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曦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范穩(wěn)主攻小說創(chuàng)作。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他經(jīng)歷了漫長的跋涉過程,大致可歸為三個重要時段。
首先是“模仿與游戲”階段。這是范穩(wěn)大學畢業(yè),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的初創(chuàng)時期,發(fā)端于20世紀80至90年代。代表作品有《風·樹·太陽》《海邊走走,海邊看看》《恍兮惚兮》《虛擬現(xiàn)實》《男人辛苦》等。這些作品在文壇產生過影響,屬于新寫實小說與意識流小說一類,其內容多指向現(xiàn)實題材,其風格是探索性實踐。
其次是“文化與歷史”階段。這是范穩(wěn)創(chuàng)作的高光時期,起始于21世紀初的近10年間。代表作品有《水乳大地》《悲憫大地》《大地雅歌》《重慶之眼》《吾血吾土》《碧色寨》等,這些作品奠定了范穩(wěn)在中國當代文壇的地位,體現(xiàn)了厚重的文化色彩、悲壯的家國情懷,呈現(xiàn)出史詩性的宏大敘事特征。
再次是“回歸與轉進”階段。這是范穩(wěn)創(chuàng)作的近期特征,緣起于2020年前后。代表作品有《太陽轉身》《橡皮擦》等,其中,《太陽轉身》最能代表范穩(wěn)小說的突進性特征。范穩(wěn)在小說“后記”中說:“我相信有的人,就是為演繹傳奇而活著。這讓我們這樣的寫作者不至于太寂寞?!狈斗€(wěn)的話也許有兩層意思:一是在全國掀起的扶貧攻堅戰(zhàn)役中,在向惡勢力宣戰(zhàn)、救濟弱者的過程中,英雄輩出,傳奇不斷,需要大書特書;二是作家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進程中不能做旁觀者,要做偉大時代、經(jīng)典傳奇的記錄者和書寫者。
一
長篇小說《太陽轉身》出版后,廣受好評,被評為2021年度“中國好書”。近來,評論家對《太陽轉身》的思想內容、人物塑造、藝術風格已有諸多精到的論述。我認為《太陽轉身》超越了作者早期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單向度書寫模式,呈現(xiàn)出深邃的思想內涵。作品聚焦于社會熱點,關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道德正義等重大主題,其主題意蘊有兩層含義。
首先是顯在的結構主題。小說故事發(fā)生在青山市周邊的貧困山區(qū),如南山村、湯谷寨、馬薩寨等地。在脫貧攻堅的背景下,作者主要寫了老公安戰(zhàn)士、省公安廳刑事偵查局前局長卓世民為了解救被拐騙女孩儂陽陽,重新披掛上陣,歷經(jīng)艱難險阻,與犯罪分子進行殊死較量,最終成功解救人質,為民除害的驚險過程;寫了南山村自然條件惡劣,石漠化嚴重,又地處邊境,交通不暢,農民窮得找不到媳婦,村里青年外出打工求生存;寫了村支書曹前寬帶領村民自主修路,改善交通,改變家鄉(xiāng)的貧窮面貌;寫了農民儂建光、韋小香夫婦生活困難,外出打工,生活困窘,倍受欺凌,人格受委屈的情況;寫了在懲惡揚善、打擊邪惡勢力的過程中,民營企業(yè)家褚志、林芳夫婦良心發(fā)現(xiàn),接受懲罰,完成道德救贖,改過自新的過程。小說情節(jié)波瀾壯闊,矛盾沖突環(huán)環(huán)相扣,人間正義蕩氣回腸,思想厚重且耐人尋味。
其次是潛在的結構主題。小說的深刻之處在于具有多重意義,作者給讀者設置了閱讀的“模糊性”,讓讀者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具體說,作品充溢著大量的文化人類學知識,充滿了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者以當?shù)厥⑿械摹疤柍绨荨眱x式為寫作由頭,寫了壯族同胞祭祀太陽的習俗;寫了在“太陽崇拜”觀念影響下百姓的生活習慣、愛情表達和人性善惡;寫了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質樸的民風傳承下,當?shù)匕傩者^著返璞歸真的生活。這些描寫是對小說思想的烘托與補充。試想,倘若沒有這樣的描寫,那么《太陽轉身》給讀者的印象會較為單薄,只是脫貧攻堅、伸張正義、打擊黑社會勢力的單線描寫,其思想厚度將大為減弱,可讀性也不強。
二
文學人類學是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中常用的理論方法,涉及文學批評的諸多方面,這種方法對敘事類文學作品的人類學意義和符號學價值的關注極高。我認為對《太陽轉身》的解讀可以借鑒這一理論方法,既看到作品人類學知識的運用,又發(fā)現(xiàn)作品美學價值的體現(xiàn)。
首先是原始主義模式。原始主義是文學批評中的一個常用術語,它有多層含義,可以指人們追懷往古,也可以指對文明的懷疑,還可以指回歸自然的文化心態(tài)和文學思潮。戴維·科爾比曾做過簡潔但有點模糊的界定:“一般來說,指回到原始狀態(tài)?!雹賉英]戴維·科爾比:《簡明現(xiàn)代思潮辭典》,鄧平譯,重慶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73 頁。此外,原始主義的含義“還可以指用原始來對比和批判現(xiàn)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傾向,這多種意指歸結為一點,那就是以原始作為價值評判的準繩與理想”②方克強:《文學人類學批評》,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0 頁。簡言之,在文學批評中,凡是與原始有關聯(lián)的文學現(xiàn)象和文學作品均可以稱為原始主義文學。結合這一理論方法,對照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太陽轉身》中就有原始主義的典型特征。例證一:作品中的湯谷寨仍然保留著原始古樸的人文風情、生活方式和優(yōu)美人性。例證二:南山村自然條件惡劣,不通公路,村民生活十分困難。例證三:建國后,農民當家做主,生活有了大改善,物質有了大發(fā)展,但是,現(xiàn)實條件的改善與百姓的需求還有差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還待加強。在那里,農民經(jīng)濟收入低下,有的人家甚至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孩子,有的人為了生存走上拐賣兒童、違法亂紀的歧途。例證四:發(fā)跡后的民營企業(yè)家雖然物質豐裕,但精神空虛,缺乏生育能力,為了養(yǎng)子繼承家業(yè),不擇手段地施展種種伎倆,給他人帶來痛苦,最終自毀前程,受到法律懲處。如上狀況,均具有典型的原始主義表征,說明原始與反原始、貧窮與反貧窮的矛盾依然存在,全面實現(xiàn)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走向高度現(xiàn)代文明、物質文明任重道遠,還需加倍努力。
其次是神話原型模式。神話原型模式是文學人類學批評的一種方法。神話是遠古流傳,經(jīng)文人加工而成的口傳和敘事文本,是人類文明的源頭,具有延續(xù)性和傳承性。原型的內涵極為豐富,指藝術中反復出現(xiàn)的形象,可以傳播的傳統(tǒng)象征及隱喻。著名文化類學家弗萊說得更明確:“神話是主要的激勵力量,它賦予儀式以原型意義,又賦予神諭以敘事的原型。因而神話就是原型,不過為了方便起見,當涉及敘事時我們叫它神話,而在談及含義時便改稱為原型?!雹踇加拿大]諾思洛普·弗萊:《文學的原型》,吳持哲編:《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88 頁??梢?,神話即原型。那么,何為模式?弗萊認為:“我們可以將作品的敘述稱為文學的節(jié)奏,而同時領會其文字結構及所含意義,便可叫作模式?!雹賉加拿大]諾思洛普·弗萊:《文學的原型》,吳持哲編:《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頁。這里,可以看出,弗萊所說的“敘述的文字節(jié)奏”是時間性的,而“作品的文字結構”卻是空間性的。簡言之,文學人類學批評中的神話原型模式就是在藝術文本中反復出現(xiàn)的關于人類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經(jīng)驗。當然,關于神話原型問題,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等人也提出過相關論述,暫且不論。結合弗萊的神話原型理論,分析《太陽轉身》的表現(xiàn)內容,可以看出,作品中神話原型模式的表征是突出的,小說中寫湯谷寨壯族的生產、生活和儀式活動就具有很多人類學的敘事特征。
“太陽崇拜”的意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為了創(chuàng)作《太陽轉身》,作者曾多次到云南省文山市的西疇縣、馬關縣等地體驗生活,收集材料,對壯族的生活習俗、民族傳統(tǒng)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獲得了豐富的人類學材料,使小說具有典型的神話原型模式特征。具體說,作品的“太陽崇拜”意象主要有以下體現(xiàn)。例證一:湯谷寨是壯族的村落,該地壯族屬于濮儂支系,“由于他們崇拜鳥,因此被稱為’鳥族’,或者‘鳥人’。濮儂支系的先民認為,凡天上運行的東西,都是有翅膀的,都是大小不等類似于鳥的神靈?!碑?shù)氐脑S多傳統(tǒng)習俗都傳承下來,直到今天,老人們還認為“天上的太陽曾經(jīng)在一個夏至日轉身離去,從此天丟失了,光明不再,寒夜漫漫;地也不長莊稼了,山川錯亂,人獸不分”。這是一種典型的原始思維特征,屬于神話原型模式,其實質是“太陽崇拜”習俗。當?shù)厝苏J為太陽是神,“萬物有靈”,只要太陽存在就能延續(xù)生命,萬象才有生機,生活就會幸福。如果太陽消失,光明不再,黑暗就將來臨,災難就會降臨。所以,他們對太陽頂禮膜拜,視為神靈。例證二:《祭祀太陽古歌》是當?shù)貕炎謇仙俳灾?、廣為傳誦的神曲,歌中對太陽的升沉起落、太陽給予人類的恩賜、太陽與自然的關系、太陽與生命的不可分割等做了虔誠的禮贊。
由上可見,“太陽崇拜”表達了人對太陽的依賴,“超自然的力量”成為當?shù)貕炎寰竦奈拷濉H~舒憲說:“人與太陽的結合,不是為了必死,而是為了永生。太陽雖然每天沉下西天,但次日便又從東方誕生,這種永恒的循環(huán)在原始心理中便理解為不死或再生的象征,理解為超自然生命?!雹谌~舒憲:《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的原型重構》,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9頁?!短栟D身》要表達的就是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人的超自然力的永生。
再看民間祭祀活動。作品中寫韋小香的外婆白桃花在湯谷寨是個深受尊重的老人,她被政府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承人,是一位鄉(xiāng)村祭師,當?shù)厝私凶鳌柏繚M”。在村里,無論是敘唱《祭祀太陽古歌》還是主持祭祀太陽的儀式,都非她莫屬。她經(jīng)常主持一些民間的“喊魂”儀式,驅惡揚善,倡導正義,成為當?shù)丶漓牖顒又胁豢苫蛉钡拇竽苋?。她所從事的民間儀式本身就有神話原型模式特征,屬于文化人類學的觀察內容。
說到這里,人們也許會問,如上情節(jié)的描寫有什么意義?作者為何精心書寫?我認為大有玄機,這是作者的獨到之處,體現(xiàn)了文化人類學的認識與判斷。作品中,作者展示了《祭祀太陽古歌》,記述了創(chuàng)世神布洛陀的作用,從顯性層面上說是表現(xiàn)故事的傳奇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小說的審美性。但是,從隱性層面上看,又有深層含義,那就是揭示了小說隱含的人類學現(xiàn)象,即“原邏輯”思維,這是作品的深奧之處?!霸壿嫛笔欠▏祟悓W家列維·布留爾提出的觀點。他認為:“在原始民族的思維中,邏輯的東西和原邏輯的東西并不是各行其是,涇渭分明。這兩種東西是互相滲透的,結果形成了一種很難分辨的混合物?!雹賉法]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丁由譯,商務印書館 1981 年版,第 100 頁。列維·布留爾在這里所說的“混合物”是什么?就是指主客觀顛倒的現(xiàn)象,屬于原始人所特有的原始特征。接著,列維·布留爾又進一步指出了“互滲律”的問題,他說:“我把這個為原始思維所特有的支配這些表象的關聯(lián)的原則叫作‘互滲律’?!雹赱法]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丁由譯,商務印書館 1981 年版,第 100 頁。這里,列維·布留所說的“互滲律”就是一種原始思維,即原始人思維中主觀和客觀相混淆,現(xiàn)實和理想相交織的心理現(xiàn)象。結合這一觀點,我們再回到《太陽轉身》中去,可以看到小說中神話原型模式的呈現(xiàn)內容,如祭祀太陽儀式、乜滿的“喊魂”儀式、創(chuàng)世神布洛陀的神勇舉措等。這些都是用想象代替現(xiàn)實、用主觀替代客觀的“原邏輯”表現(xiàn),也就是主客觀相混淆的“互滲律”的體現(xiàn)。說到這里,疑惑又會產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象?如何解釋?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小說所反映的背景在西疇縣、馬關縣等地,那里是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交通不暢,經(jīng)濟相對落后,自然條件艱苦;那里屬于多民族雜居地區(qū),漢、壯、苗、彝、傣等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那里雖然地處山區(qū),但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習俗眾多;那里很早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也受到邊境戰(zhàn)亂的侵襲。由于地理環(huán)境影響,當?shù)貕炎逯荒茉谏降亻_荒種地,在生產力不發(fā)達的狀態(tài)下生活。從文化學的角度看,地理環(huán)境對文化藝術的保留與傳承有很大的影響,交通不暢的山地,與外間交流甚少的地方,原始思維、原始藝術的保留越好,原生態(tài)的遺跡和環(huán)境越真實、越完整。所以,當?shù)孛褡逦幕愕靡员A?,文化的集體無意識得以傳承,原始思維得以賡續(xù),原始藝術仍然有生命力。
三
文學人類學批評不僅要發(fā)現(xiàn)文學文本的人類學意義,還要探究文學文本的符號學價值?!短栟D身》不是非虛構作品,而是聚合作者想象力、判斷力、形式感的藝術性作品,它給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具有符號學的美學特征。具體說,《太陽轉身》的符號學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隱喻的表達上。從學理上說,隱喻是修辭學、符號學研究的內容,也是作家寫作時常用的表達方法。這種隱喻的符號功能在《太陽轉身》中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山歌的隱喻性?!短栟D身》中,作者對山歌的選用和撰寫十分巧妙。作者把壯族“對歌”的情節(jié)寫進作品中,既突出小說的能指意義,產生畫面感、抒情性,又深化了小說的所指意義,隱喻地表達了壯族青年善良、熱情、活潑的性格。他們是大地的子民,他們受太陽的光照,他們的性格如太陽一樣熱烈。請看作品中儂建光與韋小香對歌的一段描寫:
……儂建光終于情思難抑,扯開嗓子開唱:
大田栽秧溝對溝,
勤少勤冒各一丘;
盼望老天下大雨,
沖垮埂子做一丘。
……韋小香勇敢地把歌回了過去:
一塊大田彎又彎,
一頭有水一頭干;
有水那頭栽糯稻,
無水這邊種牡丹。
……歌是對上了,就像把稻秧插進了稻窩。儂建光心花怒放,挽起袖子就要下田:
一把犁頭兩面快,
犁起田來兩邊翻;
哪個小妹嫁給我,
吃完前倉后倉在。
啊呀,呸呸!哪里來的“幽騷”呀?先吃個泥果子!……
這段對歌情節(jié)寫得幽默詼諧,把壯族婦女大方、率真的性格寫得惟妙惟肖,把小伙子儂建光迫不及待想得到韋小玉愛情的心情表現(xiàn)得生動形象。這一寫法很像沈從文《邊城》《蕭蕭》等小說的寫作風格,鄉(xiāng)土味濃烈,讀來十分親切。
可見,作者對山歌的選用和撰寫既突出小說的能指意義,產生靈動的畫面感、優(yōu)美的抒情性,又深化了小說的所指意義,具有民族風情和鄉(xiāng)土氣息,豐富了小說的表現(xiàn)意義。
符號學家羅蘭·巴爾特說:“功能符號,因是技術與能指結合的統(tǒng)一體,很可能具有一種人類學價值。”①[法]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原理》,王東亮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999 年版,第 33 頁。的確,范穩(wěn)小說中山歌的切入就有許多人類學的意義。所以,山歌是一種靈活的隱喻形式,它因人物、情節(jié)、故事的不同而不同。
二是書寫了大美的壯鄉(xiāng)世界。作品中,作者精心設計了人物活動的場所,描繪了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提供了極好的表現(xiàn)空間。如湯谷寨、南山村、馬薩寨等地都寫得風景如畫,美不勝收,令人向往。請看作者對湯谷寨的描寫:
韋小香的寨子湯谷寨為群山環(huán)繞,寨子和它下方的壩子被四面的大山所圍,像一只遠古時期巨大的稻盆,飄蕩在層層大山的波谷間……
云南文山一帶山清水秀,植被茂密,人杰地靈,如上描寫較好地展現(xiàn)了小說的自然環(huán)境,與小說的文化氛圍相吻合,為人物性格的揭示起到了重要的襯托作用。
一本大書就是一套思想文獻,《太陽轉身》是可以精讀的藝術作品。范穩(wěn)的寫作永遠在路上,期待他寫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實現(xiàn)新的“轉身”和超越。