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大連瓦房店市漁之緣釣魚協(xié)會秘書長·王鵬
每年4月底,藍點馬鮫從黃海越冬地沙外漁場、江外漁場,經大沙漁場,過山東高角北上,于6月初抵達黃海北部產卵。7月初,黃鰹子、“炮彈”等魚經日本海抵達黃海北部育肥。黃海北部便成為釣藍點馬鮫、黃鰹子、“炮彈”的絕好海域。為此,我和大連瓦房店市漁之緣釣魚協(xié)會的另外兩名成員,經過半個月的準備,于7月13日踏上征程,欲以鐵板、拖釣的方式釣獲目標魚。
13日上午,三人從杏樹屯港坐快艇出發(fā),一小時后到達獐子島。船長劉哥早已在港內等候,純樸的笑容令我們信心倍增。為了次日的正式出海,劉哥開船帶我們去熟悉環(huán)境、尋找釣點,并制訂了戰(zhàn)術——把握住上午漲潮期,兵分兩路,一路慢搖鐵板,主攻底層的“炮彈”和黃鰹子,另一路快抽鐵板,主攻中下層的鲅魚,船長輔助,見機行事。
返程已近傍晚,迎接我們的是豐盛的農家海鮮晚餐和涼爽的空調房。
一夜無話。14日凌晨四點,我們被微微蟬鳴聲喚醒,不久后便精神抖擻地登上釣艇。劉哥目光堅毅,按計劃駕船直奔第一個釣點,我們在甲板上有條不紊組裝裝備。當天海上刮西南風,浪涌向南,浪高僅0.2米,氣壓1001百帕,氣象條件適合釣魚。到達北緯39°的目標海域時,已有十多艘釣魚船在海面往來穿行,船上的人抽竿動作幅度之大反映出他們對大魚的渴望程度。觀察了一會兒,無人中魚,大家根據劉哥提議,果斷放棄該釣點。
劉哥不慌不忙地觀察著衛(wèi)星導航和海流,把船開至備用釣點,點頭示意我們可以下竿了。三枚鐵板鉤帶著我們的期盼一次次直沖海底,找魚的過程是單調漫長的,又是滿懷希望的,畢竟“希望總在下一竿”。終于,經驗豐富的劉哥率先中魚,遛魚、回魚一氣呵成,30多斤重的黃鰹子順利出水。根據劉哥的中魚經驗,我們全部采用慢搖鐵板的方式主攻底層,并取得成效,40斤級、50斤級的黃鰹子陸續(xù)出水。此時,周圍的船只逐漸多了起來,釣友們向我們投來羨慕的目光,豎起大拇指祝賀我們。
“船艙已經裝滿了,釣最后一趟?!眲⒏缭捯魟偮洌妄R入水,手法一致,大家正期待著,協(xié)會理事姚哥突然大喊:“中魚!”他揚竿刺魚,6000型漁輪嘶鳴著瘋狂出線。這尾魚個頭兒肯定不小,它一鼓作氣游到60米開外,隨即掉頭逆流而上,反向來襲。劉哥迅速備車,姚哥連忙搖輪收線。魚已游到船下,這是極易斷線跑魚的時刻,好在劉哥通過不斷調整船頭方向確保竿線角度恰到好處。15分鐘后,姚哥初顯疲態(tài),換人繼續(xù)收線遛魚,漁輪泄力時不時地出線,大魚扯線的力道絲毫未減。憑經驗判斷,此魚必定70斤以上,之前出水的50斤級大魚不過遛了15分鐘左右。
遛至25分鐘時,大魚要線力量明顯減弱。又過了5分鐘,大魚的巨大身影已透過清澈的海水映入眼簾。終于,它被拉至水面?!熬尬锇。 贝蠹仪椴蛔越馗吆爸?。
怎樣把它弄上船是一個問題,搭鉤已經鉤住魚頭,魚身魚尾還在水里。劉哥靈機一動,用船上的纜繩套住魚尾,大家合力把魚抬上船。此刻,所有疲憊一掃而光,興奮是我們唯一的狀態(tài)。
返程途中,劉哥聯(lián)系島內農家院的劉總,將大魚送入冷庫。
該魚重約82斤,打破了獐子島海域此前76斤的單尾紀錄,值得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