到了歐陽修手中,R急劇地降到了漢魏模式與齊梁模式的交界點,歐陽修不曾挖空心思地創(chuàng)造新奇的比喻,這使得他的比喻有一種平和自然之美,在北宋大詩人中,歐陽修使用漢魏式比喻的比例最高,他筆下的漢魏式比喻往往具有光風(fēng)霽月般的疏朗,如:
“亂石瀉溪流,跳波濺如雪?!?《八節(jié)灘》)
“青天卻掃萬里靜,但見綠野如云敷?!?《百子坑賽龍》)
“夕云若頹山,夜雨如決渠?!?《答梅圣俞大雨見寄》)
與漢魏盛唐詩人一樣,歐陽修極喜在稱頌他人時使用比喻,如:
“篇章綴談笑,雷電擊幽荒?!?《讀蟠桃詩寄子美》)
“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送徐生之澠池》)
“愛君小鬟初買得,如手未觸新開花。”(《重贈劉原父》)
“有如風(fēng)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贈沈遵》)
這也是一種較為自然的審美觀。這些比喻的構(gòu)思雖已不時見于前人詩中,但在歐陽修寫來,仍覺不失美感。在大力提倡漢魏復(fù)古詩風(fēng)的同時,歐陽修詩歌中也有大量的齊梁式比喻。其齊梁式比喻也大多是典型的齊梁比喻,多用優(yōu)美華貴之物,而如:
“仙衣霓紛披,女錦花綷縩?!?《金雞五言十四韻》)
“靚容新麗一何姝,清池翠蓋擁紅蕖?!?《絳守居園池》)
“啼鳥亦屢變,新音巧調(diào)篁?!?《暮春有感》)
由此可見,處于北宋詩歌復(fù)古時期的歐陽修,其詩歌中亦包含人工雕琢之美,其詩風(fēng)兼具自然疏朗與精致雕琢。
由于曾鞏與李白、歐陽修的R值接近,由此便可印證:曾鞏的詩風(fēng)亦具有自然與人工并重的和諧之美。
綜上所述,本文運用R值分析的方法,通過分析泉意象具有自然之美的外部刻繪與具有人工之美的內(nèi)在情感,兼與李白、歐陽修作比較,論述了曾鞏宦齊詩歌中自然與人工之美相融合的特征,以及其獨有的復(fù)古自然與博雅凝重并舉的詩美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